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欣赏_2_第1页
欧洲音乐欣赏_2_第2页
欧洲音乐欣赏_2_第3页
欧洲音乐欣赏_2_第4页
欧洲音乐欣赏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洲音乐欣赏欧洲音乐欣赏 主讲人:祖帅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是罗 马天主教做弥撒时 所用的音乐。公元6 世纪末,罗马教皇 为了统一教会格里格里 高利高利圣咏圣咏仪式中的 音乐,将教会礼仪 歌曲、赞美歌等收 集、整理成一本 唱经歌曲(即“圣 咏”),共收集整理 了三千多首歌曲, 它后来就被人们称 做“格里高利圣咏” 。 无伴奏纯人声,即兴式、无明显节拍、 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旋律:一般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 主,音域经常控制在比较狭窄范围内 格里高利圣咏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 、齐唱、交替演唱和应答演唱。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 按按 风风 格格 分分 类类 一、巴洛克时期(1600-1750) 1、巴洛克时期的起止: 1600年歌剧诞生 1750年德国伟大作曲家 巴赫去世 巴洛克巴洛克的名字源于葡萄牙语,原指形状不规则形状不规则 的珍珠的珍珠,艺术史用于称呼17世纪豪华、精致的建筑风 格,后来却成为了这个时期音乐的代名词。 2、巴洛克时代音乐的特点是: A:题材上摆脱宗教的束缚,采用富有生活气息和戏剧情节的题材; B:风格上由肃穆、清高转为感情充沛奔放,富有生活气息; C:体裁上出现歌剧、清唱、芭蕾及组曲、协奏曲、奏鸣曲、赋格等 。 3、代表人物: A:意大利:科莱里,维瓦尔迪; B:法国:库泊兰和拉莫; C:德国:巴赫和亨德尔; 巴 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就是 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 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 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芭 芭拉结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 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 结婚,又生下十三个孩子。 巴赫的第二任妻子的名字是安娜玛 德莲娜,也正是巴赫第二小步舞曲的 别名,第一小步舞曲的别名是玛利 亚芭芭拉。 巴赫给自己深爱的这两个女人创作了 大量的曲子,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小步 舞曲,其中的主旋律正是帕卡贝尔的 canon。 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 G弦上的咏叹调,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 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 曲。 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世纪德国 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 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 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 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 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 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 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欣赏:小步舞曲巴赫 小步舞曲(Minuet)源于一种法国古老的民间舞曲 土风舞,17世纪(约1650年)流入宫廷,逐步变得速度徐缓 、风格典雅,逐渐盛行于贵族社会。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 得名。三拍子,中庸速度,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 典雅优美。 小步舞曲的特点是:旋律流畅、娇媚,伴奏清晰,速度从容 ,具有典雅、大方的气质。 1818世纪中叶世纪中叶1919 世纪初,欧洲音世纪初,欧洲音 乐在艺术上开始乐在艺术上开始 崇尚崇尚理性理性,音乐,音乐 语言语言朴素精练朴素精练, 以以严谨和谐严谨和谐的形的形 式表达式表达淳朴真挚淳朴真挚 的感情。这一时的感情。这一时 期的音乐风格被期的音乐风格被 称为古典主义时称为古典主义时 期。期。 二、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1)古典主义时期的起止: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 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 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 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2)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 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 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 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3)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 莫扎特(1756一1791) (1)名家介绍: 莫扎特(1756一1791)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出身于萨尔斯堡的 一个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即兴演奏和作曲就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 莫扎特的创作深受巴赫、海顿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结构精致匀称,旋 律欢快,风格明朗,乐观,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十八世纪的音乐艺术提 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2)代表作品: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歌剧二十二部,其中 最著名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 ;交响曲四十九部,其中第三十九、第四十 、第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他还创作了奏曲、 钢琴曲、室内乐重奏等多部作品。 请欣赏: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莫扎特(1756年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生于萨尔茨堡。其父 亲列奥波德为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乐师。四岁从父亲学钢琴( 羽管键琴),五岁开始作钢琴小曲。六岁起随父亲在欧洲各大城 市演奏,轰动了欧洲乐坛,被誉为“神童”。八岁在巴黎出版了四 部小提琴奏鸣曲。九岁前后开始写作交响曲,十一岁已完成第一 部歌剧。此后相继写出大量作品。年任萨尔茨堡大主教 宫廷乐师,因不甘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而去职,定 居维也纳,专事创作。作有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姻 、唐璜、魔笛等近二十部,康塔塔和清唱剧十部,交 响曲五十余部,小夜曲十余部,嬉游曲二十余部,以及各种体裁 的器乐曲、声乐曲等。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作品千余部。 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代表。其创作汲取奥地利民间音乐和 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作品清新、优美,充满诗意,表现了对美 好事物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弦乐小夜曲赏析 概述:习称G大调弦乐小夜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作于 年月。原为弦乐合奏。后改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 重奏,其中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为所作十多首组曲 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莫扎特所作组曲型小夜曲有 多种演奏形式,其中六首采用管弦乐合奏、三首采用管乐 合奏,唯本曲采用弦乐合奏。据作者本人的作品目录记载 ,本曲由快板、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浪漫曲、小步舞曲 与三声中部,终乐章等五个乐章组成。后第二乐章因故亡 佚,遂成四乐章。 乐曲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采用奏鸣曲式,G大调,快板 ,4/4拍。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呈现出主 部主题。 (1=G 4/4) 这一主题前四小节的号角性音调,采用主和弦的分解 和弦形式写成,在低音区主音衬托下的后四小节轻巧 明快。整个主题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 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充满明朗的情绪色彩 和青春气息。接着,乐曲呈现轻盈的舞步般的旋律。 随后音乐向高音区发展,引出采用D大调的副部主题, 轻快轻巧,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着,在呈示部的结尾出现以颤音音调为特征的新的 主题旋律。 