《历史文献学》复习题_第1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_第2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_第3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_第4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古代“文献”概念中, “文”指文章典籍, “献”指贤人贤才。 (第一章) 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 “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 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 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 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 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 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 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犹信。 ”左传昭公十七年 (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 、 “五雉” 、 “九扈” ,都是不同的鸟名。 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 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 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 谓献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 3)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 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 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 道。故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诗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 乐教 也;洁静精微, 易教也;恭俭庄敬, 礼教也;属辞比事, 春秋教也。遭时制宜, 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中庸则可久,通变则可大。其教有适,其用无穷。 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其为用大矣,随时之义深矣,言无得而称焉。故曰:不 疾而速,不行而至。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其斯之谓也。夫仁义礼智,所以 治国也,方技数术,所以治身也;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也。 故列之于此志云。 ”隋书经籍志 (1)这段文字表明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一个什么样的特征? (2)从这段材料来看,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文献典籍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什么? (3)这个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需求与文献学发展的一个什么关系? 3、 “献”的本义在今天仍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能体现“献”的本义的主要是哪 几个方面?(P5:实地采访的调查报告,前辈大家的口述历史,民间传承的风俗礼仪) 4、在现代文献概念中,文献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为主要记录手段的一切知识和 信息的载体。 5、广义的历史文献是一切自然科学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的总和,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所有著 作和所有文献。 6、狭义的历史文献是指一切有关历史的记载和编纂。 7、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和图书分类法的变化,历史文献是指文、史、哲、经济、法 律等学科分类中的史学著作。 8、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载体、内容类别、典藏传播、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研 究,进而探索其特征和规律的学问。 9、历史文献学的任务在于为各种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尤其要为历史学的研究 建立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 10、历史文献学,在我国古代多属于校雠学的范畴,涵盖目录、版本、校勘、辩伪、考据、 辑佚等分支学科。 11、中国的历史文献学萌芽于孔子整理“六经”的文献工作。 12、隋朝牛弘在请开献书之路中认为,书有“五厄” 。这“五厄”是哪五厄?(P7) 13、明胡应麟衣为书有“十厄” ,这“十厄”是哪十厄? 3 14、至今天,古代方面至少经历了十四厄,请说出是哪十四厄? 15、请举例说明,我国古代文献兴衰与政治的关系。 16、请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的影响。 17、请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对历史文献学所带来的影响。 