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_第1页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_第2页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_第3页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_第4页
中国金属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金属学会 2007 年工作总结 2007 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 进的重要一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揭开新篇章的关键一年,也 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大精神,落实中国金属学会八大精神,实 施“ 八大”确定的“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学会 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动学会工作 一年来,学会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 实 2007 年既定的“要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积 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 战场的工作思路,和六大基本任务,即:贯彻一个指导思想;搞好二项 调研;组织好三项重大科技咨询;创造四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始五项新 工作;抓好六项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构建和谐 学会” 的基本方 针。 为了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明确任务,研究和布置今年的工作, 于 2007 年 3 月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 期刊编辑部和工作总部的代表 170 多人参加了会议。 学会各工作委员会也先后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本届委员会的工 作思路和 2008 年的工作重点。 二、国内外学术活动更加突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2007 年,中国金属学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 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的作用,调动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和工作委员会, 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术繁荣等方面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团结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自主创新和 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开展活动。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103 项,参加人数 12869 人次,交流论文 19226 篇。组织在国内举办 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7 个,境外 317 人参加,254 篇论文;组织科技人 员参加国外学术活动和出国进行技术考察 6 项,接待国外学会或协会 代表团来访等外事活动 3 次。对于倡导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弘 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氛围,不断增强学会对冶金科技工作者的吸引 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搞好国内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2007 年,学会的各级组织坚持以增强冶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 主线,推动 学术活动与科技创新及学科前沿的重点问题紧密结合,努 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1. 2007 中国钢铁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11 月,学会在成都召开了 2007 中国钢铁年会。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匡迪,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殷 瑞钰,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肖光成等出席 了此次会议。来自国内外近 1200 名冶金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针对 冶金科技的发展进步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共收到论文 1300 余篇, 其中境外(十个国家和地区)专家论文 50 余篇,经专家评审收入论文 集的有 1156 篇。 2. 组织召开了全国高速线材生产技术交流会 针对我国的高线生产对掌握先进技术、生产先进产品、进一步发 展深加工和实现自主创新有着强劲的需求,我会和轧钢分会、高速线 材及装备分会及河北省冶金学会联合,于 2007 年 9 月 68 日,在河 北省邢台市召开了“全国高速 线材生产技术 交流会” 。会议的主题是: “优质高线产 品生产、 应用及创新”。来自科研院所、各高线生产厂家、 用户部门、 设备制造商及产品检测设备的供应单位的代表共 130 余人 参加会议。会 议宣讲技术报告 20 多篇。 3. 组织召开了高炉煤气压差发电技术(TRT)交流会 目前,我国已有 250 套 TRT 设备在运行,但尚未普及,总体运行 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于 2006 年 12 月 1920 日在唐山召开 (TRT)交流会。有 60 多个 单位的 130 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交流论 文 20 多篇。会 议针对 TRT 的设计、设备制造、操作技术和管理等方 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4. 组织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冶金 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 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 。 