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记者给新闻系学生的话_第1页
一位老记者给新闻系学生的话_第2页
一位老记者给新闻系学生的话_第3页
一位老记者给新闻系学生的话_第4页
一位老记者给新闻系学生的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媒江湖 投稿在新闻学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 一位老记者致一位苦恼 的新闻系同学的信(110 作者:bjb123 提交日期:2005-10-23 23:18:00 在新闻学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 一位老记者致一位苦恼的新闻系同学的信(一) 孟勇的回信缘于这样一张帖子 普通院校的新闻系学子的困惑 作者:段弦 提交日期:2005-10-4 15:51:00 今天在读李希光教授写的,觉得象我们学校新闻毕业以后 工作真没混了! 我是江西某所高校在校大三学生,怀着对记者职业的崇敬选择了这 所学校的这个专业.可两年的学习生活过去了.我对新闻学的激情都快磨光了,今 天读了李教授的那本书我才似乎从睡梦中醒来自己还是新闻系的学生. 平时开的课程讲的那些理论条条框框基本都把同学们灌趴在桌上 了。专业课基本都没多少人愿意听.而老师也基本是讲写书上的东西.大家都知 道考试都会画重点,所以REN为平时上课去不去无所谓. 我是觉得自己的理想至少还应该坚持不要轻易放弃,所以抱着认真 的态度还是坚持去听.但上堂专业课全班80多人最后只有20多个在听课.;老师也 没什么办法上了.但她也说这不是清华,没有李希光教授的那种“车棚式的教学“ 方法,实在是条件有限. 我不知道江西还有那么多的学校开了新闻系,还有全国的,他们的 教学怎么样,难道象这样就能培养出合格有责任感有新闻专业素质的新闻人才吗? 平时大家基本很少会一起讨论新闻方面的业务知识,连我都困惑了! !我究竟是不是在全国勘称最早创办新闻学院的几所学校之一读新闻系.在我看 来,我的积极性至少从上课的出勤率比别人要高.平时也经常看有关新闻方面的 书籍,但现在都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专业没有找落了.其他同学情况也和我差不多, 好象都有些人现在决定以后不从事这一行业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些专业. 我不知道和我同处大学校园,和我的专业一样的新闻学子会不会有 这样的困惑! 10、4 段弦同学: 我在天涯网站上读到了你普通院校的新闻系学子的困惑的帖 子,我这个老记者无法掩饰我内心的震撼。你说:“怀着对记者职业的崇敬选择 了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可两年的学习生活过去了,我对新闻学的激情都快磨 光了平时开的课程讲的那些理论条条框框,基本都把同学们灌趴在桌上了。 专业课基本都没多少人愿意听。”“ 好象都有些人现在决定以后不从事这一行业 了,和我专业一样的新闻学子会不会有这样的困惑!”好家伙,连着5个惊叹 号!从你的帖子里可以看出,你有着真诚的苦恼和苍凉的叩问,那一连串的惊 叹号,都表明了你的苦闷和追求,你不甘心做一朵还没开放就谢幕的花朵。从 中还可以看出,你和你的同学对培育你们的养料和方法,有不满意的地方,好 像你们的园丁暂时也还没有改变它的意思。所以你们很苦恼,很彷徨,很无奈。 “ 新闻无学论 ”贻害至今 说实话,你已经是大三的同学了,这样的学习状况不仅你们自己 的内心很苦恼,关心你们的师长也必定深感忧虑。因此,我作为一位老记者, 想通过媒体交流这个专栏,谈谈我的看法,为你在夜深人静思考你的人生 之路的时候,增添一点激励你的心志的烛光,它可能并不算明亮,但却是真真 的,淡淡的,暖暖的烛光。 我是一个有着20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职业生涯应该与你的年 龄不相上下,在五家大型媒体工作过(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四川电视台、 华西都市报、四川日报)我做过十几年的记者,也做过记者站站长、华西都市 报副总编,代表作品是被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评论为“树立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一 座丰碑”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出版有红岩英魂逢春记,有电视连续剧和 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作品被选入全国统编中学语文课本,有作品 被大学新闻院系选用。我提到这些职业经历,仅仅是为了使你感到我们有学习 新闻学的共同的对话基础。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我指导过很多年轻记者和实 习生,其中有些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你在帖子里有这样一层意思:“老师也基本是讲书上的东西,专业 课全班80多人最后只有20多个在听课,老师也没什么办法上了”。你可能叙述的 是真实情况,但是我希望你千万不要去责怪老师,要知道新闻学其实是一门相 当复杂的学问,你的老师讲得不好并不是她不愿意讲好,而是她受的教育和培 训,使她实在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更好。所以请你一定要体谅她,一定不要有 不敬的想法。做一个好记者,先要做一个好人,对待师长的基本态度就是做人 的基本素养。 我们的新闻教育,长期以来受到“新闻无学” 的谬论的戕害,其流 毒至今都没有消除。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就是一切,新闻完全从属于 政治,完全为政治服务,扼杀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很长一段 时间里,“传播学 ”更是提都不提,政治宣传代替了新闻传播。