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导学案_第1页
《词五首》导学案_第2页
《词五首》导学案_第3页
《词五首》导学案_第4页
《词五首》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能说出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作品背景理解词的内容与情感;通过反复吟咏,品悟诗歌的 意蕴。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激发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难点: 1、准确背诵和默写五首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豪放词的风格特征。 学习方法: 反复吟咏,互助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反复诵读望江南和武陵春 。 2、 望江南 ,选自 , 望江南是 。作者 ,是 (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3、李清照(1084约 1151) ,号 ,济南(今属山东)人。有 。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 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 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 修养。 4、字词识记 倚( ) 脉脉( ) 白蘋洲( ) 舴艋( ) ( ) 二、理解赏析: (一) 望江南 1、本词虽短短 27 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2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 ,为什么? (二) 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 ,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 的情感。 3、 “问说” 、 “也拟” “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 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人生在世 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却 。 (李清照一剪梅 ) 3、 (2007 广州市中考题) 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 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4、 (2007 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 ,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 的不同之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 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 (白居易)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四、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范仲淹: (朝代) 家、 家,他有“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 于他被贬谪的 1046 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 4 年(1040 年) ,他还在塞外征战。 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 ,北宋文学家。 3 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 。 3、字词识记 千嶂里( ) 燕( )然未勒( ) 羌管( ) 擎苍 ( ) 貂( )裘( ) 鬓微霜( ) 千骑( ) 酒酣 ( ) 何妨( ) 谴冯唐( ) 二、理解赏析: (一) 渔家傲 1、词中“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 紧扣题目 。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 ; ; 写出 了边塞萧瑟、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 ,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 倚, ,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 阔,苍凉悲壮。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 了怎样的情?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 “ ,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 感。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 江城子 1、上阕叙事,记叙了 的壮观场面。 2、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3、下阕抒情,抒发 的爱国之情。 4、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5、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 4 的心情? 6、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三、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一)读渔家傲.秋思做 13 题(09 湖南衡阳市) 。 1、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 “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宁夏中考题)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完成 45 题。 (2007 四川资阳市) 4、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 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 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 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 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 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6、 (2008 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胸臆“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 四、学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导学: 1、 破阵子选自 ,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 宋爱国词人。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麾下( ) 炙( ) 了却( ) 的卢( ) 3、解释 吹角: 八百里: 麾下: 炙: 五十弦: 翻塞外声: 沙场: 霹雳: 了却: 二、理解赏析: 1、上片写 生活,战前准备。首句是 写,后几句是 写。 2、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 、 、 ,塑造了一个壮士 的形象。 “ ”和“ ”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沙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 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 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 观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 “ , 。 ” 用 修辞手法,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与上阕“ , ”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 的悲愤。 5、诗人尽管“白发生” ,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 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 在这五首词中, 和 也属于“壮词” 。 6 三、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 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 2、 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_。 3、下边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 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 、 “五十弦” 、 “沙场” 、 “的卢” 、 “霹雳”等多个历史 典故。 4、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四、学后反思: 附:文学常识 1、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 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 2、诗词的鉴赏方法: 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 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 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 从尾句渗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 从意境洞察心胸 3、诗词的规律: 诗、词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 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 4、诗词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 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 让她肝肠寸断。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 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 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 7 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 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 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 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 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 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 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 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 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 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江西教师网 江西教师论坛 登录 注册 帮助 茶香别院风浮梁张激初中语文工作室首页团队介绍教研资料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指 导古诗词阅读指导锦上添花朱锦铭老师专栏魅力浮梁研修日志名著欣赏现代文阅读指导写 作指导贵人相助严忠贵老师专栏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专题研修)同学少年知识百科当前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专题研修)研修任务 2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上传: 陈海燕 更新时间: 2012-5-22 11:54:04 陈涉世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 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凡有注解的, 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四、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8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二、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 ,教读。 提问:1 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 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 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 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 板演“吴广” 、 “葛婴” ,字形笔画无误。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 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 讲述: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 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司马迁 46 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 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 ,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后来,汉武帝因司 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 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 中国通史。全书包括 12 纪(记帝王事迹) , 30 世家(记诸侯世系) , 70 列传(记个人和 少数民族事迹) ,8 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 ,10 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 。其中, 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 ,是自传。 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 一“纪传体”的体裁。 (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 )讲述时,学生 简要笔记;讲述后,学生(邻座)互对笔记。指名复述笔记内容,师生共同订正。 朗读:指名(水平属于中等的学生)通读全文,读时如个别字、词有障碍,要及时帮助 “过关” ,以保持课堂良好气氛。要求: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 读 后,了解有什么疑难,及时解答,并由此导向课文后的习题,解决“比较辨析”的第三题 (口头) 、第五题(书面) 。 (可多看教师教学用书 ,此处不重复抄录)两题解决后,即提 出新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 提示:词有本身的词义,但要理解还须把它们放在句中、文中。下边所举的词,在不同 组合时有不同的解释。 9 之 1之垄上:去、往。 