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_第1页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_第2页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_第3页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_第4页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 (20082012 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二 OO 八年三月 2 全 国 对 口 支 援 三 峡 库 区 移 民 工 作 五 年 (2 0082012 年 ) 规 划 纲 要 2008 年 3 月 6 日 国 务 院 批 复 目 录 前言 一、对口支援工作进入新阶段 二、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 作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范围 (三)基本原则 (四)规划目标 (五)支援重点 三、支援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 发 (一)将人力资源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 (二)促进劳务输出 (三)培训农村移民致富 带头人 (四)促进干部和专业人 才培训与交流 四、支援三峡库区社会事业发 展 (一)重点支援农村社会 事业发展 (二)社会事业对口支援 目标 (三)加大对库区社会事 业的政策支持 (四)有关省市组织实施 好社会事业对口支援项目 五、支援三峡库区完善基础设 施建设 (一)基础设 施支援重点 向农村地区延伸 ( 二 ) 有 关 部 门 要 继 续 加 大 对 库 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支 持 (三)支援 省 市 要 继 续 加 大 对 库 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支 持 六、支援三峡库区发展特色优 势产业 (一)按照有利于增加移 民就业、有利于库区水环境安 全、有利于增强库区自身发展 能力的原则开展产业合作 (二)围绕库区特色优势 产业开展合作 (三)产业合作向综合条 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布局 (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 加强对库区产业发展的指导和 支持 (五)支援省市要引导本 地企业与库区开展产业合作 七、支援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 (一)把库区生态环境保 护放在突出位置 (二)有关部门要从规划、 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强对库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 (三)支援省市要积极探 索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援方 式和途径 八、湖北省、重庆市要把对口 支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一)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 二 ) 协 调 落 实 好 国 家 扶 持 库 区 发 展 的 各 类 项 目 和 资 金 (三)加强与支援省市的 -3- -4- 沟通和协调 (四)加大对库区发展的 扶持力度 九、对口支援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政策扶持机制 (二)建立省市对口支援 长效机制 (三)完善库区受援服务 机制 (四)建立健全对口支援 工作机制 4 全 国 对 口 支 援 三 峡 库 区 移 民 工 作 五 年 (20082012 年) 规划纲要 前 言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生态 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长江 “黄 金水道”的组 成部分和全国重 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在我国 经 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有重 要地位。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库区广大移 民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巨 大贡献,付出了巨大代价。党 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库区移 民的生产生活,于 1992 年做出 了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 移民工作(以下简称对口支援 工作)的重大决策。经过长 期不 懈的努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 了显著成效,为继续推动这项 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促进库 区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搬得 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 标,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和三峡库区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对口支援工作进 入新阶段 16 年来,全国 20 个省 (区、市)、10 个大城市以及 国家 50 多个部门和单位积极 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截至 2006 年底,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 引进资金 318 亿元,其中社会 公益类资金 26 亿元,经济建 设类资金 292 亿元。支援方通 过接收安置外迁移民和劳务合 作,促进了库区移民搬迁和就 业;通过援建基础设施,改变 了库区城乡面貌;通过开展产 业合作,加快了库区经济发展; 通过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推动 了库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 进步;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信 息交流,促进了库区改革开放 和机制创新。对口支援工作对 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 了重要作用。1992 年至 2007 年,三峡库区生产总值由 152 亿元增加到 1646 亿元,地方 财政收入由 8.86 亿元增加到 112 亿元。库区的交通、通信、 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 增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 会事业不断进步,特色优势产 业稳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 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库区基础 十分薄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发展和稳定仍然面临诸多 困难:库区人多地少,环境承 -1- -2- 载压力较大;产业发展 6 滞后,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移民收入增长缓慢;县乡财政 困难,社会保障能力较低;农 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相 对落后;水污染防治、地质灾 害治理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 决,势必影响三峡移民安稳致 富,势必影响三峡库区可持续 发展。 随着三峡枢纽工程即将完 工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基本完 成,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 安稳致富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对口支援工作也从援助移民搬 迁安置转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的新阶段。