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一、调研背景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之地域辽阔,遗存了大量各 具特色、传统文化丰厚的古村落。 随着古村落的价值被社会逐渐认可,古村游 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古村落与 外界联系的骤然增多,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本次调 研对苏州太湖金庭镇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旅游开发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由于偏于 孤岛一隅,长期隐逸于湖山深处,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鲜为人知。2003 年吴中 区古村旅游开发公司和西山镇(今改名金庭镇)人民政府对其实施保护整治, 2007 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苏州古村落是 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利用。作为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的代表作,更为完善的对明月湾进行保护开发,能为全市甚至全国的古村落保 护与开发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彰 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风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 1、明月湾的历史变迁 由于疏于记述且时间有限,明月湾的历史我们只能从文献和镇政府提供的 资料中搜索、筛选。尽管找到的也只是一个大致梗概,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 个千年古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开发。 (一)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玩月之地 明月湾,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曾来此玩月而得名。尽管这仅是一则传 说,但历史上西山确实曾经是吴越相争的前沿阵地,至今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有 关吴王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遗迹。 (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寻胜探幽之处 明月湾村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唐代已闻名遐迩。刘长卿、 白 居易、皎然、皮日休、陆龟蒙等一代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他们 的作品是明月湾村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有“情才冠世” 之誉的诗人刘长卿曾当 过长洲(今苏州)尉,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离苏之前,到明月湾探望一位名 叫贺九的隐士,可惜寻访不遇,便写下了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诗中写 道:“古人不在明月在, 谁见孤舟来去时?”有人考证,这首诗当作于唐至德二 年, 即公元 757 年。由此算来,明月湾建村距今至少已有 1250 年了。 宝历二年(825) ,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这年秋天,他来到明月湾。 诗人一下子就被明月湾秀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忍不住赞叹:“湖山处处好 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 ”这是明月湾古村在这位苏州太守心目中的地位。 陆龟蒙、皮日休两位诗人是在咸通十一年(870) 来到明月湾的。陆龟蒙 将洞庭明月湾村和南京道教建筑明月观相比较以后,认为“洞庭看最奇” 。诗人 突出一个“奇 ”字,展开对明月湾周边景色的描写。 皮日休却对明月湾村从正面 进行了描述:“ 野人波涛上,白屋幽深间 ”;“清泉出石砌,好树临柴关”。湖滨 的景色是:“ 钓坛两三处,苔老腥斒斑 ”;“沙雨几处霁,水禽相向闲”。村民的 生产活动是:“ 晓培桔栽去,暮作鱼梁还 ”。皮日休还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概括 了古村的最大特色:“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三)南宋时期士大夫归隐避乱之所 南宋时期大批北方移民随高宗南渡后,有一部分人来到了周围湖山阻隔兵 火难及的西山岛上,明月湾成了士大夫避乱归隐的首选之地。 (四)明清直至民国时期洞庭商人的家园 明代洞庭西山的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子孙繁衍,地狭民稠;嘉靖年间遭 倭寇烧杀抢掠,几乎十室九空;加上赋税沉重、连年干旱、蝗虫肆虐,西山人 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时西山人民毅然加入洞庭商 帮,外出经商。