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就是科技竞争力_第1页
专利就是科技竞争力_第2页
专利就是科技竞争力_第3页
专利就是科技竞争力_第4页
专利就是科技竞争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利 就是科学技术 指导老师:汪权 姓名:许虎 班级:11 服装设计 2班 学号:170411207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具体案例分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 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 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二.知识产权的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 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但它又与思想 的载体不同。权利主体独占智力成果为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 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二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 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其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这种智力成果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 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 )、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 (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 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 )的直接产物。 三是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 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 不同。 四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 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时 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三.入世后过渡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入世后过渡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入世后过渡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入世后 过渡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 WTO 的三大支柱议题之一,从其 表现特点上看,也日趋复杂。入世后的前 3 年,我国大幅度降低了商品关税,同时取消了 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服务贸易也按承诺逐步开放,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这个阶 段重点主要体现在商品贸易领域;而现阶段,我国处于入世的后过渡期,来自各方的压力都 将集中于服务贸易的全面开放,服务业的各个领域都将面临保护期满后的考验,而知识产 权保护问题将作为一个核心的问题穿插其中,总的来看,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 如下特点: 1.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武器 现阶段,知识密集型 产品与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变得更为重要。通过 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受理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件中,知识产权相关案件位列第 3,仅次于反 倾销和保护措施纠纷案件之后。我国与 WTO 接轨越紧密,知识产权保护在参与世界市场 竞争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加大。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与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度越高,过去 10 多年间, 专利申请排名前 6 名的依次是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山东,而经济欠发达地区, 尤其是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概念不仅仅指商品、资本等有形产品的全球范围流 通,更是知识、信息等无形商品的流通。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将成为贸易 的核心,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产权的构成比例也将成为企业活力与生命力 的重要考核指标。目前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就专利这项而言,我国 10 几年来在 国外申请的专利只有 2000 多项,而日本索尼、日立等公司 1 年在国外就申请 40005000 件,差距极大。 2.知识产权侵犯手段日趋多样化 入世后过渡期知识产权侵犯的手段产生了变化,为了规避 WTO 框架下知识产权的相关 协议,知识产权侵犯的手段日趋隐蔽,多样化,难以界定。主要表现在:第一,侵犯商标专 用权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成为了最主要的案件;第二,经济发达地区的犯罪比经济欠发 达地区严重;第三,个人与单位犯罪并重。调查显示,在假冒注册商标案件中,大批量生产 技术含量高的假冒产品以单位犯罪为主,小批量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假冒产品以自然人犯罪 为主,而在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以高科技的专业技术人员犯罪为主;第四,犯罪的组 织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这种有组织,有纪律,有规模的犯罪在别地区甚至形成 假冒产品“专业村”; 第五,国(境)内外相勾结的犯罪趋势明显,由境外不法分子下订单并提 供样式,由境内生产,或者采取台商、港商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为掩护,实则从事假冒商 品加工,从而侵犯知识产权。 3.知识产权犯罪惩戒制度尚不健全,保护知识产权执法难 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有行政和司法两个平行的渠道。权利人在被侵权时可以向法院 起诉,也可以向知识产权主管机关申诉。用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知识产权执法的 一个重要特色。但由于奖励机制不健全,刑事制裁门槛高,向行政执法单位报案的多,向 公安机关报案的少,行政执法单位与公安机关缺乏沟通往往也使案件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 处理。