18、自 20 世纪以来,我国的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哪些问题? 从总体来看,大多欠缺传统文献学的扎实功底,有编纂而无研究,有目录而无解题, 未能很好地起到提纲挈领、指示门径的作用。从古籍文献的点校来看,点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点校整理本误点误断及文字讹误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不堪卒读。从古籍的数字化来看, 有的未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原书面貌,有的还出现新的讹误。从查阅利用来看,相忽视了基 础文献的精读的研究,也忽视了目录、版本、校勘、考证、辨伪、辑佚待基本功训练。 第二章: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和形式 19、载体,是指用以记录历史文献的物质材料。 20、在世界文明史上,作用文献书籍载体采用过的物质材料主要有哪些?(纸草、甲骨、 金属、石、竹木、帛、羊皮、贝叶和植物纤维) 21、甲骨文献,又称“卜辞文献” ,是殷人占卜的记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 22、甲骨文以龟甲兽骨为载体。 23、一篇完整的的卜辞大致包括哪四个部分?(序辞、命辞、占辞和验辞) 。 24、从甲骨文的内容上看,甲骨文献可分为“占卜刻辞”和“记事刻辞”两大类。 25、 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专著。 26、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窒是我国第一掇在甲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成 就的学者。 27、金石文献,分别是指以金属和石质材料为载体的文字记录。 28、金石文献的共同特点是坚固持久。 29、金石文献是研究我国周代历史十分宝贵的原始资料。 30、陕西杨家村出土的速盘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的周王世系。 31、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 1) ,王莽命甄丰刻古文易 书 诗 左传于石,此为 我国最早的石经。 32、我国古代石刻文献的主体是墓志碑刻。 33、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的大秦景教泫行中国碑是基督教早期入华的重要物证, 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34、现存最早的碑刻文献之书,是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 。 35、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及唐代墓志汇编续编 ,是迄今为止辑录唐代墓志文献 最全的石刻汇编。 36、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产生很早的有竹、木简和缣帛。 37、简牍,是竹、木简和木牍的合称。我国发现最早的简牍文献是西汉末年在孔子壁中发 现的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孝经等十种种竹简。 38、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发现竹简数十车,10 余万言。当时学者整理出竹书纪年 、 易 经 、 琐语 、 穆天子传等 16 种书籍,史称汲冢书。 39、20 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其中最早的纪年简为武 帝太初三年(前 102 年) ,最晚者为东汉建武六年(30 年) ,以宣帝时居多,内容涉政治、 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等众多方面,被称为“居延汉简” 。 40、1978 年,在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发现竹简 240 枚,计 1600 字,详细记录丧 仪所用车马兵甲情况,被称为随县古简。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竹简。 41、睡虎地秦简内容包括编年纪 、 语书 、 为吏之道 、 秦律十八种等法令文书, 以及封诊式和日书等。 42、银雀山涨简内容主要为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慰缭子 、 六韬 、 晏子等书。 43、尹湾汉简主要内容为东海郡政府的文书档案。其中集部是关于东海郡行政机构、 官员建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年度统计数字的记录。 44、尹湾汉简为研究汉代上计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经济生产,提供了极为详细具体的第 一手材料。 45、郭店楚简内容全部为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典籍,是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珍贵的历史资料。 46、 “清华简”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出现了古文尚书 ,这是自秦始皇焚书后,首次出现 的真本古文尚书 。 47、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约有 20 余万字,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的各个层面,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 不断,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春王朝日志式实录,对研究秦的统一和秦文化的传播有 着很重要的意义。 48、如果要了解和研究战国时的神仙思想,出土文献中最为重要的是战国楚墓帛书。 