这些历史的原因 造成了我们的新闻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虽然近 几年经过有关方面和专家学者的努力,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仍然存在着 理论体系不成熟和理论滞后于实际这两大问题,师资方面也存在缺乏新闻实践 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全国新闻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逐步解决。当然各所高校 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学科的基础和师资情况。根据最新的统计, 全国的新闻传播教学点已经发展到了600多个,这么大量的教学点,质量上肯定 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大学新闻专业学习“功夫在课外” 在这种大背景下,你又已经在你的学校学习了两年新闻学,我希 望你求诸于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那种学习中的苦闷。具体来说,根据 我多年当记者的经验体会,建议你做好下面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可以在不 增加老师负担的前提下,依靠你自己的知识准备就可以做到的。大学的新闻学 习,其实可以套用一句古语“功夫在课外” 。现在让我们先来分分类,也就是根 据你今后的发展目标来确定该下的功夫。好比学习武功,先要确定是学少林拳 还是跆拳道或者柔道,再开始训练,它们虽然都是技击搏斗之法,其实也有很 大的不同。 我们先分四个大类:记者、编辑、经营、教学科研,再来看看每 个大类该怎样做。 记者发展方向是职业记者。 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新闻信息的采集制作传播者。记者职业与 刑警、医生最为相似,记者采集多方面的社会信息,刑警采集罪案信息,医生 采集病员信息。关键词:采集、信息。刑警采集信息要形成推理和判断,确定 犯罪嫌疑人。医生采集信息要形成疾病诊断,开出治疗处方。记者采集信息要 进行制作,用于大众传播。 围绕这个目标,你可以试试: 一、每天写作一千字,像石匠那样把你头脑中的语句和思想刻在 石墙上。 无论从事以什么为媒介的新闻传播,文字写作是最基本的。即使 是信息量最大的“ 一图胜千文 ”的图片传播,也需要写文字说明。从有人类历史 之初到现在的信息社会,文字信息一直都是信息传播的主流符号。在视频等符 号逐渐增多的未来仍然会是这样,文字练好了,一个记者就成功了一半。作为 职业记者,你至少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信息和你对信息的思考,用文 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好比刑警不会察看蛛 丝马迹,医生不会开处方,这个记者是做不好的。 从你的帖子我可以看出,你们学校的语言文字基本训练还是不够 的。比如文中有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有错别字,如“堪称” 误为“勘称”之类。当 然你文中的“ 那些理论条条框框基本(似该用 “几乎 ”)都把同学们灌趴在桌上了” 这一句是生动的。用“ 灌”和“趴”两个动词把师生双方一 “灌”、一“ 趴”的动态和教 条框框的效果写活了。如果真正当了记者,像以上这些最基本的文字处理,你 每天都会遇到上百处。你要是处理不好,你在媒体工作会比在教室里听课还要 苦闷,你在媒体里甚至会呆不下去,因为在工业化大生产的程序里,没有人会 有时间和耐烦心去给你改作文。现在的一些新闻系学生中,大部分是很想当记 者的,但是我听说他们每周还写不到一两千字,四年学习下来总共也不过几万 字。才写几万字就可以成为像样的文字记者吗?这肯定是要打问号的,这好比 只打过几十发子弹的士兵就要到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去打仗,老兵会为他们的性 命担忧。我也真为我们的一些未来的记者担忧,因为记者是“吃文字饭的” ,文 字艰涩,这碗饭就很难吃了,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去写一千字以上,持 之以恒,打通文字关。 任何事情都是量变到质变,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不 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写作主要是靠大脑和手,不是靠耳朵,不要以为我每天 都听了课,任务就完成了。不写,你还是没完成。写什么不重要,写没写更重 要,写主要是训练你的思维和文字表达。如果一个想当记者的人,又视写作这 项最重要的基本功为畏途,那就应该想想傅雷先生的这句话了:“爱好艺术与从 事艺术不宜混为一谈,长于理工者未必长于文史,反之亦然;选择不当,遗憾 一生。若蔽于热情,以为既然热爱,必然成功,即难免误入歧途。” 二、每天浏览五个新闻网站,像鲨鱼在海量信息中游泳,将千百 条小鱼儿一口吞下。 既然记者工作的本质是信息采集,那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应该浸泡 在新闻信息的海洋里,以前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实际上这就是古代的 信息采集者和文史学习者采集信息的圭臬。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 以只有多读书,多走路,直接采集信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这一切都变得极 为方便,特别是信息的获取,依赖于互联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要看美 国国会图书馆的书,几毫秒时间就可以如愿。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 事,也是分秒之间就可以从几千公里之外传到你的眼前,图文并茂,新闻与评 论齐发,还有海量的背景链接。所以说互联网的新闻网站是新闻学子们手中最 有力的武器。任何权威的新闻教师在互联网面前都只是沧海一粟。 古人有训:“观千剑而识器”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观 “新闻千剑” 的条件,经过大量的观看,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全球的新闻信息,经 过认真的比较和感受,我们就可以判别新闻处理的优劣,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 你对什么是新闻,怎么判断与选择新闻,就会有直接的认识和体会。