另外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领导缺乏全局意识,往往从本地区的利益出 发,导致在外侵权地的办案人员工作障碍等。 4.知识产权的滥用和界定日趋复杂 目前,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关注。在我国,这一问题 主要体现在国外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进行的知识产权滥用。当许多国内企 业还不知如何寻求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时,一些跨国公司已经把知识产权作为限制竞争、 垄断市场的工具。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行使行为方面的法律,这导致许多跨国 公司在我国滥用知识产权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四.中美知识产权保护案过程以及我对案件的感悟 2007 年 4 月 10 日,美国向 WTO 提出起诉。 诉讼开始了。负责裁决的 WTO 专家组由三人组成。主席 艾德里安 麦凯,瘦高棕 发,新西兰驻经合组织(OECD)大使和气候变化谈判大使,资深贸易专家; 成员之一,马利 诺波尔齐奥,聪明“绝顶”,智利律师,曾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副总干事,精通英、 法、西、葡、意五种语言;成员之二,司瓦坎特 狄瓦里,皮肤黝黑,头发花白,新加坡政 府高官,亚太经合组织(APEC) 知识产权专家组前主席,东盟(ASEAN)知识产权工作组主席, 当过三年兵,至今还是预备役上尉。 美国起诉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双方立场针锋相对: 第一,中国为“假冒商标和盗版行为”设定刑事处罚门槛,是否违反 WTO? 这是美国起诉的最核心问题,目标直指中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有关司法解释。美国宣称,根据中国法律,并非所有具有商业规模的假冒商标和盗版行 为都会受到刑事处罚,因为中国设定了“一刀切”的金额或数量门槛( 例如 500 件或 3 万元人 民币),忽视了其他足以衡量侵权规模的指标,并在客观上为造假者创造了行为标杆和“安 全天堂”,例如侵权者只要确保一次被查侵权品数量为 499 件而非 500 件即可逃避刑事处罚, 这不符合 WTO 要求的“各成员应规定至少将适用于具有商业规模的蓄意假冒商标或盗版案 件的刑事程序和处罚”的规定。 按照美国的逻辑,只要为了赚钱卖假冒商标和盗版产品,哪怕一件,就应当抓起来判刑! 中国据理驳斥,美方将“商业规模”曲解为等同于“ 商业目的 ”,实际上在“ 老调重谈”乌拉 圭回合中被明确否决的意图,想通过本案额外增加发展中成员在实施方面的义务,实现多 边谈判未竟之目的,居心叵测。中国有权依据 WTO 规则 “在其各自的法律制度和实践中确 定实施本协定规定的适当方法”,而且,一般来说,中国商业实体的经营规模远高于中国确 定的非法经营数额、获利数额的水平,刑事门槛充分考虑了中国实际情况,与 WTO 各项 规定并不相悖。 经过双方的激烈辩论,WTO 裁决机构专家组做出裁决,明确驳回了美国将 “商业 规模”等同于“商业目的” 的论调,指出 “商业规模”必须根据具体市场和产品来确定。专家组 还批评美国大多数主张缺乏事实证据,某些零星、零散的证据无法证明中国市场上任何产 品的商业规模水平是什么,最终判定:美国没能证明中国刑事处罚门槛违反 WTO 规则。 第二,中国海关处置没收的侵权货物的方法,是否违反 WTO?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挑战的是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实施细则 ,称中国海关处置没收侵权货物时存在一个强制执行的顺序:首先,转交给社会 公益机构或有偿转让给权利人;其次,清除所有侵权特征后拍卖; 最后,予以销毁。这种顺 序造成海关不能直接销毁侵权货物,从而违反了 WTO“将侵权货物清除出商业渠道或责令 将其销毁”的规定。此外,捐赠和转让给权利人的做法都会对权利人利益造成损害,违反了 WTO“避免对权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损害”的原则。而拍卖导致侵权货物流入商业渠道,也不 符合 WTO“将侵权货物清除出商业渠道”的规定。 美国的论点很清楚对所没收的侵权货物,中国海关只能全部销毁,不应采取其他 方式。 对此,中国逐条反驳。首先,美国有意错误描述中国法律,四种处置方式并不具强制顺 序,事实证明中国海关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适用何种处置方式。其次,WTO 并没有排除 “清除出商业渠道” 和“ 销毁”之外的其他处置方式,据此,中国有权在赋予海关采取符合中 国国情的捐赠、权利人购买、拍卖等方法。此外,中国法律确保捐赠货物不流入商业渠道, 避免了对权利人的损害;权利人可自主决定是否购买侵权货物,也不会损害其利益; 拍卖侵 权货物前提是“清除所有侵权特征”,不可能对权利人造成侵害。 在此问题上,专家组再一次明确地支持了中国的意见,认定 WTO 从未将海关处理方式 仅限于“清除出商业渠道” 和“销毁”,中国采取的捐赠、权利人购买、拍卖并不违反 WTO 规 则。专家组还赞扬,中国海关措施不仅适用于进口货物,还适用于出口货物,提供的保护 水平高于 WTO 规定。仅在一细微之处,专家组认定中国没有达到 WTO 的要求即 中国“清除所有侵权特征” 仅指清除侵权商标,专家组要求中国对此加以改正。 不过,事实表明,美国此处的“微薄”胜利并无实际商业价值可言,因为中国海关实践中 从未拍卖过进口侵权货物。20052007 年,海关处置的 99.85%总价值的侵权货物,都是出 口货物,即只有 0.15%是进口货物,而处置这些进口货物,没有一件使用了拍卖方式。中 国 需要做的,或许仅仅是对原规定的文字略做调整。 第三,中国不保护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是否与 WTO 一致? 美方指责中国著作权法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否定了 作品的“自始、自动” 保护原则,违反了 WTO 援引的伯尔尼公约中“应给予作品自动保 护并不附加任何手续”的规定。美国还宣称,中国“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既包括经审 查认定含有法律禁止内容的作品,也包括尚未提交内容审查和正在接受内容审查的作品, 这造成作品在创作完成后到依法出版和发行之前无法得到著作权法规定的自动保护。 中国反驳美国再次曲解了中国法律。澄清中国给予外国作品著作权自动保护不以内容审 查为前提,对某些作品不予著作权法保护并非否认著作权, 伯尔尼公约第 17 条承认“一 国政府享有对作品权利行使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进行管制的专有权力”。其次, “依法禁 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仅指内容本身违法的作品,并非指尚未获准出版、发行的作品,尚未 提交审查的作品和正在接受审查的作品在中国均享有著作权保护。 在这个问题上,专家组部分支持了美国的请求,认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 受本法保护”这一条款与 WTO 援引的伯尔尼公约不一致,但与此同时也明确采纳了中 国部分观点,包括“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仅限于未通过审查的作品、通过审查的作 品中被删除部分这两类,驳回了美国的相关观点。专家组还特别强调,WTO 认可各国政府 的内容审查权。 对于专家组的这点支持,美国额首称庆。然而,这对于美国产业来说并没有多少经济价 值。 “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未通过内容审查的作品,不管是否得到版权保护,都不能在中 国合法出版发行。况且专家组对中国有权进行内容审查的支持让美国摇头不已。 