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关于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关于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关于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4页
关于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 前 言 手术室是外科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 的严重并发症,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 手术室及参与手术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才能更 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3 2005年12月11日,宿州,10名患者做白内 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感染情况,其 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手术间进行了一例中耳炎手术,患者排出 大量含绿脓杆菌的脓性分泌物,之后于上午 10点,在这间手术间进行了眼科手术,一直 持续到下午一点多,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术 。下午开始出现感染 宿州眼球事件 前 言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4 前 言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5 其他感染事例 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9名新生儿死亡。 2008年,某妇幼保健院陆续发生新生儿疑似感染肺炎克雷柏杆 菌事件,其中死亡的1名患儿与治愈出院的1名患儿均检出肺炎克雷柏杆 菌, 5名在院新生儿有疑似感染症状。 2009年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 症感染患儿中5例患儿死亡。 2009年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47名 血透患者中20名患者感染丙肝。 2009年安徽霍山县医院58名血透患者中28名患者感染丙肝。 2009年,甘肃、江苏、安徽的安庆和寿县、广东、云南、吉林 相继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 前 言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6 感染来源1 感染的危险因素2 感染控制的目的3 感染控制的措施4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7 感染来源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致病菌,可来源于医护人员、医院环境和病人。引起 清洁伤口感染大部分是外源性污染,可来自于工作人员和环境,细菌大多 数是病人自身携带的;清洁伤口以外的感染,多来源于肠胃道、呼吸道等 部位。 医护人员 环境病人 感染来源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8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9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0 三、患者自身感染 (一)人体应对感染的三种防御机制 皮肤和粘膜:皮脂腺分泌的物质可抑制细菌的滋生;汗水可冲刷掉细菌;鼻腔、 口腔和呼吸道的粘膜也有清理细菌的作用,皮肤破损时,会导致该防御机制出现 故障。 炎症反应:当病原体等抗原侵入人体时,相应部位血流会增加,中性粒细胞、单 核细胞会先后进入该部位吞噬、溶解病原体。死亡的白细胞导致脓的产生。 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分别由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手术和麻 醉用药皆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自身感染 病人自身的菌群是重要的手术切口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1 感染来源1 感染的危险因素2 感染控制的目的3 感染控制的措施4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2 感染的危险因素 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类别 危险因素 病人 年龄、营养状况、疾病影响、过度肥胖、远处感染灶、 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反应改变、术前住院时间 手术手术室布局与环境、手术类型、手术人员外出、刷手时间长短 、皮肤消毒、术前备皮、抗菌剂洗涤、手术时间长短、预防性 抗生素的使用、器械灭菌不完全、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手术 技术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3 感染的危险因素 病人自身因素 1、年龄: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易造成术后感染。 2、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不利于伤口愈合,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考虑营养不良影响免 疫系统,从而增加感染率。 3、疾病的影响:基础疾病严重,如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术后易发生感染。疾病 造成患者免疫能力下降有关。 4、过度肥胖:体壁脂肪组织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或组织暴露困难,手术难度增大,手 术时间延长;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较肌层减少,因而肥胖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5、远处感染灶:患者本身存在感染灶,即使感染灶与手术区域很远,但其术后伤口 感染率要大大高于非感染灶患者。因此,术前治愈原有的感染灶,对降低术后感染的 发生有很大的意义。 6、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术切口感染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病原菌。最近的研 究表明,内源性金葡菌感染的危险性在增加。消除鼻腔携带金葡菌,理论上可减少 手术伤口感染率。 7、免疫反应改变:患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疗、化疗,均增加术后感染几率 。 8、术前住院时间:由于术前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的耐药菌株在患者体内定植的可 能性就越大,进而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危险性。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4 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有关因素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手术室在设计中不完善,区域划分不清,洁污通道不分, 容易造成交互污染,引发交叉感染。 2、手术类型:手术类型不同,感染率也不尽相同。资料显示矫形外科手术感染率为 0.8%,而心脏外科为2.5%,乳腺活检、肿块切除和乳房切除的手术感染率分别为 3.3%、6.6%和19.0% 3、手术人员外出:有研究表明,未穿外出衣的人员污染明显,洗手衣细菌菌落数高 于穿外出衣人员2.2-2.43倍。 4、刷手时间长短:据调查统计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造成感染, 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 5、皮肤消毒:手术野皮肤消毒范围要足够,方法要正确,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皮 肤消毒剂,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保护手术切口,大大减少术后感染。 6、术前备皮:手术前一天备皮刀剃除毛发可使皮肤上皮损伤导致微生物繁殖,术后 感染率比手术当天备皮显著升高。 7、抗菌剂洗涤:抗菌剂洗涤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但必须在术前短期内。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5 手术有关因素 8、手术时间长短: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导致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的 暴露干燥、牵拉损伤组织;出血、麻醉时间的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术者 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技术操作,在理论上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9、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药物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但是 必须在术前短期内给药,使术中和术后4小时抗菌药在血浆内达到有效浓度。 10、器械灭菌不完全: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手术室医院感染最直接因素。 器械使用后清洁消毒不严格,不按程序清洗手术器械,尤其传染病患者残留的体 液、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11、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 体内有植入物的手术(如人工瓣膜的置换、人工器官的 植入等),较普通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要高,这是由于微生物通过吸引、粘附并 定植于植入物表面引起感染。 