由于他们大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商业活动中有较强的管理 和组织能力,又能以礼待人,以文会友,诚信经营,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很 快在商界崛起,被誉为“儒商” ,江湖上称之谓“钻天洞庭” 。 明月湾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在外站住脚跟以后,即回乡建造第宅,翻修祠 堂,整治村落,赞助办学,兴办慈善事业,对家乡的发展建设尽心尽力。清乾 隆、嘉庆年间是明月湾发展的鼎盛时期,今村落内的民居宅第,家庙祠堂以及 街道、码头等古建筑物,大多是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近代,晋商、徽商等逐渐衰落,而洞庭商人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他们携 资入沪与宁波帮、无锡帮形成上海滩上三支商业力量,对上海的发展、繁荣作 出巨大贡献。今日仍有不少明月湾人及其后裔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繁华的商业都 市里。 2、明月湾村落历史规划 如今的明月湾村是经过历朝居民不断精心规划、长期建设、小心呵护而逐 步形成的。今天仍然可以看出,古村的遗址、布局以及道路的走向,村口的绿 化,池塘的开挖等等无一不是经过周密地安排。古村建设者们在突出古村湖光 山色优美环境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村民的自身安全,以及生产、生活、出行等 诸方面的需求,体现了“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建村原则最为根本的一 条,村落的开拓者们没有忘记他们来到湖山深处的初衷:远离战乱、远离政治、 隐逸归田。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就成为了他们建设的蓝本。今天 依然可以看到明月湾封闭、与世隔绝的村落选址,山环水抱、满目苍翠的秀丽 景色,巷陌纵横、 “屋舍俨然”的村落形态,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鸡犬相闻”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落风貌。这些无不是建设者们对“桃花源”意境的刻意 追求。故清代王维德在林屋民风中说:“所谓武陵桃源殆未必有此胜概也” 。 明月湾东与岛上主要风景区石公山为邻,西隔传为吴王避暑胜地消夏湾, 遥对高达 336 米的缥缈峰,南与厥山、泽山、三山等小岛,隔湖相望。其主要 特色有三: (一)群山环绕、临湖建村 全村坐落在一个与湖湾相连接的山坞里,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四周 群山环绕,势若箕踞,仅于西面留出一道豁口,面对浩淼的太湖。古村与外界 沟通全凭船只,由湖上往来,陆上仅有一条曲折山径,穿过丛林果园,翻越一 道山岗, 才能出入古村。直到 1997 年环山公路开通,汽车才能抵达明月湾村 口。连绵起伏的山,把明月湾围合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一个自由生活的空 间。 (二)村口树高林密,犹如一道绿色的屏障 明月湾的西头与太湖相连的地方,有一片占地约十余亩地的开阔地带。这 便是古村的村口,这也是古村的窗户。站在这里,视野开阔,极目远望,可见 太湖万顷烟波。湖上船只繁忙往返,村口南端是一个用石块砌筑的古码头,犹 如一道长堤弯弯地伸向湖心。码头的前方是太湖中的一条古航道,东可抵苏州 古城,西出则直通浙江湖州,在苏杭运河开通前,是吴越之间的必由之路。 村民们通过这道“窗户” ,可以不时地探望外部世界的变化,然而他们又不 希望外人知道自身的存在。于是在村口临湖的土地上遍栽树木。年复一年,古 木参天,绿荫蔽日,犹如一道绿色的帘幕,把古村遮掩了起来,呈现出“绿树 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特色景观。于是古村变得更加深幽、静谧。 其实,村口这片森林还是一片生态林。它有效地调节着古村的气候,使周 边的空气更加清新湿润,温和宜人;也防止了湖湾水土流失和湖岸坍塌,从而 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这片生态林的培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 2003 年古村整治过程中,市政府首先对村口进行了全面整治,在此拆除了大量 违章建筑及村民住宅,重新栽种树木,恢复了绿色的屏障。 (三)巷陌纵横,人烟鸡犬在花树之中 明月湾古村的村落占地约 9 公顷,形成南北两条相互平行的主要街道。这 两条街道均为东西走向,从东到西,由高到低,直通湖滨村口。北街全长约 260 米,南街较为曲折,约为 160 米。两街之间相距约 50 米,中间设若干南北 走向的小巷,与主街道垂直交叉,形成井字形格局,当地人称“棋盘街” 。 各类建筑沿街布局,高下起伏,疏朗有致,井然有序。街面铺设整齐的花 岗岩条石,上可行人,下为排水沟渠。每遇大雨,山洪迅速从沟渠中排出,泻 注到西头村口的水池里,而后缓缓流入太湖。村头池塘,弯弯一抹,状如新月。 池上架设的小桥,南端恢复的邓氏宗祠,桥头高大的古樟,组合成的画面展示 出古村特有的风姿。池塘为人工开挖,砌有石驳岸,终年对山洪和湖水进行自 动吞吐调节;池内水位不枯不盈,清澈明净,能较好满足村民日常洗刷和灌溉 之用。 村民住宅大多是坐北朝南,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辟为果园,杂栽桔、桃、 杏、 石榴等果木,花开季节,争奇斗艳,芳香扑鼻。清初诗人沈德潜称之为: “人烟鸡犬在花树中” 。 3、明月湾历史遗迹现状 明月湾的街头巷尾到处散落着岁月的遗痕:大到一株古树、一处宅院、一 座宏伟的宗祠,小到一个柱础、一段残垣,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是古时悠 悠岁月的见证物。 