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的悲剧情节_第1页
三国演义人物的悲剧情节_第2页
三国演义人物的悲剧情节_第3页
三国演义人物的悲剧情节_第4页
三国演义人物的悲剧情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0810114010 试论三国演义中作者的悲剧情结 (搞清楚是庞统、关羽他们自己感受到悲剧吗?如果是作者的设计,那就不是“人物的情 结” ,而是作者的“情结” ) 学院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 第二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主修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年级班别: 2008 级公管 1 班 姓 名: 张丹丹 指导老师: 王绪霞 2011 年 4 月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第二专业毕业论文 试论三国演义中作者的悲剧情结 摘 要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上的一座高峰。而善于组织故事情节, 特别是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宏大的斗争场面,作者的安排、布局从容有序,曲 折多变,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成为其最突出特色。 三国演义在人物刻画方 面,已经初步注意到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性格,从而使人物血肉饱满,有声 有色。三国中谋士武将多如繁星,魏蜀吴三家各拥有自己的智囊团,在各个智 囊团中每个人物都有他独特的一面和令人佩服的智谋、神勇。然而,就是这些 不可多的的人才中也有着令人扼腕的不公。但是不管是作者描写的刘蜀王朝曹 魏王朝,还是吴王朝。他刻画的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中都多多少少的包含着悲 剧情怀。不管他们是否风度翩翩、身居要职、身怀绝技、智勇双全,还是成就 惊天动地的大业,流芳千古的美名。这些人身上及其结局都带有作者的悲剧情 节。 关键词:悲情人物 陪衬 思考 河南师范大学第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1 On the “Three Kingdoms “ Tragic Complex Abstract “Three Kingdoms“ is a classic novel artistic peak. And good at organizing the story, especially for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scenes of great struggle, of the arrangement, layout calm, orderly and varied twists and turns, thrilling, fascinating, as its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Three Kingdom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it has already noted the initial multi-angle, multi-layered portrait of character, so that the full flesh and blood characters, sound and color. Three generals are like the stars in the counselors, three of the Wei, Shu and Wu have their own think tanks, in various think tanks in each character has his unique and admirable aspect of resourcefulness, brave. However, that is, not many of these people also have a very distraught injustice. But neither description of the Wei Dynasty, Liu Shu dynasty, or the Wu dynasty. He characterized some of the classic characters in the tragedy are more or less contains feelings. Whether or not they handsome, in positions, great talent, wise and brave, or achievements of the great cause of earth-shattering, Liufangqiangu reputation. All these people and ending with the tragedy of the plot. Key words: Thinking tragic character foil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一、从三国演义中读出的悲情人物篇 2 (一)庞统永远的陪衬 2 (二)赵云为什么吃亏的总是他 2 (三)周瑜为其“智狭气短”正名 2 二、陪衬的艺术作用 11 三、思考与略得 13 四、参考文献 14 五、致谢 15 河南师范大学第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1 前 言 三国演义是一部雄伟恢弘的文学巨著。