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最后一课》-2课时_第1页
七下-《最后一课》-2课时_第2页
七下-《最后一课》-2课时_第3页
七下-《最后一课》-2课时_第4页
七下-《最后一课》-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 7 课 课题:最后一课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 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 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 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 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 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自己归纳文章内容。 学生想知的:学生语文课上接触小说题材较少,因此学生求知欲较强。 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学生通过学习能自己大体上掌握文章内容,但因为文章较 长,高扩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对学困生的关注: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通过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 义和作用。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 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难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自主探究法;交流合作法。 【教学媒体】: 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要点】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 进行创新写作,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 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 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 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 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基础,理清情节。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这篇文章,通过一 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 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 现呢?(板书:最后一课 都德) 二、背景介绍 3 本文是 18701871 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 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 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 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 景。 三、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 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然后作细致的人物分析。 过渡:本节课我们力求从情节的角度,理清文章的结构。 四、杂读熟悉内容,解决字词 1字形: 哽住 惩罚 祈祷 懊悔 诧异 纵身 惨白 糊涂 踱来踱去 2词义: 惩罚:严厉地处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3学生任选以上词语中的两个词语,自由说话。 提示:既要准确地运用所选词语,又要让所说的话富有意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4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交代人物和事件就行了,力求简明。 ) 五、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甲:朗读110段; 学生乙:朗读1123段; 学生丙:朗读2429段。 学生听前明确任务,听后完成以下任务: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明确:小弗郎士和韩麦尔。 知识放射:告诉学生,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 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爱国主义的交响乐是这两个人物用相辅相 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奏响的。 2复述故事情节(两名学生)。 提示:学生复述时突出记叙的六要素即可。 学生分组讨论,用简要的文字表达文章的思路。 明确:按照课前、上课、下课时间顺序来行文。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3根据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发生(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发展(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 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部分,高潮和结局(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完成了两个学习任务:一个任务是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二个任务是整体感知全文,从宏观上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准确地说,我们学习了小 说三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情节和环境,为我们下一节课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了铺垫。 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 主要人物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主要情节 课前上课下课 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第二课时 5 教学内容:分析主要人物,联读相似作品,感受爱国情感。 一、导入 最后一课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奏响的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乐。小弗郎士和韩麦 尔先生的言行举止是这首交响乐的主旋律,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从 而理解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二、品读定格人物,体味感情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学生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 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总体上把握) 明确:有这样三个变化: 一是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二是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三 是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组讨论: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用例举法具体回 答一个问题。 组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学生:从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对学习的态度有变化。如:“我想就别上学了, 到野外去玩玩吧。”“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 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 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组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学生:从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态度有变化。如:“我忘了他给我的 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 高大。” 组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学生:从这些地方能看出小弗郎士对祖国的情感有变化。