5 49、如果想了解和研究汉代驻军情况,出土文献中你参看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驻军图 。 50、我国古代帛书的特殊用途是用于绘图。 51、写本,又称抄本,是指以手写的方式制作的文献。唐代以前的称“写本” ,唐以后的称 “抄本” 。 52、吐鲁番文书上起两晋,下讫唐大历年间,以十六国居多。敦煌文书上起两晋,下讫北 宋年间,以隋唐五代居多。 53、敦煌文书多为佛经,余为经史子集等古籍,诗词歌赋和变文等通俗文学作品,以及户 籍、账簿、医卜、历本、契约、信札、符帖、牒状等各种文书,是百科全局书式的文献资 料。 54、吐鲁番文书保存了大量的契约、账簿、辩辞、录案、授勋身、过所公验,也有一些信 札、医方和古籍抄本,是三研究中古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民族交流、驿站交通、 科技工程、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典章制度的珍贵原始资料。 55、现代声像、缩微、电子文献的问世,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纸质文献载体体积大,信息 存贮密谋低,无声像等视听效果,不能自动存取和高速传播等不足。 55、经部文献儒家经典“十三经” 、历代学才对儒家经典的各种注释阐发之书,以及解经需 要而衍生的各种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典籍。 56、 “十三经” 57、史书成为独立部类之始,源自西晋荀勖中经新簿 。 58、正式将四部命名为经、史、子、集的著作是隋书经籍志 59、在传统史部文献中,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纪事本末体史书、典制体史书以及史 评与史考体史书,是五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60、在资治通鉴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通鉴”类编年体史书,主要有南宋李焘续 资治通鉴长编 ,明薛应旂宋元资治通鉴 ,明末清初谈迁国榷 ,清徐乾学资治通鉴 后编 、毕沅续资治通鉴 、夏燮明通鉴 、徐鼐小腆纪年等。 61、 “十通” 62、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书是唐刘知几的史通 。 63、清初三大史考著作是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和赵翼廿二史札 记 。 64、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 65、成书于魏文帝时的的皇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 66、唐代传世的官私类书只有艺文类聚 、 初学记和白氏六帖 。明清两部最重要的 类书是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后者是中国现在最大的类书。 67、 太平御览是现存古代类书中保存五代以前古籍资料最多的类书。 68、丛书是将原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在一起,别题一个总名,以供人们检阅的一种文献 形式。 69、丛书起源于学者为读书治学一,合抄众多性质相同之书而成为一书。 70、专科性丛书是荡集某一相同部类或某一学科之书籍为一书,并题一总名,最便于专门 学术的研究。 71、综合性丛书,不拘门类,歉收并畜,汇聚从书而为一书。 72、南宋宁宗嘉泰初年俞鼎孙兄弟辑刻的儒学警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综合性丛书。 73、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是乾隆年间修成的四库全书 。 74、明黄省曾稻品是我国最早研究水稻种植的专著,但无单行本,收录在广百川学 海 、 百陵学山 、 夷门广牍和近代的丛书集成等丛书中。 74、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是以一定的地域中中心,以行政敬慕为单位,分门别类记载该 地区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人物以及名胜古迹、风土民俗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书籍,有 “地方百科全书”之称。 75、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地是晋常璩所撰的华阳国志 。 76、力经是一种有图有文的地方文献。 77、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全国性的力经是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经 。 78、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和王存的元丰九域志的出现,确立了我国古代方志体 例的完备,内容日趋丰富,推动了方志学的发展。 79、家谱,又称族谱、宗谱、世谱、家乘、家牒,是一种记载家族世第与事迹的文献形式。 80、 世本是记录战国以前帝王和诸侯大夫的世系之书,是今天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家谱。 81、宋代欧阳修编撰的欧阳氏谱图和苏洵编撰的苏氏族谱 ,创立了较为完整的修谱 体例,成为后世家谱最基本的体例。 82、家谱的类型有哪四种?(帝王诸侯系谱、能这氏族谱、地方氏族谱、家谱) 。 83、家谱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谱序、世系、传记、恩荣录、像赞、图、派语、余庆录) 7 84、家谱具有哪些文献价值?(人口迁移、族姓分布、家庭史、地方史、妇女史、下层社 会与历史人物研究等等,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85、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档案文献汇编。 8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是哪个王朝的档案?(明清档案 1200 万件) 8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是哪个王朝的档案?