作为我国最为杰出的长篇历史 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且在结构故事情节和塑 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当然,就其内容描写来看,政治、军 事、外交斗争是它的重头戏,作者也主要地是通过魏、蜀、吴三方在上述领域 的相互角力,来完成不同阵营、不同个性之各色人物的刻画与铸塑的。它刻画 了一系列经典的谋臣武将,他们个性鲜明,身怀绝技,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拥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但他们中也有一些悲情人物,这些人才智不输其他, 武艺不逊其他。他们甚至是几千年来人们所喜爱的和敬仰的真英雄;是历史上 具有高尚修为和旷世济才的天下奇才。但在这部演义里他们永远只是在别人荣 耀里作陪衬。令人惋惜、哀叹,发人深思,给人启示。 一、从三国演义中读出的悲情人物 (一)庞统永远的陪衬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庞统被当时知名 度很高的哲人、隐士司马徽称作“南州士之冠冕” ,曾郑重向刘备举荐说“伏龙、 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其中凤雏即是庞统。 【1【然而就是这位有经天纬地之 才,谋略可与诸葛亮媲美的凤雏先生为何成为卧龙先生的陪衬呢? 庞统被安排在三十五回和诸葛亮同时出场,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是司马 徽向刘备举荐经纶济世之才时提到的。诸葛亮正式露面是在三十七回,刘备立 了许多战功。而庞统自三十五回之后则一直未露面,直到四十七回赤壁之战才 出现。他的出场远没有诸葛亮来的风光,因为刘备在得龙之后并未去访凤,这 使庞统失去了最初的机遇暂居江东。但庞统的出场暗淡并不影响其才智。 庞统 36 岁而亡,短短一生没有什么大波折,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举措。 赤壁之战显露他的雄才大略。周瑜为测试他而向他问计,庞统的回答正与亮、 瑜一致“欲破曹兵,需用火攻” 。进而又献出连环计:“除非献连环计,叫他钉 做一处,然后功可成也。 ”【2【赤壁之战是作者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战例,小说中的 重要的角色几乎都在这场战争中露了面,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战争氛围里 斗智斗勇。在诸多人物中,庞统只有寥寥数比笔,却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赤壁之战,孙刘取胜的关键是诸葛亮定下的火攻战术,而火攻的关键除了 诸葛的借东风,还有不可忽视的连环计。假如曹操的船不是“大船小船皆搭配, 或一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版” ,那么怎会出现 “一船着火,余船四散”的局面。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就怎么也不可能全军覆没。 可见连环计的重要,这也说明庞统的才智绝不在诸葛亮之下。作者为进一步突 出庞统才智,安排他亲自去曹营完成连环计的实施,要使曹操上当江东除了凤 雏之外别无第二人选。首先瞒过蒋干。软禁蒋干,于其情绪低落时,以隐者身 河南师范大学第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1 份与他谈心,鼓动如簧巧舌,极其自然的流露出对周瑜的“自恃才高、不能容 物”的不满,投合了蒋干的心思,哄得蒋干连夜下山,将庞统引见曹操。接着 满曹操,初见曹操并不急于献计,而是要求参观曹营。一边盛赞曹操用兵得法, 一边投其所好,指江南而曰:“周郎、周郎,克期必亡。 ”此番做法使曹操大喜 过望,后又与曹操高谈雄辩,使曹操对其敬服,在引入正题,道出了曹操的难 题。并在曹操的再三请教下,庞统不露痕迹地献出了连环计,帮助了孙刘攻破 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对于这一功绩, 三国演义中就有赞词:赤壁鏖兵用火 攻,运筹决策尽皆同,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3【 周瑜去世后,鲁肃曾在孙权面前竭力保举庞统,但孙权以貌取人,见庞统 长的“浓眉掀鼻,黑而短髯,形容古怪” 。便心中不喜,把他打发了。此时,庞 统虽与孔明共立奇功,而两者的境遇却大相径庭,孔明成了神,而庞统却连起 码的人格都得不到尊重。在东吴得不到重用,改投荆州之后情形也为好转。费 尽周折好不容易坐上副军师中郎将,却在进军西川的路上,因不满诸葛亮的 “遥控”而采取了逆反行动,结果折翅落凤坡,走完它短暂的一生,令人扼腕。 究其一生,庞统的悲剧与其性格、当时的背景、坏境连在一起。庞统的性 格孤傲、清高,不入俗流,但又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希望实现自己安邦定国的 宏图伟志,这在当时的社会坏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再者他缺少诸葛亮那样的 谨慎、严于律己的性格,而是自视甚高、易于猜忌。另外,庞统的过于耿直、 迂执、狂放不羁与欠缺机遇都造成了他只能也只是诸葛亮神化的陪衬。 (二)赵云为什么吃亏的总是他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 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 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 云留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 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 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诸葛 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 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 退,贬为镇军将军。 【4【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五虎将中排在老五的就是人们最喜欢的赵云了,但是将赵云排在末位无论 如何都不公平。如果论资排辈,赵云跟随刘备这么多年,怎么说也不应该比马 超的地位低;如果按照战功,赵云南征北战,有过单骑救幼主、截江夺阿斗以 及汉中战役中的空寨计这也不小的贡献,大小战功怎么也不会比黄忠少为什么 他却接受了这样的待遇呢?马超黄忠是刘备的政治宣传品,拔高他们是为了更 好地发挥宣传品的作用,因此就必须找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做牺牲品了。关于傲 慢,张飞急躁,刘备自然不会拿他们作牺牲品的,于是老实巴交、埋头干活的 “老黄牛”赵子龙就成为最佳人选了。 赵云的确老实,从不与别人争什么,刘备称王时大封群臣把他排到五虎将 老末,他没有因此抱怨一句,还是一如既往地尽心尽力。群臣向汉献帝联名上 表时,关张马黄都衔名在前,赵云却连签名的机会都没有,对这些,赵云也一 声不吭。刘备称帝后要攻打孙权,赵云不但劝说无果,而且连参战的机会都被 剥夺了。但后来刘备兵败如山倒,赶来救驾的还是赵云,对原来的冷遇,赵子 龙还是一声不吭。 刘备死后,子龙跟随诸葛亮北伐,这个几乎每战必克的悍将就因为在箕谷 打了一个小败仗而遭到诸葛亮极为严厉的处罚,从 “中护军、镇东将军、封永 昌侯”这个本来就不高的官爵降为“镇军将军” ,赵云也没说什么,最终带着这 个被贬的官位去世。 古代大将死了,皇帝一般都会马上给个谥号,表示对死者的敬意。但赵云 去世后,蜀汉小朝廷迟迟不给赵云追谥,赵云的儿子赵广、赵统也默默忍受这 种不公平待遇。要不是后来姜维他们实在看不下去而联名上表的话,赵云可能 真的连个谥号都没有了。活着的时候受到不公平待遇,死了也得不到应有的承 认,赵云的一生可真够倒霉的。但他从不埋怨什么,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的豁 达、胆识和高风亮节。历史是不会偏袒任何人的,这样的赵云也得到后世人们 河南师范大学第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1 的喜爱。 赵云最终被刘禅追谥为平顺侯, “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 曰平” 【5【这就是刘家人给赵云的盖棺定论,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赵云无论受到 怎样的不公平待遇,都一声不吭的默默承受,继续干好本职工作并且取得好成 就,从不抱怨、记恨。一心奉主实属不易。相比其他武将“刚” “壮” “烈”的 谥号,赵云的谥号都像是给文官用的,根本体现不出赵云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 将,所以这个嗜好很不公道。 赵云在生前身后都没有获得他应有的待遇,根本就在于他太老实了,做人 太厚道了。这种人如果在曹操和孙权那里肯定不会遭到如此冷遇,那两位老板 还是懂的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的,只可惜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偏偏死心塌 地的跟着刘备,接受了一次次不公平的待遇仍旧忠心耿耿,实在令人敬佩。却 也未免有些愚忠吧。 细数赵云的不公平待遇,再看看蜀汉的起落。赵云的悲剧,何尝不是蜀汉 的悲剧,刘家天下的悲剧呢? (三)周瑜为其“智短气侠”正名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严 格的家庭教育文武双全,多才多艺。他幼有大志,广交名流,与孙策为友,结 下深厚情谊。后随孙策向江东发展。孙策遇刺身亡,周瑜又与张昭共同辅佐继 立的孙权,率军与刘备联手击败曹操大军,去的赤壁大战的胜利。赤壁战后, 周瑜被孙权任命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驻屯江陵,向孙权建议攻取益州,在 得孙权准许后率军西行,因身染重而死于途中,年仅三十六岁。 【6【 周瑜辅佐孙策披荆斩棘,是江东基业的奠基人之一。身处群雄并起割据混 战的乱世,欲立功扬名,首要任务是投靠能成大事者。在这一点上,周瑜的选 择无疑是非常明智的。周瑜本是割据淮南袁术的部属,也颇得袁术赏识。但周 瑜并不看好袁术,认为袁术“终无所成” ,而萌生归附孙策的念头,随即设法脱 离袁术,投奔孙策。曹操听说周瑜少年英雄,以为可以游说他归附自己,派蒋 干前去劝说。蒋干以能言善辩而独步于江淮之间,无人是其对手。谁知蒋干见 到周瑜尚未开口,出来迎接的周瑜立即对他说:“你远涉江湖,一路辛苦,是 来为曹操当说客的吧?”蒋干解说:我跟你是州里同乡,久仰大名,前来叙旧, 却说我是说客,岂非在诈我?周瑜答道:我虽比不上师旷,却也能“闻弦赏音, 足知雅音” 。三日后,周瑜请蒋干参观自己的营寨,设宴款待,对蒋干说道: “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福祸共 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7【一 番话说的蒋干无言以对。周瑜对孙氏的忠贞,不仅使蒋干折服,而且中原人士 都赞叹不已。 周瑜短暂的一生中,最主要的功绩。当属赤壁鏖兵,挫败曹操,为孙权奠 定了发展基础。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九月,曹操率大军南下。