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A型题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 Leeuwenhoek C、 Mendel D、 Golgi E、 Brown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 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 Crick和Watson; C、 Schleiden和Schwann; D、 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二、X型题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等方面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调控C、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E、细胞的衰老与死亡2. 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4.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5.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 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第二章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一、A型题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5.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与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与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与RNA结合在一起6.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7.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8.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与蛋白质翻译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D、必须先对RNA进行加工;E、翻译在粗面内质网上进行10.细菌胞质内含有DNA以外的遗传物质,能复制的环状结构称为A、基粒; B、质粒; C、基质颗粒;D、中间体; E、小核11.关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A、常为一条线性的DNA分子 B、分布在核区 C、 DNA裸露而无组蛋白结合 D、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 E、控制细胞的代谢、生长和繁殖二、X型题1.下列哪些结构属于膜相结构 A、核糖体; B、溶酶体; C、中心体;D、线粒体; E、高尔基复合体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 A、具有核物质并能进行增殖; B、具有典型的细胞膜;C、具有蛋白质合成系统; D、能单独生活在周围的环境;E、具有一条染色体3.原核细胞所具有的结构A、中间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4.原核细胞特征是A、DNA分子裸露而无组蛋白结合 B、有内膜系统 C、DNA分子为环状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E、有细胞骨架5.常见的原核生物有A、细菌; B、支原体; C、蕨类;D、放线菌和蓝绿藻; E、酵母菌6.细菌是原核生物的典型代表,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分布广泛; B、体积较小; C、外表面有细胞壁; D、RNA是其遗传物质; E、进化谱系上比古细菌更接近真核生物三、判断题1.细菌的基因组主要是由一个环状DNA分子盘绕而成,特称为核区或拟核。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原核细胞内没有细胞器。3.所有的细胞均具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4.核糖体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而在原核细胞没有。四、填空题1.真核细胞中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核,另外还有各种细胞器,它们将细胞进行分区,为各种代谢活动提供固定的场所,而细胞骨架的存在为细胞提供了结构框架,决定了细胞形状和细胞的大致结构。简答1.细胞学说的内容。P3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P143.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内容。P214.DNA与RNA在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P205.DNA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21细胞骨架习题 微管不构成下列哪种结构:D 纤毛; 纺锤体; 鞭毛; 染色体; 中心粒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分裂停止在 C 间期; 分裂前期; 分裂中期; 分裂后期; 分裂末期 MF的主要成分是 B 微管蛋白; 肌动蛋白; 脂蛋白; 糖蛋白; 载体蛋白 由二联管构成的结构是 A 纤毛; 纺锤体; 基毛; 微绒毛; 中心粒 组成微丝的基本单位是 C 结合蛋白; 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角蛋白; 结蛋白 鞭毛和纤毛轴部横切面结构是 C 九组单管环列; 九组二联管环列; 九组二联管环列,两条中央管; 