会议于 2007 年 7 月- 日在青岛和莱芜召开。会议主题:“节能、 节水、钢铁 工业可持续发展”。会议围绕如何确保 钢铁行业“十一五”节 水目标和当前节水政策、法规、节水新理念、节水新技术等诸多问题 进行研讨。 70 多家单位的 250 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有近百篇论 文参加交流。 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 环境保护司徐志强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上, 莱钢总经理李名岷代表莱钢介绍了他们主体工序均实现废水“零排放” 的技术措施。 5. 组织召开了“2007 年高炉 炼铁用焦炭质量技术研讨会” 会议于 7 月 31 日至 8 月 2 日在牡丹江召开,有近 100 名代表参 会,有 32 篇 论文参加交流,会议针对高炉大型化、喷煤比不断提高高 炉生产对焦炭质量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结合我国焦煤日趋紧张的 形势,代表 们对提高高炉炼铁用焦炭质量、合理利用现有煤炭资源、 科学设定焦炭质量标准、规范质量检测方法及手段提出了许多好的建 议。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6. 组织召开了全国 RH 精炼技术研讨会 9 月 20-21 日在上海宝钢召开了“2007 年全国 RH 精炼技术研讨 会” 。会议的主题是“自主 创新,促进 RH 精炼工艺的优化及推广”。会 议有来自全国钢铁行业 RH 精炼领域的专家、科技人员共 150 人参加 会议,有 32 篇论文提交会议主会场及分会场交流。会议就 RH 精炼 引进、消化吸收及创新方面的经验; RH 精 炼装备、相关材料自主设 计、自主制造、技术创 新的成果; RH 精炼的多功能化、高效化、低成 本研究的进展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就 RH 快速精炼与流程、产 品的优化衔接及 RH 精炼自动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到了预 期的效果,深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评。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活跃国际民间科技交流 促进对外科技交流,加强国际民间科技合作是学会的重要任务之 一。我会充分利用在冶金行业的知名度和一批学识丰富的专家教授参 与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会。大致分为:多国发起轮流主办的国 际学术会议;积极参加世界各国学术年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内外现 状;参加双边协议的技术研讨会,就当前主题进行两国学术交流;在国 内举办国际会议等。 1.多国发起轮流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冶金材料领域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工艺的发展被视 为学术交流主要议题。由多国共同发起轮流主办国际会议的形式已经 搭建起了一座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澳大利 亚冶金学会共同组织筹备的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 (PRICMs)已 经成为我 们的品牌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轮流主办;我 会与印度金属学会(IIM)和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TMS)商定的 在三个国家内小规模合作会议并轮流主办、会议主题和形式可灵活变 化的提议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商议。 为了使这种形式的会议举办的更好,我会于 2 月 22 日至 3 月 1 日,组团赴美参加矿业金属材料国际联合会(IOMMMS)理事会和“第 六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的国际会议”(PRICM-6)国际组委会会 议。参加 PRICM-6 国际组委会会议的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澳 大利亚冶金学会的负责人或代表。会议就论文集、摘要、邀请报告、会 期等达成一致意见并为今年 11 月成功召开 PRICM-6 奠定了坚实的 国际合作基础。 材联理事会议(IOMMMS)期间,TMS 提出第一次合作研讨会与 2008 年 3 月 9-13 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 2008TMS 年会同期举行。 我会提出下一届与 2009 年中国金属学会年会同期举行并得到印、美 两学会的赞同。中、印、美三方期待良好的联 合会议将为未来的多国 合作开拓一个崭新的前景。 此次出访活动,不仅推动了我会与国际其他学会间的交流,还进 一步发展了国际间的合作机会,并与美国 TMS 签署了新的合作备忘 录。 TMS 年会为我会今后的工作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作用。 2.积极参加世界各国学术年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内外现状 学会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参加世界各国的学术年会。2007 年,受 美国钢铁技术协会(AIST)的邀请,我会组团于 5 月 5 日启程赴美参加 美国钢铁技术学会(AIST)2007 年会并考察美国动力钢公司(SDI)、 INMETCO 公司转底炉生产与使用情况。在年会期间,参加了一系列 活动,并通 过 AIST 理事长 KEITH E. Busse 先生的报告“走出低谷:21 世纪美国钢铁工业的革命”重新认识了美国 钢铁工业的形势及我们面 临的挑战。另外,与 AIST 秘书长(Ronald E.Ashburn)和 McMaster 大 学卢维高教授进行了会谈。在与 AIST 秘书长 的会谈中,洪及鄙秘书 长和 AIST 秘书长分别介绍双方的组织机构、会员单位和会员基本情 况,双方就今后的合作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就合作协议达成了一致 意向。 11 月 5-9 日,由中国金属学会(CSM)、日本金属学会(JIM)、韩 国金属学会及美国矿物、金属及材料学会(TMS )共同举办的第六届 环太平洋先进材料及工艺国际会议在韩国济洲岛召开。有来自 30 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0 名代表参会。大会共收入论文 1200 篇论文。其 中,报告论 文 730 篇,墙报论文 470 篇。我会组织国内论文 257 篇, 206 人赴韩参加会议。我会理事长翁宇庆教授率团出席会议并在大会 上作了主题报告。 3.组织代表团出国进行学术交流 6 月 18-19 日,中国金属学会组成了以殷瑞钰为团长 的代表团一 行 28 人(包括:宝钢、首钢,武钢、唐 钢和鞍 钢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 第二届中德(欧)冶金技术研讨会,共发表高质量论文 31 篇,参观了 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著名钢铁公司。