一天浏览 五个新闻网站实在不算多,最多花两个小时吧。试想一位剑客在一天当中,花 两个小时去“ 观千剑” ,实在也是最起码的吧。因为“剑”将是他立身、报国的依 仗,他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上新闻网,和写作一样,也是从量变到质变,好比 鲨鱼食小鱼,吃不到一定数量,不会变为自己身上的养分。 比如最近频繁发生的台风和飓风的新闻,如果你真的把近日中国 福建沿海的“ 龙王” 台风的新闻,和前些日子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难的新闻从 互联网上大量地采集了,不用谁去手把手地教你,以你现有的文化知识基础, 足可以从中学到大量有用的东西。例如突发灾难损害,气象预警,政府救灾系 统运作,灾害规避与防护,豆腐渣建筑的危害及成因,水利工程维护的失误, 灾难中的人性与救助,媒体在灾难中的责任等等相关新闻,这些新闻的采集不 能说对你今后当记者没用吧?要知道灾难新闻在任何国家的新闻报道中都是非 常重要的,对每一个职业记者都是最严峻的考验。 当你像一位身担报国重任,即将仗剑远行的剑客那样投入互联网 新闻网站,去观重大新闻之“剑” 时,你还会困惑地趴在课桌上昏昏欲睡吗?我 想你作为一个胸怀当记者的宏愿的新闻学子,面对满目的灾难新闻,面对千百 万人失去家园的苦难,应该足以点燃你心中的新闻激情吧?虽然你现在还不能 投身其中去报道,就好像军校学生现在还不能上战场,但是你毕竟是未来的新 闻战士啊,你应该热血奔涌,跃跃欲试吧?至少不应该觉得学新闻很无聊吧? 更不该“好象都有些人现在决定以后不从事这一行业了。” 在国家的需要面前, 在人类的需要面前,在自己的愿望面前,在师长的期望面前,你们怎么可以仅 仅因为课程枯燥,就采取新兵在没有听见枪声就逃离战场那样的行为呢? 再举一个例子,新闻系学生,对于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影响巨大 的传播现象,总会有所关心吧?湖南卫视最近搅动的超级女生和大长今的 传播风暴,不正是学习新闻与传播知识的大好机会吗?也是学习传媒经营的好 机会。当然书本上没有,但是它在现实中正在轰轰烈烈地发生着。虽然是卫星 电视的传播现象,但是在网络上的信息量更大。就这两件事当中所包含的新闻 传播知识、理论,你们可能一年都学不完,一两本书也写不完。例如:为什么 湖南卫视地处内陆省份,它的“娱乐中国” 的路线却使它成了中国传媒的 “超级娱 乐明星”?超级女生利用卫星传播、网络传播、手机传播的优势,成功地动员了 上亿观众参与到大众娱乐中来,形成了何等壮观的媒体传播现象,新闻报道在 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韩剧大长今为什么能够热播中国,热播华人文 化圈?虽说文化无国界,但市场有业主,韩国文化为什么对中国文化形成了如 此的挑战?青春励志剧给我们未来的新闻记者带来了什么?还有很多很多题目, 都是和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有关系的,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上网搜索,去上网 学习,去上网研究,难道我们还会打瞌睡吗?难道我们还会“专业课全班80多人 最后只有20多个在听课” 吗?不会吧?你说呢,段弦同学? 孟勇 2005.10.05 在新闻学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二) 用千里眼去了望,用顺风耳去倾听 ,观察、思考、交流 我在天涯传媒论坛给段旭同学的帖子发了之后,许多学新闻的同 学们表达出了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使我这个老记者回想起了我年轻时代渴望学 习新闻写作时与你们同样的热情。回首往事,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如在眼前。 80年代前期,我才20多岁,我的报告文学红岩英魂逢春记在 上海文汇报连载,引起了轰动,我也在无意间受到了文化界老前辈热情的指点 和帮助,与我素不相识的复旦大学老校长谷超豪先生,在文汇报上撰文说:读 孟勇的报告文学所写的重庆中美合作所蒙冤受屈的革命烈士的报道,激动得热 泪盈眶 这对于一个刚刚从事写作不久的青年来说,是多么大 的荣誉和鼓 励啊。电影大师谢晋还专门派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到四川,与我商谈改 编电影的事。紧接着人民日报的老师们又决定拿出上万字的版面,加上编者按 转载了我的这篇作品。这对一个热爱新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新闻学子来说是 何等巨大的鼓舞!这之后,在一些师长们的帮助下,我真正地走进了新闻界的 宏伟殿堂。否则我是专业田径运动员出身,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呢?这 中间的跨度你想想有多大。 现在这些老前辈有的已经退休了,有的我至今也无缘认识他们,但 是他们对新闻学子精心的栽培,对业界后进真诚的奖掖,多少年来一直感动着 我,鼓励着我。所以当看了段旭同学学新闻学得好苦恼的帖子后,我觉得有责 任帮帮你和与你有类似想法的同学,就像当年那些帮助过我的素不相识的前辈 一样。当然我只能提供一些远程的间接的智力支持。 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我继续说说做记者编辑的基本功。下面四条, 有三条是记者编辑都共同需要具备的,只有一条是专门谈编辑的,当然上一帖 谈的写作与上网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编辑共同需要的。我想这个好理解,编辑 其实是一个小概念,包括在记者的大概念中,就像教授包含在教师的概念中一 样。中国新闻界只发记者证而不发编辑证,是不是? 三、长一双千里眼去了望,长一双顺风耳去倾听。观察、思考、 交流。 在四川古文化遗址“三星堆” 有一件文物,想必很多人都看见过, 那就是一双突出了一寸的眼睛。千年之后的我辈对它只有作猜想,有人说它是 描绘的古太空动物,我的看法那可能是一个远古的观察家的图腾,古人可能认 为动物的肉眼如果突出来,就可以超越别人,观察世界的能力可能更强,在认 知神秘的生存环境时会具有优势。那时的信息传播手段十分落后,但是祖先们 却对观察世界如此渴求,令人感动。 