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蝗虫前期成本_第1页
养蝗虫前期成本_第2页
养蝗虫前期成本_第3页
养蝗虫前期成本_第4页
养蝗虫前期成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蝗虫可行性分析: 首先养蝗虫,蝗虫有什么用? 1.蚂蚱的营养价值:蚂蚱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74.38%,脂肪含量 5.25%,碳水化合物含 量 4.77%,含 18 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 A、B、C 及磷、钙、铁、锌、锰 等成份,其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比鱼类、肉类、大豆都高。是人类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 品。(这个可能要很长时间去推广,吃的人才多)在我国南方非常流行昆虫大餐。本产品 适用于(酒店,宾馆,餐馆,食品加工企业)是特色经营主打菜的理想产品。(可以在我 们那边周围的餐馆先调查一下,有没有人吃蝗虫) 2. 当地任何一个水产批发商都大量收购,用作饲料。(消费量巨大) 养蝗虫的前期投资成本 建棚 300 元,种虫 2000 元,每平方米可养 1000 只左右的成虫,蝗虫养殖适于任何 家庭养殖,妇孺皆宜,规模可大可小,占地 50 平米即可起步生产,每天喂一次。 , 建棚,我们只要买好一点的纱窗网就可以了, 选地方,先建一个大概 50 平米的棚,组织人去山上捉图片上的蝗虫约 50X1000 只。前 期投资约 500 元(劳动时间,人力成本除外)。 产生效益计算: 按我们回收价格 8 元计算,按吨收购。可固定卖到湖南蔡先生) , 云南,南宁,广州,河北省沧县(白贺兵 ,日后自己联系更好的销路。我 们现在能养到 5 万只成虫,约 100kg,约收获 1600 元。本次饲养,不买人家的蝗虫种。 养殖蝗虫仅需 35 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 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周期短、效益 高。 蝗虫的安全管理措施 蝗虫是灾害性昆虫,它不同于其它的特种养殖业,养殖它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增加 农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虫的种量,形成了潜在危害。必须对它的养殖进行必要的安全 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成规模的养殖,按 1 亩地养殖为标准,在养殖 场地四周应建有半米宽的植物染毒隔离带,周围要用铁丝网做围栏,并配有农药喷雾器, 杀蝗虫的农药有很多种,可以用 75%马拉硫鳞乳油,也可以用 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药 进行杀灭。 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养殖户不想养殖了, 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年的春季 5 月 20 号之前不能反养殖棚撤掉,待蝗虫全部出土以后, 未成虫之前,用农药将其全部杀死,这样就不会有危害了。养殖户在秋末之前,决定不在 养殖了,必须在 9 月 10 号之前,即蝗虫没有交配前将其全部出售,或用农药杀死,不得让 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 发展。 总之,蝗虫养殖是个投资少,回报高的产业,每个养殖户经过细心的养殖,一定会 获得好的产量和成虫,我们将提供很好的技术服务,因为全国各地情况不同,请养殖户随 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电话技术远程指导。 怎样养殖东亚飞蝗蚂蚱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总科共有 233 个属,859 种蝗虫办 优良的品种之一。东亚飞蝗在我省的自然气候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 第二代称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 翅为膜。体黄褐色,成虫体长为 33。5-51。2 毫米,体重为 1.15 克-3.5 克,善跳善飞。 第二章蝗虫养殖棚的建造 蝗虫养植的建造要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 干净。可采用扑捉诱杀,开水烫的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 蝗卵,所长在棚内决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 10-15 厘米,为了便于雨季的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 此二不易结块,便于产取蝗卵。可在 4 月中旬,根据饲养量种植相应亩数的玉米,准备幼 蝗食用。