经过我代表团的努力和德国钢铁 学会的大力协助,此次出访参观了德国汽车用板材生线(过去参观只 安排炼钢和炼铁)。并确定德国钢铁学会炼钢连铸代表团 10 月访问中 国。 4.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 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方便更多的国内相关人员参加学术交流。 我会今年主抓了铁水预处理工艺、炼钢连铸技术等项目。 召开了铁水预处理国际会议 3 月 30 日,在北京召开了“ 铁水预 处理国际会议” 。来自 51 个钢铁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的 88 名科技人 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重点介绍了德国阿镁迈特公司的脱硫技术,在 前苏联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实践及该公司脱硫剂产品供应情况等内容, 受到与会企业的欢迎。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同阿镁迈特公司的技术人 员就铁水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使我国一 些钢铁企业找到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扩大了我国钢铁 企业与外国公司的联络与合作,促进了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CSM-VDEh 炼钢连铸技术交流会 10 月 11 日在宝钢举办了 “CSM-VDEh 炼钢连铸 技术交流会”,31 位德国和欧洲的炼钢厂厂长 和近 150 名中国钢铁厂厂长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炼钢和连铸工 艺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表论文 14 篇。 第十届中日钢铁技术研讨会 10 月 29-30 日在武汉召开。会议上,中方交流 论文 11 篇,日方交 流论文 11 篇,近 100 人参加了会议。会后日方代表参观了武钢、武汉 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等。通过这次会议,加强了与钢铁强国日本 的交流与合作,得到日本更多钢铁科技发展最新信息;巩固和发展了 与日本金属学会、日本铁钢协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五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 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金属学会承办 的“ 第五届国 际耐火材料学 术会议” 于 2007 年 4 月 11 - 12 日在北京 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化、高性能耐火材料及 耐火材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国外众多耐火材料企业、学者和 专家对此次会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共吸引了有 21 个国家和地区 200 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论文集内容涉及面广,得到参会人员及国内外耐火材料企业 的关注和欢迎。许多代表认为此届会议对促进耐火材料行业发展和国 内耐火材料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5.成功举办国际展览会” 由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共同 主办,中国金属学会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 耐火材料、工 业陶瓷、工 业炉窑技术展览会”于 2007 年 4 月 1012 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 行。吸引了国内外近百家公司参加了展览。无论从规模还是参展公司 的范围都超过了往届。 展览会展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有:耐火、陶瓷制品生产新技术、新 产品、新装 备等。来自全国各地、外企及 专程从海外来华参观展览会 的专业人士约三千多人。 三、认真抓好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 学会的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曾取得突出成绩,均多次受到中国科 协表扬。近年来,由于 总部人员配备等原因,使科普和继续教育工作 受到一定影响。总部领导班子把“搭建科普、 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促进 科技人员知识更新”作 为学会 2007 年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努力,科普 和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进展。2007 年举办的科普活动见下表: 名 称 数 量 参与人数 专家人数 科普讲座、报告会(场) 84 1.2 万 26 科普知识展览(场) 40 2 万 举办培训班(场) 40 300 4 发放科普资料(册) 8057 科普展板(块) 450 播放科普录像(场) 40 科普志愿者(人) 400 (一)完善组织机制,推动任务落实 按照学会八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决议,我会成立了第八届科普工 作委员会,在主任委员邓崎琳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 使学会科普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科普工作委员会及时召开会议,研 究确立了以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平台,作好“实用技能和科学 素质” 两大类 科普工作。明确了科普工作委 员 会的 9 大基本任务,并 确定在今年和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要围绕“节约 能源资源、保 护生态 环境、保障安全健康” 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 动。积极与媒体 合作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通过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创 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创 新学会科普工作机制,以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吸纳社会和冶金企业资 源,共同开展科普工作的工作思路。 (二)大力开展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冶金职工科学素质 1. 2007 冶金科技周 按照科普工作委员会“吸纳社会和冶金企业资源,共同开展科普 工作” 的工作思路,我会与武汉钢铁公司联合 举办了“2007 冶金科技 周” 取得圆满 成功。举办冶金科技周是我会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组 织此项活动的目的是, 发挥中国金属学会作 为冶金行业科技组织的 导向力, 发挥武钢作为 我国先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影响力, 聚 集科技优势,联手搭建同社会沟通的新平台,塑造钢铁工业的新形象, 为促进冶金科技进步和钢铁工业发展服务。 举办“节约能源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 环经济”展览是科技 周的重要内容,展出了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等一大批钢铁行业 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开幕式后在各单位巡回展览 78 场次,群众利 用就餐时间在公共食堂观看,受益者近 2 万人/ 次。科技周的活动还包 括:举办系列科技知识培训班,如“低温余热 利用研讨班” 、“冶金企业环 境保护研讨班” 等。群众性的上街宣 传活动是科技周的另一个亮点, 武钢约 400 名志愿者参加服务,各类多彩亮丽的宣传标语,以及群众 腰鼓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近千名各界群众。科技周期间武钢 100 多个 单位同时举办了各自的科技交流和宣传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总计参加活动的各界冶金人士近 3 万人。此项工作受到了有关专 家、领导、武钢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2. 2007 全国科普日 2007 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保障安全健康” 。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级科 协、学会及社会各界组织 了开展 2500 多项科普活动。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我会于 2007 年 9 月 15-21 日(今年科普日延长到一周)参加了 2007 年全国科普日 北京主会场活动。 根据中国科协的安排,我会以“节能减排,钢铁 企业在行动”为主 题制作了 8 块展版,主要展示了:冶金废水处理、渣处理、干熄焦、 TRT、废塑料回收、 C02 减排、钢渣零排放等。 学会领导十分重视本次科普日活动,洪及鄙秘书长亲自安排,毛 素英副秘书长亲临现场。我会邀请了杨景玲、金永春、王维兴等专家 现场讲解,受到了参观群众的欢迎,收到了预期效果。 3. 全国炼钢-连铸技术知识竞赛 金属学会根据冶金行业的重点工作,组织全行业职工进行“一年 一次一专题” 的技术培 训与知识竞赛活动已 经开展多年,每年都使近 万名职工受到一次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007 年学会与中国冶金报社联合举办了“全国 炼钢- 连铸技术知识竞 赛” ,参加学习和竞赛的职工 8000 多人。本次 竞赛共评出组织奖 28 各单位、特等 奖 14 名、一等奖 30 名、二等 奖 57 名、三等奖 600 名。 4. 焦化技术培训班 我会与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联合,于 2007 年 8 月 2325 日在马钢 举办了“第一期焦化技术培训班” 。焦化企 业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 和管理人员和钢铁企业的技术与生产管理人员共计 110 余人参加了 培训。 在培训班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及鄙作了 “中国冶金工程技 术近几年的 发展” 的报告;中国 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 金干作了“中国焦化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的 报告;专家们分别就焦炉 生产优化工艺技术案例、焦化工序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先进 技术、国内外焦化生产技术进步及前沿技术研究、高炉生产优化对高 质量焦炭的新要求、国内外煤资源情况与优化配煤技术、焦炉机械装 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技术内容做了精彩详实的讲解。培训班组织学 员对马钢煤焦化厂近日投产的中国目前最大的炭化室高 7.63 米超大 型炼焦炉及配套的煤气净化与干熄焦等运行情况进行现场考察。 四、提高期刊办刊水平和论文质量,扩大国际影响 1根据科协学发(2007)103 号“关于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项目资助总结验收结果的通知”要求, 金属学 报申报中国科协精品科 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 B 类期刊, 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15 万元的资助, 材料科学技术被评为中 国科协精品期刊资助项目 C 类期刊,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5 万元的资助, 8 月份通过了科协组织的答辩验收工作。 2组织中国金属学会期刊考察团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 考察。了解国外一些著名期刊社的运行、管理情况,及一些科研单位 的最新研究动向。 3根据科协学发(2007)41 号“关于组织开展中国科协主管在京 期刊 2006 年度核验工作” 的通知要求,完成了在京主办期刊钢铁、 中国冶金、 金属世界、 连铸四本期刊在京年度核检及换发出版许 可证年检工作,其他刊在属地核检及换发出版许可证的工作。 4根据科协学发(2007)96 号“关于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科协优 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的通知要求,组织了优 秀论文评选(5 个期刊编 辑部的 13 篇文章参评)。金属学会主办的金属学报中 1 篇被评为 “特别优秀学 术论文” , 1 篇“优秀学术论文” ;钢铁、 冶金分析各 1 篇被评为“优 秀学术论 文” 。 