(民国) 第三章: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上) 88、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的学科,称目录学。 89、用以记述某一部书基本情况的简要文字,涉及书籍内容、作者生平、得失评价、版本 流传与校勘整理经过的叙录,称为录。 90、目录的研究范围包括目录学方法论,如图书文献分类、目录编制、图书著录等。 91、阮孝绪的七录序 、 汉书艺文志 、 隋书经籍志 、郑樵通志校雠略 、章 学诚的校雠能义等,都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92、综合目录主要包括国家藏书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地方志目录、丛书目录 和目录。 93、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藏书目录是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和七略 。 94、我国目录学史上篆一种图书分类法是什么?分别是哪些? (六分法。分别是: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诸子 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诗赋略:屈原赋;陆贾赋;荀 卿赋;歌诗;兵书略: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术数略:天文、历谱、 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总计共有“六略三十八种, 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 95、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始于魏晋时的荀勖的中经新簿 。 96、荀勖的中经新簿的四部分类依次是甲:六艺,小学;乙:诸子,兵书,兵家, 数术;丙:史记,旧事,皇览簿;丁:诗赋,图赞,汲冢书。 97、将四部分类法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实际的书目分类体系源自于隋书经籍志 。 98、史书自注首创于班固汉书的艺文、地理两志,杜佑的史通发展了自注方式。 99、试从文史通义 ,谈谈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 100、章学诚提出保存方志材料的方法最好是各州县设立志科。 101、王夫之的代表作是哪两部?(读通鉴论和宋论 ) 102、试从读通鉴论变变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103、说出刘向校书的四步法主要内容。 其一,广罗异本,相互校补。其二,条别篇章,确定书名与篇名卷数或篇数。其三, 校勘脱文脱简,写成定本。其四,提要钩玄,撰写叙录。 104、 七略分类目录,给古典目录起了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影响深远。这个范式包括 哪几个组成部分? 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它们是:有一个分类体系。有一个总说明。每类之下有小序, 说明各类的学术源流(一般认为小序和总说明即总序在七略中合为“辑略” ) 。每书都 撰有叙录(解题或提要) 。 105、宋初图书收藏主要是在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称“三馆” 。 106、宋中期以后,三馆、崇文院和秘阁,合称“馆阁” ,一起是朝延书籍收藏、校勘、编 目等文献整理工作的主要场所。 107、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书目是北宋时期所修的崇文总目 。 108、我国现存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 。 109、请说说四库全书总目的特点。 (要点:(1)本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解题书目。它不同于正史中的艺文志是史书的组成 部分,而是与祟文总目 、 直斋书录解题等同样是书目的单行本。因而它在各部类的 序论、解题、作者介绍、版本源流等方面,不像史志目录那样受篇幅的限制,因而可以尽 量作出必要的叙述和评论,从而使它成为清代规模最大的解题书目。(2)本书分为“著录” 书和“存目”书两大部分,是一个创例。 “著录”书,写为定本,收入四库全书之内。 “存目”书是不收入四库全书的,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同样撰写提要。 ) 110、请说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成就。 (要点:a.详细的书目提要,使读者对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各部书籍,都能有 一个完整清晰,又主次分明的理解,较好地起到了目录著作提要钩玄,指示门径的作用。b.严 密的分类体系,成功地把上万种书籍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到了目录学提纲挈领、总 结学术的重要作用。c.系统的部类小序,反映了 18 世纪知识界对书籍内容的认识以及重视 程度,也使读者对之有一个全面的。各部的总序和各类的小序及至分散各处的按语紧密结 合,很好地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d.所表现出的一种兼收并畜、海纳百 川的宽阔胸襟,一种超越前代学术,突破各派藩篱的心态,也正是四库全书及其总 目的价值所在。所以说, 四库全书总目代表了古代四部分类法目录的最高成就。 ) 111、郑樵的通志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112、 通志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通史,上起三皇,下迄唐宋;二是略。总共 200 卷。 113、郑樵通志二十略中的图谱略和金石略扩大了历史文献的范围。 114、专科目录是以某一专门学科的书籍为著录对象编制而成的目录。 115、特种目录包括推荐目录、禁毁目录、阙书目录、鬻贩书录、引用书目、版本书目、伪 书目录和个人著作目录等。 