对专家组的裁决,中美双方都决定接受,而不上诉。尤其对于美国来说,这显然是一个 经过反复思考的决定。 我认为专家组广泛肯定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驳回了美国绝大多数诉讼指控,仅在 两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从理论角度指出了中方规定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践中从未出现违 反的情况。就具体问题看:关于刑事门槛,专家组明确裁定美国未能证明中国不符合 WTO;关 于海关措施,专家组也仅仅认为中国海关对拍卖的商标侵权不应仅摘除非法商标,但实际 上中国从未实施过此种方式;关于著作权法 ,专家组确认中国有权进行内容审查,仅是 没有支持对未通过审查的作品、通过审查的作品中被删除部分不提供著作权保护的观点, 但此裁定并无经济价值。 通过这场官司,美国应该看到,WTO 争端解决机制不是美国人的掌中玩物,中国对知 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态度不是可以任意抹杀的。如商务部负责人指出的,中方的 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这个报告下一步的执行问题”。人们可以相信,不管存在的问题多么 细小,中国都会认真地加以改进,因为,毕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对 中国而言,WTO 的裁决毫无疑问增强了中国的信心和底气,还给中国一个公道。同时,中 国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加强国内保护方面,以及在日渐增多的海外维权方面任重道远。 中美围绕知识产权的博弈,远不止本案所涉及的具体领域,也超出了双边甚至 WTO 范 畴,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方面体制性冲突的典型反映。不管 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界海关组织(WCO)等国际机构,还是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等多边场合,这种冲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这种博弈将如 影随行,不断考验着中国的智慧和意志。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益有多大,战场就有多大。 专利 就是科学技术 指导老师:汪权 姓名:诸志俊 班级:11 平面设计 学号:170511110 知识产权保护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知识产权保护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对有发明创造、知识创新的员工授予专利权,以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 性.,改变传统的营销方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相应法规来调整公民社会组织、法人或非法人 单位相互之间的创造、使用、转让智力成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每年公布一次的国际竞争力报告 (又称“洛桑报告” ) 把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作为一个国际上广泛 使用的法律概念, “知识产权”并不仅仅只与科研工作相关。 知识产权,英文为 Intellectual Property,我国港、台地区多译为“智慧财产权” 。 知识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知识拥有者和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 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 产权利,也可称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1967 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规 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各项智力创造成果的权利:1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 表演艺术 家的表演以及录音制品和广播;3 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4 科学发现;5 工业品外 观设计;6 商标、服务商标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7 制止不正当竞争;8 在工业、科学、 文学及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支柱之一 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从 7 个方面规定了对其成员保护各类知识产权的最低要 求:版权及其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权、集成电路的布图 设计、未经披露的信息(商业秘密) 。 国际上通常将知识产权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两大类。 工业产权包含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一条第 二款规定:工业产权的保护以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工业品式样、商标、服务商标、商 店名称、产地标记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的竞争,作为对象。第三款规定:工业 产权应作广义的解释,不仅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也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以及一切制造 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面 粉。 版权(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作者权与著作邻接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 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世界版权公约第一条规定:缔约各国承允对文学、科 学、艺术作品包括文字、音乐、戏剧和电影作品,以及绘画、雕刻和雕塑的作者 及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权利,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其专有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的独占排他权,即 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未经其本人许可,任何人都不得使用和占有,知识产权只 能授予一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超过保护期限的知识产权就进入 公共领域,为人类共享。 知识产权并不是自然拥有的,它的获得需要国家相关法律的确认,并需履行一定的手 续.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其法律保护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和国 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规范文件对文学艺术著作、科学发现和发明专利及商标等各种权利取得 程序、行使的原则、方法及其保护范围等构成的法律保护体系。