观察蝴蝶与风 新闻学子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纷繁的世界,与公众进行频密的交 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慎密深入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学新闻要从这里做起。 有一句名言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句名言正是道出了新闻人在信息世界里所应有的状态。这“声声入耳” ,可以 理解为对外界的有价值的信息的关注与获取。“事事关心” ,可以理解为留心去 思考与判断。这应该是新闻学子在整个学习期间和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的基本的 生存状态。那种“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迂夫子,或许可以去做 一些基础理论研究,但他绝不应该学习新闻。就好比100米成绩15秒的人不应该 去学刘翔那一行。 我说的观察是广义的,观察社会,观察人,观察自然。要有好奇 心,要像牛顿观察那棵苹果树那样,观察整个世界。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整个 世界当成你的那棵苹果树,每天都要观察它,琢磨它,思考它。看这世界那里 起了飓风,那里打了战火,那里的独裁者被打倒了,那里的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看臭氧层穿孔了南极的冰川又融化了一寸。看炒房子的阴谋者正在怎样盘剥人。 要看的确实太多了。当然也不能忽略你身边的各种变化,你的室友突然高兴得 走路都在唱歌,那是不是收到MM 的情书了?老妈妈打电话来,嗓子有点沙哑, 你要想想她是不是伤风了?总之一切都要观察。 要知道一个在生活中观察力迟钝的人,你要让他有新闻敏感性, 可不可能?这就是俗话说的“不会走的人,你要他跑” 。新闻虽然是信息,但它 不是一般的信息,新闻是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要素,值得大众关心的时事信息。 例如你妈妈嗓子哑了,是信息,但公众不关心,所以还不是新闻。锻炼观察力 可以从“家事 ”开始,华人神探李昌钰开玩笑说: “我在外面工作一天,回到家里 我一看垃圾桶就知道太太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事。”这就是职业眼光,侦探的职业 眼光主要盯住细节。记者的职业眼光应该比侦探要宏观得多,宽泛得多,是具 有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等等许多背景的观察。 如果用那个著名的蝴蝶翅膀理论来比喻,李神探可以只观察那只 蝴蝶的翅膀,看它和某个命案有没有关系,但是记者不仅要观察蝴蝶翅膀的振 动,还要观察这个振动远隔重洋造成的飓风灾害。也就是不仅要观察起于“青萍 之末”的风,还要一直追踪观察那“ 晔 荆 疑绷置 保 蔚勾笫鞯姆纭饣共 还唬 挂 袼斡袼档慕 绫嫠 觥靶鄞啤薄 绶直嫘鄞凭褪粲谖颐墙裉焖档 某橄笏嘉 耍 唤鼋鼍窒拊诰咛宓闹胨柯砑!?br 观察社会,观 察世界,观察人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大课题,我在这篇短文 就不展开了)这是做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点了。它比写作还重要。一个记者 的力量感主要体现在这里。文字表现力好而观察思考力差,可以做一个铺陈风 花雪月的才子,但不可能成为一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记者。因为他 只占了后面一半,只有妙手,没有铁肩。这个铁肩不是真正的铁肩头,而是观 察思考的力量的肩头。没有观察与思考就谈不上新闻敏感,观察与思考是新闻 敏感的基础。因为新闻毕竟不是靠直觉,不是鼻子闻香臭那样的敏感,如果是 那样的话,茅台的调酒师就可以成为最伟大的记者。虽然生理学家对大脑的研 究承认直觉的存在,但是以社会和公众群体为工作对象的新闻记者,绝大多数 情况是在理性和逻辑的指导下决定其行为方式的,所以离不开观察和思考。从 这个意义上说,观察和思考也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它们解决“鱼”的问题,写 作解决“渔” 的问题。 蜜蜂般的交流 如果一个记者写了一手漂亮文章,又有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又能 够思考问题,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都有了,那他是不是就是一个好记者了呢? (只谈业务技能,后面再谈新闻理念)回答:不是。为什么?因为还要看他会 不会交流。记者是做大众传播工作的,传播就是交流。记者和采蜜的蜜蜂一样, 他自己就是一个媒介,媒体好比是个大蜂巢,记者要像蜜蜂那样把新闻信息的 花粉采集回去。记者要把自己获得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受众,但是记者在获取信 息前首先要把自己需要获取某种信息的意图传播给信息所有者,相当于蜜蜂的 传授花粉,蜜蜂也是先授粉再采粉。记者采访,也就是访问别人采集信息,记 者也为对方提供信息。不信你看看,那些大公司周围是不是都有一些关系密切 的记者?互相之间提供信息。记者为了采访新闻,就必须与采访对象交流。二 次大战当中的苏联著名间谍左格尔就是新闻记者,他与具有战争信息的人打得 火热,从中得到了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最重要的情报。如果当时能够公开,那一 定是最重大的爆炸性的国际新闻。因为不能公开,所以只能是情报。当然从采 访业务角度也不妨把它看成是新闻。我在这里要说的意思是,交流对记者的重 要。 作为新闻学子,当然不可能让你们去获悉在东海大陆架春晓油田 附近将要发生一些什么事。但是你们从现在起,就应该与身边的每一个人有良 好的交流和沟通。有行为学家统计过,一般的人在一生当中,认识的人最多也 就一、两千个。但是一个新闻记者在职业当中要采访的人可能会上万,何况多 数采访的时间都很仓促,在极短的时间里你还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新闻素材。这 其中还可能有隐私,有顾虑,有恐惧,甚至有针对你的陷阱。