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广州市翠湖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展示和剖析论文.docx_第1页
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广州市翠湖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展示和剖析论文.docx_第2页
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广州市翠湖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展示和剖析论文.docx_第3页
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广州市翠湖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展示和剖析论文.docx_第4页
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广州市翠湖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展示和剖析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性研究 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广州市翠湖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展示和剖析【摘要】社区管理与居民参与是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针对典型社区广州市翠湖社区进行的田野调查所得数据,试图从社区管理者、对社区满意度较高居民、不满意居民三个不同角度呈现该社区的管理与居民参与图景,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心理动机,从而为社区管理与居民参与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参与;满意程度;心理动机the undercurrent behind the smooth peacethe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resident participation in cuihu community of guangzhou【abstract】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from analyzing the statistic collected from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cuihu community,we try to show the situation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cuihu community,with three different angle,the managers,the residents who are satisfied and unsatisfied. and,we will analyze the reason why that happened,especially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so that we can come up with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residents participation,which will promote the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keywords】 community management;community participation; satisfaction degre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目 录 一、绪论41、引言42、研究背景43、研究目的和现有研究的不足54、研究问题及初步结论65、文章框架6二、文献回顾61、国内外社区权力一览72、社区的可持续发展83、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和居民参与梳理9三、研究方法101、研究过程101.1课题确定过程101.2田野调查过程112、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42.1收集方法:142.2整理与分析策略:153、研究伦理、信度、效度、自反性与局限性16四、为居民服务从管理者角度分析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161、天园街街道办事处简介172、翠湖社区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183、从行动-制度模式分析街道办和居委会/工作站的立场21五、我们很享受从满意居民角度分析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231、以翠湖为例简谈社区参与的内容232、翠湖山庄满意的居民的访谈展示242.1翠湖初探曾姨和凌姨的快乐生活242.2翠湖二探一边在歌唱,一边有异议263、从满意者的访谈提炼社区管理的意见28六、我们很愤怒从不满意居民角度分析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291、翠湖山庄不满意居民访谈展示302、从不满意居民角度访谈的分析思考32七、结语33参考文献:34附录34附录134附录235附录340一、绪论1、引言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社会管理重心和社会矛盾大量集中在社区,社区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越来越重,这对社区民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自治要求改变原有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机制, 突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作用, 使其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性组织。对居民则要求提高其参与意识,加强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心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2、研究背景社区是滕尼斯提出的一个与社会相对应的类型学概念,与随着工业化出现的、建立在理性意志之上的社会相比,社区是指建立在血缘、地缘、情感和自然意志之上的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社会生活共同体。