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朝代人物事件 商 齐桓公 “有功于民” 周 晋文公 牧野之战 齐 李冰 尊王攘夷 晋 汤 城濮大捷 秦 武王 都江堰 (2)朝代人物事件 公元前2070 年 秦孝公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 年 项羽 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 年 陈胜、吴广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21 年 武王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 年 禹 商鞅变法 公元前 207 年 嬴政 西周建立 (3)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桂陵之战 赵括 围魏救赵 巨鹿之战 晋文公 纸上谈兵 城濮之战 勾践 卧薪尝胆 鸿门宴 孙膑 破釜沉舟 长平之战 项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吴越争霸 刘邦项羽 材料题 尧舜禹禅让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 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评定蚩尤乱。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 -孙中山 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 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 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 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 舜,说他能干,于是舜协助尧 20 年,又代 摄行政事 8 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 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物。 (1) 、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被尊奉为什么? 黄帝。炎帝。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到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 ? 什么事件之后,这种制度被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 继承了王位(或夏传子,家天下) 治水问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 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 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太守” “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李冰 战国时期 (2) 、材料中的“太守”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是修筑了什么工程?该工程在当时的 功能是什么? 都江堰 防洪灌溉 (3)该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国经 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 挥着极大的作用,造福人民。 (4) 、材料中的“伯禹”是指谁?他们两人有什么相同之处? 大禹 均治水有功。 了解圣人孔子 4、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一曲明快的中国话 ,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 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 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春秋晚期 儒家学派 论语 (2) “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请列举他的 教育名言三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诸子百家思想 5.材料一:A 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材料二:B 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 材料三:C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他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 (1)材料中的 A、B、C 分别指的是谁?孔子、庄子、韩非 (2)以上材料中,你比较欣赏谁的治国思想?说出你的理由。 6.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 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 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8 分)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 的言行。道家,庄子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法家,韩非子 (3)李老师认为老 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儒 家,孔子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 凌弱的行为。墨家,墨子掌握历史学习方法(6 分) 7.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方法。在比较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有益 的启示。请在比较中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1 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什么? 夏朝。秦朝。 (2) 这两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2 分)你从这两个王朝的 灭亡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 8.统一国家的建立(10 分) 春秋战国时期、 (1)列举春秋时三位著名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退避三舍” 表现了晋文公 信守诺言;楚庄王 敢于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天 子之势; 越王勾践 不忘战败耻辱,卧薪尝胆;齐桓公 稳定内政之后,提出“尊 王攘夷”的口号,他们最终成就各自的霸业。 (3)“春秋五霸” 到“战国七雄”数量的变化是因为:战国初年, 晋 国分裂为 韩、赵、魏 三个国家。 9.商鞅变法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 10 分 ) 商 鞅 说 : “制 世 不 一 道 , 便 国 不 法 古 。 故 汤 武 不 循 古 而 王 , 夏 殷 不 易 礼 而 亡 。 反 古 者 不 可 非 , 而 循 礼 者 不 足 多 。 ” 请 回 答 : ( 1) 材 料 表 明 商 鞅 的 什 么 思 想 ? 改 革 创 新 思 想 ( 2) 根 据 这 一 思 想 , 他 采 取 了 那 些 有 利 于 秦 国 发 展 的 措 施 ? 国 家 承 认 土 地 私 有 , 允 许 自 由 买 卖 , 奖 励 耕 战 , 建 立 县 制 ( 3) 在 当 时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 商 鞅 变 法 使 秦 国 逐 渐 强 大 起 来 , 最 后 统 一 六 国 , 由 此 你 能 说 出 变 法 或 改 革 与 社 会 发 展 的 辨 证 关 系 吗 ? 顺 应 历 史 潮 流 ( 推 动 社 会 进 步 )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 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和时间。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公元前 356 年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 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1)成功的。(2)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 坚实的基础,变法目的已达到,所以是成功的。(3)标准是:一场变法的成功 与否,并不在于变法人的生与死,而是看目的是否达到。 11.“秦始皇和汉武帝“(1)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 、图一人物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 分) 秦始皇(嬴政) 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 (2) 、图二和图三反映的是他为巩固统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采取的什么措施?这 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作用?(3 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或统一货币、文字、 度量衡)作用: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1) 图一人物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先祖为他创造的良好条件,请列举 两例为他成就伟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 (2 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都 江堰的修建等 12.解答问题,提升能力: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 声,文字异行” 。秦统一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钱;(3 分)同时,统一度量衡, 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3 分)秦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 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3 分)文字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 性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颁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2 分)货币统一,解决 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2 分)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 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发展。 (2 分)总之,这些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全国各 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 分) 13.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吗? (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 秦始皇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 推行郡县制 (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在军事方面,秦始皇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14、秦末农民起义、 .阅读材料,请回答:(6 分)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该文出自哪部史书?史记 (2)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公元前 209 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3)试分析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他们的首创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5、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1)这一诗句的作者是谁?出自哪首诗? 屈原、 离骚 (2)归纳出这一首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3)这一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