这些都要靠你的 交流能力去解决。 如果你是新闻学子,那从今天起就认真交往每一个人,从他们那 里获得信息。而且你要有意识的进行隐形的采访,这应该是善意的,不涉及隐 私的,不惹人反感的。你可以围绕你感兴趣的,他们可以提供的信息进行交谈。 要把它看成是采访,而不是张大爷、王大妈之间的“今天天气哈哈哈”的鸡 毛蒜皮。要聊有意义的话题,要聊最近发生的事情,要弄清楚所聊话题的新闻 类要素,如时间、地点、事件、特别重要的是要涉及原因,要听取他人对某一 件事情的评论,那怕他是在骂娘。有时候骂人的话不敢说句句是真理至少也句 句是刀子,其种信息含义极为丰富。比如有个人说如果把某岛屿分割出去,就 是割了某某的命根子。你说这句骂人的话多厉害,信息量多大。 交流,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如果一个新闻学子现在还羞于见 人,三句话脸红,在寝室里卧谈都还疙疙瘩瘩理不清头绪,那以后怎么去采访 别人?第一、你得不到新闻。第二、别人会瞧不起你。第三、别人会小看你所 在的媒体。你的弱点传开去,用你的媒体为了工作效率和他们的名誉,只好另 请高明了。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陈小川说过,有的学新闻的同学到了报社后,前 两年的工资基本上是白给的。大概就包括上面的情况。不过这算是仁慈的了, 如果换了现在的市场类的报纸,估计这种仁慈最多不会超过三个月,因为实习 期一般是三个月。 我以前也常常望着一些资质不错的新记者出门时的背影深感痛惜: “我们怎么不再多给他一点时间呢?他是一块好料啊。”但是另一个更强大的声 音说:“报社不是学校啊,这里是干活儿的地方,他们本来应该更成熟一些啊! ”这是来自市场的声音。郁郁独行的他们终于一个个的走了。我时常在想,他们 到底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呢?他们虽然还可以做各种工作,但是他们毕竟从青少 年时期就怀有做一个好记者的人生之梦呀,难道他们如此年轻就美梦失真了吗? 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市场就是这样,竞争就是这样。它 只承认强者。 所以我要忠告看这篇帖子的学子朋友们,你们不要学“鲶鱼故事” 中那些装进运输的箱子里才被赶得拼命游泳,死里逃生的小鲶鱼,而要在大海 里的时候就练就好一身游泳冲浪的体魄和本领,这样才能在任何新闻职场的竞 争中游得最快,游得最好,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大海就是你们现在学习新闻学 的学校。如果现在你们感到失去了新闻的激情,那就赶快去拾起它来吧。 午夜三点,锦官城之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不觉的又像办报纸做 值班副总编那样熬夜码字了,春夏秋冬上夜班经历的那些樱花飘零、雪花飘零、 花重锦官城又浮现在眼前。此时蒙胧的夜色中,芙蓉花又正飘零,花下灯下, 为未来的记者写字,我心飞扬。 孟勇 (应同学们的要求,提供邮箱) 10月9日凌晨3时 在新闻学当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三) 一位老记者致一位苦恼的新闻系同学的信 今天又继续为新闻学子们码字儿,首先要感谢许多同学发帖鼓励 我,看一个老记者的体会及思考能对你们有一点启示,看到我的一些想法能对 年轻可爱的学子们有一点励志的作用,特别是看到首先发帖对大学的新闻专业 学习感到苦闷的段弦同学说:“句句读完孟老师的帖子,让我重拾了久违的理想 和激情。”我感到非常高兴。有一个新闻学的博士导师还把这两篇帖子拿到新闻 系的内刊上去登载,他评价说这非常有用,学生一定会喜欢。 不知不觉当中,我从一个搞新闻业务的人就介入了新闻教育的行 列。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认为这世上有两件事最伟大:一件是父母给与了 我们每一个人以生命。另一件就是有人教育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教育后起之秀 不一定非得是他的老师,也不必都要成为收费培训,虽说有偿新闻是不允许的 而有偿教育是提倡的。在有偿教育的今天,还需要发扬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 无偿教育的好传统。就好比在大街上看见有小孩蹒跚学步,忍不住要去扶他一 把。看见视力不好的人过斑马线,要去牵他一下。只要我们有这心思,不要考 虑赚钱,网络技术就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工具。现在由此延伸开来说说记 者要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四、记者不能成为一个信息化机器人,记者要做有灵魂有理念的 人。 如果一个记者练到了我在前面两帖里所说的道行,那基本上可以 做一个新闻行业的“工匠” 了,可以干活了,可以挣钱了。但是他可能只是一个 “信息采集员”、“快速录入员” 之类的匠人。他还缺重要的东西,用钢铁比喻,他 是普通钢而不是特种钢,因为缺稀有金属。用电脑芯片比喻,他是MMX,还不到 奔2。用汽车发动机比喻,是1以下的排气量。你说不能用吗,勉强可以用,但 是不堪大用。所以是“信息采集员”,不是真正的新闻记者。新闻记者一定要是 一个有灵魂有新闻理念的人。 “理念” 是个泊来名词,在中国叫做“道”或“德”。比如常说的“ 医德” 就是医生的灵魂和理念;“师道”就是教师的灵魂和理念。“医德”最核心的就是要 治病救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见死不救。“师道”最核心的就是教书育人,不仅 教书还要育人,不能讲完专业课本你就走人。用这两条来衡量,有人会感到汗 颜,但是记者的思维决定我们去分析非自然人的职业人,必须要用灵魂和理念 这把手术刀。 古代有个“白宫记者”司马迁,他的理念认为太史官要有“史德”,就 是要忠实记述。他为了这个理念,被皇帝割去了男性的重要器官,成了一个太 监。司马迁的职务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白宫记者”,他的遭遇相当于他坚持要把 克林顿和莱文思基的新闻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可是他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白 宫记者的职业待遇,他在皇帝警告他之后,仍然坚持要如实记述历史。