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_第1页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_第2页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_第3页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_第4页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公冶长 第五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子贡不愿别人把事情强加给他,也不愿把事情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认为子贡现在还做不到这 一点。 B孔子认为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人才可 以做到。 C孔子认为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 家一同过得好。 D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 了“仁”。 (2)结合上面的语段,请简要阐述你对下面语段孔子所说的 “恕”的理解。(3 分) 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 子路第十三)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B孔子认为,全乡的人都讨厌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C孔子认为,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D孔子认为,不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是怎样评价一个人的。(3 分)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 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 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 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 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 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 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 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 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分) (3)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 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 B“仁”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具有约束性的特点。 C“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D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 规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4)孔子还谈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述你对孔子 “仁”的理解。 (5)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 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 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 的意思是回复。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 孝,悌等内容。“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为大家所共同 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 纪、道德和礼貌。 (6)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B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C孔子认为,仁应以礼为基础,礼应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D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8)仲弓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仁” 的理解。(3 分) (9)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天下就可 以归于仁道。 B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既要靠自己来实行,也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 C.孔子用克己复礼来回答颜渊所问的“仁”,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们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自觉地遵守 礼的规定。 D这一章,孔子以礼来回答“仁”,实际上就是用礼来规定仁,在他看来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 要求。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 6 3 (10) 结合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于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理解。 (3 分) 四、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 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官得俸禄的方法。 B孔子告诉他“减少过失”的方法是“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你觉得疑惑的问题先和大家讨论, 其余的,也要谨慎小心地说出来。” C孔子告诉他“减少懊悔”的方法是“多看别人的行事,有疑惑不清的地方暂时搁下,其余的, 也要谨慎小心地去做”。 D言语方面少犯错误,行动方面避免后悔,这就是谋求做官的秘诀。 2、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这两段共同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 “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 )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能从广泛地施与别人好处,又能赈济大众这写事去行仁政,是圣人的事功。 B、孔子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连尧舜都担心自己做不到,所以还是不要从这些方面去行 仁政。 C、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推己及人的仁道。 D、孔子所施的教育,总是从平易、寻常的地方入手,而不求好高骛远,这是孔子思想最可贵的地 方,从本章就可以得到印证。 2、孔子还说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行仁道呢? 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公冶长 5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 也第六) 4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 家无怨。”(颜渊第十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谈“仁”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 起,使人们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比如选段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 B、俗语有言“人各有志”,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 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对此并不认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 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 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7)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 也。” (子罕9)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B、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C、子贡感叹的是美玉藏在椟中无人赏识,孔子回答的是希望有人赏识自己,说明孔子善于联想、 举一反三。 D、孔子自称是“待沽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 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 2、孔子的“安贫乐道”和“待价而沽”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九、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 仁4)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这一章中,论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 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 慢慢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们的主导思想,离开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也达不到仁的最高境 界。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 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 6 5 论语练习-论道德、论仁爱 一、参考答案:(1)B (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3 分)(2)孔子所说的“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处处为他人着想。(1 分)它是趋向仁道的 最基本途径,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终身践行的。(2 分) 二、参考答案:(1)C (孔子认为,不应当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参考译文】子贡问孔子:“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人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道:“还不行。” 子贡又问道:“全乡的人都讨厌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呢?”孔子回答道:”还不行。最好是全乡村的好人都喜欢 他,全乡村的坏人都憎恨他。” (2)孔子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坚持是非标准,而不可简单地从众,应当花时间深入考察。 【参考译文】孔子说:“大家都讨厌他,一定要去仔细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同样也一定要去仔细考察一下。 ” 三、(1)D 颜渊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聪敏,请让自己按照老师孔子的话去做。(3 分) (2)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 规范,就是仁。(3 分) (3)B(“礼”应是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仁”是内在的)。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只要注 意后天“修身”,做到不断地学习、修养,就能成为懂“仁”的君子。 (5)( A )(3 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6)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 规范,就是仁。(7)C礼以仁为基础 (8)仁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对他人的体贴和关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是从自身出发,要求别人,常常是宽 已律人,这都是不仁的表现。(9) B(原文意思是完全在于自己) (10)这句话孔子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礼。不同的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要求,孔子所强调的礼有一些已经不适 合当代生活了。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现代道德秩序的礼,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四、【答案】1、B(“减少过失”的方法是“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你觉得疑惑的问题先保留不说,其余的,也 要谨慎小心地说出来。” 2、孔子提出,不管是当官,还是治学,都应当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这样 虚心,才能提高自己的为官和知识水平。 五、【答案】1、C(材料中的“知”是通假现象,通“智”,“焉得知”的意思是“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2、“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 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六、 【答案】1、B(孔子并没有“不要从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