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真菌学与病毒学_第1页
微生物——真菌学与病毒学_第2页
微生物——真菌学与病毒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菌学总论、各论 1、 真菌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称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 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和孢子形态不同,是鉴 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2、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可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 子,无性孢子根据形态分 3 种:分生孢子、叶状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又分大 小 2 种。叶状孢子分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关节孢子 3 种。 3、 了解沙保培养基。 4、 培养真菌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pH4.06.0,即酸性环境。 5、 真菌的菌落有两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 6、 真菌可通过下列几种形式致病: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超敏反 应性疾病、真菌性中毒症、真菌毒素导致肿瘤。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癌的发生。 7、 皮肤癣真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 8、 新生隐球菌:主要传染源是鸽子。双壁细胞,外包有一层透明的荚膜,非致病的隐球 菌则无荚膜。能分解尿素,以与假丝酵母菌区别。肺是主要的入侵途径。 9、 白色念珠菌的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和厚膜孢子有助于鉴定。 病毒学总论 1、 病毒的特点: 、 体积最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病毒体大小的 测量单位为 nm。最大约为 300nm,如痘苗病毒;最小约为 30nm,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鼻病毒等。 、 结构最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作为其遗传物 质。 、 “一包基因”为保护内部的核酸不被破坏,外围有蛋白衣壳或更复杂的包膜。 、 必须在活细胞内方可显示其生命活性。 、 不是进行二分裂繁殖,而是根据病毒核酸的指令,使细胞改变其一系列的生命活 动,结果大量地复制出病毒的子代,并且导致细胞发生多种改变。 2、 病毒的几种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20 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 3、 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4、 缺陷病毒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叫缺陷病毒。 5、 缺陷干扰颗粒当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则被称为 缺陷干扰颗粒。 6、 顿挫感染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叫顿挫感染。 构成顿挫感染的细胞叫非容许性细胞。能支持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细胞叫容许性细胞。 7、 水平传播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感 染机体,这种传播方式叫水平传播。 8、 垂直传播(围生期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9、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 3 种: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10、 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溶细胞型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细胞增生与细 胞转化、病毒基因的整合。 11、 干扰素的相关知识点: 、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 、产生诱发因素:病毒、细菌内毒素、人工合成的双链 RNA。 、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体细胞。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但只具有抑制病毒作用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的活性最高。 、干扰素还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IFN- 白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IFN-纤维母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IFN-T 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12、 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鸡胚接种、细胞培养、动物接种。 病毒学各论 一、呼吸道病毒: 1、 流感病毒:单链分片段 RNA 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有两种由病毒基因 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二者数量之比为 5:1,是划分流 感病毒亚型的依据。 2、 根据 RNP 和 M 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抗原 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 3、 副粘病毒:单负链 RNA 病毒。麻疹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 麻疹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青春期感染腮腺炎病毒者,男 性易合并睾丸炎,女性易合并卵巢炎,病毒性脑炎也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是在 婴幼儿中引起严重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因子,典型的是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 肺炎,在较大儿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感。 4、 与腺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病症主要是 3 岁以下小儿的急性咽炎热和较大儿童的咽结膜 炎热,多见于暴发流行;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滤泡性结膜炎及与职业有关 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胃肠炎及腹泻。 5、 风疹病毒感染最严重的问题是能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 二、肠道病毒: 1、 肠道病毒归属小 RNA 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 病毒。 2、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Salk 苗)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Sabin 苗) 3、 柯萨奇病毒可导致的临床疾病有: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心肌炎和 心包炎、眼病。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发病场景。 三、急性胃肠炎病毒: 轮状病毒:双链 RNA 病毒。AC 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 组只引起动 物腹泻,A 组轮状病毒最常见。 四、肝炎病毒: 1、 HAV 和 HEV 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HBV 和 HCV 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 肝硬化与肝癌相关。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 HBV 辅助下方能复制,其传播途 径与 HBV 相同。 2、 HAV 属小 RNA 病毒科,核酸为单一的正链 RNA。 3、 HBV 的形态结构(3 种颗粒):大球形颗粒(是有感染性的 HBV 完整颗粒,也叫 Dane 颗粒) 、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4、 了解临床上乙肝五项的检查内容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 5、 HBV 的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等传播;母 -婴传播。 6、 HBV 的致病性:直接损害肝细胞、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变异、细胞介导的 免疫病理损害、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 7、 乙肝防治原则: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第一代疫苗为乙肝 HBsAg 血源疫 苗,第二代为基因工程疫苗,第三代为 HBsAg 多肽疫苗或 HBV DNA 核酸疫苗。 8、 丁肝的两种感染方式:联合感染(同时发生急性乙肝和急性丁肝) 、重迭感染(慢性 HBsAg 携带者发生急性丁肝) 。 五、其他病毒: 1、 乙脑病毒:传播媒介是蚊子。 2、 出血热病毒:在我国流行的是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所致疾病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3、 单纯疱疹病毒 HSV-1 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V-2 潜伏于骶神经节。 4、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 5、 巨细胞病毒在体内可感染各种不同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精子细胞等,潜伏部位常在 唾液腺、乳腺、肾、白细胞或其他腺体中。 6、 EB 病毒在体内主要感染 B 细胞、咽部上皮细胞,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 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 淋巴瘤) 、鼻咽癌。 7、 HIV:病毒体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其中嵌有 gp120 和 gp41 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 HIV 的主要靶细胞是 CD4+的 T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细胞表面的 CD4+分子是 HIV 的主要受体。HIV 的传播方式: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输入带有 HIV 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 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 HIV 损伤 CD4+细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