古今中 外这类事例很多,解放前被暗杀的记者也不在少数,现在的新闻职场上也有记 者被收买的事例,说明坚持新闻理念不容易。但是,一个人既然要做记者而不 仅仅是做一个记录员,就要有自己的新闻理念,就要有灵魂。新闻学子们其实 在学校里也不会少学这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归纳了至关重要 的三个关键词:“关怀社会、主持正义、承担责任。”(待续) 在新闻学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四) 一位老记者致一位苦恼的新闻系同学的信 关怀社会永远要超过关怀自己 关怀社会是相对于关怀自己而言。记者是人,他在生活中自然会 有过好日子的理想和愿望,希望娶一个能干漂亮爱自己的妻子,希望有房子有 车子,希望自己的物质消费欲望能够得到满足。要知道建设小康社会是每一个 人的福音,当然包括记者。但是,从记者的职业特点出发,关怀社会是其第一 要义。关怀自己和关怀社会经常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社会是什么?社会学家有多种定义,其实社会就是公众生存的软 环境,它由很多复杂的因素构成,主要是人际环境和法制环境。社会对人来说, 好比鱼赖以生存的水,水脏了,鱼就要缺氧窒息,翻白肚皮。又好比熊猫赖以 生存的森林,如果箭竹都长满了蛀虫,逐渐枯死,熊猫也就没有活路了。人与 动物相比,更加依赖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某地的自然环境风景极优美, 负氧粒子极丰富,但是匪盗横行,杀人越货,人们敢去旅游吗?这就是社会环 境恶劣。当然动物也要依赖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战乱不断,或者 全民大炼钢铁,动物也要遭殃。 记者关怀社会是其职业的必须。记者既是报喜鸟又是清洁工。你 说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发射载人飞船“神洲六号”了,你是记者能不报这个喜吗? 这不是你个人的喜事,而是全社会的喜事,你的职业决定了应该报这个喜。另 一方面,记者是社会的清洁工,担负有清除污泥浊水的职能,比如有些地方的 煤矿发生了大量死人的事,也应该去报道,通过舆论的监督去促使问题得到解 决,警告所有的煤矿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在这件事情上,新闻记者已经立了一 大功,因为这些“清洁工” 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藏污纳垢的黑洞“官煤勾结”。现 在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不是正在围剿这个毒瘤吗?这正是新闻记者用自己的 笔为“执政为民” 、“和谐社会” 做出的极大贡献,“中国新闻奖 ”应该颁发给这样的 记者。 无论报喜还是报忧,包括解疑答惑,新闻传播对于社会关系的调 整功能都是巨大的,它在许多情况下的作用要超过法制的强制作用。美国罗斯 福总统在30年代为了推进金融改革,利用当时的主流媒介广播,对满怀疑 虑的美国国民发表了四次亲切的“炉边谈话”,起到了呼风唤雨的作用,让国民 感到“从来没有这样满怀信心”。这是法律强制所不可能做到的。其实每一个新 闻记者都在做着与这位总统相类似的事情。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报告公众的生 存环境中的美好咨询和危机信息,调整社会心理,调整社会关系。 我常想: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青年满腔热血要报考大学的新闻 专业,让人感到新闻专业已经成了文科当中的“圣地”。新闻专业聚集了中国最 有智慧的一群有为青年(许多大学新闻专业的录取分全校最高)要知道这是一 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充满艰苦的专业呵!我得出一个答案:这些青年是最 关怀社会的一群人。其出发点由于年龄的原因可能还有些幼稚蒙胧,但至少他 们想学习怎样去关怀我们这个社会,做一个社会资讯的传播者,做一个社会良 性价值观的传播者,从而为公众服务,推进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但是我在前面提到过,关怀社会和关怀自己往往会发生激烈的冲 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你去一个发生了瓦斯爆炸的煤矿采访,发现矿主 就是当地的矿业局长,他“通过“资本运作”的阴谋手段只花了200万,就把实际价 值5000万的煤矿攫为己有,然后野蛮开采,出了大事。社会公众利益需要你揭 露这件事,但是煤老板需要隐瞒这件事,因此他送了你一个大红包。事情到此 还没有完恰逢这段时间你老母亲病重住院需要花钱,你小两口购买的按揭 住房需要花钱,你应该怎么办?要知道记者不报道某件事,“有偿不闻”,并不 会像司法人员私放罪犯那样需要承担法律后果,即使在你之后另有记者报道了 这件事,你也不会有法律后果。这一切更多的是在你的良知的天平上做出衡量, 做出选择。报道权在你手里,话语权在你手里,为什么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 说法,就是有人要防你手中的那个权力。而你手中的那个权力你不为公众所用, 不为社会所用,你要拿公众赋予你的神圣的话语权去为你的那套“爱巢”付按揭, 这就是在关怀社会和关怀自己之间的激烈冲突中,所作的最下作的最令人不齿 的选择。这就违背了新闻记者职业的底线,就好比医生明知道一个病员动手术 就必死无疑,他为了多收家属的红包而强行给病人开刀一样恶劣的性质。就好 比监狱警察收了红包私放罪犯一样恶劣的性质。所以说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 关怀社会要永远超过关怀自己,他才配做一个新闻记者。这是新闻记者的职业 环境和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孟勇 2005、10、13 邮箱: 在新闻学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 一位老记者致一位苦恼的新闻系同学的信(五) 新闻编辑通俗思想家 前面四帖说的东西,是记者和编辑共同需要的,编辑是记者的一 个分支,工作重点与担任采访任务的记者有所不同,这里再专门说说编辑的特 点,给新闻学子们勾画一个编辑职业的轮廓,好比用素描去勾画一个人的脸部, 传神即可,要看他的全身照,还得看新闻编辑学。