九组三联管环列; 九组三联管环列,两条中央管 哪种结构不是由MT构成 C 中心粒; 纺锤丝; 分裂沟; 鞭毛; 纤毛 可被细胞松弛素B破坏的结构是 C 核骨架; MT; MF; IF; ER 以下关于中间纤维的描述哪条不正确?B 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 直径略小于微丝; 具有组织特异性; 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 杆状区序列高度保守 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的蛋白是 A 动力蛋白; 驱动蛋白; 肌动蛋白; 管家蛋白; 肌钙蛋白 微管由几条微管蛋白原纤维围成 C 8 9 13 15 18 下列不能构成中间纤维的成分是 D 角蛋白; 结蛋白; 波形蛋白; 肌球蛋白; 神经元纤维蛋白 中间纤维参与的细胞活动是 B 胞质分裂; 维持细胞机械强度; 肌肉收缩; 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分离 微管的组装不包括哪个时期 C 成核期; 延迟期; 渗入期; 稳定期; 聚合期 多选题 微管组织中心 ABCD 是细胞内富含微管的部位; 是细胞内装配微管的部位; 具有微管球蛋白; 包括中心体和纤毛基体 包括纤毛和鞭毛轴体 肌动蛋白结合的核苷酸可以是 AB ATP; ADP; GTP; GDP; TDP 细胞骨架成分参与了下列哪些细胞结构或细胞活动 ABCDE 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转运膜泡运输过程; 核纤层; 有被小泡形成过程; 粘着带 微管的功能包括: ABDE 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形成; 在细胞分裂时参与胞质收缩; 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下列哪些细胞器具有极性 ABD 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 高尔基复合体; 线粒体 抑制微管聚合的药物是 CD 细胞松弛素B; 鬼笔环肽; 秋水仙素; 长春碱; SDS 下列哪些器不具备膜性结构 ABCD 中心体; 染色体; 核糖体; 纺锤体; 溶酶体 影响微管组装的因素有 ABCDE pH值; 温度; 镁离子; GTP; 长春碱 在细胞内运输物质时,驱动蛋白运输的方向是: B 沿微管由正端向负端运输; 沿微管由负端向正端运输; 沿微管双向运输; 沿微丝由正端向负端运输; 沿微丝由负端向正端运输; 细胞中的微管可以三种形式存在:单管、二联管和三联管。 胞质分裂中起主要作用的特殊结构是收缩环,它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 细胞松弛素B可与微丝的亚单位肌动蛋白结合,从而破坏微丝,改变细胞的形状。 肌动蛋白是组成微丝的基本单位,其存在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球状肌动蛋白、纤维状肌动蛋白。 微管的组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成核期、聚合期和稳定期。 细胞骨架的三种类型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体的分离是因为它能破坏微管。 细胞的变形运动与骨架成分微丝有关。 应力纤维是细胞骨架的微丝构成的。 细胞骨架的三种类型中,没有极性的是中间纤维。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组成的中空圆柱状结构。 微管装配的起始点是微管组织中心。 微管装配需GTP供能,而微丝装配则需ATP供能。 细胞骨架三种成分中,最粗的为微管,微丝直径最细,而中间纤维的直径介于前两者之间。 微管组装的限速期是成核期 微丝组装的限速期是成核期 细胞骨架成分中,微管参与中心粒的形成,微丝参与小肠上皮微绒毛的形成,中间纤维则参与核纤层形成。 中间纤维蛋白单体由头、尾和杆状区三部分组成。 细胞骨架三种成分中,最稳定的结构是中间纤维,有极性的结构是微管和微丝。 简答题 1. 简述微管的功能 P150-152:6点蓝色字 2. 简述微丝的功能 P157-159:6点蓝色字 3. 简述中间纤维的功能P162-163:6点蓝色字 名词解释 1. 细胞骨架P146前言1-2行 2. 微管组织中心P148(一)1-3行 第八章 细胞核选择题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E A、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场所B、是最大的细胞器 C、是转录的场所D、是脱氧核糖核酸复制的场所 E、以上都是 核被膜的哪一部分上具有核糖体 BA、内核膜 B、外核膜 C、核周隙 D、核孔 E、核纤层 核孔复合体不具有的是 CA、胞质环 B、核质环 C、基质环 D、中央栓 E、辐 下列何种结构可介导细胞核内外的大分子物质转运 CA、核仁 B、外核膜 C、核孔 D、核基质 E、核间隙 组成染色质非组蛋白的特征是 E A、酸性蛋白 B、数量少、种类多 C、维持染色质的高级结构 D、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与复制 E、以上都是 常染色质的特征是 BA、螺旋化程度高 B、有转录活性 C、 DNA复制较晚 D、易与核基质区分 E、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染色深) 哪种组蛋白不是核小体核心颗粒的成分 AA、H1 B、H2A C、H2B D、H3 E、H4 染色质基本组成单位是 DA、核糖体 B、核孔复合体 C、染色体 D、核小体 E、中心体 染色质的三级结构可能是 EA、染色单体 B、核小体 C、螺线管 D 、DNA双螺旋 E、袢环 能保持染色质高级结构和保护核心颗粒上的DNA碱基对不被核酸酶消化的是AA、H1 B、H2A C、H2B D、H3 E、H4 下列哪一项不是组装成核小体八聚体核心的组蛋白是 AA、H1 B、H2A C、H2B D、H3 E、H4 关于常染色质的描述,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A、结构松散 B、螺旋化程度低 C、着色较浅 D、转录不活跃 E、均匀分布在核内;位于中央 关于异染色质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结构紧密 