经城市生态学和其他社区研究的发展,社区演变为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存在的、具有一定地域范围、社会互动和认同的居住生活空间。20世纪30年代社区概念和研究范式传入中国社会学界,它被认为是社会的缩影,对小社区的分析能透视中国整体社会结构。尽管社区与社会由整合机制不同的对比关系转化为缩影与原型的关系,这个时期的社区仍然延承了自滕尼斯以来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含义。自从1986年国家民政部推行社区服务开始, 直至1991年5月国家民政部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有关社区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开始在全国蓬勃展开1。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也带来了社区研究的复兴。在这个阶段,社区被建构为一种替代单位制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社区制,社区是否还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以及社区建设运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什么样的社区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有关社区话语的解释权无疑掌握在政府和学界的手中,二者在一致谋求通过社区来重建单位制解体后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社会整合机制的目标下,对社区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政府试图借用社区这个地域概念,将其演化为一个城市基层管理单位, 以解决市场经济兴起和单位制解体后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通过社区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因此他们更关注的是社区的地域范围、人口规模、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与政府的现实取向有些不同, 学者往往从滕尼斯那里寻找对话的基础,其关注的问题为:在日益分化和疏离的现代城市社会,是否还能存在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果可能的话,那么这种有着某种内在团结机制的社区对于中国社会的发育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正是在肯定现代社会也需要地域共同体的基础上,一些学者结合社区建设的运作实践,将城市社区提升为一个正在形成的与国家相分离的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那么,社区建设实践是否为这种理想主义的种子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政府和学界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制度框架和理论基础,但现实中形成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社区还需通过居民的社区参与和日常生活实践来认识。因此在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由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方面的制度建构转向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行为,将普通居民带回社区研究的视角,去把握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实质。3、研究目的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费孝通先生谈到“社区”这个术语的时候曾经指出:社会是人际关系的综合,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而社会却不是社区2。这充分说明了社区对于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转型期的中国,在“国家全能主义”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 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嬗变。在社会多元化、政治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下, 社区参与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和新动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建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轻易简单,社区建设的不足容易引发人们强烈不满,公民日益增长的维权意识与相关组织低下的办事效率碰撞之后使得矛盾一触即发,典型的如“乌坎事件”已无需赘言。这些则激发了我们对于社区研究的强烈兴趣。前人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尤其是公民意识与社区参与方面的研究数量众多。不过,这些研究者存在着两点不足。一方面, 当带着公民参与和市民社会的理论预设去观察中国城市社区参与时, 学者们往往只能得出居民参与意愿不强、参与程度低的结论, 并将其部分原因归咎于居民参与意识的不足。这种理想模式研究缺乏对居民在社区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逻辑的深入探讨。另一方面, 国内有关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既有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文化、社区体育及社区健康促进与矫正等组织层面的研究3,也有社区社会资本及社区满意度、归属感、社会支持、社会认同等社会互动或社会心理层面的研究3。但大规模采用定量研究的形式只能展现为他者视角(相对社区参与者而言),表现为他者话语,而缺少对社区参与者(或社区居民)自身的表达,使我们难以真正把握社区居民的心理动机。针对社区参与研究的这些问题,本文的研究方法为质性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翠湖社区的管理者和部分居民进行了田野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焦点组座谈以及文献研究。通过各种定性研究方法探讨面对的主题, 最后采用归纳法达至对研究主题或问题推断。其中深度访谈和焦点组座谈是最经常使用的两种手段。