这一旋律由带有颤音的主部主题后半部和副部主题演 化而成,并保持轻巧欢快的特点。这个小结尾部主题 反复一遍之后,用五小节生动的乐句结束了呈示部。 乐曲的展开部仅二十小节,简短明快。 在再现部之后,乐曲呈现用主部主题开 头部分的素材组成的短小精悍的结尾部 ,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了第一乐章 。 第二乐章为浪漫曲。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 (1)名家介绍: 贝多芬 (1770-1827 )师从海顿、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 等名师。由于一七九五年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音乐会,弹奏自己写作的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而闻名遐迩。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 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 重声誉。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 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 。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 ,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 扎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贝多芬在声名如日中天之际患了耳聋的疾病。在此后,写了著名的十四 号钢琴奏鸣曲月光。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一八 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同年,贝多芬又写作 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 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着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 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 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 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八零八年 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 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 。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 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 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 神怡的乡间字眼。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 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 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 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热情奔放的 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 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 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 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 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 的精神意境。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 耀与与欢欣。 ()代表作品: 钢琴奏鸣曲月光。 交响乐:第三号交响曲英雄、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第六号交响曲田园等。 请欣赏: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 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 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 想使我屈服。” “命运”主导动机:03 33 | 1 - | 主部主题: 1= b E 2/4 03 33 | 1 - | 02 22 | 7 - | 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曲 式是乐曲发展的逻辑,熟记主题可以加深对乐 曲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又可以培养音乐记忆力 。 背景: 贝多芬创作于1805年,完成于1808年。当时正是贝多芬创作 的旺盛期,曾写了不少富有深刻社会内容的优秀作品。 此曲本无文字标题,因贝多芬对开头的动机“ 03 33 1 - ”曾 向友人兴德勒做过:“命运敲门声就是这样”的解释,所以后来被 称为“命运交响曲”。 风格特征: 命运交响曲,揭示了两种力量“人”与“命运”的剧烈斗争 ,深刻反映了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的崇高思想和“通过 斗争取得胜利”的英雄气概。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c小调,2/4拍,奏鸣曲式。全曲 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层次清晰,整个作品情绪激昂 ,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结构: 奏鸣曲式 呈 示 部( 第一乐章) 展示部再现部 主部 连接部 副部 结束部 音乐表现: 呈示部 主部主题:开门见山地奏出了“命运在敲门”的主题核心,随即发展成为惊 慌不安的命运主题,最后结束在坚强的延长音上。表现了主人公发自内心 的愤慨和敢于向“命运”抗争的英雄性格。主题旋律由弦乐与单簧管奏出。 连接部:由圆号发出向“命运”挑战的号角声。 副部主题:由“命运”动机蜕变出的一段柔婉、优美的英雄主题,充满对光 明未来的憧憬和幻想。但命运主导动机仍然不时地在低声回响,提醒人们 斗争仍将十分尖锐。 结束部:豪放、奋进、短暂的结束部又一次显露了英雄的面貌。 展开部:命运主题继续在更大范围变化展开,使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戏剧的 冲突,犹如一场殊死搏斗。 再现部:以倍强的力度全奏命运动机,音乐又回到了那种严峻与激动不安之 中,在主部结束时,双簧管插入一段哀怨的喧叙调,显得格外悲怆。结尾 处命运主题的进入又一次掀起了戏剧性高潮,最后音乐又回到最初的陈述 ,表示斗争尚未胜利,若想“扼住命运的咽喉”还应继续搏击。 小结: 一、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体现出的作品风格是充满哲理的、英 雄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这个“英雄”不是英雄个人形象的刻画,而是与人民 群众的英勇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那就是“通 过斗争,获得胜利”。 第五交响曲鲜明地流露出了贝多芬个人的艺术风格。他形象生动 、层次清晰,情绪激昂、气魄恢宏,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部作品,贝多芬在交响乐的创作上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新,它 使交响乐的庞大结构服从于一个中心思想,赋予交响乐以浑然一体的雄伟气 魄。 贝多芬在一次回答学生提问时说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命运的敲门声”。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能把生命活上几千 次该有多美啊!”从这个话中我们可以体味出贝多芬不屈不挠的坚强个性, 他不甘心做命运的奴隶,坚信光明一定能够战胜黑暗,并为之付出顽强的努 力。 二、莫扎特是贝多芬的先驱。莫扎特的音乐优美、典雅,贝多芬的音乐则 充满力量、无比坚韧和火焰般的热情。 练习与思考: 一、学会并背唱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旋律,注意体会古 典主义音乐的风格。 二、结合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谈谈 你对古典音乐特点的体会。 三、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1)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止: 1818世纪末、世纪末、19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 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 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 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 直延续到直延续到1919世纪世纪2020年代。年代。 (2)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崇尚理性、重视规范 、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不同,强调的是主观性,注 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 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 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以19世纪中叶为标准划分为前后两个时 期。 浪漫主义前期浪漫主义前期 ( 19世纪20年代-19世纪中叶) 前期:前期:浪漫主义音乐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发展 到高峰,代表作曲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