如:上课前,在小弗郎 士眼里,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而当他听老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 给你们上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后,心 里万分难过! 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明确: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 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韩麦 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 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 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板书:生性顽皮,要求不严,但热爱祖国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学生边读,边从课文中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品外貌:“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 上节日的盛装,表示了韩麦尔先生什么感情? 明确:表示他“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之情。 品神态: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 明确:脸色苍白是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堂课 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 他脸色苍白。 品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 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 言。其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 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品动作:“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韩麦尔先生写两个大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因为他把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都融进这两个字,感情 极为强烈,集中体现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纵观全文,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韩麦尔先生大概四五十岁,平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课时,他穿上漂亮的 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边帽。这位老师平时对自己要求不 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替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 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他恨不得把自 7 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 有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这堂课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答案可以多 样,有理有据就行。) 板书:穿着随便,自己要求不严格,但教学水平较高,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生质疑(老师应答预案)。(创新支点)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如:挂在铁杆上的字帖、飞进来的金甲虫、鸽子、普鲁 士兵的操练和军号声等,有何作用? 学生提出讨论后明确: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正如刚才同 学们提到的,“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金甲虫” 没有影响孩子们画杠子,刻画出了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 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是小弗郎士的联想,这联想无情地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 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作品中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兵的操练和军号声巧妙点明时代背 景这些细节对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起着很大作用。 文章是借最后一课表现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开头却写了很长一段小 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匠心何在? 学生提出讨论后明确:总的说来,这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 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具体表现在:一是让小弗郎士的表现 和下文形成对比,同时描写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又展示了他对敌人的恨,为下 文埋下伏笔。二是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活动,间接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平时,这对下 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有烘托作用。三是作者安排了 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战争中表现爱国主义的感人事例很多,特别是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作者为什么 要选择这样一个小角落? 知识放射: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选材的匠心也正在此,大家可要记住 哟! 画外音:当然,可能还有一些老师事先没有想到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灵 活性、智慧性,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容应答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过渡: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人民所体现出来 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 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 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三、联读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 四世同堂简介。 四世同堂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 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 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2比较阅读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节选附在资料宝藏中)。 知识放射:比较阅读的方法,关键是要寻找出比较点,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这两篇文章可以从作品作家、写作背景、中心事件、主题思想、线索人物、描写方法 和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 明确:(小黑板)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 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手法 烘托 烘托 四、生活链接有理有据地说话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过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体验吗?当你听说我 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的时候,当你听到我国申办 2008 年奥运成功的时候, 当你看到我国“神六”成功返回的时候你感受如何呢? 提示:学会用规范的句式说话,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 五、小结 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 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 9 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四世同堂片断也是这样。 