我们着眼于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来探讨不同阶层居民社区参与的具体过程,重点关注在这场自上而下推动的社区建设宏大工程中普通居民的主体性与行动策略,同时还对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关系进行考察,从普通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和社区认知来透视社会转型和社区建设运动背景之下中国城市社区的实质与意义。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我们大致了解到以往研究成果,但是有如下可以改进之处:1、 现阶段的资料较多介绍了西方国家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对国家的社区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介绍,但是缺少具体结合中国实际的指导性研究;2、 对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的实践各地探索总结多,推广运用少;发现问题多,综合性研究少;对社区建设方向性研究定性的多,定量的少;3、 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区建设的意义,作用,如何加强社区向心力的内容较多,从微观方面探讨社区组织和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合作的内在机制、合作产生的机理等方面的内容较少。因此,本次本小组的课题锁定在探索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动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将通过现阶段研究较少的方法定量的方法,深入广州市典型小区:翠湖山庄,进行调研。4、 研究问题及初步结论针对现有的社区研究及已有结论,我们决定从居民社区参与的类型入手,研究具体的社区参与类型有哪些并且居民在进行不同类型的社区参与时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动机,同时我们还会考察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研究问题。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居民在社区中的参与类型主要包括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和权益性参与三大类,而不同的心理尤其是对社区的满意程度将会大大影响居民的社区参与类型,同时,由于居委会逐步培养居民领袖,从而引导居民的社区参与,这对居民的社区参与类型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5、文章框架本次论文主要分为绪论、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剖析、结语几个主要部分。绪论将从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不足、研究问题和定论来展开。首先引导读者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研究背景将在现有资料和文献回顾等等的基础上,简单展示本次研究触发的原因和背景;接着探究研究的目的和现阶段研究的不足,这是引发研究的原因;最后展开我们研究的问题和定论,给读者初步的概念。文献回顾将从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和探究,展示国内外社区权力的模式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引向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和居民参与的梳理。研究方法主要是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伦理、信度、效度、自反性和局限性几个方面来展示。首先告知读者我们选择课题的原因和田野调查的过程,接着是理论研究的方法,最后是资料评估如信度效度等方面的展示。田野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解答:1、社区管理者;2、社区内满意的居民的观点;3、社区内不满意的居民的观点。在整合几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展示和理论的讲解以及措施的罗列。二、文献回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发展的需要,居民越来越多涌向城市居住,而作为居住细胞的社区,便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话题。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市社会的构成逐渐由单位制向社区制演化,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社区内部的两大参与成员:管理者和参与者,是共同引导社区发展建设的单位,管理者运用权力引导参与者,参与者又是赋权给管理者的主体。社区权力的运用是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一个重要课题,权力应用的目的是促进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将对我国社区的建设有莫大的借鉴意义。1、国内外社区权力一览通过文献回顾,我们查阅到国外社会学家对社区权力的研究是战后社区研究的热点,他们将社区权力研究的理论主要分为精英论和多元论。根据亨特的声望分析和米尔斯的职位分析,精英论是他的研究成果。精英论认为“社区政治权力掌握在少数社会名流手中,地方重大的政治方案通常由这些精英起决定作用,而地方各级官员予以配合从而实现少数人的意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观点,居委会或者业委会等权力集团通过权力的把握,控制着地方的治理。而这样的精英论不仅是社区内部,常常还会扩大到社会外的精英集团,如法院、房产局等,出现一系列的官商勾结。1 多元论,其代表人物达尔认为,应该用决策法来考察重大城市政策选择上参与决策的人和团体。他强调“社区权力分散在多个团体或个人集合体中,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地方官员具有独立的地位,并且向选民负责,选民通过投票权力控制官员”。2这样的观点偏向于权力主要掌握在不同群体中,而管理者仅是被赋权的团体,在小区管理中居民的角色和地位仍不可忽视。其研究发现在决策领域权力是非常分散的,不同的团体在不同的领域的权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基础上,1964年,邦金和奥尔森将社区权力结构概况为:隐蔽精英式和合法多元式。权力项目隐蔽精英式合法多元式合法性不任公职,不属于任何协会有公职或属于某一个协会可见性不为公众所熟识多为社区居民所熟识决策范围广泛参与决策事宜仅参加社区公共决策团体关系形成一个团体而非独立行动代表社区各种不同的团体利益不同国外的社区权力研究,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建设使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和权力分布非常大的变化。