3.1 古民居建筑 明月湾的民居建筑属于苏式建筑的范畴,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性,主要表 现在: 1、住宅的规模都不大,很少有深宅大院。西山人多地少,明月湾尤为突出。 当地人民十分珍惜土地资源,正如民谣所说:“明月湾有地皆种桔” ,加上村落 设在山坳内,地形复杂多变,建房受到许多制约。所以,明月湾的民居建筑规 模都不大。纵深以二进、三进居多,很少有深达四进、五进的深宅大院。为了 节省用地,扩大使用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又以二层楼房居多;即使是门厅、 主厅、花厅也不例外,这在苏州城里很少见。 2、房屋坚固封闭。历史上明月湾的男人以外出经商为主,有的三年五载不 归,家中以老人、妇女、小孩为主。当地妇女非常能干,十分艰辛。除了承担 照顾老人小孩,做好家务外,还得采茶、种桔、砍柴、从事农业生产,很少留 在家中。因此,住宅的修造要考虑安全的因素,一般都是围墙高筑,墙面用青 石勒脚, 用青砖实边砌筑,增加墙身的厚度和高度。对外开设窗户的体量不大, 并设有铁木栅栏和厚实的木板门窗。平面采用门厅建在主轴线边侧的形式,避 免大门直通后门,室内状况暴露无遗的缺陷,增加了住宅的私密性。门厅为楼 层建筑,在大门紧闭的情况下,仍能从楼上窗户窥视室外动静。 3、住宅内部装修美观大方,富有文化气息。明月湾人大多是耕读传家或以 闯南走北的生意人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在住宅的内部装 修和陈列方式上有明显的反映。踏进不起眼的门厅,雕刻精细的砖刻门楼、雅 洁宁静的庭院、高敞明亮的大厅,一一呈现眼前。无论是木做、水作,做工精 细到位, 梁架门窗简洁素净,砖砌勒脚线条舒展挺拔。砖雕、木雕细腻传神, 但又不繁琐、 不累赘,只是在门楼梁架隔扇等重要部位做点睛之笔。匾额、门 楣的书写题刻大多出于名家之手,文化气息浓郁。庭院内常常栽培名花奇卉两 三株,并点缀奇石少许,富有诗情画意。 现在明月湾古民居尚有十余处,大多是清乾隆前后所建。敦伦堂、礼和堂、 瞻瑞堂、裕耕堂等已于 20052007 年间修缮完毕,较好的展现了昔日精致乡 居的风采。 3.2 宗祠建筑。 明月湾是多家族长期和谐聚居的村落。村民们为了祭祀各自的祖先、凝聚 族群、弘扬伦理道德、教育子孙后代,都十分重视对宗祠的建设。在明月湾村 落内建有黄氏、秦氏、吴氏和邓氏四处宗祠。这些宗祠大都坐落在村落的重要 位置,交通便捷。如黄氏宗祠建在北街街口,邓氏宗祠建在南街街口,都位于 进出古村落的必经之处。明月湾的宗祠建筑一般都设有门厅、享堂和寝殿等多 进,但是建筑规格较高,装修讲究精细。门厅大多是面扩三间,采用将军门的 形式;享堂筑在高台上,高大宽敞;寝殿均为两层,两侧有廊庑等附属建筑, 整体雄伟凝重。这些祠堂由于属于公产,长期以来使用不当,年久失修破损严 重。有擅做改建,已经不很完整。20042007 间,镇政先后对邓氏、黄氏、秦 氏宗祠进行了修缮,陆续恢复了原貌。 3.3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是封闭山村中的另类文化,不可或缺。明月湾土地庙、明月禅院, 曾是寂寞山村中村民希望的寄托。土地庙位于村口树林里, 2005 年于原址重 建, 内设后土神位。土地庙起源于人们对大地的崇拜,土地神是大地的化身。 通过祭祀,希望神灵福荫大地,庇护村庄,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土 地庙一般很少有正规的神殿,明月湾土地庙就栖身于凉亭之下。 明月禅院又称明月寺,位于古村东头,濒临太湖。始建年代不详,相传明 代嘉靖年间从庙山嘴迁到现址。清初称明月庵,民国十四年(1925)大修,并 拓地扩建,始成现状。2006 年重修,内设弥勒、观音、城隍、关帝、猛将、蚕 花等殿宇。可见村民并不在乎道教还是佛教,他们的信仰是自己心目中的神灵。 3.4 防御设施。 寨门为了防御盗贼的出没,西山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很高的安全防范意识。 明月湾人除了靠山而居,借山峦作为抵御外来入侵的屏障外,还在村口建有寨 门, 作为安全防御的关隘。寨门俗称更楼,时间年代不祥,原物已毁,2005 年按遗迹规模重建。 3.5 交通设施。 1、古码头,位于村口湖滨。始建年代不详,因原结构破坏,于清乾隆二十 一年(1756)重建。石砌砖筑,全长 58 米,宽 4.6 米。坚固平整,表面以 250 余方条石铺就。形如长堤,向湖心延伸。是明月湾人水路交通的重要设施。 2、石板街,古村街道统一由石板铺就,总长 1140 米,共用花岗岩石板 4560 余块。清乾隆三十五年(1170)铺设,并设有泄洪管道。2008 年全面疏 浚,并埋入自来水、污水、电线等管道。石板街为明月湾的一大特色,俗话说: “明月湾街,雨后看绣鞋” ,以喻古街道整齐清洁。 3、明月桥,小型单孔石板梁桥,上设木栏杆,民国十四年(1925)建,架 于村口池塘上,是出入明月湾的重要通道。 3.6 古井。井水是当地百姓的主要生活水源,全村有大型公井两口。 1、宋代古井,在南街裕耕堂北。井水清冽,常年不枯,出水量大,据说可 以满足全村人的饮用。井栏已失,井台北侧有千年银杏树一株。 2、明月泉,明代古井,在北街街心。已填塞,唯青石雕刻的井栏尚存。 3.7 千年樟树。位于村口,胸径 2 米,树冠高达 25 米余。经鉴定树龄达 1200 余年。抗战时期曾遭匪徒砍伐,经村民力救才免除被砍伐的厄运,刀痕目前历 历在目。 3.8 画眉泉。位于村口半山坡,由几块乱石围砌而成。相传春秋时西施来明月湾 赏月,曾以泉为镜,借此画眉梳妆。井边原有石桌石椅,今已不存。 苏州全市共有大小村落上万处,然而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仅有两处, 明月湾就是其一。被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责任。我 们必须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政策的要求,继续努力,守住家园,使千年古村世世 代代地延续下去。 