9 116、目录有公有制主要包括篇目、提要和序文。 117、提要,又称“叙录” 。叙录的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一是说明校勘情况;二是介绍作者情况;三是对书籍内容进行评价。 118、目录中的序文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全书的总序、大类序和大类下各小类序) 119、目录的价值和功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要点:第一,了解各时期图书典籍的基本面貌。第二,了解某一图书本身的情况。 第三,粗知学术源流。第四,作为考辨古书的依据。第五,指示读书治学的门径。 120、版本学是专门研究书籍文献版本的鉴别与利用的学问。 121、为什么要对版本进行鉴定? 通过对版本的鉴定,判断书籍的出版年代、版本类别、流传情况等,进而判定其价值 与优劣得失,为泞主研究提供版本学依据。 122、宋代刊刻本以北宋中央国子监刊刻的经史典籍(又称北宋监本) ,是宋版的精华。 123、宋代地方刻书中著名的是眉山漕司刻印的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七书, 史称“眉山七史” 。 124、宋代福建建阳所刻印的坊刻之书,有“麻沙本”之称,不仅行销全国,甚至远销朝鲜 和日本。 125、金代在平阳形成了一个刻书中心,所刻书后世称为“平水本” 。 126、元代地方官刻主要为书院和地方儒学,所刻书称为“书院本”或“某路儒学本” 。 127、元代书院刻书勤于校勘,刻工精细,著名的有书院? 著名的有:庐陵兴贤书院、庐陵武溪书院、茶陵桂山书院、建宁建安书院、沙阳豫章 书院、抚州路临汝书院和杭州西湖书院等。 128、元代坊刻本的特点是什么?(主要书籍以小说、戏曲、东北三省书为多,经史较少) 129、明代繁育宅刻书,最著名当推毛晋汲古阁刻书。 130、鉴定古籍版本,考订其刊刻时代,一般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般要从版式、行款、字体、墨色、纸张、牌记(包括内封面) 、讳字、装祯、刻工、 序跋、题识、藏章,以及著录情况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判断。 131、请在下图上标出古籍版本的版式。 132、请说出下列图式属于版本中的哪种装祯样式? 卷轴装 经折装 11 蝴蝶装 包背装 133、查阅宋版书必须检核的目录书是宋代晃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 解题 。 134、鉴定活字印本必掌之技巧有哪些?(字体有时颠倒、行款歪斜不直、字体不匀称、墨 色浓淡不均、没有裂版现象) 135、校勘是利用不同的版本或其他资料,发现并改正古书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字句篇 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其本来面目的面貌。 136、校勘学是一门研究和总结古籍校勘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137、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讹误,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四种。是哪四种?。 (讹、 脱、衍、倒) 138、现公认的校勘四法是哪四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139、校勘记一般有附见式和单行式两种形式。 第四章、历史文献的分支学科(下) 140、考证,又称“考据” ,是运用证据来考辨文献史料的有无、异同和真伪的一种方法。 141、考证的目的在于求得史料的真实。 14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评价内容: “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 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 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 中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又 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翦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 转相引据者,反多於陈寿本书焉。 ” 143、司马光考异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书证法。即通过文献异说之间的比勘可以凿凿有据地考订史事、时间、人物等记载, 属有案可稽者。理证法。用司马光的话说, “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 。两存法。此乃不能确定无疑,故两存其说,不妄断正误。 144、王鸣盛考史特点是首先对一部正史作总体评价,然后考证各种具体问题,最后论及与 此相关的其他史书。 145、考据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无征不信和阙疑存异。 146、考证学的证据有哪几种类型?(书证、物证和理证) 147、阙疑存异,是说在无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强为之解,而是存疑待考,保留 不同的证据和说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和线索。 148、清代考据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着哪些不足?20 世纪是怎么来继承和更新 的? 以清代考据学为代表的传统考证学,虽然在考证方法与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 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清代考证学的核心是经学,一切折中于“六经” ,历史考证难以充 分发挥其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作用。