我国的国情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和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注定了我国的社区权力民主化是一个带有浓厚强国家集权色彩的民主化进程。朱建刚在西方城市社区权力研究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五里桥的个案研究,得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街区(文中城市社会称为街区)权力变迁的结果是强国家和强社会模式。他发现,“在我国城市街区权力变迁过程中,社区的权力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而是政府主导的参与式管理,权力网络有单一党组织网络逐步称为党组织,行政管理网络和行政支持网络构成的三叠组织网络。”因此剖析我国的社区权力模式会发现,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中国社区管理带上比较浓厚的统治色彩,有时候发展成一种“神秘色彩”,少数人在黑暗中的权力运用;而居民参与也有参与程度不高和参与形式少的问题。2、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社区的含义,一是创造归属感和凝聚力强的社区;二是追求社区的可持续性。我国学者吕斌在对国外可持续性社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可持续社区由以下要素构成。3 要素内容特色强烈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标志性建筑;历史文化传统和参与意识与自然共生与自然协调;自然空间是社区的边界减少汽车利用和交通规划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体系;步行可达的空间尺度;积极铺设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混合功能城市功能;商业、工业、居住混合;安全规范开敞空间中心性公共广场;具有自然保护和边界作用的开敞空间具有多样性和个性的住宅具有个性的多样性住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不同阶段的居住节能、节源技术的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太阳能和废物再利用;节能建筑不难看到,社区可持续发展不仅在硬件条件上需要过关,在软文化上也有相应的要求。公共设施、交通、公共资源等需要能在节约利用和保护使用上做文章,已达到长期循环利用的目的,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另一重要环节,软文化,也是一个社区可持续发展在心理的表现形式。整个社区的氛围和文化传统的形成不仅由居民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社区的生活也受其影响颇深。归属感和凝聚力,是凝结社区的细胞居民的一个重要纽带,只有居民有这样的归属感才有可能维护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的管理和居民参与便与社区软文化有重大关联。一方面,归属感和凝聚力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结果和评估标准之一,管理有效程度在归属和凝聚上便可以窥视。另一方面,居民的参与又可以促进社区管理的提高,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3、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和居民参与梳理现代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城市治理模式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新型模式,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行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格局。在我国,主要存在政府主导型、合作型或混合型、自治型三种治理模式。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社区建设的地区差异很大,而且因国情影响,政府的主导作用较为突出。居民和居委会的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层社区中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在社区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一种互惠合作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居委会通过对社区的参与的控制和引导,实现了社区控制和社区服务,这种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体现了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另一方面,居民通过内容丰富的社区参与增强了自身的自主性。由于我国城市治理结构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民合作的方向变化,社区居民丰富多彩的社区参与形式促进了社区内社会自治空间的扩大,这些都促进了居民在与居委会的互动过程中自主性的增强。4 从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研究视角来侧面看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的动力因素主要是“追求共同利益和追求情感满足价值认同,简言之就是利益驱动和认同驱动。”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社区参与时间的不同,老年人因为在社区呆的时间较长,而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少,利益观念和权利意识较为薄弱,因此主要是认同驱动下的社区参与,已经成为居委会开展社区活动、提供社区服务所凭借的重要而丰富的人力资源,比如社区的文体活动;而青年人与之相反,因为维权意识的突出而较多的参与社区政治和管理的活动。5 但是,居民参与中不可避免存在有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我国当前的社区发展和建设,普遍存在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一、社区居民总体参与率不高,地区和年龄分布不均。