棚的建造面积要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 15 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 内外空闲的地方,用角铁、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的大小, 用棱布(纱网)做一个类似温室大棚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 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为 1.5 米-2 米即可。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 然条件下养植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 4 月底前完工。 第三章蝗卵的发育,孵化与管理 蝗虫的起点发育温度为 15 度,最高发育温度为 40 度,按正常的孵化率及死亡率计算, 在相对湿度 85-92%,或在土壤含水量 15-18%的情况下,适宜发育温度为 25-32 度,由孵化 至成虫产卵盛期在 28-32 度范围内,约经过 45 天,如在 22-26 度范围内,约经过 55 天, 应计算当地气候,当气候低于 14 度,或高于 40 度时,蝗虫不爱吃食,或停食。 蝗卵胚胎发育的四个特征: (1) 原头期:胚胎尚未发育,可分原头和原体两部分。 (2) 胚转期:胚胎转方向,体宽扁,复眼素明显,附肢清楚可辩。 (3) 显节期:胸、腹部附肢分节清楚,胚胎与卵几乎等长,后足伸达第三腹节。 (4) 胚熟期:胚胎基本发育完成,体表呈红褐色,后足伸长达第 8 腹节。 在常温下(20-25 度)夏蝗孵化所需天数:原头期 24 天,胚转期为 15-18 天,显节期 为 9-12 天,胚熟期为 3-6 天。在常温(27-30 度)秋蝗孵化所需天数:原头期 15 天左右, 胚胎胚转期为 6-7 天,显节期为 4-5 天,胚熟期为 2-3 天,飞蝗卵、或成蝗的发育主要受 温度影响,其实是湿度和光照。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率为 95%以上。 (5) 卵培育法: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沫和土按 2:1 搅拌,含水量为 20-30%;铺 3-5 厘 米的土地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 1 厘米的混合土;最后,器皿 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拔到棚内的食物上。 经 10-15 天孵化全部幼蝗。 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小,1-3 龄的幼蝗应注意 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 25-32 度之间,光照在 12 小时以上,湿度保持在 30%左右。因为 这几个条件下蝗虫最活跃,最爱喜食,更有利于生长。 二、 脱皮性:蝗虫成长依靠脱皮来完成,当成长一定长度需要脱皮时,则停止进食,头 朝下倒悬其体。先于头胸中部开裂旧皮,依次脱去头部、胸部、最后抽出腹部和后足。 一小时后取食,脱皮时身体极软,抗性极弱,故受害者颇多。 三、 群居性;群居型东亚飞蝗三龄以内喜欢群居,一至二龄的飞蝗常集中在植株上;二 龄以上常在光裸地或浅草地上群居,且龄期愈大聚集习性愈显著。 四、 迁飞性: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非凡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上发育的需要 量。当气温在 13 度以上 30 度以下时,飞蝗体内的气囊会发生膨胀,经一定时间的飞 翔,气囊缩小,方能进食,并能增时产卵的数量。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飞蝗羽化后至 产卵前,可给予适当的干扰。 五、 取食性:食杂如玉米、小麦、谷类、高梁、芦苇、水拜子草等,非禾本科植物不取 食。通常每日取食两次,多在上午九时前和下午四时后。盛暑期间则更长,40 度以上, 雨天、雨后湿度过高、大雾、烟、温度过低(13 度以下)一般停止进食。 有时蝗虫取食时不只是为了饥饿,残食同类或乱咬植物茎叶并随咬随吐,而是为了口渴, 此举是为了吸取植物或同类当中的水分。 六、 趋光性:蝗虫具有向日光迁移的习性,故可利用这个习性,在棚外有逃蝗时进行诱 捕。 七、 残食性:蝗虫常会出现互相残食的现象,在食物缺乏时尤甚,或在脱皮后足翅残缺 而被而被同类咬死而食之,以强食弱,以大食小,三至五时最烈,棚内飞蝗密度越大 越严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按龄分棚饲养,可减少损失。残食性是养成蝗虫损失之 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八、 交尾性:飞蝗羽化后 4-7 天即可交尾,15-20 天即可产下第一块卵,体质强壮的可 产三块卵。飞蝗交尾次数无定期,一次交尾最长可达 2 小时,因此在雌蝗产卵期,雄 蝗影响产卵,故此可将雄蝗清除。 九、 蝗虫的五怕、六喜、一不能: 五怕:怕冷、怕热、怕湿、怕烟、怕响声。 六喜:喜成群、喜顺风(小风)(大风逆风或不行、不喜)、喜在阳光或月光下飞、喜 迁移、喜中午交尾、喜食禾本科单子叶植物。 一不能:不能在软草上起飞。 