在全世界的报业界,报 纸的业务负责人统称“总编辑”,而不称“总记者” ,就是根据编辑的特点来的。 美国大片天煞中的“记者与编辑” 有一部美国大片名叫天煞,讲述的故事是美国人正准备热烈 庆祝七月四日国庆日,外星舰队突然大举包围地球,并对美国几大城市展开致 命袭击。地球人对外星人展开全面反攻 电影里有两个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是黑人空军飞行员威尔,一个是电脑专家杰夫。这两个人的关系就好像记 者和编辑。威尔以行动、射击、格斗为擅长,杰夫以思考、分析、策划擅长; 威尔冲锋发射有形的核导弹轰击外星飞船,杰夫连通外星飞船的信息控制系统, 释放无形的电脑病毒瘫痪飞船。这两个人共同战斗,成了打败外星飞船的先锋 勇士。这两个勇士代表了世界上许多行业两种角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 取得成功的模式。中国古代的哼哈二将、诸葛亮和张飞等等也是这个意思。又 比如一个好的餐馆,采买要买回上等的食材,厨师才能烹制出美味的菜肴,缺 一不可。采买就好比记者,厨师就好比编辑。只不过记者采买的是新闻素材, 编辑制作的也是新闻素材而非食品素材。所以我在夜班听到编辑们对某篇稿子 不满意的时候最爱发的感叹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人们常说“决胜于千 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在军事上,这是说将和帅的不同分工。在新闻这一 行,前者就是记者干的活儿,运筹帷幄就是编辑干的活儿坐在编辑部里指 挥、策划、处理稿子。 新闻编辑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判断新闻、选择新闻。而判断和选 择的原则和理念属于思想的范畴。所以新闻编辑应该是一个通俗思想家。这里 的意思是比较大众化,比较杂家,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的思想家,专业报刊当 然除外。编辑的思想应该要比一般记者高明,对新闻的判断应该要比一般记者 准确,文字的功底应该要比一般记者深厚。编辑最好从资深记者中产生。判断 和选择新闻稿件的编辑,首先要对新闻报道所表现的大千世界有丰富的了解和 认识。如果一个编辑孤陋寡闻,不知社会实际生活为何物,那他也就无法判断 记者的新闻稿件该不该用,该放在什么位置,无法把握住标题的核心表达。 飞船上天与“风水”课的学问 编辑对于新闻稿件的感觉要像高明的领导和人事干部对于人才的 感觉,要像大厨对于食品的感觉,要像中医对于脉象的感觉。这些都是以上行 业高手的窍门。但是新闻编辑面对的情况比以上行业还要复杂一些。因为领导 对于一个人才的判断,是比较稳定的,一个人不会在短时间里由人才变为庸才。 一种食材的品质在相当的时间段里变化是不大的,例如常说的“黄花菜凉了”的 黄花菜,厨师认识它的品质之后,多少年不会有大变。再例如汽车发动机技术, 虽然也在变,但那是以年为单位在变。而新闻却是每天都在变,因为我们生活 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人的思想观念每天都在变,信息流每天都在变。新闻 编辑的思想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变化,需要适应新的形势。所以编辑要有思想, 要适应变化,在这当中去判断选择记者提供的新闻信息。编辑依据一定的新闻 思想理念筛选素材,进行取舍,特别是对重要新闻进行放大和强化。比如近日 “神六”飞船上天,许多媒体都强化处理,有的报纸一版发整版,有的报纸发“号 外”,都是编辑根据一定的编辑思想进行选择安排的结果,不是随意安排的。强 化安排这条新闻,编辑们至少是基于以下判断: 一、“神六” 上天,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新 的高度。 二、“神六” 上天,载两人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活动 进入了新阶段。 三、人类太空飞行具有探险性质,极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有利于 形成媒体市场效应。 当然,重大的事件性新闻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例如印尼发生大海 啸之类,但是如何选择角度和体现观念仍然是需要思考的。 有些分析性深度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是很难判断的。例如最近我 和我的同事们曾经讨论过这样一篇报道,内容说的是一所大学开设了“风水”课。 记者满腔热情的把它当成创新事物写了回来。编辑问了他几个问题他也说不大 清楚,这时作为编辑应该怎么办?用还是不用?如果要修改,怎样给记者提出 修改意见? 当时在编辑里面至少有三种看法: 一、这是宣扬封建迷信,或者炒作“风水”为了赚钱,在大学里讲 这些东西,不仅不宜提倡,而且应该批评。 二、时代发展了,有许多人们从前不认识的东西现在有了新的认 识,在大学里讲讲未尝不可。 三、这篇稿子关键是在“风水”的概念上,实际上建筑环境学、建 筑生态学的知识和“风水” 的合理的部分是有关系的,应该建议记者用分析的方 法剥取“风水”的合理的内核,不宜笼统的提“风水” 教学。记者要补充采访相关知 识,讲清道理。(这是我的观点) 你看看,就这一篇普通的稿子,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稿 子就是这样在编辑中间越讨论越清楚,越讨论越明白,记者也不断的根据编辑 的意见进行修改,写出了一批又一批好稿子。由此可见,一个编辑,要是没有 多少思想,对社会现实问题了解不深,没有判断,没有是非,没有主心骨,不 知道自己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发展与进步,不知道公众的生存状态,不知道大众 传播工具的功能应该是什么,没有对记者采访对象的相关认识和判断,那么今 天面对一个“风水” 稿子,明天面对一个“矿难” 稿子,后天又面对一个批评稿子, 光怎么选用就要头痛死。一旦选错了发出去,读者要打电话骂,上级主管部门 要批评,报社要罚款,麻烦大焉。但是如果这稿子被你“枪毙”了,明天同城的 竞争对手报纸又登出来了,而且好评如潮,那你在报社和业界就算是丢人现眼 了。如果是市场类的报纸,罚款肯定是少不了的。看看,在市场报纸真刀真枪 干,做一个合格的编辑不容易吧?