它的产生和形成是伴随着 人类文化科学技术进步和发明创造之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但迄今为止, 在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国内立法上,既不存在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也无以“知识产权” 名称将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概括起来收入民法典的立法先例。前苏联东欧各国也不曾建 立冠以“知识产权”名称的保护制度,世界各国大都沿袭在本国产生和形成的对文学艺术 著作、发明专利和商标 的单行法律保护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和范围因各国具体单行法的规定而有所不同,并且无不受本国社会 经济生活条件及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并以保护本国人及其国家利益为立法宗 旨。各国国内立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原则和范围很不一致。其具体制度的局限性影响国际 经济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因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就势在必行。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是以国际间所签订的立约或条约保护缔约国知识产权的一种制度。它 是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商品与 技术输出,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国际条 约有: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 、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 世界知识产权组 织公约 。我国于 1980 年、1984 年先后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保护工业产权 巴黎公约 ,1992 年又参加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 世界版权公约 、 保护录 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 。在国内立法上,1986 年颁布的民法 通则将“知识产权”确认为公民、法人对自己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人身权和财产权 的民事权利,并在世界上首先将“国际知识产权”收入民法,固定为民法制度,从而开创 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国内立法先例。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一切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工作者及其科 研成果和创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大意 义。 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民法确认科技成果人的民事主体地位,保护他们对其创造 发明、科技成果及其参考与民事流转依法享有的权利,旨在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加 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知识产权民法 保护,有利于广泛调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智力成果,开拓技 术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对外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保障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民法保护制度,有助于深化科学技术创造发 明、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度化、法律化, 确保脑力劳动者的国家主人地位和实现战略任务的“必须依靠力量” ,激发其主人翁责任感 和创造精神,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是什么? 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关知识产 权的争议和纠纷,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就显的格 外重要。本论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探讨对知识产权保护 途径尤其是司法保护的方法进而论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 护途径、司法保护含义。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 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由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 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提出崭新的课题。 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有关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必须明 确的问题。因此,知识产权不但仍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 我们对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随着对它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澄清知识产 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指导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使我国知识产权 法律制度和理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起来。 概括地说,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 、范围说或列举说。知识产权概念的范围说或列举式说,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公约第 2 条(8)款,又被对世界经贸影响力更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协议(简称 TRIPS)的第一部分第一条所重复。上述两个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划定的范围, 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通例,迄今为止,多数国家的法理专著、法律,乃至 国际条约,都是从划定范围出发,来明确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或给知识产权下定议的。