第五章蝗虫各龄的形态变化 幼蝗自出卵后 5-7 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幼虫孵化后需脱五次皮(五龄), 方能变为成虫,一般经过 27-34 天,共有五个龄期,区别如下: 第一龄:由孵化到地面后即脱去包在身体上的一层白膜进入第一龄。初孵化出来的幼 虫体色淡,呈淡灰色,经数小时后颜色逐渐加深为灰黑色,头与前胸特别粗大,触角 13- 14 节,前胸背板稍微向后拱出,翅芽很小,经过 5-7 天进入第二龄。 第二龄:体黑色,面稍见红褐色,触角 18-19 节,前背板向后拱伸较第一龄显著,背 仍保持近似直线形状,翅芽显著,触角 20-21 节,前胸背板明显地向后延伸,掩盖胸背面 部分,翅芽明显,前翅芽狭长,后翅芽呈三角开,向后下方伸出,一般经营 5-6 天进入四 龄。 第四龄:头部除复眼外,呈红褐色,中胚节和后附节呈浅黑;腹部红褐色背部有黑纹, 触角 22-23 节,前胸背板前缘更向后延伸,掩盖中胸和后胸北部。翅芽转向背方伸出,伸 达第二腹节,呈黑色。翅脉搏很明显。经过 5-7 天进入五龄。 第五龄:头胸部红褐色显著,触角 24-25 节,前胸背板后缘较第四龄更向延伸,在背 方形成较尖锐的角度,前后翅均发达,前翅较硬,革质,后翅略长,期上有黑色斑点,并 带有光泽,翅中有假中间脉搏;后翅无色或淡黄色,膜质无带状花纹,经过 7-9 天,雌蝗 发育期略短于雄蝗 2-4 天,雌蝗羽化早,有利于蝗卵的发育。三龄以上的飞蝗长得特别快, 食量逐渐也大,此时要保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这时,可加喂一些麦麸。用白糖 1 两加水 溶化后,再放入 1 市斤麦麸拌匀放在棚内的木板上或器皿中、地面上,不能出现霉烂气味, 保持棚内清洁卫生,1-2 天清棚一次。 蝗虫经过 5 次脱皮后,即成为成虫。6 月 15 日左右飞蝗羽化后 4-7 天进入成熟期,开 始交尾,此时飞蝗肥壮,留下部分产卵,其它可到市场上销售或上交,时间在 7 月初为宜。 第六章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大,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鲜黄色,将棚内地面整平、拍 实以便产卵。棚内保持湿度 30%左右。 雌蝗 7 月 10 日左右开始产卵,卵块略呈圆柱形,上部略细于下部,卵粒有规则排列, 斜排成 4 行。一般卵块含卵 40-90 粒,最多有 100 多粒,平均 60 粒。一只雄壮的雌蝗一生 产 4-5 块卵。初期间隔 6 天,胜期 4 天,后期 9 天。以上成长为夏蝗。 夏蝗放卵于棚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 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虫会自然出”幼虫会自然出土。时间在 7 月 20 日-25 日左右。第二 代“秋蝗”的饲养过程与“夏蝗”各龄的时间可类推,产卵于 9 月中旬。 第七章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生在野外的蝗卵,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可安然 过冬。为了让蝗卵更好的越冬,在较冷的深冬,可在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玉米杆等, 可保温、保湿、防止冻裂。保湿在 20-30%,另外,还要注意防止蜘蛛、蚂蚁、蝼蛄等破坏 蝗卵。 蝗卵在零下 15 度超过 20 天的地区,或在零下 20 度超过 5 天的地区不能安全过冬;过 于干旱蝗卵也会死亡。水和泥的平均温度在 25 度以上时,浸 15 天蝗卵死亡率为 100%,在 孵化期间,虽在低温条件下(气温 23 度)浸水 6 天,死亡率高达 82.38%。 第八章蝗虫对食物的喜恶、注意事项与天敌 一、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经过本人多年的实践观察,飞蝗喜吃的野生植物有:芦苇、茅 草、狼尾草、拜子草、线连草、盘草等。 二、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 三、在飞蝗的饲养过程上,要随时注意防止蝗虫天敌的侵害。蝗虫的天敌有:蚂蚁、蝼蛄、 鸟类、蛙类、蛇类、壁虎、蜘蛛等。另外,还在防止鼠类、鸡、猪、猫、牛、羊、狗 等破坏养殖设备。 第九章养殖过程中死亡的原因分析 一、农药中毒:蝗虫吃了带农药的食物会当即死亡,可先清洗后再投喂。 二、饲养棚过于干燥,蝗虫得不到适当的水分也会造成死亡。 三、长期温度过高(40 度以上)或过低(13 度以下)。 四、产完卵累死,属正常死亡。另外,因雄蝗保持交尾不能产卵而死。 五、长期下雨,温度过而时间又长(或烟雾),蝗虫不取食饿死或因地面太湿蝗虫得肠道 疾病而死。 六、霉中毒:地面或空气湿度高,应当及时清棚以避免损失。 七、饲养密度过高,食物不足,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 四、蝗虫养殖的注意事项 一、养殖蝗虫种源的选择和鉴定 确定蝗虫种类的方法有:(1)咨询蝗虫分类专家。(2)查阅蝗虫检索表或图谱。(3)咨询有经 验的蝗虫养殖户。(4)把蝗种寄给客户鉴定审查等。 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 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 二、蝗虫养殖棚的建造 棚的面子视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