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_第1页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_第2页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0-11-03 访问次数: 产业现状及地区分布 (一) 产值继续增长,但是仍未摆脱亏损的局面 过去 10 年中,世界生物技术产业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发展(10 年中增长了 1000%) , 2002 年全球约有 4362 家生物技术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过 600 亿美元。Ernst & Young 对 全球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2002 年全球 613 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 收入 410 亿美元,比 2001 年同期 622 家上市公司的收入增加了 17.6%,有近 20 万人受雇 于这些上市公司。有预测显示,2005 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0 亿美元。 尽管 2002 年上市生物技术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是 2002 年上市公司 125 亿美 元的亏损额还是比 2001 年增加了 1.1 倍。美国和欧洲的产业整体亏损额也都比 2001 年有 所增加,美国产业净亏损 116 亿美元,比 2001 年增加 68%,欧洲则亏损 40.3 亿欧元,比 2001 年增加 165%。这一发展状态显示全球生物技术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整体还未走 出亏损的局面。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市场上的生物技术产品还相对较少,多数 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不少成果的市场化刚刚开始;另一方面是研究与开发一直是产业发 展的主题,而高额的 R&D 投入还没有全面的市场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 展、成果的市场化,蓄势待发的生物技术产业实现整体盈利将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二) 产业的发展集中在美欧日 目前全球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消费仍然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2001 年美国生 物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球的 47%,其次为日本和欧洲,分别占 23%与 14%。 美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美国的生物技术起步最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最多 数量的技术成果储备,也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技术进步领先,人力资源充足,专利 保护得力,资本市场结构合理,关联产业和支撑产业发展完备,并制定了产业发展战略和 实施了有力的产业发展推动措施,已经形成多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和优秀的产业发 展环境。 欧洲寻找突破契机,以加快产业发展 在美国,生物技术产业是个相对成熟的产业,而在欧洲,这一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这一点从营业收入、R&D 投入、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欧洲的生物技术产业 在总量规模、企业规模、产业效益等方面落后于美国,也稍落后于日本。 2002 年欧洲的生物技术产业并没有多少利好消息,全欧洲 1878 家生物技术公司实现 营业收入 128.61 亿欧元,比 2001 年的 137.3 亿欧元还有所下降;102 家上市公司实现总收 入 78.69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上市公司收入的 26%,占全球的 19.2%,仅比 2001 年增长 4.46%;而净亏损却达 2001 年的 4.33 倍;R&D 总投入也只是小有增加。上市公司 102 家。 欧洲生物技术公司中大约 80-90%的从事与医药相关的研究、开发或生产业务。 从 1997 年至今,尽管欧洲生物技术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的 2 倍,并在 2000 年 超过了美国,然而其总市值仅比美国的 Amgen 一家公司略高,整体实力相差悬殊。实际上, 欧洲的生物技术公司多数是些纯粹致力于研究开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欧洲生物技术 资本市场结构不如美国那样成熟,因此这些企业仅靠风险投资家的资助得以生存,而在成 果转化阶段,欧洲也缺少像美国 BayhDole 法案、StevensonWydler 法案那样的激励政 策。 对于欧洲与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欧洲错过了 20 世纪 80 年代 生物技术产业的第一轮发展浪潮,其实也是对于产业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奠基和积累阶段, 这一点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引以为戒。目前欧洲已有业内人士和专家提出振兴或者说复兴 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必须抓住两点关键:一是改善融资结构,发展壮大资本市场,尤其是风 险投资市场;二是实现成果的快速和有效转化。相信欧洲将很快在这两方面有所作为。值 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欧洲公司的 R&D 投入强度大大高于美国(见上表 3) 。因此,业内对 处于相对年轻的欧洲生物技术产业还是比较看好,预计其市场份额在 2005 年将达到 33%, 接近同期美国 40%的份额。 日本发展势头强劲 日本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上仅次于美国,关键的一点是日本在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方面特 别注意不断加强世界市场的开拓,进入欧洲和亚洲市场。日本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手段支持, 已经在美国设立了 224 个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截至 2002 年 12 月,日本本土约有 334 家生物技术初创公司(bioventures ) ,其中上市 公司 4 家。