库区的稳定和发展 既需要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自 身努力和艰苦奋斗,也需要国 家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有关 地方、部门和单位要立足库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和长期 性,切实把对口支援工作深入 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对口支援三峡库 区移民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 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库区 移民安稳致富和生态良好的总 体要求,继续坚持扶贫与开发 并重、政府援助与企业合作并 行,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强化 政府责任,纵横合力、联手共 建、创新方式、健全机制,开 创对口支援工作的新局面。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支援方包括 20 个 省(区、市)、10 个大城市, 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受援方 包括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秭 归县、兴山县,恩施自治州巴 东县;重庆市巫山县、巫溪县、 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开 县、忠县、石柱县、丰都县、 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区、渝 北区、巴南区、江津市,共计 19 个县(市、区)。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 机制相结合。对口支援不同于 一般的经济技术合作,政治性 和政策性强,必须发挥政府和 市场的双重作用,推动支援方 和受援方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 实现长远目标相结合。既要优 先解决库区目前面临的劳动就 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与 移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又 要立足长远,提高人口素质, 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特色产业, 增强库区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稳定对口支援结 -3- -4- 对关系与广泛开展经济合作相 结合。继续坚持有关部门和省 市共同支援库区,巩固和发展 纵横合力的支援方式,保持结 对支援关系不变。鼓励 8 支援省市与库区因地制宜地开 展经济合作。 (四)规划目标。 20082012 年对口支援工 作的目标是:把三峡库区的发 展、移民的生活安置作为一项 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努 力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 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 的新库区。有关省市援助库区 公益性项目资金总额不少于 5 亿元,重点帮助解决影响移民 生产生活的行路、上学、就医、 饮水、用电问题;帮助库区引 入经济合作项目不少于 300 个, 引入项目合作资金不低于 300 亿元,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优 势产业;接收移民劳务不少于 5 万人次,基本解决移民零就 业家庭问题;结合移民迁建安 置,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 示范点。通过对口支援,推进 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库区广大干部群众和 支援方的共同努力,用 810 年的时间,使库区自我发展能 力显著提高,公共服务和城乡 居民生活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 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 谐、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五)支援重点。 突出以人为本,重点解决 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 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影响库区发 展的根本性问题。 人力资源开发。强化 劳动力培训,提高人口素质, 发挥库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 势,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促进 劳动力转移就业,缓解库区环 境压力。 社会事业发展。解决 库区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 差、文化设施薄弱和科技水平 低等问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 水平,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促进移民稳定安置。 基础设施建设。在支 持交通、水利、电力等大中型 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搞 好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 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区农 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绿色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 和旅游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 位,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重点引入先进适用的技术、工 艺、设备,提高水污染防治、 生态建设的效益和水平,支持 监管能力建设,保障三峡工程 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5- -6- 三、支援三峡库区人 力资源开发 (一)将人力资源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支援 方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 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发挥政府 的组织服务和政策引导作用, 调动部门、企业、社 10 会机构各方面积极性,支持库 区积极推进人才开发战略,把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 资源优势,从根本上缓解人多 地少的矛盾和劳动力就业压力。 (二)促进劳务输出。把 库区劳务输出作为对口支援工 作的重点和重要考核指标。对 口支援双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在 劳动力培训、输出、接收等方 面的规划、指导、监督和服务 职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建设,落实好劳动力培训资金。 引导并支持库区与发达地区通 过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校 企联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劳务合 作。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设施、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 基地援建力度。农业、劳动保 障、教育等有关部门在组织实 施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计划时, 要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力度。工 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社会 团体要在库区移民培训和创业、 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培训农村移民致富 带头人。在对移民劳动力普遍 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支援 库区开展农村干部、专业生产 大户、农业生产骨干、农村经 合组织带头人、农村科技管理 人员培训,移民妇女骨干参加 培训的比例不低于 40。为库 区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 会管理的农村移民致富带头人, 提高移民自主创业能力。重点 开展现代养殖、种植等实用技 术及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知识 培训和经验传授。