12、手术技术: 止血效果不佳、死腔形成、组织创伤等因手术技术造成的感染。 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6 感染来源1 感染的危险因素2 感染控制的目的3 感染控制的措施4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7 感染控制的目的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概念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是对来自环境、共同媒介物(医疗用品,器械)、医务 人员(手、鼻咽部和身体)以及患者自身的感染源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 环节的控制。 感染控制的目的 (一)降低感染率,进而杜绝医院感染、传染病的传播,预防发生社会性 流行; (二)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和 病床周转率; (三)减低罹患率、死亡率;减轻患者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医 疗费用支出; (四)改善医疗品质,提升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8 感染来源1 感染的危险因素2 感染控制的目的3 感染控制的措施4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19 感染控制的措施 无菌物品管理 外科刷手 及手消毒 医务人员的管理 无菌技术 健全感染 控制制度 环境的管理 感染手术处理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0 感染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感染控制制度 1、树立手术室人员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 防感染意识; 2、制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连台手术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操作规程、外来器械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手术室质量控制标准等感染控 制制度,健全感染控制制度体系,并组织护理 人员学习; 3、科内设专人负责手术感染监控工作,促进有效预防手术感染; 4、组织成立科室感控管理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感染管理会议并记录。科室感 控小组每月进行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组织感染知识培训,并对自 查情况分析总结,对培训效果实行评价并记录,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 5、护理人员定期轮岗,训练与提高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掌握预防感染基本知识 和技能;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1 感染控制的措施 (二)环境的清洁 1、随时保持手术部各处地面清洁,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器具表面、物面和地 面,应及时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 2、术前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在室内走动。 3、手术室温度应在22C25C;相对湿度为40%60%; 4、手术间墙体表面、地面、设备、设施等表面应在每日开始手术前30min、手术 结束后和全天手术完毕后均应进行湿式擦拭方法清洁。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 得连续使用。 5、坚持每周清洁卫生制度 。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2 感染控制的措施 (三)医务人员的管理 1、所有进入手术部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部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 2、室外的衣服不能进入清洁区,私人物品一概不得进入洁净区; 3、手术结束后,应将脱下的手术衣、手套、手术帽、口罩、拖鞋等物品放入指定 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不得随意丢弃; 4、注意使用保护性防护用具,如手套、眼罩或护目镜、面罩、防护拖鞋、防水围 裙等; 5、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部工作; 6、限制进入手术间人数;应在满足手术需要时降低到最少,大手术12人,中手 术8人,小手术6人,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7、严格限制观摩手术人员;需要时应穿有明显标识的观摩服。应安排人员陪同, 不能随意在手术部、手术间内随意走动、互窜手术间等; 8、须注重个人卫生和形象,每天洗澡,勤修指甲,不可涂擦亮甲油或戴假指甲、 涂染脚趾甲,注意洗手,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首饰;眼镜于手术前要用清洗消毒 液擦拭。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3 感染控制的措施 (四)无菌物品管理 1、应优先选购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减少化学灭菌法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快速灭菌后器械不能裸露传送。 2、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无菌包或无菌区域内;并应分类放置于清洁区 无菌物品间的橱柜内或储物架上,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摆放和发放使用;专室专 用,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护士长及质量监控人员应定期检查其工作。 3、无菌物品间的室内环境须干净、干燥、无灰尘、污垢或小虫;橱柜或储物架应 当距地面2025cm、距及天花板50cm、距墙壁510cm;温度应维持在18C22C ,相对湿度维持在35%60%;工作人员搬运无菌物品时双手必须保持清洁干燥; 手中的湿气及微生物亦会侵入无菌包内。 4、无菌物品的使用过程中,应以保持其无菌性和完整性的方式打开、配置和传递 ;无菌物品应直接由刷手人员取出或安全地放置于无菌区内;无菌物品一经打开必 须保持其在人的视线范围内,确保其无菌性。 5、严禁将手术室器械、敷料包挪为他用;不得自带手术器械在手术室使用。 6、建立手术器械及外来器械借用及使用制度,并认真落实;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4 感染控制的措施 (五)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 的医护人员,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避免浮尘飞扬,影响洁净效果;术中应尽量减少人员 走动,各种操作动作要轻,勿在手术间内抖动各种敷料;使用少尘、无尘、无粉 物品,使用无粉手套;一次性物品拆包间拆除外包装传递窗一次性物品间 。 2、限制区域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视其为污染 ; 3、无菌手术衣只有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前缘和袖子视为无菌。穿戴好无菌手术 衣、手套后,双手仅能在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前方操作; 4、无菌台的铺设应尽量接近手术开始时间,无菌台只有台面高度视为无菌,且应 保持台面干燥;无菌台一旦建立,须严防被污染; 5、刷手人员只能碰触无菌物品和无菌区,且应面向无菌区,应避免依靠非无菌区 。非刷手人员只能碰触非无菌物品和非无菌区,应尽量避免进入无菌区,传递无 菌物品给器械护士时,不应跨越无菌区。 6、手术中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时,应后退一步,采取背靠背交换或面对面旋转交换 形式,不得污染手臂及无菌区域;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5 (五)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7、使用无菌物品、器械、敷料时,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灭菌 合格,包布不得潮湿。包装不合格/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 8、使用防水较好的外科手术衣和铺巾;使之潮湿时也能够起到屏障作用; 9、手术中手术衣、手套、口罩怀疑被污染或已被污染、浸湿或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染时,须重新清洗、灭菌后再用。 10、接触患者的麻醉物品一人一用一消 毒。 11、手术开始后,各手术台上一切物品 不得交互使用;已取出的无菌物品未使 用亦未被污染,不得放回无菌容器或无 菌包内,须重新清洗、灭菌后再用。 12、限制手术台上翻动患者。必要时动 作应轻柔,减少浮游菌沉降于手术区域 。患者应在预麻室麻醉后进入洁净手术 室。 感染控制的措施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 26 (六)外科刷手及手消毒 1、剪短指甲,不可佩戴假指甲、首饰;洗手 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部位, 指甲缝、指关节及佩戴饰物的部位等; 2、严格执行外科刷手至少25min,刷洗范围 为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 3、术前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充分揉搓至消毒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