B、着色较深 C、螺旋化程度高D、是有功能的,可活跃地进行复制和转录 E、位于核的边缘,部分与核仁结合 结构异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位于 EA、整条常染色体上 B、整条X染色体上 C、整条Y染色体 D、性染色体长臂上 E、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区 没有参与染色质组成的是 B DNA; 糖脂; 组蛋白; 非组蛋白; RNA 中期染色体 AA、每条包括两条染色单体 B、与染色质的化学成分有严格的区别C、每条染色体都有次缢痕和随体 D、不是每个染色体都有着丝粒E、与纺锤体的纺锤丝在端粒处相连 随体位于下列哪种染色体上 CA、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B、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C、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D、端着丝粒染色体E、性染色体 人类核型的表示方法为 AA、正常男性为46,XY;正常女性为46,XX B、正常男性为46,XX;正常女性为46,XYC、正常男性为23,XY;正常女性为23,XXD、正常男性为23,XX;正常女性为23,XYE、正常男性为常染色体23+XY;正常女性为常染色体23+XX 端粒DNA富含 DA、A B、T C、U D、G E、C 染色体末端具有的能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是 CA、着丝粒 B、动粒 C、端粒 D、随体 E、副缢痕 核纤层不具有的是 DA、中间纤维蛋白 B、网络结构 C、与染色质特殊位点结合 D、附有RiE、磷酸化解体去组装致核膜破裂 下列哪项描述与核纤层的功能无关 CA、为核被膜提供支架 B、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核被膜的崩解和重新形成 C、参与RNA的加工、合成与装备 D、参与间期染色质的核周锚定与构造E、参与DNA的复制与基因表达 rRNA是由_转录而来。 AA、NOR(rDNA) B、线粒体DNA C、常染色质 D、结构异染色质 E、兼性异染色质 核仁中含量最多的核酸是 CA、mRNA B、tRNA C、rRNA D、rDNA E、mtDNA 下述哪一项不是有关核仁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 BA、没有包膜的海绵状球体 B、主要参与三种RNA的合成 C、与核糖体的装配有关 D、在分裂细胞中呈现周期性变化 E、能被特征性地银染而着色 核仁组织区通常位于染色体的 CA、主缢痕 B、着丝粒 C、次缢痕 D、端粒 E、随体 核仁周期是指 BA、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高度动态变化 B、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形态结构改变D、核仁组织区在细胞周期中的一系列变化E、核仁在细胞分裂中的消失与重现 X型题 附着核糖体可以附着于 AC A、外层核膜 B、内层核膜 C、内质网 D、高尔基复合体 E、线粒体 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核仁的主要区域为 ADE A、纤维中心 B、染色体成分 C、膜结构 D、致密纤维成分 E、颗粒成分 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BCD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 DNA D、少量RNA E、脂类 核孔复合体包括 ABCD A、胞质环 B、核质环 C、辐 D、中央栓 E、网格蛋白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BC A、DNA的储存 B、DNA的复制 C、RNA的转录 D、蛋白质的合成 E 、蛋白质的加工 在细胞核内主要进行的是 ABDE A 、组蛋白分子进行染色质的包装 B、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 C、蛋白质的合成 D 、RNA的转录 E、DNA的复制 7. 核被膜包括 ABCDE A、 外层核膜 B、内层核膜 C、核间隙 D、核纤层 E、核孔复合体 8. 核膜的特征有 ABCDE A、双层膜 B、与内质网相延续 C、分布有多个核孔复合体 D、有核纤层支持 E、内外膜间有核周间隙9. 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组蛋白是 BCDE A、H1 B、H2A C、H2B D、H3 E、H4 10. 核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 ABC A、RNA B、DNA C、蛋白质 D、多糖 E、脂类 11. 结构性异染色质多位于 ACE A、染色体的着丝粒区 B、染色体的长臂 C、染色体的端粒区 D、染色体的短臂 E、染色体臂的凹陷部位12. 对于核仁的叙述恰当的有 ABCDE A、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 B、核仁的大小与蛋白合成有关 C、核仁一般位于核膜边缘 D、有些细胞有多个核仁E、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后核仁消失 13.关于常染色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CE A、在间期细胞中结构较为松散 B、在间期细胞中结构比较紧密 C、碱性染料着色较浅 D、碱性染料着色较深 E、大多位于核的中央 判断题1. 核纤层蛋白被磷酸化后参与核膜重建。F2. 核纤层附着在内、外核膜上,为染色体提供锚定位置。F3. 核仁的大小及数目与蛋白质合成水平有关。T4.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富含T重复序列,保证DNA分子的完整性 F5. 所有正常的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F6. 染色体组装的袢环结构模型与多级螺旋结构模型区别之处是三级结构。 T7. 随体是染色体末端、与次缢痕相连的棒状结构,由常染色质组成。F8. 核仁在细胞的分裂周期中无形态上的变化。F9. 