要是做那个夜班值班副总编,那就更难了, 深夜一两点钟,万家灯火早已熄灭,你却要强打起精神来看那二、三十个版, 要把政治关、要把新闻质量关、要把文字关。编辑拿不准的稿子要来问你,校 对拿不准的提法要来问你,标题不恰当的你还要改,面对的可能有很多篇“风水” 稿子,你怎么办?所以我干了两年每天出版几十万份的报纸的值班副总编之后, 最大的感慨就是:“还是当记者好呵!这值班副总编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同时 我也有着第二个感慨:“要是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瓷器活儿。”编辑的金刚 钻是什么?就是思想,是政治思想、理论思想、社会理想、新闻理念、编辑思 想这一大堆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编辑手里就像医生手 里的手术刀,你每天要用它来解剖新闻报道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每天要用它来 解剖记者给编辑部提供的新闻线索,每天要用它来解剖雪片般飞来的新闻稿件。 编辑的武器思想手术刀 我要用“通俗思想家”来比喻编辑,是因为编辑主要以思想作为工 作的工具,而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只是修改文字。你到报社夜班编辑部 去,你就会看到几十上百个编辑都静静地坐在那里,地上掉根针都听得见。其 实此时面对着电脑上的稿件,他们的脑子比那电脑还更加运行如飞,你会看见 他们偶尔在键盘上敲一些字,这就是编辑在“用刀”,用思想的手术刀在修割新 闻稿的肌体,哪里是神经,哪里是四肢,哪里是皮肤,哪里是血液,他们一清 二楚,一针见血。 我有时像个将军那样,自豪地望着那灯火通明的信息大工厂里我 手下的这百十号战士般的编辑,思考着一个问题:这里多像一个无声的战场! 信息战的战场。每一个编辑都是一名战士。看他们凝神屏息作战的状态令人肃 然起敬。但是他们都拿的是什么武器呢?思来想去,一个声音回答我:他们手 持思想的武器!对,就是它!思想的武器。他们是一群通俗思想家,没有思想 他们在这战场上寸步难行。在这个战场上,他们可以没有电脑,但他们必须有 大脑。他们可以没有纸和笔,但他们必须有认识事物的敏锐深刻的思考、判断、 选择。因此,我在长沙传媒高层论坛与俞国明教授、闵大洪研究员同台演讲时, 针对全国都市报的严重同质化倾向,我在题为中国都市报的高级化时代的 演讲中,讲了这么一段话:“让思想引领媒介都市报竞争的终端在发行,起 点在头脑。以思想认知水准为核心的差异,使同质化的都市报繁荣了一批,倒 闭了一批,停滞了一批。存优汰劣的退出机制成了一条铁的军规。”“在一桩车 祸现场可能记者比伤者还要多的今天,在普通新闻信息无法垄断的时代,所谓 独家应该是指对同一新闻信息的独家认识和独家表现,这才是都市报在高级化 进程中制胜的法宝,而这个法宝来源于思想的宝库。竞争的终端在发行,竞争 的起点在头脑。从前那种找到一笔资金,拉到一批员工,扛起一面旗子就可以 办报赚钱的好事,在都市报高级化的进程中,已经化为乌有。”后来一家花光了 几千万关了门的报纸的老总看见我,痛定思痛地说:我不是被有形的资本和有 形的对手打败的,我就是被你所说的思想打败的!可是思想就像风一样,它在 那里呢?要是看得见它,我一定死死抓住它不放。我只好一笑置之了。 在信息的海洋里用头脑风暴快刀斩乱麻 所以新闻学子们千万不要把新闻编辑仅仅看作是改作文的教师。 改改文字只不过是编辑的低端职能。编辑的高端职能是把握社会的趋势,清醒 的认识国情,策划选题,指挥记者采访,把握好自己负责的版面、频道等传播 渠道,配置整合自己权限范围内的记者和编辑的一切相关资源,使媒体的新闻 能量得到最佳释放。我前面说过,这帖子只是为新闻学子勾勒的素描,不可能 尽述编辑工作的道理,仅就我自己当了8年“编辑头”的日日夜夜里所经历的酸甜 苦辣个中三味,写一本书也说不完。 再说一点做一个合格编辑的要点认识与把握事物的核心。信 息社会的一大害处是:信息垃圾过剩。作为一个编辑更是深受其害。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要有很强的信息过滤的能力,不然你会被废旧信息和边缘化信息纠缠 得几近疯狂,我把它形容为“信息鸡肋症”。编辑要有把握一件事物要害的能力, 要有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要有一针见血的能力,一句话就是要有核心思想力。 这样你才能够在信息的海洋里用头脑风暴快刀斩乱麻。要铭记住我们的许多工 业产品的血的教训没有核心能力,被置于边缘化。比如计算机,只能组装, 生产不了大量运用的中央处理器芯片等核心部件。汽车,可以生产非核心的部 件和零配件,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低端可以做,但高端产品做不了。飞机发动 机高端的全部进口。产量全球第一的DVD的核心芯片全部进口。工业品的教训太 深刻了,难道勤劳智慧的国人就只有做做来料加工吗?我们产品的核心能力欠 缺是一大隐患。由此得出教训,核心能力不可少。作为一个依靠思想进行工作 的编辑,认识与把握事物核心的能力更是不可少。严格的说,做一个好的编辑 比做一个好的记者更难,所以说报纸的旗手和领军者叫“总编辑”。一个好编辑 离总编辑的位子的距离,往往要比一个记者离他的距离近。让我们套用拿破仑 的那句老话:“不想做总编辑的编辑不是一个好编辑!” 孟勇 10、14 在新闻学中重拾我们生命的激情 (六) 一位老记者致一位苦恼的新闻系同学的信 段弦同学及读我帖子的新闻学子: 我当初给段弦同学写信,只是不忍心眼看一个新闻学子像“迷途羔 羊”陷入迷茫,只看见漫天的大风雪,看不见美丽的草原和迷雾后面灿烂的朝阳。 我只想坚定他迎着朝阳走向草原的信心。我没有想到我给段弦同学的信在天涯 传媒论坛发了之后,有这么多人看,有这么多新闻学子感兴趣,有这么多未来 的记者鼓励我这个老记者。这说明我们新闻事业的人才队伍与职业激情是源源 不断的,即使这当中有短暂的迷茫和激情低落,只要我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方法得当,中国未来的优秀记者一定会在你们中间产生。好比今天早上乘“神六” 太空飞船凯旋归来的费俊龙、聂海胜,他们当初在航校学习的时候,有谁会想 到他们会有辉煌的今天呢?未来和希望总是存在于青年中间。这才是颠扑不破 的历史真理。 我最近收到不少同学的电子邮件,有些同学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结 构方面存在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