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 2 条(8)款规定的知识产权定义,知识产权包括下列权 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即版权或著作权。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 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即邻接权。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的发明 有关的权利,即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非专利发明的权利) 。4、与科学发现 有关的权利。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 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 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 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TRIPS 协议第一部分第 1 条 2 规定本协议知 识产权是指本协议第二部分第 1 至 7 节中所包括所有权利,即 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 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 披露过的信息权。根据上述国际公约给知识产权下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发明、发现、作 品、商标、商号、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这是各国真正专家们 多年讨论的结果“ 。 (二) 、概括说。我国不少学者采用以概括式的方法对知识产权进行定义。如高等学校法 学统编教材知识产权法教程所下定义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 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又如知识产权法详论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 对其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再如知识产权侵害赔偿中使用 的知识产权概念,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享有的对其智力成果的权利和工商业活动中 商业标记所有人对其商业标记的权利的总称,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 (三) 、无形财产体系说。近几年来,有的学者认为以知识产权名义统领下的各项权利, 并非都是来自知识领域,亦非都是基于智力成果而产生,知识产权的“知识“一词似乎是名 不符实。因此该学者建议,参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民法学研究中建立一个大于知识产权 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非物质形态(包括知识经验形态、商业信誉形态、 经营资格形态)所产生的权利。该无形财产权包括创造性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和经营性 资信权等 3 类权利。 由于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知识产权法律 关系也日益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主体、客体和内容方面都含有大量的涉外因素。知识产权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知识产权法确认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集体、法 人、合伙等,从国际交往来看既有内国人又有外国人。外国人在内国以及内国人在外国享 有知识产权的现象已十分普遍。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知识产权关系主体间权利和 义务指向的对象。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 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 ;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 。工业产权是 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 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 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 (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 ,也有国际条约。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具有以三个特 点:1、专有性,专有性亦称独占性或垄断性。2、时间性,它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有一定的保护期,过了有效保护期,这种专有权就终止了,这种智力成果就变成了人类社 会的共同财富。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国法律而取得的某一专有权,只在该国境内有效, 受该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无效,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义务,除非有条约规定。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智力成果具有流动性。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在 国内外流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特别是 19 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及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各种报 纸、杂志、国际学术会议、学者访问、国际博览会、电视、广播、图书资料、卫星技术、 计算机的国际互联网等的出现,使得在一个国家取得的某一知识产权很容易就会传播到外 国。这种知识产权的流动性与地域性是矛盾的,特别是对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严格地 域性对其很不利。因为,一方面他们想把自己拥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专利产品、商 标商品、文艺作品输送到国外,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又惟恐这些智力成果到所在地国 家无法受到法律保护,以至被无偿使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 他们希望在本国取得的这些权利,同样也能够得到有关外国的法律保护。这样,就出现了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十分重要 的。