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现代奥运会的不解之缘_第1页
中国与现代奥运会的不解之缘_第2页
中国与现代奥运会的不解之缘_第3页
中国与现代奥运会的不解之缘_第4页
中国与现代奥运会的不解之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与现代奥运会的不解之缘 年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召开前,国际奥委会就曾向清政府发出过邀请,但是, 处于内忧外患、不知奥林匹克运动为何物的清政府与奥运会“擦肩而过” 。 年,天津一份青年杂志上首次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这一声声呼喊, 在那个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壮。 年,国际奥委会又一次发来邀请。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国内的护法 战争,中国又一次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擦肩而过。 虽然如此,中国却始终没有断绝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年,国际奥委会选举我 国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同年派出三 名网球运动员,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届奥运会上作了表演赛(奥运会无正式网球赛) 。 年后,中国又派宋如海观光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届奥运会。 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此后,中国正式参加了第 、届奥运会,但均未能取得任何成绩。在此期间,国际奥委会于 年、年选出了我国孔祥熙、董守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年中国应邀参加 了赫尔辛基奥运会,由于到达的过晚,许多项目的比赛已经结束,游泳选手吴传玉在 米仰泳中游出的 1 分 12 秒 3 成了新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留下的第一个纪录。 年月日,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宣布,经过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通讯表 决,以票赞成,票反对,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前此于月在名古屋作出的 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大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和国旗。同时,为了照顾台湾的现实情况,仍将台北的奥委会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 机构,以“中国台北奥委会 “名称保留在国际奥委会内,但必须使用有别于迄今使用的歌曲、 旗帜和会徵。 年月,国际奥委会第次会议选出了我国何振梁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百年圆梦 8 月 3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风和日丽,花团锦簇。 “距 2008 年 8 月 8 日开幕倒计时 5 天” ,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大门前的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牌告诉人们:“奥运来了!” 就在此前一天的晚上,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面对上百名媒体 记者说:“国际奥委会绝对不后悔将奥运会承办权交给北京。当 8 月 8 日那天到来之时, 奥运会的巨大魔力和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一切争论。 ” “在执委会上,我收到一份由各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以及国际体育单项协会的报告, 他们都对北京的组织工作表示满意, ”罗格充满信心地说,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将会是最 完美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将会是最成功的奥运会!” 一个世纪前,南开大学的学生们期盼:“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的选手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胜利的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百年期盼,百年梦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中国人的奥运梦想今天终于实 现了。 101 年前的“奥林匹克猜想”炎黄子孙同样拥有美好梦想 上个世纪初,当法国的顾拜旦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不懈奋斗的时候,在东方,一 位著名的教育家同样深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感染,并全身心地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在 中国的推广,他就是 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 以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创办人身份闻名于世的张伯苓,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还是最 近几年才为人知晓。 “伯苓先生和奥运会的关系,实际上是在 2001 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我们才知道 的。 ”记者面前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如他的祖父张伯苓 一样身材魁梧。 “我国近代以来所有重大的体育活动都和张伯苓有关系” ,让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 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惋惜的是“可现在说起奥运会, 好多人不知道张伯苓是谁” 。 翔实史料证明,中国人的奥运梦想,正是身着长袍的张伯苓 100 年前播下了火种。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王军,从美国辗转查阅 1908 年 5 月的英文版 天津青年 (中文名星期报 ) ,找到了有关记载。 1907 年 10 月 24 日,张伯苓在天津第五届学校联合运动会颁奖仪式上,以“雅典的 奥运会”为题发表演讲。 他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中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充满 希望。因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获奖希望甚微,但他们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 ” 这位被称为“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明确提出:“中国人应该加紧筹备,在不久的 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 “这是中国著名人士首次公开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原副主席何振梁 指出。 张伯苓的演讲,距 1896 年奥运“复活”仅有 11 年之隔。他还到了 1908 年伦敦奥运 会现场,成为观摩奥运的第一个中国人。 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认为:“这充分说明,在追求与传播现代奥 林匹克理念方面,中国人没有落伍,炎黄子孙同样拥有美好的梦想。 ”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梁吉生教授对记者说,根据一些“老天津”的回忆,白纸黑 字的“奥运三问”最早贴在南开大操场的外墙上。 南开学生们呼唤:“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胜利的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 支胜利的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张伯苓的奥运演讲之后,他的好友、世界跳高名将饶伯森,1908 年在写给基督教青 年会美国总部的年报中,介绍了奥林匹克之火传入中国的情况。 何振梁指出,张伯苓身体力行,在中国近代体育团体的组织构建中发挥了领导者与组 织者的作用,以毕生的奋斗和追求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体育先驱 者。 76 年前一个人的奥运“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短跑选手刘长春。 刘长春之子刘鸿图在沈阳传递奥运火炬。 1932 年 7 月 8 日,中国派出唯一一名运动员刘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 10 届 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他在百米预赛中即被淘汰。 “爸爸,你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在众人的注视下,花甲之年的大连理工大学退休教 师刘鸿图,亲吻着“祥云” 。 这是沈阳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现场。作为中国派往奥运赛场的第一位运动员刘长春的 后人,刘鸿图是第一棒火炬手。 回到家中,他举着火炬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突然意识到,它来自雅典,它属于 太阳,它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也承载着我父亲的梦想,更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梦想,所 以我亲吻了它。 ” 1932 年,23 岁的中国短跑名将刘长春出现在美国洛杉矶的跑道上。这个身高 169 公 分的小个子,代表了拥有 4 亿人口的东方国度。他扛着一面国旗, “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 匹克运动的存在” 。 国人的首次奥运之旅充满波折。 1931 年,中国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一员张伯苓与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 等 1924 年创立并长期领导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认定为中国的奥委会组织。 中国运动员从此取得了参赛资格。 爱国将领、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毕业生刘长春重金聘请一位外教,德国 运动健将步起。他解释:“我们要想推翻所谓东亚病夫的胡言谬语,要想提高国人的 体质,要想在世界体坛上争得名位,振奋民族精神,不请名将当先生,不破费点是不行的。 ”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蓄谋威逼利诱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 1932 年洛杉矶 奥运会,并大造舆论。虽然各界极力敦促中国选派运动员,政府却以“经费不足”为由拒 绝。 1932 年 5 月,刘长春通过天津大公报郑重声明:“我是中国人,我只代表中国, 决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 大受感动的张学良在该校毕业典礼上宣布,个人资助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中国参加奥 运会。 “刘长春同学此次参赛为有史以来第一次,意义无穷。 ” 读过张伯苓 3000 多封信件和 500 多封电报的梁吉生对记者说,虽然刘长春已错过报 名时间,在张伯苓和王正廷发去急电后,国际奥委会一周之内就复电同意。 刘长春 7 月 8 日自上海乘船出发,于希渭因受日寇阻挠而未能成行。沪上 2000 名同 胞为刘长春饯行。他出征前,上海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单刀赴会:刘长春挺立船 头,举着关公大刀。 7 月 29 日,刘长春抵达洛杉矶,受到夹道欢迎。他在日记里写道:“侨胞数千来作 热烈欢迎经过中国街时,汽笛乱鸣,惊起侨胞,群表欢迎。出中华商会,由美国警察 机器脚踏车队领导保护,抵各巷口时,以救火车式喇叭开路,行人车马,为之驻足。 ” 但 23 天的远途使他疲惫不堪。在男子百米预赛中,曾在国内跑出 10 秒 8 的刘长春, 成绩为 11 秒 l;200 米预赛成绩 21 秒 9,远低于国内跑出的 21 秒 1 的成绩。因体力透支, 他退出了 400 米预赛。 在奥运历史上,刘长春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但他让奥运开幕式上第一次出现了 中国选手的身影。 从“东亚病夫”到零的突破 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身着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只硕大 的鸭蛋。 这是天津市档案馆副研究员周利成查找资料时,见到的一幅外国漫画:东亚病夫 。 “东亚病夫” ,这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1936 年和 1948 年,中国又先后派出奥运代表团,但无人进入决赛。 “奥运三问”的前两个得到了部分回答。赛场上虽有了中国人,却不是“胜利的选手” 和“胜利的队伍” 。 奥运连国运。刘长春对此体会尤深。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在大连理工大学执教 33 年。 他多年的助手邹继豪教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在运动生涯的全盛时期,刘长春 参加了包括两届奥运会在内的 20 余场大型比赛,这样富于天赋的短跑运动员,理应更上一 层楼。 可惜,他只能在国弱民衰的动荡社会中挣扎。低劣的训练条件、训练方法和保健水平, 使他多次草草赴会,成了终生遗憾。 “他的民族感特别强烈。在人家升国旗的时候,他的心情特别难受。他说,没有完成 任务,感到很愧疚。 ” “文革”期间,我国体育事业陷入停顿。1970 年,难得一见的全国田径比赛在长沙 举行,刘长春闻讯兴奋赶去。坐在观众席上,他眉头紧锁,为那些糟糕的成绩。 1979 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这位老健将感慨:旧中国内忧外患, 体育根本谈不上。新中国九亿中国人民焕发了青春,中国犹如亚洲的醒狮,在奥运会上腾 飞的日子指日可待。 “要让我们的体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他的原话。 ”邹继豪说,刘长春晚年毛 遂自荐,创办了大连理工大学少年田径班, “为征战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贡献力量” 。 古稀之年的刘长春,即使行动不便,也每天拿着小板凳,坐在体育场边。孩子们跑到 哪里,他的目光就追到哪里。 短跑名将习惯了每日跑步。1983 年春节后的一天,他跑得大汗淋漓,突发急病被送 往医院。 “他认为他能够战胜疾病,什么话也没有留下。 ”刘鸿图回忆。 他原想等到 1984 年奥运会。他还想回到洛杉矶。家人看出了他的心事。 1984 年 8 月 7 日,中国女排登上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冠军领奖台,夺得世界大赛 “三连冠” 。 从 63 年前第一次申奥到 7 年前北京申奥成功 上个世纪 70 年代,刘鸿图问父亲:“中国什么时候能办奥运会?” 刘长春说:“现在办不了。 ”儿子追问:“还要多长时间?”父亲回答:“等到祖国 富强的时候。 ” 据梁吉生介绍,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投降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7 日即召开常务 理事会议,一致同意约请 1952 年第 15 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并委托张伯苓和王正廷负责 向政府接洽。 “中国篮球之父” 、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草拟了请求第十五届奥运会在中 国举行案并获得通过。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申奥,终因时局而不了了之。 1990 年,86 岁的邓小平在视察第 11 届北京亚运会主场馆时,问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 伍绍祖等人:“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 1991 年,北京成立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 2000 年奥运会申请书。 “开放的中国 盼奥运。 ”一首流行的歌曲唱道。 1993 年 9 月 24 日,蒙特卡洛传来消息,北京以两票之差落后悉尼。无数国人扼腕哭 了。 北京申奥成功莫斯科现场,激动人心时刻。 2001 年 7 月 13 日,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从莫斯科传到中国,守在电视机前的刘鸿图 兴奋地蹦了起来。他想到父亲,又哭了。父亲是多么期待中国的奥运会! 甘肃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杨建仁当时正在北京出差,对那个北京的不眠之夜至今记 忆犹新:“北京赢了!” 、 “中国胜利啦!”奔走相告的人们高喊着,潮水般涌向长安街。 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和五环旗,更多的人则挥舞着 衣服、报纸、手提包和各种玩具。首都一家报纸只印了 4 个大字“北京赢了”的号外 , 被欢腾的人群一抢而空。璀璨的华灯下,人们将一个头戴喜庆面具的小伙子一次次抛向空 中,又一次次举过头顶 北京沸腾了! 百年圆梦,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 7 年后的北京和中国,更是今非昔比。 在 2008 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