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社区民主参与较为先进而较落后地区发展较为缓慢,老年人和学生较多参与而青壮年参与较少;二、社区参与的程度不深,参与的形式不够丰富,目标层次较低,居民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参与具体事务的运作,尤其是社区内所出现的临时性问题和文化娱乐性活动,而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1亨特 1953 社区权力结构:决策者研究2多姆霍夫1961年谁统治:美国城市中的民主和权力3吕斌 2003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5尚梦绮 2010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4姜振华 2007 社区参与_对社区居民与居委会互动关系的透视三、研究方法质性研究适合于着重意义、语言、经验、情感、表述与表现的研究,我们小组借用“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下的公民社会视角和社会控制视角”以及“行动制度模式下的制度制约视角和理性选择视角,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焦点小组”“公开的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收集了一些语音资料(录音)、官方正式文字资料、非正式文字资料,图像资料(照片)作为部分研究资料,再根据每次田野调查回来之后写的田野日志,并配合上研究前、中、后阅读的相关文献以内容分析法来展开对资料的解读,试图较完整的描述广州市天河区翠湖社区的管理模式与现状以及该社区不同特征的居民群体的社区参与的情形与原因。1、 研究过程1.1课题确定过程根据老师提供的四个选题,我们小组最终选择了“广州市某社区的社区分析”这个大课题,并根据个人兴趣以及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获得的相关信息,初步将研究课题定为研究某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类型、状况以及心理动机”。一开始我们小组打算以广州市大塘街为研究对象,因为大塘街位于越秀区,算是个较老的社区了,许多老广州都住在那里,历史性增加了它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小组想研究大塘街的居民社区参与情况。但是,由于没有人脉资源,本小组中一个广州本地的同学认为要想进去这种老街区收集到信息,没有熟人是很难的。因此,出于研究难度的考虑,我们放弃了大塘街,选择了天河区的天园街,因为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守门员”。这是一条环境优美,以年轻白领为主,知识结构高,参与意识强,文体活动活跃,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型社区构成的年轻街道(建于1999年)。因为街道是天河区政府的所在地,因此其建设得到高度重视。而通过第一次访谈,我们非常欣喜地获知,天园街非常特殊在管理方面,天园街是全国第一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条采取“居站分设”(即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是两个机构)的试点街道,具有典型性。天园街的范围非常大,街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科韵、腰岗、翠湖、华港、穗东、骏景北、骏景南、东成、东晖、东方、环宇、文昌社区居委会。全街面积4.6平方公里。天园街内有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等27条主要道路和街巷41条。天园街的每个社区都有共性和个性,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在进行了三次田野调查之后,根据所了解的信息,我们最终选择了较典型的翠湖社区。翠湖社区“地处天河区天园街西部,位于华南大道与黄埔大道交界的东北角,西邻暨南大学,东依天河公园,南瞰广州天河跑马场。社区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现有住户1963户,常住人口4300余人。翠湖社区在积极推行居站议行分设的基础上,大胆先行先试,不断整合优化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功能,于2008年开始创新设立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五位一体”的社区自治管理模式。”(引自访谈对象郑书记给的官方正式文字资料都市翠湖绿色幸福家园(中心组学习调研材料),详情见附录)与定量研究追求客观性与规律性不同,质性研究更加注重丰富性和典型性。我们选择典型街道的典型社区来做研究,收集到的资料以及得到的分析结论或多或少就具有了特殊性。随着田野调查次数的增加、研究的慢慢展开,我们收集到的资料、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最终我们小组将研究主题确定为: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广州市翠湖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的展示和剖析。1.2田野调查过程我们小组本学期一共出去进行了7次田野调查。为了更好地研究一个社区的管理与居民社区参与的情形,我们小组的思路是先从该社区的最高直接管理者即街道办事处开始,再一级一级往下访谈,接着访谈居委会和工作站主任和工作人员,最后才是该社区的居民。这样,分别从社区管理者和参与者的角度来收集信息,通过比较异同,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该社区的实际情况。(1) 开启调查之门第一次田野调查访谈时间:2013年3月24日访谈地点:天园街道办事处大楼对面的水果捞店访谈对象:金阿姨小组成员:林晨雨、唐忆劝、余梦妮、孙泓访谈总结:金阿姨退休前是天园街道办事处负责纪检工作的主任,是通过本小组成员的私人关系找到的。作为我们的第一个访谈对象,她同时也是我们本次研究的“守门员”。因为她退休前的工作关系,她认识田园街道办事处现在的任职人员以及该街道各居委会的主任等工作人员,可以帮我们联系到部分访谈对象。有她的介绍,访谈对象会对我们少一些顾虑,而且也减免了一些寻找访谈对象的麻烦。与金阿姨的访谈相对随意,我们不仅了解了她的个人经历,还对天园街道有了初步印象,对街道办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天园街采取独一无二的“居站分设”管理模式,为往后的田野调查奠定了基础。(2) 街道办的声音第二次田野调查访谈时间:2013年4月24日访谈地点:天园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办公室(访谈对象工作地点)访谈对象:郑副书记小组成员:林晨雨、唐忆劝、余梦妮、李佳林访谈总结:郑副书记是通过金阿姨约谈的,他是天园街道办事处的副书记,同时兼任街道办事处的纪检组长,这让我们的感觉是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总有些别扭,但或许这也是中国基层的特色。访谈一开始,郑书记显得略微紧张,一开口就询问我们的身份与来意,访谈过程中也给人一种放不开的感觉。这或许是由于访谈地点和他的职位的影响。郑书记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天园街的主体情况,随后我们又询问了街道办的职能、管理形式、在社区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居民与街道办的关系等问题,他选择性地回答了一些。