这些公司大约有 6800 从业人员,平均每个公司只有 20 多个员工,规模不大; 但是研发人员比例较高,平均每个公司有近 9 个人,也就是说这些公司中研发人员比例接 近半数。334 家公司的总收入约计 1050 亿日元;R&D 投入方面,总投入约 510 亿日元,占 销售收入的 48.6%,平均每家投入 1.53 亿日元。 地区分布方面,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分别是 Kanto194 家,占全国的 57%,Kinki/Kansai 地区 55 家,占全国的 16%,Hokkaido 地区 32 家占全国的 9.6%。云集了 全日本最多的企业家的东京 Kento 地区同时也是生物技术公司最密集的地区,这与当地的 经济和商业环境比较成熟有关,即便是东京之外的其他大学、实验室、公司的新技术的转 化、新产品的上市也都往往到 Kento 地区进行。 2002 年全球 613 家上市生物技术公司累计投入的 R&D 费用高达 220 亿美元,比 2001 年增长 33.9%,接近其收入增长幅度的 2 倍。同年前 10 大生物技术公司的 R&D 投入合计 41.05 亿美元,比 2001 年增长了 22.96%,增长最快的是 ImClone Systems 公司,增幅达 47.1%。其中,前六大公司的 R&D 投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在 20%-32%之间,平均达 24.5%。如果按照 R&D 投入/销售收入的习惯计算,这一比重还将提高不少。 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分析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发现,当地往往已经形成了若干个 产业集聚地,例如美国形成了波士顿(Boston) 、洛杉矶(Los Angeles) 、纽约(New York) 、 费城(Philadelphia ) 、北卡金山角(Raleigh-Durham ) 、圣地亚哥(San Diego) 、旧金山 (San Francisco) 、西雅图(Seattle)及华盛顿巴尔地摩(Washington-Baltimore )九大生物 技术产业区,这 9 个地区集中了全美 3/4 的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优 势,确立了美国在生物技术产业上的头号强国地位。其它包括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 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和得里生物技术产业区等,都 为该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九大生 物技术产业园区。 (一) 有高水平的研发创新集群 分析九大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可以发现有两个驱动因素,首先是当地聚集了 顶级的生物技术科研机构,因而具有强有力的研究开发能力。例如旧金山湾区有加州大学 和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地区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州有著名的 NIH,南加州 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和少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产业集聚的推动原因在于生物技术产业的 起源和发展与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关系极为密切,绝大多数生物新技术新发明,都是来源于 第一流的基础研究实验室,许多生物技术产品,也常常直接来源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技术公司,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是由大学教授创办的。 这些地区第一流的基础研究给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技术和可以 开发成产品的项目,大量的由国家投资的基础研究课题也给以技术服务为专长的小公司带 来市场和发展机会。而这些小公司又反过来刺激基础研究,产生了很好的互动作用。另外, 由于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发明、新技术主要来源于基础研究,许多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 保持着其自身的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他们深谙:强有力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是生物技术 产业发展的基石。 (二) 具有便捷的成果转化途径 一个地区具有便捷的成果转化途径是吸引生物技术产业集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 具有充足的资本来源(主要是风险投资)和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带动创业。成果转化能力与 科学研究能力必须要兼具并且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真正带动一个地区生物技术产业聚落。 因为研究能力和基础虽然是必要的发展条件,但是能否将技术成果商品化,真正形成产业, 却更要依赖当地是否有有魄力的企业家和充足的创业投资。这一方面,美国各州都有专门 的单位协助有志创业者了解如何创业,尤其是圣地亚哥的 UCSD Connect 自 1985 年成立开 始,就致力于连结创业者与学校资源(技术、专利、管理、训练) ,将学术界研究成果转化 成商品,对当地生物技术产业的推动功不可没。形成对比的事芝加哥、底特律、休斯敦、 圣路易斯等地也有非常高水平的研究能力,但是商业化的能力却低于全国水准,因此并未 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落。近年来虽然 NIH 等计划资助或协助各研究机构的支出比以前更 分散,然而商业化能力却更集中,新公司都集中成立在九大地区。 (三) 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气候 除了以上两个基本因素,目前美国的九大地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气候。除了 拥有许多具备科技和管理商业化的经验的专业人员外,也有许多财务专家、会计师事务所、 专利及商务律师、公关及管理顾问等,慢慢的逐渐形成了“集群”效应,因而更有利于上 下游协调、沟通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及资金前来参与。所以九大地区成长越来越快,快到让 其它地区追赶不上,在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