除了各国通过国内法对涉外知识产权给予保护外,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还签订和制定 了许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目前,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一) 、 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 (简称巴黎公约 ) , 巴黎公约并没有给缔约国提供一套 统一适用的专利法和商标法,它仅仅为缔约国规定了相互保护工业产权的几项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是:1、国民待遇原则。缔约国必须把它依法给予本国国民在工业产权方面的 保护,也同样给予其他缔约国国民。2、优先权原则。成员国的国民就一项发明、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和商标首先在某个成员国提出申请,自该项申请提出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发明、 实用新型为 12 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为 6 个月) ,以同一内容向其他成员国提出申请,应 以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为以后提出申请的日期,在优先权限内,即使有任何第三者就相同的 内容提出申请,专有权仍授予缔约国的申请人。3、强制许可原则。每一个成员国有权采取 立法措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核准强制许可证,以防止专利权人可能对专利权的滥用, 例如,专利权不实施或不充分实施专利。但强制许可只能在专利权人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起满 4 年,或者自批准专利权之日满 3 年(取其中较长者)未实施专利时才能采取此措施。 4、独立性原则。同一发明在不同国家所获得的专利权彼此无关。 (二) 、 专利合作条约 。 专利合作条约解决了专利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 (三) 、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简称马德里协定 )它是对巴黎公约中关于商标国际保护的补充。 (四) 、 保护文 学艺术作品伯尔尼条约简称伯尔尼条约基本原则:1、双国籍的国民待遇原则 2、自 动保护原则 3、最低限度保护原则 4、独立保护原则。 (五) 、 世界版权公约 ,主要原则有: 1、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 2、有条件的自动保护原则 3、独立保护原则 4、最低限度保护原 则。 (六)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 2、最惠国待遇原 则 3、权利用尽原则。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是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有关外国的法律 保护。具体地说包括:1、外国人如何在内国取得知识产权以及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应依据什么法律,是内国法、外国法、还是国际条约;2、内国人的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 到法律保护,如已经在外国取得的某一项专有权如何在内国也同样得到法律保护。 关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含义,基本偏重于执法方面,一般概括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 保护的双轨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或称知识产 权保护仅仅栓释为执法、查处或审判等是不全面的,甚至此种概念上的定位会给实践带来 很大的盲目性。在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经济制裁的压力下,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才力,动用多种机关进行打假冒、盗版的 行动,我们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在相当多的地区和领域侵权活动有增无减,甚至越 演越烈。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观念上不能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立体、全面、宏观、 深入的理解,对全社会特别是对产业界以至对知识产权执法机关,以全面、立体的知识产 权保护意识教育、培养、引导上十分薄弱:“公众“意识不强,视侵权为“合法“;某些企业 不重视自己的知识产 权,还受利益驱动乐于侵害他人权利;在执法机构上出现部门分立、 各成体系、地方保护、存有摩擦的严重现象。在此种环境下,知识产权焉能获得全面、完 满的保护?因而,从知识产权的特点出发,建立正确、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概念,是十分 必要的。 知识产权,国家通过立法使其地位得到确认,并且通过知识产权法律的施行而使其取得 现实的法律保障。知识产权对法律和法律的施行依赖程度较其他有形财产的民事权利要高 得多。然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决不仅仅是行政执法和打“官司“,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知识产 权法律保护的含含义起码包含五个方面: 首先是立法保护,即指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其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利益享有 知识产权,并予以法律拘束力的一种保护。没有知识产权立法,就没有知识财产的法权形 态,就没有其创造者和其他权利人的法律地位。其他财物(产)还可以通过储藏、占有等 手段进行保护,但知识财产的特性决定如果其脱离、失去国家法律的保障,其创造者或其 他所有人就会一无所有、丧失一切。即使他保有了知识财产的物质载体,但其知识财产并 未因此获得保护。假冒、盗版、未经许可使用等将会成为不受法律追究的行为,权利人的 知识财产被彻底剥夺。有学者将知识产权称为“诉讼上的权利“,意指知识产权通常要通过 诉讼等执法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和保护。而实现诉讼上的权利,前提就要有立法对其进行保 护。一个科学、先进、完备的知识产权立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基础,是知识产权执 法的前提和准绳。因此,建立和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首要任务。 其次,是行政保护,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某些比较严重违反知识产权法律的行为 予以行政处罚,以及对某些知识产权向权利人予以授权等的行政行为。对知识产权的行政 保护,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特色的“双轨制“的体现。从发达国家来看,对知识产权的 保护,主要通过司法途径保护。他们的行政执法职能主要指海关的边境措施,以及贸易委 员会对他国和地区的盗版、假冒严重的,在双边贸易中的经济制裁等。一般没有类似我国 各个行政机关对侵权行为的罚款等行政处罚的情况。不论今后我国行政执法的趋向如何, 对我国当前严重的盗版、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利用行政处罚手段,对知识产权给 予保护仍不失有效措施之一。从几年的情况看,在某些知识产权领域如商标,行政执法占 据重要的地位 再次,是司法保护,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和关键的一环,是最 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活动。