五、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促进冶金科技人员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 全面推进,我国冶金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冶金专家 和学科带头人,为了激励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我会加 大工作力度,在畅通政府有关部门与冶金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渠道方面 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筹备建立冶金青年科技奖励资金 为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 设的若干意见,营造“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 社会氛围,造就一批进入世界冶金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 新的贡献,中国金属学会于 2004 年设立了“ 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 。 八大以来,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励工作得到了多家冶金企业在资金上 的支持。为 了从财务上长期稳定地支持中国冶金青年奖励,学会提议, 由总部和四大企业各支援 200 万元,共计 1000 万元,作为“ 中国冶金 青年科技奖” 奖励资金。企业资助的资金可以采用捐赠或交纳特殊会 费的方法。因此工作总部对“中国金属学会团 体会员会费收取及管理 办法” 做了适当 补充,发文征求了常务理事意 见;并草拟了中国金属 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条例和冶金青年科技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草 稿)。提交八届二次理事会议暨会员代表会议审议。 (二)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举荐优秀人才 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根据中国科协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 的安排,我们将推荐、提名的通知下发给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各分会。 并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会成立了由院士和著名学者组成的院士候 选人推荐小组。根据两院院士候选人条件,对 12 个单位推荐上来的 12 名候选人进行了认真评选,有 6 名通过 23 的有效票数,于 3 月 7 日上报到中国科协。我会整理的推荐材料,全部一次通过科协验收 合格; 推荐的两院院士候选人最终有 3 位成为 两院的有效院士候选人。 光华工程科技奖推荐。中国科协关于推荐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 奖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学发2007159 号) 分配 给我会候选人名额:工 程奖、青年 奖各 1 名。9 月 4 日,我会将提名的通知下发给各团体会 员单位和各分会。截止到 10 月 8 日,共收到 7 个单位的 9 位候选人 的材料,其中报工程奖 3 位,报青年奖 6 位。经“ 提名候选人专家组” 投票,最终评选出工程奖、青年奖各 1 名,已上报到中国科协。 科协青年奖推荐。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 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0663 号)精神,我 会向所属团体会员单位、专业分会和个地方学会发出了推荐通知。学 会组成专家组,根据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的要求和“公开、公平、公正、 择优” 的原则 ,对各单位推荐上来的 18 名候 选人进行了认真评选。通 过投票,决定推荐五位同志为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并报送 到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委员会。 (三)与国际组织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90年代,经我会介绍,攀枝花钢铁公司加入了国际钒技术委员会, 从中得到不少的技术咨询和信息。中国金属学会也利用这一资源在国 内组织钒钢的课题研究,已开展了9个课题。 2007 年,国际钒技术委员会资助的新一轮研究课题,共征集了与 钒的应用有关的研究课题 5 个,可培养 5 名博士。为我国高校、研究 所和企业争取到科研经费 5 万美元/年(总共三年),促进了会员单位 科研发展;促进了高级冶金科技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金属学会与国 际科技组织的合作。 六、承担国家及行业职能,努力为冶金企业服务 (一)组织对冶金工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 中国金属学会承担的原由政府主持的冶金行业科技成果评价工 作,今年来,在各冶金企业、 设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广大科技工作 者、专家、学者的 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经对冶金材料、冶金工艺 技术、冶金设备、冶金自动化、冶金网 络信息及冶金相关材料等领域 的 9 项冶金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由于这些评价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 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有力的促进这些冶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 应用,为推动冶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中国科 协学会改革 创新试点项目申报” 的通知要求,申报 “中国金属学会承接社会职能改革试点项目, 钢铁行业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 ,由中国科协立 项,并得到了中国科协 30 万元的项目资助费。 设立本项目在当前不仅可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已开展的冶金成果科技 评价工作,而且还可为重大科技项目评估与科技发展规划的咨询论证 工作开展创造条件、为全国性学会探索积极扩大社会职能积累经验, 为今后学会 组织 推广行 业 共性的、有 较 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 创 造了条件。 学会将 积 极 扩 大 对 行 业 科技成果的 评 价工作,且按季、年 汇总 科技成果, 定期 组织 重大成果的 发 布, 扩 大科技成果在国内外行 业 中的影响作用。 