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阅读题_第1页
《乡愁》阅读题_第2页
《乡愁》阅读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 愁 于坚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 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已经几 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 肥皂剧暗示着,那种知足常乐、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 处。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 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那么就是朝着穷途末路狂奔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式的诗意世界。 海德格尔在德国是哲学王,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肯定根源于古老乡村世界的“诗意 的栖居” 。而纵观中国当代哲学(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 ,恐怕看不到谁还在为乡土中国的 合法性摇旗呐喊。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潮,无不向着现代去。人们很少去总结乡土中国 何以存在了五千年,对于文明,它的积极意义、现代性何在?乡土中国似乎只是住着一群 阿,年轻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乡村到城里去,改善经济条件其实还是次要的,他们要改变 的是乡村这种古老命运。 人们并不是不再关心乡村,但他们那种拯救式的关心加速了乡村的自卑。人类历史经 验有农村经验和城市经验,但并非城市经验就是人类未来的唯一方向。西方基于自己的历 史和处境,城市化比较发达,但西方经验并非唯一的经验。亚细亚乡村经验也是一种永恒 的经验。 虽然西方有尤利西斯那样的还乡之路,但西方更强大的文明方向,是一种在路上的状 态,而不是亚细亚的乡土观念, “持盈守成,神祇祖考安乐之也” 。中国过去的文明经验, 历史、文学、对世界的意识、风俗、传统、生活方式,都来自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不仅仅 是所谓的穷乡僻壤、城中村,它是我们的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美学史、文明史、风 俗史、音乐、舞蹈、艺术等的起源和根基, “他们不只能言说,而且还能思想和作为” 。乡 村是那座巨大的中国图书馆的作者,仔细根究的话,古代中国作者,哪一个不是来自乡村? 今日的作者,上溯两代,其祖籍哪一个不是乡村? 中国固然可以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 起乡愁。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 正在人心深处蔓延。对原生态的呼唤、对环境的担忧;中学生已经无法理解“予观夫巴陵 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世界最庞大的旅游团总 是潮水般地朝着幸存的穷乡僻壤乡村涌去,朝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剩水残山 涌去过去,我们“落叶归根” ,我们“衣锦还乡” ,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 根也不在了。西方人喜欢“在路上” ,他们跟着摩西。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 乡愁。 “火箭轨道把大地苍穹推入了遗忘此一世界之改变并非开辟了什么 新时代,反 倒是把业已存在的现实推向其无所不用其极的极致。 ” 乡愁并非那些聪明讨巧之辈所揶揄的“小资情调” , “在乡愁所有的言说中,它始终呵 护着本真的东西,呵护着作为居者的人所熟稔的东西。 ”(海德格尔) (选自于坚新浪博客,有删节) 【注】摩西:是在圣经旧约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 13 世纪时犹太人 的民族领袖。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耶和华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 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 4 分,只选 一项且正确给 2 分,有选错的给 0 分) ( AB ) “那种知足常乐、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 ”表明 人们不再关心乡村,导致乡土文化的沦丧。 “人类历史经验有农村经验和城市经验,但并非城市经验就是人类未来的唯一方向。 ” 断然指出面向人类未来,城市经验并非唯一方向,暗示亚细亚乡村经验才是人类的未来。 本文引经据典,丰富了文章内容,激活了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 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文章词语选用灵活,以双音节词为主,夹杂三字、四字短语语,质朴粗粝中显典雅蕴 藉;句法灵活,多长句,表意精微深邃而严谨。 E文章夹叙夹议,思接古今千载,视通中外万里,在现代文明背景之下,以西方文明为参 照,对东方农耕文明、乡土文化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字里行间蕴藏 内敛而炽烈的情怀。 2.文章多次提到乡村很“自卑” ,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卑”的内涵。作者为什 么反复叙述乡村很自卑。 自卑在文中特指乡村作为农耕文明的自信和存在感被时髦世界击垮,知足常乐、与世 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被抛弃,劳动和田野的诗意世界不再被肯定。这种自卑本质上 是文化的自卑。 表明乡土文明的沦丧给作者带来深深的震撼和忧虑,也强调了文化的自卑会导致文化 的沦丧甚至毁灭。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乡村自卑的深层原因的探讨。 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和含义。 (1)乡土中国似乎只是住着一群阿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而深刻批判了人们对于“乡土中国”的存在意义和现代性 缺乏认识的愚昧和自卑。 (2)乡村是那座巨大的中国图书馆的作者 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乡土中国是我们文化的起源和根基,是我们民族的根 和命脉。 4.文章说“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 ,结合 全文探究“巨大的乡愁”形成的原因,并联系现实就“我们也“在路上”了, 我们跟着谁?”谈谈你的看法。 乡土文化的衰落、沦丧使得我们将从物质上,还有精神上失去家乡,从而形成巨大 的乡愁。乡土的中国是我们文化的起源和根基,是我们民族的根和命脉。但是,西方现代 文明的冲击,以及乡土文化的自卑,导致乡土文化在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式微、沦丧以及乡 土中国的异化。文化之根的沦丧必然会导致无家可归的乡愁。 中国盲目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