在荆州投降 新收刘表部众之后,曹操拥有水路数十万军队,声势更盛,有向孙权下了战书, 声称要“会猎于吴” 。孙权得书,向群臣展示,许多人都大惊失色,认为众寡悬 殊,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纷纷主张迎降。只有周瑜鲁肃两人力排众议,坚决 主张抗击曹军。周瑜仔细向孙权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认为曹操号称自己有 水步兵八十万,其实从北方来的步兵不过十五六万,而且大都已疲惫不堪;新 得刘表的部众,充其量也就是七八万,何况又是狐疑不定的。曹操“以疲病之 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御之” 。 【8【在强敌压 境的危急形势之下,周瑜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和清醒,实属难得。正因为有了周 瑜和鲁肃的力劝,才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在随后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决 战中,主力是周瑜率领的三万军队。当时刘备虽有精甲两万,但他只带兵两千 尾随在周瑜之后,目的很清楚,就是想保存实力。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应归 功于周瑜,是毫无疑问的。对于周瑜的文韬武略,连曹操都非常敬佩。在赤壁 之战中被周瑜打败后,曹操经自我解嘲说:“孤不羞走。 ”而刘备则对孙权感叹 道:“周公瑾文武韬略,万人之英。 ”【9【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周瑜威声远著,也 为孙权经营江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致当孙权日后称帝时,还感慨万分的对 大臣们说:如果没有周公瑾,我是不可能称帝的。如果周瑜不是真正一流的全 才,一向以善于用人著称的孙权会重用他吗?由此看出周瑜的智谋不输诸葛亮, 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河南师范大学第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1 受三国演义和一些戏曲的影响,周瑜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气量狭小之 人。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家喻户晓。 “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脍炙人口的 名句。但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陈寿称他“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 不睦” 。但但未与程普处好关系,恐怕也不能归咎于周瑜。据江表传记载: 程普自以为比周瑜年长,一再凌辱周瑜。在东吴众将领中,程普确实资历很老, 从征讨黄巾军、讨伐董卓开始,他就一直追随在孙坚左右,攻城掠地,身经百 战,遍体鳞伤。且不说他在诸将领中最年长,就凭他浑身伤疤,也有资格倚老 卖老。不把年轻的周瑜放在眼里。但周瑜并不跟程普计较,而是“折节容下, 终不与较” 。周瑜的大度感动了程普,后来他改变了对周瑜的态度,由钦佩服气 到亲近敬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 ,不觉自醉。 ”【10【从 一开始的一再凌辱,到把与周瑜的交往视作饮用味道醇厚的美酒一样的享受, 程普的变化生动的体现了周公瑾以谦让服人和宽宏雅量的气度。此外,周瑜死 前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位置。但是围绕着荆州和如何对待刘备的 问题上,周瑜和鲁肃其实有着很深的意见分歧。因此,他推荐接班人不念宿怨, 不计分歧的态度,也是很值得赞扬的。 小说演义歪曲历史,用贬抑周瑜来抬高甚至神化诸葛亮,把“性度宏廓” 的周瑜描写成“妒贤嫉能、气量狭小、缺乏博大胸襟和良好的修养” 的人,纯 粹是衬托诸葛亮的手法而已。另外,周瑜还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当时仅有的一位 精通音乐的将领,当事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 【11【说的就是周瑜的音乐听力 和鉴赏力。周瑜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儒将,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种优雅的风度,是当时其他将领无法比拟的。 周瑜在历史上,是一位气度恢廓、器宇不凡,才智过人、文武双全,心胸 博大和修为良好的不可多得全才。怎奈小说演义改变其本来形象实在是可悲。 但演义改变不了历史,金子总会发光。历史的尘埃里掩盖不了他人性和才智的 光辉。 二、陪衬的艺术作用 所谓衬托 【12【是指一种烘云托月,绿叶护花的艺术技巧 ,诸葛亮的出场在 小说中的伏线拉得很长,以人衬为主 ,景衬为副,运用多种烘托手法来刻画人 物,表现主题。常运用的有人衬手法、景衬手法和物衬手法,就像庞统他的出 场和智谋的运用都在为突出诸葛亮的才干;周瑜不管是赤壁之战的大胜,还是 诸葛三气周郎,还是 “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宛若天人。作为蜀汉阵营的一员虎将赵云的命运似乎有也不合情理,他 一生立战功无数,屡次救主,劳苦功高。但却做了蜀汉的一张政治 “广告牌” , 只是陪衬关羽、张飞、马超、黄盖的小人物。 