通过集中培 训、现场培训、网络培训、参 观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 农村移民致富带头人到发达地 区学习,提高他们带动一方移 民致富的能力。农业、教育等 部门要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工程、西部现代农业人才培训 计划在库区的实施规模。组织 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 和发达地区农业专家深入库区 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新型 移民创业培训工程等人才开发 项目。五年培训移民致富带头 人 5000 名,做到村村都有致 富带头人。 (四)促进干部和专业人 才培训与交流。围绕库区特色 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 业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有 现代经营理念,有开拓管理能 力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 术人员。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 要出发,开展医疗卫生人员、 教师和文化艺术骨干的培训。 西部开发办在实施西部地区专 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中, 要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力度。拓 -7- -8- 展发达地区与库区党政领导干 部的交流渠道,组织专业技术 人员开展对口支援活动。五年 培训各类专业人才 5000 人, 交流干部 100 人。 12 四、支援三峡库区社 会事业发展 (一)重点支援农村社会 事业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重点援建、改造一批 学校、卫生室、文化站、农技 站和养老院,实现对口支援向 基层延伸。 (二)社会事业对口支援 目标。建设、改造学校 100 所、 乡镇卫生院 100 所、职业技术 学校 20 所、村级文化活动室 200 个、乡镇福利院 50 个。有 条件的省市可与库区职业院校 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让 5000 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三)加大对库区社会事 业的政策支持。科技、教育、 文化、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发 挥规划、指导作用,从项目、 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对 库区的支援力度。科技部门要 通过有关科技计划渠道,加强 对库区提高科技水平的支持力 度;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在职业 教育方面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力 度,在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 校舍改造工程”等专项时向库 区倾斜;文化部门要在库区优 先实施“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 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 工程”等专项;卫生部门要在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对库区优先给予项目和经费支 持;体育部门要在实施“农民 体育健身工程”、“健身路径 工程”、“雪炭工程”等专项 时,对库区予以倾斜和支持; 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 要支持库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实施“金保工程”等专项时 给予支持。 (四)有关省市组织实施 好社会事业对口支援项目。有 关省市要加强对库区农村和城 镇社区的调查研究,与当地的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选 择和确定好支援项目,加强对 项目实施效果的跟踪,做到实 施一个成功一个。 五、支援三峡库区完 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基础设施支援重点 向农村地区延伸。随着库区骨 干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或逐步完 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口支援的 重点要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 库区移民安置区倾斜。重点解 决与移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行路、饮水、用电、收听广播、 收看电视、接打电话等困难和 问题。 (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 大对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按照国家有关交通、水利、电 力、邮电通信等“十一五”规 划和有关库区基础设施建设专 -9- -10- 项规划的要求,发展改革、交 通、铁路、水利、电力、电信 等部门和单位要优先安排库区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在 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农 村移民水利设施配套工程”、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 “移民乡镇防洪工程”、“水 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无 电地区电 14 力建设工程”、“20 户以上自 然村通电话和通广播电视工程” 、“乡乡能上网工程”、“文 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 时向库区倾斜。要根据库区经 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积极谋 划并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 前期研究论证。湖北省和重庆 市要积极做好库区重大基础设 施项目前期工作以及项目申报、 用地报批、配套资金、施工准 备等各项工作。 (三)支援省市要继续加 大对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支援省市要把重点放在与移民 基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 道路、人畜饮水、电网入户、 广播电视入户、小型农田水利 设施和沼气设施等领域。对口 支援省市与受援地区要共同制 订实施方案,做好与有关规划 的衔接,选好项目,务求实效。 六、支援三峡库区发 展特色优势产业 (一)按照有利于增加移 民就业、有利于库区水环境安 全、有利于增强库区自身发展 能力的原则开展产业合作。要 充分利用库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的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要严把环境质量关,防 止污染产业向库区转移;要充 分发挥支援省市与受援区县各 自的优势,发展有竞争力的产 业。 (二)围绕库区特色优势 产业开展合作。按照三峡库 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三 峡库区柑橘产业开发规划、 三峡库区草食畜牧业开发规 划、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 展规划纲要等规划要求,因 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 特色产业,引导库区加快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 业,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 加工业,大力发展麻纺、丝绸 及服装加工业,培育发展机械 制造业。按照国家发布的天 然气利用政策,合理安排用 气项目。着力引导以旅游业为 先导的服务业发展,带动交通 运输、餐饮服务、商业贸易、 邮电通信、房地产、文化娱乐、 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合作向综合条 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布局。按照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良 好投资环境的要求,引导产业 向交通条件较好的宜昌、万州、 涪陵和重庆主城区等地区布局。 