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电路无源网络综合.ppt_第1页
高等电路无源网络综合.ppt_第2页
高等电路无源网络综合.ppt_第3页
高等电路无源网络综合.ppt_第4页
高等电路无源网络综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函数的性质: 1.电抗网络 电抗函数:一端口电抗网络的策动点函数。 电抗网络:仅由L和C元件构成的网络,叫电抗网络,也叫无损网络。 电抗函数的性质: 电抗函数是奇函数,是奇次多项式和偶次多项式之比, 且分子分母的次数只相差一次 LC一端口驱点函数的性质 (1)N(s)、D(s)分别是奇次式和偶次式,或反之; (2)N(s)、D(s)的方次最多只能差一次; (3)在s = 0处是一个零点(k0=0)或是一个极点(k00); (4)在s = 处是一个零点(k=0)或是一个极点(k0) (5)零、极点均为一阶的,且交替出现在虚轴上。 (6)全部极点的留数为正的实数。 设电抗函数Z(s) 或Y(s)不外乎以 下四种形式 电抗网络的实现: Forster实现部分分式展开 I:阻抗函数 II:导纳函数 Cauer实现连分式展开 I:分子分母降幂排列 II:分子分母升幂排列 1、部分分式展开法 1)按Z(s)部分分式展开FosterI型 2)按Y(s)部分分式展开 FosterII型 例1 试用FosterI型和II型电路综合策动 点阻抗函数: 2、连分式展开法 1) 移走阻抗、导纳在s=处的极点 CauerI型: s=处是Z(s)或Y(s)的极点,每移走这 样的一个极点,电抗函数便降低一阶, 直至综合完成 Z(s)在s=处的极点对应于串臂的电感, Y(s)在s=处的极点对应于并臂的电容。 元件的总数等于N(s)、D(s)最高的阶次,若 N(s)阶次小于D(s),则要从Y(s)开始卷动长除( 此时上式中的k1 = 0,电路从并臂的电容开始) 。若最末为一串臂电感,则表明后面的阻抗为 0,即应在其后加上并臂的短路线。 给定策动点函数可用LC一端口实现的充要条 件也可表示为N(s)与D(s)的奇偶性相反且该策 动点函数能展开为中间不缺项的正商系数的连 分式。 2) 移走阻抗、导纳在s=0处的极点 CauerII型 s=0处是Z(s)或Y(s)的极点,每移走这样的一 个极点,电抗函数便降低一阶,直至综合完成 : Z(s)在s=0处的极点对应于串臂的电容, Y(s)在s=0处的极点对应于并臂的电感。 例2 试用CauerI型和II型电路综合策动 点阻抗函数 将分子、分母降幂排列,得: CauerI型电路 将分子、分母升幂排列,得: CauerII型电路 试用CauerI型实现策动点导纳函 数: Forster实现: 设电抗函数为 式中 当H(s)为阻抗函数时,可以看成串联电路 Forster实现 Forster I Forster实现 当H(s)为导纳函数时,可以看成并联电路 Forster II Cauer实现 Cauer 1型 eg:求下列网络的Cauer 1型实现 可以得出 得出的过程 分子分母均按降幂排列 Cauer I Cauer II 型 eg:求下列网络的Cauer II型实现 分子分母均按降幂排列 可以得出 1.57H 2.75H 0.22F 0.116F 前面已指出: 电抗函数是奇函数,是奇次多项式和偶次多项式 之比,且分子分母的次数只相差一次 记分子分母的幂为奇次:O 偶次:E 记分子分母的幂次高:H 低:L 分子分母的类型分别为以下四种类型: Type 0: Type 2: Type 1: Type 3: 此时,需要进行极点的移动运算 移动方法:将系统函数分解成单元函数E(S)和剩余函 数之和: 系统函数为阻抗,则 系统函数是两个子网 络串联而成 系统函数为导纳,则 系统函数是两个子网 络并联而成 的次数要低于 不再包含此E(S)的极点必为系统函数 的极点,即 极点,因此称为极点移出运算. 对还可以继续进行极点移出运算 S=0处的极点移出运算 : 系统函数为阻抗: 系统函数为导纳: S=处的极点移出运算: 系统函数为阻抗: 系统函数为导纳: S=jwp处的极点移出运算: 极点的部分移出自学 双端接载电抗二端口网络 1 定义:双端接载电抗二端口网络指在负载端接纯电阻负载,在 输入端的信号源也为纯电阻负载的电抗网络 + - Rs RL Es LC Dington circuit 1. 达林顿(Darlington)电路结构典型无源二端口网络 Z11(s)=V1/I1 LC无损 二端口 网络 + V1 + + RL Rs 1 1 Es I12 2 I2 V0 滤波器都是二端 口网络,Rs为信 号源内阻, RL 为负载电阻。 输 入 输 出 信号源 Rs=0 Is a. 按给定频率响应特性寻求一种可实现的有理函数 Ha(s), 使它满足设计要求即实现系统频响特性的逼近。 频响特性的要求由频域容差图描述。 