我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 法保护,是在人民法院深入进行司法改革,强调严肃、公正和公平执法,为我国改革开放、 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司法保障的背景下开展的。也是在我国面临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按照世界贸易组织 Trips 协议规定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的情况 下开展的。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指对知识产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即由享有知 识产权的权利人或国家公诉人向法院对侵权人提起刑事、民事诉讼,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 民事法律责任,以及通过不服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处罚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进行 对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以支持正确的行政处罚或纠正错误的处罚,使各方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都得到切实的保护。 第四,是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集体管理组织是知识产权创造者或其他权利人自 身权利予以保护的社会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的历史中,较弱小的知识产权人为 维护自身利益与势力往往强大的使用者如出版商、广播电视公司等相抗衡,为保护权利起 到很大作用。各国法律一般赋予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应有的法律地位,我国的音乐著作 权协会就是类似的组织。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发函承认其与成员间的信托法律关系,该组织 可以其名义作为原告为其成员进行诉讼。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协助政府作很多的涉 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事情,可以自行处理涉及维护他们自身权益的事务以及发挥服务于社会 的功能性作用,如完成收转作品等权利使用费、授权许可和转让、进行侵权交涉等许多事 务。 第五,是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知识产权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对知 识产权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侵权、盗版往往有切肤之痛。他们本身的知识产权及其法律 意识有无或高低,对知识产权保护意义重大。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等都十分重视自身知 识产权的保护,设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部门,并制定了一系列如何保护知识产 权、如何在开展业务中避免对他人侵权等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以完善地保护自己的权利。 我国的企业相对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不懂得利用多种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 知识财产,对屡屡发生权益被侵犯、域名被强注、误将公知技术当“专有技术“受让当“冤大 头“等,有的将发明专利的专利号等仅起到包装装潢作用等。知识产权人的自我救济范围很 广,在主张权利阶段,就包括向侵权人提出警告、交涉,各类请求权的行使等等。 上述五个方面的保护互相渗透、互相配合,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立体防线,才能有效的 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才能及时制止、制裁侵权行为,才能为人类智慧之火,添加知识产 权保护之油,才能保障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得以实现。此外,最为基础、最为重要、最为 迫切、难度也最大的,是树立和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知识产权意识,有了此种意识才能 实现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实现社会的真正文明。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范围包括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 、邻接权以及防止不 正当竞争权等涉及人类智力成果的一切无形财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我国法律规定 的保护范围和水平基本与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规定的范围和水平相同,并且将会受到与贸 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国际公约的积极影响。此外,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还将 有关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各类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作为自己的收案范围。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于 1982 年颁布了商标法 ,2001 年 10 月 进行修订;1984 年颁布了专利法 ,2000 年 8 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90 年颁布了著 作权法 ,2001 年 10 月进行了修订。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实施上述法律的条例、细则, 确定了我国对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原则。 上述法律、法规均属于实体法,没有冲突法条款。 一、对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关于外国人在我国依法取得专利权问题,我国专利法规定了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 则。我国专利法第 18 条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 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依照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 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根据本法办理。 ”可见,外国人在我国申请专利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