从访谈中我们亦得知,街道办的工作繁忙且琐碎,涵盖方方面面,工作压力非常大,承担的责任也非常大。由于受访对象的特殊性,我们不对受访者的话做任何评价,他的话以及由此引发的我们的疑问与思考,有待进一步调研来验证。此外,郑书记给我们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官方文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的材料)是介绍天园街道管辖的翠湖社区的,再加上他个人对翠湖社区的评价,引起了我们浓烈的兴趣,我们初步打算以翠湖社区作为我们的具体研究对象。(3) 居委会预调查第三次田野调查访谈时间:2013年5月21日访谈地点:天园街道穗东社区居委会/工作站访谈对象:穗东社区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隋东社区工作站两个专干小组成员:林晨雨、唐忆劝、李佳林访谈总结: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穗东社区的特点,与翠湖社区作对比,作为往后几次在翠湖社区定点调研的补充。这次的访谈对象同样是我们的“守门员”金阿姨帮忙找的,她带我们来到了位于天园街道办事处对面的穗东社区居委会所在地。本次访谈一共有三个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我们了解了她们心目中“居站分设”模式带来的改变以及居委会在社区网络中扮演的角色,了解到现在的居委会/工作站很忙,大致了解了穗东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社区参与情况,该社区本身的局限性(如社区活动面积小、文体氛围淡薄等等)使得该社区在天园街的12个社区中较平庸。但是,受访者对我们关于“居站分设模式下,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党支部书记由同一个人担任,其正当性是如何确立的(即如何做到三个职位刚好是同一个人?)”这个问题的回答含糊不清,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调查。在访谈过程中,恰好有居民来办事,受访者需要去处理,访谈只好中断,却正好为我们提供了非参与式公开观察的机会,看看居民与工作站成员是如何互动的。(4) 初访翠湖第四次田野调查访谈时间:2013年5月28日访谈地点:天园街道翠湖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位于翠湖山庄小区内)访谈对象:居民曾阿姨、凌姨小组成员:林晨雨、唐忆劝、李佳林、余梦妮、孙泓访谈总结:这次访谈原本约的是翠湖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但是她临时要开会,于是我们让她帮忙约两三位居民前来居委会/工作站的所在地。这次的两位访谈对象都是退了休的阿姨,过来这个小区和孩子一起生活,帮忙带孙儿,且都不是广州本地人。她们是社区管理者中心目中的社区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像她们这样的退休了的居民,他们在社区中参与最多的、参与热情最高的属于文体类活动,他们对居委会、工作站的评价很高,他们只要在这个社区里过得舒心快活就很满足。至于像选举这类政治参与,他们的关注度较低。(5) 再访翠湖第五次田野调查访谈时间:2013年5月29日访谈地点:天园街道翠湖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位于翠湖山庄小区内)访谈对象:居民某叔叔、江阿姨、居委会主任、小组成员:林晨雨、唐忆劝访谈总结:这次我们是专门过来访谈居委会主任的,但无奈集三个职务与一身的她临时又去陪领导视察了,我们只好坐在办公室里面等。等待过程中,有一中年男性居民来办事,完了之后我们追了出去问了一些问题,听到了一些没那么正面的评价,还说翠湖山庄业委会内部比较“混乱”,并推荐我们上网浏览翠湖山庄的论坛。接下来,主任又帮我们约来了一位江阿姨,她的说法和上次的两位阿姨大同小异,都对社区很满意,并且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关于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的问题,江阿姨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不管是对哪一方的评价,不同意见肯定是存在的,正面反面都会有,看哪个占了主流。不同人的意见和自身心态经历有很大关系。翠湖社区的居委会主任看上去三十岁出头,是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性。她2005年开始工作,工作地点就在翠湖社区居委会,一年后调走,2011年又调回来,并当然翠湖社区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和党支部书记。她为我们介绍了该居委会的组织架构、作为幸福社区的试点,居委会的努力方向、她重回翠湖工作看到的变化及感受、居委会在社区参与里扮演的角色等等。她还表示,她并不回避不堪的历史,而是正视现在,勇敢迈向未来。(6) 三访翠湖第六次田野调查访谈时间:2013年6月2日访谈地点:翠湖山庄小区花园访谈对象:居民马伯伯、一些在花园参与文化活动(唱歌、跳舞等)的居民小组成员:林晨雨、余梦妮、李佳林访谈总结:前面两次访谈,受访者都是居委会主任约来的,访谈地点都是在居委会办公室,而且她们的观点一致,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对居委会的评价都很正面,那么,她们的说法可不可靠呢?这个社区还有没有另一种声音呢?上次偶遇的中年叔叔口里和之前郑书记说过的业委会混乱是怎么回事呢?居委会主任说的不堪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呢?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于是,我们小组决定这一次的访谈对象再也不用请手中拥有一定权力的人帮忙约来,而是通过在小区里面闲逛,去居民活动比较多的场所,如小区里的小广场、花园等地方,来“偶遇”我们的访谈对象。而这次的田野调查我们小组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前面几次访谈听到的,退休了的阿姨们在社区里面生活得非常开心,居委会很好,帮忙组织活动等等。另一种声音来自马伯伯,他认为居委会和业委会在“作秀”,实际上,居民很多权利都被部分人剥夺了,社区里面分了派,该小区有一个维权小组,他们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马伯伯给了我们维权小组核心人物的联系方式,并答应帮我们联系,还推荐我们上网收集相关资料。我们感觉我们的疑惑可以在下一次访谈中得到解答了。(7) 另一种声音第七次田野调查访谈时间:2013年6月10日访谈地点:一开始在翠湖山庄小区花园,因大雨转到吴伯伯家。访谈对象:居民温伯伯、吴伯伯、赵阿姨小组成员:林晨雨、余梦妮、唐忆劝访谈总结:温伯伯今年80岁,是个老党员,同时也是翠湖社区维权小组的领军人物。吴伯伯是第一届业委会的主任,同时是天河区人大代表,又是暨南大学的教师,还是某电视节目的特约嘉宾,也是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赵阿姨相对年轻一点,我们这次访谈主要是通过与她联系确定下来的。