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_第1页
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_第2页
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_第3页
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_第4页
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 加强德育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实行“三线一面”是贯彻这一指导 思想的根本措施 。所谓“三线”,一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与晨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与晨 会的形势教育和专题教育贯串 12 年, 形成德育显性教育的一条主线;二是小学的班队活 动与中学的班团活动一条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开展 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显性教 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一条线贯串 12 年,让学生从了解社会并 参与社 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所谓“一面”,是指面上各门 学科、各个领 域都要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本课题着重分 析研究的学科德育是“三线一面” 中的一个面。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 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 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 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 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 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 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 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 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 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 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 ,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 课来说,小学有 10 门学科,初中有 13 门学科,高中有 12 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 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 12 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 门学科 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 门学科 2513 课时,普通教育 12 年 35 门学科共 10305 课 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 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 ,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 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 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 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 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 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 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 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 20 门学科德育渗透的 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 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 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 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 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 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 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 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 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 ,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 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 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 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 ,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 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 ,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 20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 的情况。总体上看, 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 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 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 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 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 教 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 于 6 月底、7 月初在 10 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 、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 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 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 1000 份学生问卷调查;在 11 所中学(大 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 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 、下 沙中学)作了 1006 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 问卷显示,在小 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 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 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 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 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 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调查问 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 20 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 40% ,其余都在 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 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 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 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 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 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 向看,在理想 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 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 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 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 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 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 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 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 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 结 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 ;三是结合课堂和 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 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 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 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 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 理论上进行探讨 ,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 40 多篇文章。市、区县 教研部门自 1992 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 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 市教研室 1990 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 资料生物、历史、地理 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 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 华 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 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 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 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 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 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 和国情教育、中华 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 意 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 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 高,许多 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 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 有以下几 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 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 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 的都是同样的学生。 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 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 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 ,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 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 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 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 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 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 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 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 ,差别是很大 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 得到克 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 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 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 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 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也 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 、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 、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 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 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 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 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 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 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 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 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 况,对学科德育落实 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 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 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 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 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 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 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 程标准和教材,下一 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 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 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 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 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 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 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 ,突 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 有时就变得可有 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 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 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 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 育手段相对 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 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 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 的相 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 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 写、教师 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 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 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 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 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 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 究人员到教师,尤 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 益 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 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 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 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 效应,但 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 很难直接用 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 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 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 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 糊评估模式。 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 育具有 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 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 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 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 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 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 题。 (四) 加强学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和软件建设。 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 学科 课程教材德 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特点 思想政治课类 思想品德课 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 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 遵 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 实正直、同情宽 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 科学等 17 个德目,由浅入深地贯彻 于小学五个年级教材中,初步养成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 和健康心理。 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 思想政治课 初中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 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 识教育和爱国责任教育,涵盖了初中阶段培养目标中 德育目标的基本 内容,使学生知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 责 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 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 品质。 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 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和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 能 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 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 和主要渠道。 文科类 语文 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 章,使 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 章主题思想 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 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 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 本思想政治、道 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 教 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 性。 英语 通过反复地 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 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 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 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 通过看图识字、 看图说话、对话游戏、唱歌等教学活动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 家 庭及文明礼貌教育。初中主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 增加了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 情操教育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是隐性教育 。 历史 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 育;通过对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实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 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 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和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 认 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 路。通过世界史学习, 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 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 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 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 务和 内容是多方面的,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地理 通过讲解我国的自 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 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 )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 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 了解乡情、 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 主义、 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 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 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 兴中华的责任感。高 中阶段进一步使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 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 观点。 社会 本学科 是社会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融经济、政治、历史、 地理、伦理、法制、科技 、文化等基本知识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政治 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教育内容, 是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 德育课程。小学三年级“认识周围社会”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 集 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级“认识祖国和 世界”,进行心 中有祖国、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了解世 界与中国的变化”,形成现代意识世 界意识。中学第一册了解个人在 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第二册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第 三册隐含社 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兴中华, 爱党 、爱社会主义教育;第五、六册,开阔视野,培养改革开放意识, 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 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具有德育显性课程的特 点,涉及内容广泛。 理科类 数学 小学阶 段结合数学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例题、习题、统 计图表及阅读材料(“你知 道吗?”)等形式,渗透教育(如计算祖 国疆域、海岸线,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南 浦大桥的长度等)。 中学阶段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 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 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 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 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 义、社 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自然 结合自然现象的探索进行相信科 学、破除迷信教育,通过我国古代、 现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预报、四大发明、煤和石油的 最早使用等等) 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遵守纪律、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 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 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 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 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 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 能量守恒、 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 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 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 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 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 学态度等教育。 化学 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著 名 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 化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 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 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 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 绝对性与相 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 物、团 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 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 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 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 生物 在“人体与 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 习惯,吸烟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 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 学方面的成就中,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 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 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 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 关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 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 理科 本科学是理、 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包含有这些学科的 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强调 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 法则,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 视人口、能源 资源和环境等与人类相关的问题,重视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考察自然 的能 力,并结合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 习惯教育(如克服偏食、 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 和安全意识等)。 体育与保健 通过介绍新中 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 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律的有 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 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 教育和行为训 练。如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