2 惟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 3鸿鹅之志:相当于“的” 。 4 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应说“二世杀了他。他,指扶苏” ,不可说 “二世杀了扶苏” , “之”不等于“扶苏” 。 提问:“楚人怜之” , “卜之鬼乎” , “杀之以应陈涉” ,这三个语句中的“之”的解释与 上举 14 例中哪一个相同?(答案:4) 这里的练习,作用是:(1)统观全文,前后对照,易于分辨。 (2)全面掌握,突出个 别,有助巩固。作练习时,不仅答案由学生说,举例语句的解释,也可鼓励学生说。应注意 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讲古汉语语法的倾向。虚词“乃”也可用同样方法。 乃 1乃入据陈:才进入(占有)了陈县 2乃行卜:于是去问卜 3乃公子扶苏:是公子扶苏 4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亲 列出“乃谋曰” 、 “乃诈称公子扶苏” 、 “乃令符离人慕婴” , “乃”字义与上例中“2”同。 除以上的“之” 、 “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数”也可用这个方式来达到巩固的目的。比 较了“数有功” 、 “数万人”音义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谏故” 、 “数言欲亡”的“数”与 “数有功”的“数”同一音义。 三、再次导向课文,教读。 提示:原文不分段,现在,编入课本,分了段,对阅读理解有帮助。要求:提摄出每段 主要内容。默读,速度可较快,发言,明确本文层次:1用内心动态、对话、动作写出陈 涉情态,表现传主陈涉的大志。 (说明;本篇不是合传,传主只是陈涉一人,因吴广与陈涉 起义和后来行事的关系密切,所以也在开头叙及里籍)2以对话为主,详写起义前的准备, 10 包括所处环境、分析形势、共同谋划、制造舆论等。3用对话和叙述的方法,写起义的经 过和起义后的大好形势。叙事真切、生动,有条理,是史记的特色,所以,人们不仅把 它视为不朽的历史著作,而且评价它是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读,体会层次和叙事生动性,并注意字音。读后指出:借,是藉(藉,文言 文中通用)的简化字,常解释为“假使” ,读 ,不读 ji。但书籍的“籍”不简化,读 ji。酂, 读 zan。度已失期的“度” ,读 uuo。適,是“谪” 的通假字,读 z e,在文中与“适”无关。 适有两音:读 kuo,常作人名;现又作“適”的简化字,应读 sh 。 “适”不能代替“谪” 的通假字而该成 Zh 。 四、讨论(此内容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据中华版二十四史是这样 断句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比较一下,哪一种断句文 意更明确?思考、议论、发言、结论:后者较好。据历史,秦兴德役,发民滴戍,民不堪命, 电大泽乡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连下读较能明确当时史实。如果 “九百人”三字属上,可以理解为当时只征发九百人到渔阳去而已。由此可见,读古籍断句, 要反复思考斟酌,要结合历史事实。这是阅读中应当懂得的门径。 五、布置作业 参考课文后第四题,试作填充,并准备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讲时要注意“序” ,即弄清 课文段落和段落内部各层次,以体现作者安排材料的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锻炼口述能力。 二、理解选材详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作业) 提问:检查课文和填充第四题第 1 小题情况,明确填充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 , 在此基础上口头讲述。 二、新课内容 11 1讲述训练:指名一人以大泽乡为题讲“陈涉起义”的故事。要求:明条理,有 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展过程层次分明。讲后,学生评论,教师总结。评论标准: 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言通畅,能把起义的准备、行动作为重点,其他只作略 讲。 2 朗读训练:分散读全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注意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吴广亲 爱人”至“收而攻蕲” ) ,用语调、语气、语速,吸引听者。 3小结(讲述与提问结合):(1)写法上;剪裁得当。详写起义前的商议和舆论准备, 起义的具体经过。其他如佣耕、徇地、战谯门、刑秦吏等等则略写。这样写,表现出作者的 史才,善于剪裁史料,突出了起义的主要内容。 (2)描写生动:文中详写的是人物的心理、 说话、动作;其他略写的,只作一般叙述。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善于突出重点,写得生动, 有文学才能。 (3)条理分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句人物自己表明内心的话,贯串全 篇。 起义前,失期,是导火线。谋划时,从“苦秦”而确定大计,是善于分析形势。准备时, 青火狐鸣和帛书,是善于制造舆论。起义时,吴广先“忿恙尉”而后陈胜佐其杀尉,立即召 令众人听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写出了善于把握时机和胸中之志。先杀尉而后发号 召,行事易成(若先号召,尉未杀则效果不同) ,可见善于谋划,设计周密。以下写乘时而 作,及时自立为王,便很自然。总之,这样写,显示了传主的“鸿鸽之志” ,同时,也见出 条理。前人评论说司马迁善序事理,称赞他做到“其文直,其事核” ,实属至当。 (这里只点 一下,下边还要说到) 三、作业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自读茅盾短篇小说大泽乡 。 二、比较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2 讲述:茅盾在 1930 年写了短篇小说大泽乡 。那时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 农民的革命意识逐渐觉醒,对反动统治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现据 1980 年人民文学版的 茅盾短篇小说集复印(或誊印) ,发给阅读。 二、 。新课内容 学生阅读大泽乡人要求:默读 23 遍,把它与史记陈涉世家作比较,看看有什 么异同,可从题材、体裁、写法等方面考虑,在文字下边画线(单横线、曲线按各人自己使 用习惯) ,左右空白处也可用文字简记要点。不必出题限死回答内容,要让学生思路活跃起 来,自由驰骋,并由此引发学生兴趣。读后先小声议论,然后发言。教师在学生议论时巡回 了解情况,以便帮助小结。小结、归纳,其大端可如下举: 1题材:相同,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反秦。 2组材:课文是从传记节选的,材料比大泽乡多。 大泽乡是短篇小说,它所选 取的是一个“横断面” ,集中于大泽乡起义,不像传记还写了起义以外的事(如里籍、佣耕、 进军、称王等等。 ) 3体裁:陈涉世家是传记,必须叙写传主的一生事迹,因而篇幅的长短取决于传 主生平事迹的多寡。 大泽乡是短篇小说,篇幅的长短受体裁特点的限制。 4 人物:陈涉世家按史传体例,一开头就叙写传主概况(本篇因需要而兼及有密切 关系的人,但这并不能看作是“合传” ) ,以传主的事迹贯串全篇。大泽乡 )先描写环境, 由押送的军官先“出场” ,然后在故事情节展开中,主人翁陈胜才出场有时一个场面描写 别的人,主人翁可以不出现。 5写法:陈涉世家遵循“史”的要求,注重“实录” ,尽管文 4 咆写人的对话、行 动等等,但目的不在于描写,只为了叙事,更不作想象,不运用文艺创作上的手法。 大泽 乡中有景物描写,或用来交代情节发展的环境,或把这种描写同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 起到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作者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刻画人物形象,予以合理的 想象。例如,第一部分写两个军官的性格,写他俩的思想活动,与颗百成卒对立;第二部分 写成卒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写军官暗地里商量坑杀戍卒;第四部分写起义的场景。 6 中心:陈涉世家着意在反映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