这次访谈的形式是焦点小组,我们小组三个成员和三个访谈对象围坐在桌子四周,自由地发表意见。这次访谈让我们了解了“不堪的历史”,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感受到了翠湖社区里面另一个群体的抗争。温伯伯还给了我们一大袋资料,都是他多年维权的一些材料,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研究资料。2、 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2.1收集方法:在田野调查中,我们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是“半结构式访谈”、“焦点小组”和“公开的非参与式观察”,这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便于对该社区的管理与居民社区参与情况等资料进行细致描述与呈现,同时带有一定条理性、针对性的观察与访谈有利于资料的丰富与筛选,保障资料的信度和效度。此外,我们的部分访谈对象还给了我们许多纸质版或电子版的文字资料,对我们在访谈和观察中收集到的资料提供了必要的补充。我们7次田野调查下来,一共访谈了15人左右,访谈对象可以分成几类,下面是我们针对不同类别拟定的访谈提纲,虽然在访谈中不一定严格完全地按照访谈提纲进行,我们具体问的问题肯定也更加口语化、易于访谈对象理解,并且会根据受访者的回答随机应变、补充,但是,除了最后一次焦点小组访谈没有特别具体的提纲外,我们前面6次的访谈基本上是能做到围绕着访谈提纲来展开的。(1) 与“守门员”金阿姨的访谈提纲:l 简单介绍一下街道的工作;l 作为一个街道管理者,你们怎么评价跟群众的关系,和群众打交道时是何种心态?l 天园街都有哪些活动?(2) 在街道办的访谈提纲:l 街道的职能、街道的管理形式(家长制?其他?);l 街道与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l 街道办会组织什么活动?街道如何构建自己在社区中的互动网络?是否允许居民组织一些新型组织达到互动目的?l 居民有问题是如何找街道的,街道办如何看待、解决居民的维权等,是希望居民单纯顺从还是希望居民参与决策?(3) 在居委会的访谈提纲:l 居委会自己觉得在居民社区参与网络中扮演了什么角色?l 居站分设模式下,如何处理服务居民和服从上级两者之间的关系?l 居站分设模式下工作如何开展?居委会成员对这种独特管理模式的看法。这种模式下工作效率?这种模式以传统模式相比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等。l 居委会主任如何产生?l 工作站站长与居委会主任是同一个人,在工作中是如何兼顾、区分两个职位的?如果他不是当地居民,他是如何更好了解居民的需求的,而他又是街道办任命的,工作站与居委会的意见发生冲突时怎么办?是否每次调解都能达成双方都接受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如何达成的?居委会的意见是否能百分百代表的是居民的意愿?l 居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l 居委会开展过哪些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如何?参与热情较高的群体是否有一些明显特征(年龄、职业等)?该居委会可供居民参与的活动领域有哪些种类?哪个占主体?居民对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关注程度?l 管理者认为是否应该培养居民的参与意识?比如加强自身利益意识,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加强选举和工作方面的宣传,双方积极互动,还是说希望居民什么都不用管,“听话”就好,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工作?(4) 居民的访谈提纲:l 了解居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情况;l 平时社区举办什么活动,参与频率、体验与感受、参与动机;l 对该社区的评价;l 是否了解“居站分设”模式、和居委会、工作站的互动情况、对居委会、工作站的评价。2.2整理与分析策略:(1)田野笔记分析本研究的主要资料为观察记录与访谈录音,因此我们对资料的第一轮分析就是把访谈录音转成文字录音稿,根据录音稿和访谈时做的记录写好当天的田野日志。观察记录是在访谈进行的同时快速记下的信息,较为凌乱。而田野日志是指把田野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写下感想,但是,实际上它已经是经过研究者大脑筛选、整合、理解、分析之后的产物。(2)个案式分析把每个访谈对象当成一个个案来对他的叙述进行分析,并做整合性理解,得出相应的结论。如:郑书记的个人看法、曾阿姨的个人看法等。(3)类别式分析根据观察和访谈资料对访谈对象进行分类,并把每个个案按类别整理、归纳,进行类别之间的比较分析,比较不同的立场、特征的居民的不同态度和观点。如:管理者的看法、满意者的看法等。3、研究伦理、信度、效度、自反性与局限性本次研究的所有受访者,无论是事先约好的,还是随机偶遇的,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研究的。我们小组通过私人关系找到受访者之一的“守门员”,在通过她的私人关系找到部分受访者(主要是街道办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又通过偶遇法自己约到了一些受访者。在访问前,我们都会标明我们的身份、目的,简单介绍我们的研究。并且我们向他们保证,所有的信息与资料仅为研究之用,不会对外公开。而且我们的非参与式观察也是公开的。因为守门员的帮忙,研究很顺利地开展开来之后,我们自主寻找访谈对象也基本没有遇到困难和拒绝,相反,很多居民都很热心地帮助我们。在访谈中我们都是配合受访者的时间安排,即使有时等上几个小时也没关系。同时,若有受访者要求我们将研究成果分享给他们,等论文写成之后,我们也很愿意给他们看。因此我们的研究是符合伦理道德的。我们的访谈按照“街道办居委会居民”的线索进行,街道办层面我们有两位访谈对象;居委会层面去了两个居委会,受访者为4人;居民中,老年人、中年人我们都有访谈,而且对社区比较满意的一类人一共采访了4个以上,他们的看法基本一致,而对社区不满意的一类人中,我们的访谈对象是那个群体的领军人物,他们掌握的信息非常全面。而且,我们在访谈中,比较注重引导访谈对象阐述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看法,他们在叙述中,也多采用这样的字眼“我个人的感受是”“我觉得”。我们的研究也旨在呈现该社区不同人的不同参与图景,我们注重个体的感受,这其实也是构建总体丰富性的过程。总之,我们对7次田野调查下来所了解的信息、收集的资料的广度和深度都算是满意的。当然,作为质性研究的入门者,我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不足。首先,由于时间与精力问题,我们的访谈对象数量还相对较少。其次,在社区管理者方面,我们没有接触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没有了解到他们的观点,而且我们的访谈对象中居民部分大多数是老年人,中年人只是偶遇过一个,原因是我们田野调查时间大都数是年轻人上班的时间,虽然计划过约那些受访的退休阿姨们的儿子女儿们,但是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取消了,所以在中年人群体方面资料显得有些不足。