第二,在运用证据上,主要使用书证,在新的开拓方面 存在不足。第三, “喜专治一业,为窄而深的研究” ,其末流之弊,则为支离琐碎的考 证。 20 世纪,随着商代甲骨、汉代简牍、敦煌写卷等考古文献的陆续发现和西方科学思想 的传入,传统考据学经历了在继承前代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学术更新的历程。 第一,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的提出,将考古学上的新材料引入历史考证学中,与 传统的纸上材料相互印证,大大拓宽了传统考证学的史料范围。第二,传统考据学以经学 为中心,对经史典籍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古书的训诂与整理,王国维将甲骨文考证甲骨文由 单纯的文字考释推进到商周制度变革的探讨,直接引发了古史尤其是商周史研究的突破。 第三,运用近代西方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对传统考证学进行系统的批评和总结。第四,在 具体考证实践中,对传统考据学方法加经继承和完善。第五,在方法论总结和学科建设方 面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 149、辨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考辨历史文献中的伪书和伪文,以获得真实可靠的 史料。 150、辨伪学,是关于古书辨伪的系统知识、理论与方法。 151、伪书产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托古、邀赏、争胜、炫名、诬善) 152、辨伪的意义在哪里? 首先在求得真实的史料。其次,认识伪书的价值并恰当地加以利用。 153、胡应麟的四部正讹是我国第一部辨伪学专书。 154、今人洪湛侯在中国文献学新编中,将古籍辨伪的基本方法概括为四项:查明授受 源流、考核授受源流、考核历史事实、考订作者生平和分析作品内容。 13 155、辑佚,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已经散佚的书籍重新加以搜辑、整理,以注全部或部分 地恢复原书的面貌。 156、辑佚学是关于古书辑佚工作的系统知识、方法和理论。 158、导致书籍文献散佚和毁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是战争和政治剧变使书籍文献横遭厄运。二是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对图书文献实施 暴力焚毁。三是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对书籍的破坏和损毁。 159、辑佚的基本方法首先是什么?首先在于了解和掌握辑佚资料的来源。 160、辑佚书优劣的有哪些标准?有四项。一是佚文出自何书,必须注明。数书同引,则举 其最先者。能遵此例者优,否则劣。二是,即辑一书,则必求备。所辑佚文多者优,浑身 是胆者劣。三是即必须有求备,又须求真。若贪多而误认他书为本书佚文则劣。四是原书 篇第有右整理者,极力整理,求还其书本来面目。杂乱排列者劣。 161、阎若璩在尚书古文疏证所运用的本证、旁证、实证、虚证、理证的考据方法,则 为考据辨伪学创立了通例。 162、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书中提出了辨别伪书的八种方“辨伪八法”: “核之 七略 ,以观其源” 。即是说凡西汉以前的可疑之书,可用汉书艺文志 (因七略的大部分著录保留在其中)来辨证。“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即是通过核 对历代正史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可知道某书何时见于著录,何时无存,以考察其流传的线 索。“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即是通过核对与某书作者同一时代人的著作,查看有 无谈到或引用该书的地方。该书中人名、地名及一切名称与同时代著述是否相同。“核 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即是核对后世的著作,查检其中有无引用或发挥该书的言论或观 点。“核之文,以观其体” 。即是从文体上加以核对,查检某书是否和所处时代的笔调相 吻合。“核之事,以观其时” 。即是从内容上加以核对,查检某书是否和所处时代的史事 相符合。“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即是核对作者,看其是否出于托古。“核之传者, 以观其人” 。即是核对传播者,查明首先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163、所谓避讳,是指古代的书籍文献在文字上不得直书君主或尊长的名字,而必须采用一 定的方法加以回避。 164、避讳学,是古代各个朝代的讳字、避讳的范围以及避讳方法进行系统总结的一门学问。 165、避讳学的目的在于为历史学、历史考据学提供有效的鉴定古书真伪和时代的手段。 166、避讳的种类主要有哪些?(王讳、圣人讳、官讳和家讳) 167、避讳的的规则主要有哪些?(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痤 2 器乃讳和临文不讳) 168、常见的避讳方法有哪些?(改字、更读、空字、变体、缺笔、析言、加字、曲说等) 。 169、古代避讳影响最大的是哪几方面?(改人名、改官名、改地名) 170、我们可以利用古代的避讳来做什么事? 一是用避讳古书时代;二是用避讳判定古书讹误;三是因避讳而断定古书是否伪作。 第五章:历史文献的标点、注释和今译 171、把西方标点应用于汉语的第一部著作是 1904 年严复出版的英文汉诂 。 172、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是 1919 年以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刘复、钱玄 同、胡迁等人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订案) 。 173、中国大陆的今天所使用的法定标点符号共有 16 种。它们是: 174、一般来说,标点历史文献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其一,文字通畅,上下文不发生矛盾;其二,内容符合事实与情理,切合作者愿意; 其三,语法、修辞和语音等符合古代汉语规律;其四,废止产生歧义。 