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_第1页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_第2页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_第3页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_第4页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那么在中国古代 哲学中, “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我觉得就是要具体分析和归纳古代经典中出 现的关于“道”的论述。从经典的具体文本中来理解“道”的含义。 此文试列出老子亦称为道德经中所有关于“道”的表述进行 分析和归纳。所引老子内容和译文根据何新著宇宙之道:新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8)。 老子中直接涉及到“道”的论述有(引文后括弧内的数字为 所在章节): (此处从略,另文摘登) 以上所引为老子中所有明显表述“道”的语句和段落。实际上, 一部道德经其主旨就是论道。 “道”是天道,是客观规律;德是 人事,是人对天道、对客观规律的遵循。 归纳以上老子中关于“道”的论述,主要就是从这两个角 度来论述的: 一是直接论述客观之道,论述客观之道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特征。这 就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中存在的客观之道,它不以人的主观意 志为转移。这如果用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客观规 2 律,就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发展变化的辩证规律。如“道可道, 非常道。 ”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 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道常无 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而不名有,衣养 万物而不为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者万物 之奥。 ”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等等,这些表述 中所言的道,都是讲的宇宙本体中的客观规律,用黑格尔的话来说, 它是“自在自为的” ,宇宙是一个绝对的理性进程,这个绝对的理性 进程是通过万有的纷呈变化来表现自己的,这就是“道” 。何新说: 道是逻各斯,也是这个意思。可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和西方 哲学中的绝对理念、逻各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规律、必然性等 概念都是相通的。 其二是从人对客观之道的认识和遵循的角度来谈道。是讲人要认 识客观存在的道,遵循客观存在的道。任何哲学思想归根结底还是要 为人服务的, 老子的道学归根结底也是要为人服务的。因此,在 直接论述客观之道的同时,他又用大量篇幅来论述和强调人对客观之 道的认识和遵循。如“功遂身退,天之道。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3 “孰能浊以静之而徐清?孰能安以动之而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 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 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些讲的都是人对道的遵循。 在小逻辑中,黑格尔曾深刻论述了哲学的最高目的在于达到思维 与存在的和解。可见老子中所追求的这种目的与黑格尔所言的哲 学的最高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南怀瑾在讲道德经时指出:道,贯 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是本体的哲学概念。是“心物一元”论。不是 心、物分离的二元论。南怀瑾此论至为深刻。玩味道德经第二十 一章似有助于理解南怀瑾这一观点。这和黑格尔说的思维与存在的统 一也是一回事。这个道,也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思维与存在的 统一。可见,正如在黑格尔的哲学中, “思维”这个概念具有两重性, 即客观思维、本体思维和主观思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心”这个 概念,同样具有两重性,即客观之心、天心、宇宙之心和主观之心。 正对应于黑格尔的思维二重性。主观思维反映客观思维,主观之心反 映客观之心。如张载云:“为天地立心。 ” 这个最高的目的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来说,也就是“天人合一” 。 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也就是达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达到主客观的统 一。著名学者何新在对老子的考释中指出:道德经是“由天道而 4 导言政术之经也。 ”“道是普遍性无所不贯通的天道,德是人主行事之 道。 ”“道的实质是自然秩序和自然法。 ”这些都是深刻之论。在何新 的译文中,常常把“道”直接译为“自然规律” 。道法自然,客观之 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必须认识道和遵循道。毛泽东在其著 作和讲话中曾反复说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这里 的必然就是客观规律,就是“道” 。人必须认识客观规律和遵循客观 规律才能改造自然,改造世界。只有这样,人才是自由的,才能达到 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以上这两个角度的论道,也存在于周易 (尤其是其中的系辞)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庄子 、 吕氏春秋等一系列中国古代 重要经典中。因为从这两个角度论道,也就对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虽然那时没有用这两个概念,但我们的先人已 深刻地思辨了这两者极其关系。 贯穿老子中的另一个关于道的重要观点就是“反者道之动。 ”反 者,反也,即看到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反者,返也,即看到事物 都是发生着循环往复的变化的。古人所观察到的自然界:日出日落, 阴阳、四时、动植物的生长代序,无不发生着循环往复的变化。就是 人自身的生命过程和命运也是变化的。这个“反者道之动。 ”就是老 子所概括出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这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致的。对此, 著名学者何新先生亦十分重视,并以“反者道之动”为题专作一文加 5 以论述,称“明乎此,则一部易经之道可概而明矣!”这也就是 老子中的辩证法思想。但老子的特点是通篇都强调低下,强 调低调,强调柔软,强调如流水、如婴儿般的状态。 “是以圣人,被 褐而怀玉。 ”(70)你看,他虽是圣人,怀中揣着美玉,却穿着粗布衣 裳。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可真是低调啊!“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 唯病病,是以不病。 ”你看,他看起来病恹恹的,实际上并没有病。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3) “守柔曰强” 。 (52) “柔弱者 生之徒”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1)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 ”(7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28) “如婴儿之未孩” (20)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6) “用兵有言,吾 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69)何新将这些概括地称之为 “以反求正之术” 。 揣摩老子中的“道” ,在论述中他还常常以其他一些概念或 词语来替代,以加强我们对“道”的理解,如“自然” 、 “无事” 、 “恍 惚” 、 “无名” “转化” 、 “天” 、 “一” 、 “玄德” 、 “玄” “朴”等。 “天法 道,道法自然。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 惚兮,其中有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2) “是 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2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6 (39) 研读老子中的“道” ,它还有若干形象的表征。在中国古典学术 中这称之为“象” 。这大概是中国古典学术不同于西方学术而在此特 点上优越于西方学术的一个方面。如周易 ,其中就通过象、数、 义、理四个方面来反映和解释抽象的概念和思想。象的英文为 image。这是因为单纯用语言来诠释事物具有局限性,言不尽意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6)西方斯宾诺莎有“规定即否定“之说, 也是这个意思。柏格森的直觉论、禅宗的顿悟实际上也是解决这个问 题的。所以要得意忘言,离名绝相。 ”老子中亦继承了周易的 这一传统。如以“数”来表达“道” ,这就是“一” 。 “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用“象”来表达“道”的则有“天” 、 “地” 、 “水” “雌” 。这些都是有形象的事物,以它们来喻道,可以使人们更 加容易理解和感知。如:“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 子云:天何言哉?万物生焉。人们往往就是通过天地来体会无所不在 的“道”的。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中有一段反映暴风雨的乐章,风雨交加,电闪雷 鸣,而后则是雨后天晴,和谐宁静。这其中所包蕴的正是中国古代哲 人所阐发的天地交合、云行雨施而万物生焉的思想。 周易屯卦中 的彖辞:“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眛。 ”贝多芬的乐章和此是多么相通啊!贝多芬的音乐真是充 7 满了伟大的哲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中国古人和古希腊哲人都有把水视为万物本原的论述。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6)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一幅画画的就是女 性生殖器,题名为“世界的本原” ,与此是同一个意思。 “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 (10) 老子中并非没有积极的精神。很多观点,看似讲无为,讲柔弱,讲退 让,但其最后的落脚点都是积极的。 “为无为,则无不治。 ”(3) “非 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 “夫唯不盈故能 蔽而新成。 ”(15)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 “以其终不 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4)而且老子十分强调在积累中求变化,求 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