当然,这也存在中年人并不是社区参与的积极群体,因为他们要上班,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相反,老年人不需要工作,相对来说就更加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了,采访他们也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资料。另外,部分访谈对象是由管理者约谈的,访谈对象又是在办公场所,他们的叙述的可信度难以确定。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为居民服务从管理者角度分析社区管理和居民参与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管理模式由“单位制”转变为“社区制”。在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近年来国家和民众都开始重视社会建设。其中,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领域。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社区取得长远发展的依靠力量和长久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社区制是社会控制的延续。社区制包括以下几个制度性要素:第一,街道办事处,它往往是社区中最重要的治理主体,甚至因为其所拥有的行政权威和对各种资源的垄断而成为社区中唯一的治理主体。第二,社区管理组织,如居委会、工作站、党支部等等。第三,社区内其他社会组织,目前,种类比较单一,仅限于居民自娱自乐的组织和一些环保类志愿者组织,很难成为较为独立的社区参与主体(方亚琴,社会控制的延续,抑或公民社会的发轫?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因此,要想研究社区参与的情状,了解社区制各要素的观点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章将从翠湖社区管理者角度来阐释街道办、居委会/工作站对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感受以及对居民社区参与的态度。1、天园街街道办事处简介翠湖山庄所在的天园街建于1999年,这是一条环境优美,以年轻白领为主,知识结构高,参与意识强,文体活动活跃,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型社区构成的年轻街道。因为街道是天河区政府的所在地,因此其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作为基层政府组织,街道办要执行政府相关工作,职能多种多样,如计划生育、民政、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同时,街道办要处理很多种类很细的事情。太多职能落在街道办身上造成的问题是:街道权力和职能不相称,手段和职责不相称。一些本应由相应的具有具体职能的单位(如工商局、派出所)管理的事情,责任貌似都落到了街道办身上。受访者郑书记感慨:“心有余而力不足”。街道办是社区中最主要的管理者,但是管理者上面还有管理者,这就是等级制度。郑书记:“因为上级的区政府将职责下放到各个街道,包括计生、安全之类的各个方面,但是对街道来说,我们所拥有的手段是十分有些的。你比如说毒酒有塑化剂,我们没有检测手段,建筑违章、安全生产也要问责,可是这些的审批都是其他的各个局去办,我们也没有办法。而且到了年底,就要进行各种排名,评比;考核成绩低了,负责人就要被调离或者降职,比如有个派出所所长就变成了教导员。可是这些排名多少是真实的,我们以前得过90分都还是倒数。”这是否就使得有些制度政策实际是为了政绩而不顾居民的真实感受,影响了双方的关系?对于这点,我们的守门员金阿姨,谈起她多年来在街道办工作的感受:“心里头揣着老百姓,才能把工作做好。”天园街非常特殊在管理方面,天园街是全国第一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条采取“居站分设”(即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分开)的试点街道,具有典型性。郑主任表示这个管理模式推行得很顺利,但是奇怪并没有在全国推广。其中,居委会是政府指导下的议事机构,负责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工作站是政府工作的有效延伸,负责管理社区日常运作,不一定是当地居民,而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由街道办任命。工作站有分管不同方面的专干,亦由街道办招聘。虽然是居站分设,但是实际上是“一所两牌”,则居委会和工作站是在同一个地方办公的。同时,工作站站长、居委会主任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大多数情况都是同一个人,除个别社区的站长因党龄不够长暂时不能担任党支部书记。工作站站长由街道办公开招聘任命,具有正当性,但是,他是如何同时当选了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的呢?经过了什么流程?居委会主任不应该是由居民选出来的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街道办的书记,还是居委会的主任和工作站工作人员,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只是草草以“经历了一定程序”或者“不清楚”来搪塞。而通过对居民的访谈,我们发现其实部分居民并不是很关心社区管理者的选举等事情。“其实咱们对这些事不怎么关心,过程其实不重要,只要,只要有个好的主任,能对咱们好,就不错,像我们对小于主任都是很满意的,很热可她,所以也就不管她是不是我们选的了。”不管居委会主任是谁,是怎么选出来的,只要工作认真负责,对社区有利,他们就能接受。如果说居委会和工作站是直接处理社区相关事务,那么天园街道办则是宏观调控,经常召集工作站站长开会(我们第一次去翠湖居委会就正好碰上天园街12个居委会主任都要去街道办开会),布置相关工作。街道办也常常发起一些集体性活动,辖区内的12个社区都要参加,如垃圾分类,还有社区评比、文体比赛等等。2、翠湖社区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翠湖社区,就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满眼鲜花绿草,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化小区。它地处天河区天园街西部,位于华南大道与黄埔大道交界的东北角,西邻暨南大学,东依天河公园,南瞰广州天河跑马场。社区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现有住户1963户,常住人口4300余人。翠湖居委会办公地点位于翠湖山庄小区4号楼,辖区为1-17号楼。翠湖社区在积极推行居站“议行分设”的基础上,大胆先行先试,不断整合优化社区建设与管理机构功能,于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