175、为提高历史文献标点的准确性,需要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一,端正学风,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第二,勤于学习,充分掌握各方面 的文史知识。第三,积极实践,查考利用已有成果。 176、阅读古文献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语言的古今隔阂问题。 177、标志着汉低注释发展水平的是尔雅 、 方言 、 说文解字三部专书的出现。 178、传,是传述之意,用以阐明经义使之流传久远。汉人称孔子作易传为传体之始。 179、传分三类:一类以解释字词义为主,如毛诗 ;一类以阐述经典的微言大义为主, 如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一类以补充事实为主,如春秋左氏传 。 180、注,本义是灌注,把解释古书称为“注” ,意为对古书经文加以注释如同注水以开通 水道阻塞,即用当下的文字解释古书经文中的字、词、句,便于今人理解经文的微言大义 和历史事实。 181、记,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是后学记载经文所不备的内容。作用与传类似。 182、说,是解说之义,其主旨在于解说经文大义而不详于阐释名物制度。 183、训,是用通俗的词语支解释难懂的词语之意。常与“诂” 、 “解” 、 “说”连用,称为 “训诂” 、 “训解” 、 “训说” ,意思相同。 184、诂,亦作“故” ,意为用当时的语言解释古代语言。 185、解,是分析解说之意。 186、后世荟萃从说的注释体例称“集解” 。 187、集解一般分两种:一是汇集各家注释于一书。一是把“经”和“传”合在一起,为之 作解。 188、笺,原指标识简书内容的小竹片。后来引申为表识的意思,主要用以引申、注释经文 或补充、订正前人的注解,称为笺。 189、微,意为隐微、精微,指用于阐发经义中微言大义之处的注释。 190、章句,即分析解释字词,又串讲经文大意,以使文章意义更为显明。属传注一类,但 15 传注简明,章句烦琐。 191、疏,是注的补充,本义为注水于物仍不能通,要进而疏浚以求畅通。疏既解释经文、 疏通经义,又解释前人注释有内容。 192、正义,与疏的作用相同,既解释经文,又解释前人注释,并恪守“疏不破注”的原则。 193、 “疏”与“正义”区别:“疏”是私撰,正义是奉命撰写的。 194、注释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注释典章制度;第二、注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第三、注明古书体例第四、 补充史料;第五,注明字词的音义;第六,串讲语意;第七,注明语法修辞。 195、注释要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 第一 、注释要慎选注释条目;第二、注释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前人成果;第三,注释应 与校勘相结合;第四,综合利用语法、训诂等访求解决疑难;第五,注释文字应力求繁简 适中,深入浅出。 196、你知道注释的任务和范围吗? 注释的任务和范围,就是解释说明因古今变化而难以理解的文字、语词、名物、典制 以及所涉及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内容。其原则上为,一般来说,只注重点和难点,并 不字字句句都注。 197、你清楚不清楚,历史文献中哪些内容可以选为注释的条目? 一般来说,历史文献中下列内容应选为注释条目:一是已经消失及现代不常见的字词; 二是词义古今变化较大的词;三是词的特殊用法;四是典故;五是涉及的史实、地名、人 物等。还知道,历史文献中的疑难歧义之词不注,称之为“失注” ,而对比较浅显易懂的文 言加注,又为画蛇添足。同时还知道,注释的条目与读者对象有关。面向大众,力求详细、 通俗易懂;面向学者,则力求多方搜集资料,详细注明渊源出处,以供检核。 198、对史记作注影响最大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刘宋时裴駰史记集解 、唐司马贞 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 199、 五经正义的颁行标志着经学史上一统局面的形成,为古代经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200、今译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第一,选取历史文献今译时,要注意重要性、可译性和可读性。第二,历史文献的今 译,要注重质量。 201、古籍今译的方法有哪些?(直译、意译) 。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直译) 。其方法在 翻译中是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的?(对、换、调、留、增、删) 202、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 直译,就是按照原谅的顺序,逐字逐句对应翻译。意译,就是在不改变原文文意的情 提下,适当调整原文的语法结构、词序,或增减一些词语和句子,使译文更为自然通畅, 而不必求精确表达原文每字每句的含义。 203、今译的质量要求是什么?(信、达、雅) 204、翻译中所谓的“信”是什么意思? 信,即真实,要求译文踏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意旨,不作任意发挥。 205、翻译中所谓的“达”是什么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要通畅顺达,文从字顺。 206、翻译中所谓的“雅”是什么意思? 所谓雅,就是要求译文典雅优美,鲜明生动,宣于文采。 207、今译常会出现哪些错误? 第一、因不了解史实而误;第二,因不明人名而误;第三,因不注意区分古今词义而 误;第四,因不明通假而误;第五,其他如标点、注释、校勘的错误,也会导致译文有误。 208、给下面所给出的古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六章:历史文献的典藏与编纂 208、总集,就是汇集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