达林顿电路式滤波器的设计采用“插入衰减法”或 “工 作参数法”这种“综合设计法”。 频域容差图 b.由选定的Ha(s) 实现二端口网络的 电路结构和参数。 即网络的综合。 2. 网络的综合 二端口网络的综合、设计实现是以一端口 网络综合为基础的,需将 Dalington 电路结构 转化为一端口网络的综合、设计实现。 二端口 网络 滤波器 + V1 + + RL Rs 1 1 Es I12 2 I2 V0 Z11(s)=V1/I1 设信号源提供的最大功率为 经过滤波器后,负载上得到的实际功率为 定义PL 与Pm的比值为滤波器的工作函数 滤波器的系统函数为 无损网络的 |K(j)|2 = 1,有损网络的 |K(j)|2 ZRC() ; (4)ZRC(s)= N(s)/D(s),N(s)与D(s)的阶数相等,或D (s)较 N (s)高一阶; (5)ZRC(s)在所有极点处的留数为正实数。 RC导纳函数应有以下形式 在负实轴上最靠近原点的是YRC(s)的零点,它也可位于原点处; 距原点最远的是YRC(s)的极点,它也可位于s = 处。 RC一端口策动点导纳函数YRC(s)的性质 (1)YRC(s)的零、极点均位于s平面的负实轴上,且都是 单阶的; (2)YRC()是的严格单调增函数。YRC(s)的零、极点在 负实轴上交替排列; (3)YRC(s)在原点可能有零点,但不可能有极点。 YRC(s)在s=处可能有极点,但不可能有零点。当 YRC(0)和YRC()均为有限值时,必有YRC()YRC(0) ; (4)YRC(s)= N(s)/D(s),N(s)与D(s)的阶数相等,或D (s) 较N (s)低一阶; (5)YRC(s)在所有有限值极点处的留数为负实数。 以上关于ZRC(s)和YRC(s)的性质,可用 来检验一个有理函数是否为RC函数,以 及是阻抗函数或导纳函数。以便确定用 什么网络来实现。 RC一端口策动点函数的综合 1、部分分式展开法 1)按Z(s)部分分式展开FosterI型 仅当ZRC(s)的N(s)与D(s)同阶时,才有 R元件,当包含原点处的极点时,才会 有C0元件,否则要分别短接之;元件的 总数等于N(s)、D(s)项数之和1。 若ZRC(s)在原点无极点,则k0=0,因而 实现电路中缺C0元件。若ZRC(s)在无穷 远处有零点,则k=0,因而实现电路中 缺R元件。 2)按Y(s)/s部分分式展开 FosterII 型 例1 判断函数F(s)是否为RC函数。若为RC函数,试 用FosterI型和II型电路实现F(s) 对函数F(s)作因式分解,得 极点、零点均为负实数,并且都是单阶的。 分子分母均为二次式。 在负实轴上极点、零点交替出现,最靠近原点的是极点,最远离原 点的零点。F(0)和F()均为有限值: YRC(s)的极点2、4处,留数均为负值,无法用无源 元件实现。 FosterII型电路 2、连分式展开法 1) 移走阻抗、导纳在s=处的极点 CauerI型其展开可通过降幂卷动长除求 得,若Z()=0,则应由Y(s)开始长除;元 件的总数等于N(s)、D(s)项数之和1。 例:CauerI型电路实现F(s) 根据F(s)的极点和零点的分布,可以判断 出F(s)是RC导纳函数,即F(s) YRC(s) ,YRC(s)的分子、分母次数相同,如果 直接进行连分式展开,会得到不能无源 实现的结果。因此,必须先取倒数,即 ZRC(s)=1/ F(s)进行连分式展开: 2) 移走阻抗、导纳在s=0处的极点 CauerII型其展开可通过升幂 卷动长除求得, 若Z(0),则应由 Y(s)开始长除。 CauerII型电路实现以下RC阻抗函 数 RL一端口网络的实现 RL一端口驱点函数的性质 (1)其零、极点均是一阶的,且交替出现在负实 轴上; (2)Y(s)极点的留数为正,Z(s)极点的留数为负(s = 处除外),而Z(s)/s 极点的留数为正; (3)最靠近原点的是Y(s)的极点Z(s)的零点,它 也可位于原点处;距原点最远的是Y(s)的零点 Z(s)的极点,它也可位于s = 处。 RL一端口驱点函数的综合 展开为FosterI型、FosterII型、CauerI型 、CauerII型,元件的总数等于N(s)、 D(s)项数之和1。 RLC一端口网络的实现简介 在实现时要注意验证Z(s)或Y(s)未被实现 的部分仍必须为正实函数。 一、某些正实函数的可用RLC梯 形一端口实现 (1) (2) Brune实现 定义1:虚轴上(含s=0及s=)无零、极点的函数称为极 小电抗函数。特征:N(s)、D(s)最高次幂数相同且N(s) 、D(s)均含常数项。 定义2:极小电抗函数Zm(s)在某个频率下其实部取极小 值,则去掉该电阻后的函数称为极小实部函数。即: (1) 移走Z(s)中的电抗函数极小电抗函数Zm(s) 即移走其在虚轴及s=0、s=处的零、极点。 由于Ym(s)在j轴上已无零、极点, 故Zm(s)=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