三、明月湾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所存问题 1、明月湾保护与开发现状 为了保护这颗散落在太湖边的明珠,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章程, 实施了一系列措施:2005 年 6 月,市政府公布实施的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 ,明确了古村落保护地位、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明确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在 古村落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给明月湾的保护开发予以积极的政策扶持;市政 府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亲自担任主任,市政 府与各市、区政府,文物部门与各文物保护责任单位分别签订了保护管理责任 书,明确保护要求和保护责任。部分区、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和运作公司。 金庭镇就有专门负责这块的部门,我们大多的资料也来自此处;2009 年 7 月, 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市政府在认真梳理现状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明 月湾的保护规划编制;金庭镇已投入 7000 多万元,完成了明月湾村口障碍性建 筑的拆迁、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修复了黄家祠堂、礼和堂、邓氏宗祠、明月 寺等古建筑;明月湾与陆巷、三山岛一起被命名为全国旅游示范点,作为旅游 景点纳入了苏州“ 乡村游”网络体系,古村水乡山村田园生活的生动场景得以为 游客所钟爱,古村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逐渐被利用起来,为当地的旅游业 发展又提供了一大助力。 2、明月湾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小组在明月湾的实地考察以及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认为明月湾在 保护和开发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开发成果未惠及村民。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明月湾大 多的原住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而得到明显改善,从调 查问卷的反馈信息来看,有近 60%的居民未明显感到开发旅游所能带来的经济 利益。在于村内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村内外的农家乐作为非政府机构盈利 的最大一块,大多为非原住民所开,村内的年轻劳动力大多还是选择外出打工, 而村内的老人、妇女则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买卖来维持生计。调研中,我们在 村口就遇到不止一帮原住民声称给他们 5 块钱就能带一个人进去,而票价为 50 元/人,调研中我们发现除了旅游公司带来的旅游团队,大多游客都是被他们通 过这种方式带入村落的,当然这也涉及得到管理问题。在村落中,我们遇到一 位老太太,央求着我们买她的桔子,被我们拒绝后老泪纵横,看上去十分可怜。 2、景区管理滞后。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景区虽然有售票处高挂着 50 元的票 价,也有检票口,可几乎形同虚设,几乎就没有散客是通过这种正常途径进村 的,村子的西边、古码头等多处均可以逃票进入,只不过不能进入一些经过修 复的祠堂、寺院罢了。村内不应景的丢弃物很多,如更楼边的水泥窑,路边随 处可见的垃圾等等。村民缺乏生态观念,环境破坏有些严重,例如,村后种植 园中的池塘中漂浮物堆积且可能是因为化肥流失的缘故严重富营养化,水面上 长满了一层绿萍。(见附图)另外,原住村民以及观光者对古建筑和历史遗迹 的保护意识较差,古建筑的公共设施破坏较为恶劣。 3、一些古民居保护现状较差。村内一些古民居,不知是出于经费还是其他 的原因十分破旧,虽然一直处于控制保护状态,但没有进行抢救性修复,由于 长期得不到必要的维修保养,古建筑破损严重,有的已发生局部坍塌。另一些 民居过于“现代化”在其中极不应景,古村落内的古建筑主要属于村民所有, 多数村民也无力按照古建筑保护要求进行维修,造成在自发对古建筑进行改造 中,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古村落的风貌。 4、政府对保护工作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地政府对古村落的保护没 有应有的认识,经费投入少,措施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我们从镇政府要到 的资料还是 03 年的,还特别申明是最新的资料,其对古村落的保护态度可见一 般。 5、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保护规划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古村落保护筹资 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保护工作举步维艰。而社会化保护的政策瓶颈尚未 突破,社会上有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热爱传统文化的有知之士,有意购买 古村落内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开发。