2007 年完成的评价项目见下表: 项目名称 时 间 1 山西义望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全热装冶炼金属锰和微碳锰 铁工艺 1 月 5 日 2 安泰科技有限责任心公司 1450mm 可逆式六辊冷轧机研制 与应用 1 月 19 日 3 武钢“万点受控工程”的实施与创新 2 月 28 日 4 珠钢“薄规格热轧板生产技术集成与自主创新” 3 月 8 日 5 “首钢迁钢工艺技术优化与装备技术自主创新” 3 月 29 日 6 首钢“链蓖机-回转窑-环冷机工艺热工操作优化研究” 4 月 13 日 7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高炉智能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 4 月 26 日 8 首钢“新型高性能大型高炉用无水炮泥的研制” 5 月 25 日 9 包钢“薄板坯连铸用高通量浸入式水口开发与应用” 7 月 15 日 表中第 1、第 4 项 被 评为 中国 钢铁协 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 术奖 一等 奖 ,第 2、5、7 项评为 二等 奖 。 (二)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承担冶金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经按照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评审,中国 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经过评审, 决定对 77 个项目授予 2007 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 科学技术奖。其中:“ 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制品 应用开发” 等 9 个项目授 予一等奖;“ 三维虚拟露天采 矿系统研究与应 用” 等 26 个项目授予二 等奖;“石人沟 铁矿露天 转地下开采前期实用技 术研究” 等 42 个项目 授予三等奖。 (三)承担国家、行业职能的其它工作 1.参加“钢铁 行业十一五 节能目标设定”研讨会并在会后做国外 能耗数据的调研; 2.开展冶金学名词撰写第二卷筹备工作,并起草筹备工作报告; 3.开展中国科技专家撰写第二卷筹备工作,并起草筹备工作报 告; 4.根据国家发改委“为 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开展千家企业能源审 计” 的要求,受企业委托给太钢、湘钢开展企 业能源审计;受国家发改 委委托对冶金企业的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评审,并写评审报告; 5.与钢铁协会共同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关于“钢铁企业发展循 环经济模式研究”通知要求, 对宝钢、鞍钢、包 钢、莱钢、济钢、东北特 钢集团等企业的调研,并完成报告的草稿; 6.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起做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 的调研、目 标制定(含国外指标的收集、指标极值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完善、先 进“节能减排 ”技术的推广等工作。 七、积极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引领冶金科技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研究,促进学会发展及行业的进步,把握国内 科技发展动向,及时发布钢铁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新技术,组织评 审年度重要科技成果,提出年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更好地为企业及 全体会员服务。我会特聘了焦化、炼铁、 炼钢 、轧钢、能源热工等五大 专业的 10 名专家,于 2007 年 5 月 22 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并颁发证书。 理事长翁宇庆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翁宇庆理事长深刻阐述了 开展“ 学会学科研究特聘专家” 这一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意 义。洪及鄙常 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情况、学会工作情况 及学会发展动向。苏天森副秘书长对开展这一工作的管理办法做了详 细的说明。特聘专家们对学科的研究、学会的发展及行业的进步进行 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与冶金经研中心合作,完成了“2006 年度冶金科技进步发展报告” ,并在学会八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 八、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学会 2007 年,学会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及时召开了“ 第八届第二次 理事会议暨会员代表会议”和“ 第八届第二次常 务理事扩大会议”及时 向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由理事会决定学会的重大事宜和学 会的工作重点。一年来,学会领导班子,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围绕建立和谐金属学会、和谐总部,抓好组织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的 既定方针,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学会重大事项要经过秘书长联席会 议集体决策。十七大闭幕后,学会党总支立即召开全体党员和中层干 部大会,集中传达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学会各级组织把学习贯彻十 七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 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自觉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 实践、推动工作,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 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在 2007 年 6 月,国资委直属机关文明创建工作会议上,我会被 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一)组织建设 按照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都是中国金属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重 要力量,是学会的两翼的工作思路,八大以来,我会加强了对专业分 会和地方学会的管理和指导。 专业分会工作长期以来得到各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为加强沟通, 进一步增强专业分会的活动能力,新一届学会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