通过援建标准厂房、支援管理 和专业技术人才等,扶持库区 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各类企业 到园区投资。对不具备产业发 展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异地投 资方式,允许其到条件较好的 -11- -12- 地区进行产业园区共建,探索 异地投资的利益分享机制。 (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 加强对库区产业发展的指导和 支持。在制定产业政策、区域 发展规划和审批项目时, 16 在同等条件下对库区给予优先 支持。对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 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定期进 行检查和指导。对已经制定的 农业、旅游等库区产业发展专 项规划,要加大组织实施的力 度,有关部门要帮助库区研究 制订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规划。 三峡总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要 从三峡电站增发电量中安排一 部分电量直供库区的工业企业, 并给予电价优惠。在库区开发 天然气资源的中央企业,要优 先保证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 气。人民银行要指导金融机构 改进服务,为库区产业发展提 供信贷支持。 (五)支援省市要引导本 地企业与库区开展产业合作。 支援省市要组织有关专家或委 托中介机构,对受援方的投资 环境、产业发展基础情况进行 调查研究和论证,将有关信息 及时向社会发布,引导本地企 业到库区投资,同时还要加强 对到库区投资企业的组织、管 理和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 有关问题。有条件的支援省市 可采取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 措施,对到库区投资的企业给 予支持。 七、支援三峡库区环 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一)把库区生态环境保 护放在突出位置。保护好库区 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库区的 发展和对口支援工作都要遵循 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原则,严 禁落后生产力向库区转移。环 保部门要把库区水污染防治作 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支持 库区开展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建 设等各项工作。 (二)有关部门要从规划、 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强对库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发展改 革部门要继续支持城镇污水和 垃圾处理设施以及污水管网建 设。农业、财政部门要在中低 产田改造、病虫害防治、农村 沼气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林 业部门要在天然林保护、长江 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 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 给予支持,加快推进林权制度 改革工作。水利部门要在水资 源保护、水土保持、小流域综 合治理、小水电代燃料等方面 给予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在 地质灾害整治、土地规划和库 区“移土培肥工程”实施等方 面给予支持,继续加强地质灾 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和地质灾 害监测预警快速反应体系的建 设。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库 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规划和指 导,尽快修订三峡库区及其 -13- -14- 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积极 推动实施,支持库区环境监管 能力建设并强化监测和检查, 对涉及生态环境的一些重大问 题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及 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三)支援省市要积极探 索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援 18 方式和途径。支援省市要在企 业技术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 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等方面帮助库区引进先进适用 的技术;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库 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承包 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 率;鼓励社团和个人参与水库 绿化带建设以及“美化新三峡、 保护母亲河”等群众性公益活 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督 库区环境保护。 八、湖北省、重庆市 要把对口支援工作放在突 出位置 (一)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三峡移民工作实行省(市)负 责制,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是湖 北省和重庆市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湖北省、 重庆市肩负着组织协调支援与 受援工作的双重责任,要加强 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充 实专职人员,保障工作经费。 (二)协调落实好国家扶 持库区发展的各类项目和资金。 湖北省、重庆市要加强调查研 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库区 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 做好面向库区的有关规划和项 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对国家扶 持库区发展的政策要抓好协调 和落实,对国家在库区安排的 项目,及时足额地安排好配套 资金,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并 加强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与支援省市的 沟通和协调。湖北省、重庆市 要主动与对口支援省市加强联 络,做好衔接工作,积极组织 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交流会、 项目推介会、投资贸易洽谈会 等,建立与支援方省、市级领 导的定期会晤制度,指导对口 支援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 划的制定和落实。指导库区区 县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与 论证,搞好投资环境建设,促 进对口支援合作项目和资金落 到实处。 (四)加大对库区发展的 扶持力度。湖北省、重庆市在 制定本省市发展战略和规划时, 要把支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 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 相关的扶持政策。要明确本行 政区域内有关县市和部门支援 库区的任务、目标和对象,组 织指导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 加强检查和考核。 九、对口支援工作的 保障机制 (一)建立政策扶持机制。 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 合库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支 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移 民安置的政策措施,在资金、 -15- -16- 项目安排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库 区的支持力度,健全对库区经 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置的政策 扶持机制。要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