但是由于产权关系复杂、农村宅基地不能转 让过户等原因,古宅民居不能进入市场进行合理流转,无法有效吸引社会资金 进入到古村落保护中来。 6、保护规划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在其他 一些古村落中,虽然已编制保护规划,但古村落中的建设项目未得到有效控制, 古村落及周边环境仍有建设性破坏现象发生。苏州古村落保护办法明确的 土地和经费等相关政策尚未真正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3、对于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上述问题,以及我们搜集到的资料,文献,我们小组 经过认真的思考,给出了以下观点及建议。明月湾等古村落作为先人留给我们 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对其的保护与开发应该依赖于社会各界的努力,因此各个 层次都有对古村落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关注文化遗址,关注古建筑,为古村落 的保护与发展出谋划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1 政府方面: 政府是旅游产业的重要保护者,保护文化遗产政府部门责任重大。首先政 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对古村环境的重视力度,完善古村落传统风 貌的保护体系。我们认为保护古村落,并不只是保护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而且要重视整体环境和综合景观环境的保护,体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 融合和协调统一。建议构建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一是核心保护区。包含古村 落中最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河流水系、街巷驳岸等典型空间要素,精心保护历 史空间环境。二是建设控制区。可以进行适量建设,但对其体量、高度、色彩、 形式等,必须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控制,处理好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协调关 系。三是环境协调区。以保证古村落在更大范围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软性 支持。同时,政府应该要做好法律宣传,用法律惩罚破坏文化遗址的行为,为 保护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加强必要的管理。我们建议在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 的基础上,尽快出台 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发挥地方立法优势,将古村 落保护利用更好地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旅游开 发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再次,针对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政府在 根据经济增长情况,加大保护和维修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还需要研究出台突 破性的扶持政策,建议在明月湾和陆巷这两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试 行相关的扶持政策,要在农村宅基地政策上求突破,允许在政府批准监督的前 提下,古民居可进入市场流转,解决土地证、产权证办理问题;拓宽资金投入 渠道上求突破,安排相应的土地拍卖指标,或在出让收益中提取适当比例作为 保护利用发展基金,支持重点扶持项目。同时,在古村落范围内的非景点的旅 游收入实行属地分成,专项用于古村落的整治和管理,还可以考虑引进民间资 本,多渠道筹资。同时可以考虑在运作机制上寻求突破,建议形成由政府引导, 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借鉴农村股份合作社的经验,可由政府、企业、集体、村 民合伙的股份公司进行经营运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古村落保护,在整 合资源和力量的同时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最后,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从 景区收入中再分出一块,以补助的形式分给村内的原住民,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质量。 3.2 旅游管理部门: 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旅游部门的支持和开发,旅游部门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 监督,制定相关的旅游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惩罚策略,对破坏文化遗址和古建 筑者严惩不贷,另外,旅游部门要加强自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