衬托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衬托在小说人物刻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例如自然坏境的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社会坏境的描写可以反衬人 物的形象和命运。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环境的核心,写人必须把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去写。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的战乱,群雄并起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开对魏、 蜀、吴三家争夺天下的描写。这其中奇才谋士就依据社会环境描写其性格特点, 个个生动形象、特点鲜明。 就庞统、赵云、周瑜的衬托作用以其小说的成就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他们 的牺牲为蜀汉朝廷的建立和诸葛亮的神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就其历史 事实和成就获得来说,他们三人确实委屈,庞统、赵云为蜀汉朝廷鞠躬尽瘁, 但得不到君主和作者的赞赏,以为英年早逝猝然退场,一个忠贞一生悄然逝去。 英雄就这样被君主遗忘。周瑜更是悲哀,一出场就是为诸葛亮作陪衬,无论怎 样有才华、无论怎样有成就,都只不过是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牺牲。令人哀 叹。 三、思考和略得启示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就 是三国的历史特点,威武而悲壮,慷慨而激昂。无论成败,都张扬着激情与智 慧,变换着时代的风云。而三国演义在三国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伟大的鸿 篇巨著,小说在塑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必定以作者个人偏好,作者的认识 和所处时代背景的局限。小说中作者崇尚的作为正统的蜀汉王朝,他的代表刘 备备受关怀, 而他身后的智囊团也深得作者的喜爱。所以诸葛亮作为辅佐刘备的第一人选, 河南师范大学第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1 被作者无限的神话。庞统、周瑜都是在他的阴影下的谋士。他们的每一次出场 几乎都是为诸葛亮作陪衬,一个赤壁之战几乎汇集了三国中的主要人物,而周 瑜、庞统虽尽显其才智与谋略,却也极度衬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忠贞不渝、 修身立德的标榜。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化了,而庞统和周瑜是必不可缺的替代 品。武将中最惹人喜欢的是赵云,受不公平待遇最多的还是赵云。无论演绎还 是历史赵云都未得到应有的承认。他是马超和黄忠的牺牲者,关羽和张飞的影 子,即使一身是胆无论怎样都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实在可悲。 所有悲情人物之所以悲情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个人因素。庞统孤傲清高、不入俗流又自视甚高、善于猜忌。缺乏谨 慎、严于律己的个性。在小说中刻画成过于耿直、迂执、狂放不羁,无视君臣 之礼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当时是不被君王所赏识的,成为陪衬极为可能。赵云 过于忠厚老实,太过忠贞不渝,任劳任怨,绝不抱怨,与世无争。这种性格看 似很好,但也近似愚忠,缺乏自己的个性而被统治者忽视。周瑜应该是做的性 格使然吧,作者把周瑜刻画成气量狭小、妒贤嫉能、无博大胸怀和良好修为的 人。作者的偏执于诸葛亮的偏念是周瑜成为诸葛亮最好的对比人物。 二是现实坏境。德治仁政理想与反暴政思想的反映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长厚、仁义、宽政爱民,又是“汉室之胄”,政统与明君合为一体。曹操是乱臣 贼子,奸诈、残忍、暴虐,是万恶之首的暴君典型。 “拥刘反曹”的思想内涵之 一,便是儒家的仁君理想与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反暴政、反黑暗,崇尚光明 的思想情感相结合的反映。在三国演义中不论是恢弘的战争场面的描述,还是 三大集团的智囊团的人物的刻画,无一不是围绕着刘汉朝廷的起伏的。而诸葛 亮作为蜀汉朝廷的核心人物,他一举一动都得到作者深刻的刻画,所以庞统、 赵云和周瑜的陪衬作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文化制度和文化传统。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 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 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 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 “义” 的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 者对诸葛亮的“智慧” ,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 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在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