这是两篇充满活力的文章,最容易走近我们读者的心灵,最能够引起我们读者的共鸣。 【资料宝藏】 有关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18701871 年,以法国为一方与以普鲁士及北德意志联邦和德国南 部其他邦为另一方之间发生的战争。 这次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之间的深刻矛盾所引起的。普鲁士力图统一德国并将其 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竭力削弱法国及其在欧洲的影响。法国则力图根本挫败普鲁士, 使它无法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从而保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制止革命 运动的发展,防止第二帝国发生政治危机。 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和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 100 万以上(其中作战军队 69 万余人) 。战时,各军统一编为若干个集团军。德军炮兵装备有克虏伯兵工厂制造 的钢管线膛炮,其有效射程为 3.5 公里。早在 18681869 年之交的冬季,普军参谋 总长毛奇( 老毛奇 )将军就已拟定战争计划,计划规定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发动坚决的进 攻,在总决战中歼灭敌人主力,尔后将其残部逼至比利时边界,并占领巴黎。该计划 还规定,一旦奥匈两国站在法国一方参战,普军将对其采取军事行动。 法军总兵力战时不超过 57 万人,其中作战军队仅 3334 万人。法军步兵装备有 沙斯波式击针枪,有效射程为 1500 米( 比德国德雷泽式击针枪射程远 0.5 倍),还装备 有 25 管“ 米特拉约兹” 炮(射速每分钟达 250 发,射程为 1500 米)。但法军青铜线膛炮 为前装填,而且射程也远不及德国。法军体制平时不设军、师两级编制(近卫军除外), 临战时方仓猝编组,故不能保障部(分)队应有的协调,这是法国军事首脑机关一个重 大失误。法国事先没有制定周密的战争计划,而仓猝制定的计划存在着很多错误,如 动员和集结部队的时限规定不当,认为德意志同盟将解体的估计与现实不符,等等。 鉴于普军在数量、炮兵装备和战斗训练方面均占优势,法军力图抢在敌人之前实行动 员和展开,先发制人发动进攻。法军指挥部打算对巴伐利亚普法尔茨实施主要突击, 分割北德意志联邦和南德诸邦的军队,从而促使南德诸邦不站到普鲁士一边参战。 普法战争的导火线是普法双方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的外交冲突。1870 年 7 月 2 日,西班牙政府提议普鲁土国王威廉一世的亲属利奥波德 霍亨索伦西马林根亲 王继承虚悬已久的王位。拿破仑三世由于俾斯麦挑衅,于 1870 年 7 月 19 日对普鲁士 宣战。对普鲁土来说,这场战争开始时是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的战争,因为普鲁士的 主要目标是消除法国设置的阻挠德国实现彻底统一的障碍。然而,普鲁士的侵略计划 却为这场战争后来变成掠夺战争创造了前提。 法军编成莱茵军团(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集结在阿尔萨斯和洛林。8 月 1 日前, 德军( 威廉一世任总司令,而实际上总司令是毛奇)集结于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 堡之间,至 8 月 6 日德军人数已达到约 50 万,火炮 1584 门。法军没有采取果敢的作 战行动,仅同敌人前卫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接触。8 月 4 日,德军先头部队在维森堡 附近击溃法军杜埃将军的师。8 月 6 日,德军在韦尔特附近重创麦克马洪元帅的第 1 军,在什皮赫尔恩附近重创弗罗萨尔将军的第 2 军。 8 月 16、18 两日,法军经摩泽 尔河左岸维永维尔马尔斯拉图尔和圣普里瓦-格拉韦洛特两次会战后,撤向梅斯,在 此遭到德军 7 个军和 3 个骑兵师 (16 万人)的围困。 8 月 22 日,麦克马洪的新编夏龙集 团军(12 万余人、393 门火炮, 76 门“米特拉约兹” 炮)奉政府之命由兰斯出发前往梅斯, 为被围于该地的法军解围。德军第 3 集团军和新编马斯河集团军,迎战麦克马洪,将 11 法军围于色当地域。夏龙集团军遭到痛击之后,于 9 月 2 日投降。随军督战的拿破仑 三世也作了俘虏(参见色当战役)。色当惨败加速了拿破仑三世帝国的崩溃。1870 年 9 月 4 日,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特罗胥将军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 国防政府”)上 台执政。实现德国民族统一的障碍业已消除,德国南部诸邦于 1870 年 11 月并入北德 意志联邦。但普鲁土统治集团和军国主义集团力图将战争继续下去,以期并吞阿尔萨 斯和洛林并获取巨额赔款。对法国来说,普法战争到第二阶段已转变为进步的民族解 放战争。人民要求实行普遍武装。 “国防政府”企图与敌人勾结,阻止革命运动继续发展, 并已着手同俾斯麦举行秘密谈判,此时慑于人民的压力,虽然拖了很久但被迫采取措 施以加强巴黎的防务。德军向法国首都推进时如入无人之境,9 月 19 日即将巴黎团团 围困。9 月 23 日,德军占领图勒,9 月 27 日,斯特拉斯堡守军投降。全靠人民的爱 国热情,法国才得以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包括国民自卫军、自由射手和巴黎及其他 要塞守军在内共约 100 万人),这给普军指挥部带来了极大困难。所有德军被牵制在各 要塞,继续围攻梅斯和巴黎。集结于图勒和布尔歇两地的法卢瓦尔集团军准备前去为 巴黎解围。此时,法军莱茵集团军司令巴赞元帅却同敌人进行秘密谈判,这一叛变行 为对共和制法国是个打击。结果,法国最精锐的一个集团军(1.7 万人)在被围梅斯 72 天后,于 10 月 27 日不战而降。恩格斯指出:“这是战史上前所未闻的事件”(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7 卷,人民出版社 1963 年版,第 166 页)。德军将由此而腾出 的两个集团军压向法国卢瓦尔集团军和北方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均被德军主力部队所 击败。 由于巴赞叛变,法国政府又无意组织防御和同敌人进行秘密停战谈判,人民饥困 交加,巴黎劳动群众遂于 10 月 31 日举行起义,但遭到镇压, 11 月 7 日,卢瓦尔集 团军发起进攻,11 月 9 日,在库尔姆附近击溃敌巴伐利亚第 2 军,占领奥尔良,但 12 月 4 日遭到德军反击,被迫退出奥尔良。1871 年 1 月,法北方集团军在圣康坦附 近失利,东方集团军又在贝尔福附近遭到失败。法国战事每况愈下,处境艰危。1870 年 12 月 27 日起,德军使用 502 门重炮对巴黎实施轰击。巴黎守军被困 4 个月之久。 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气球(先后有 65 个气球载 164 人飞出巴黎)和信鸽与各野战集团军 保持联系。 1871 年 1 月 22 日,巴黎居民再次举行起义。法国政府镇压起义后,同德军指挥 部进行了最后的谈判,于 1 月 26 日签订关于巴黎投降的条约,1 月 28 日又签订了停 战协定。巴黎要塞大部分炮台连同火炮和弹药移交给了德军。2 月 26 日草签凡尔赛 和约 。在国民议会批准和约草案之前,德国人获得了将军队开进巴黎的权利,这些军 队到 3 月 3 日和约批准后才撤出巴黎。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 (1871)宣告成立 (参见巴黎公社起义 ),这个公社一直存在到 5 月 28 日。5 月 10 日, 德法两国签订法兰克福和约(1871),确认凡尔赛和约草案的基本条款。 点评:普法战争主要结果是,德国实现普鲁土统治下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德国统一虽是历史上一次进步事件,但它不是通过革命的,民主的途径,而是通过反 动的、自上而下的“铁血政策”(俾斯麦语) 而取得的。除本国国土外,德意志帝国还将波 兰和法国部分领土并入自己版图,一个侵略成性的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开始主宰德意 志帝国。欧洲中心出现了一个危险的战争策源地。 法兰克福和约的条款十分苛刻, 从而使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愈加深化,并最终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爆发 的一个原因。普法战争的经验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于建立庞大的资产阶级军 队并使其预先做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具有重大意义,总参谋部在准备和实施作战方面作 用极大,编制动员计划和铁路运输计划以及在军事上使用电报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德 军依靠上述措施才得以先于对方完成动员和战略展开,从而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军队 13 指挥亦有变化。毛奇不是靠下达集中统一的命令指挥各集团军,而是给各集团军司令 官下达个别训令,各集团军司令官则依据训令和本区具体情况机断行事。军队可在宽 大正面作战,并可实施包围敌军两翼的机动。大量军队在宽大正面上协同作战的做法 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现代战役的特点。普法战争期间,新式作战兵器和较完善的武器 装备(德军的火炮和法军的沙斯波式击针枪)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