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和组装核糖体。T10. 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是由H1、H2A、H2B、H3各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F11. 组蛋白是碱性蛋白, 带正电荷, 功能是参与核小体的构建。其中H1位于两个核小体的连接DNA的中间部位,主要起连接作用。 F填空题1. 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可分为两类: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2. 核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RNA、 DNA和蛋白质。 3. 电镜下观察,可发现核仁的形态结构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纤维中心、致密纤维和颗粒成分。4. 细胞核是蕴藏遗传物质的中心,是细胞代谢、生长及繁殖的控制枢纽。任何有核细胞去掉了核,细胞很快就会趋于死亡。 5. 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贮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 6. 捕鱼笼式的核孔复合体模型认为核孔复合体有以下四种结构成分:_、_、_、_。P1737. 核孔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核的功能状态或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情况。 或前后的答案都对 8. 核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同上题,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大而明显。9. 间期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10. 核纤层附着在内核膜上,为染色体提供锚定位置。 11. 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存在方式不同,其中间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分裂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其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12. 根据着丝粒位置的不同,染色体分为以下四类:_、_、_和端着丝粒染色体。P18113. 电镜下,核被膜包括外核膜、内核膜、核周间隙及核孔等结构。14. 染色体主要由四种大分子组成_、_、_和_。P176 倒第三段15. 多级螺旋化模型中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依次为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和染色体。 16. 核小体的核心是由组蛋白_、_、_、_各二分子聚合成八聚体和DNA组成的复合体。P179倒第3段17. 人体正常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按国际统一标准可分为7组,配成23对,其中22对染色体为男女所共有,称常染色体,另一对X和Y为性染色体。了解18. 核纤层是高等真核细胞中紧贴核膜内层的、由纤维状蛋白质组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19. 核骨架,又称为_,是真核细胞核除去_、_及_以外的部分。P187第3段 名词解释1. 核纤层2. 核骨架3. 常染色质4. 异染色质5. 核仁组织者6. 核孔复合体7. 核型 常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中结构较为松散(呈伸展状态),碱性染料着色较浅的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低,有功能,能活跃地进行复制和转录,均匀分布在核内,位于中央。 异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中结构比较紧密,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染色质,螺旋化程度较高,转录不活跃,位于核的边缘,部分与核仁结合。 核纤层:是高等真核细胞中紧贴核膜内层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 核骨架: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去染色质、核膜与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个以非组蛋白为主的纤维网架结构,。 核孔复合体:电镜下,核孔由一组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称为核孔复合体。 核型: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简答题 试述细胞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1) 核膜的区域化作用使转录和翻译在空间上分离; (2) 控制着核质间的物质运输。 2. 核纤层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1) 在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2)与核膜重建及染色质凝集关系密切。 (3) 参与细胞核构建及 DNA的复制。 3. 简述核小体结构模型。 (1)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 (2)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由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 (3) 146bpDNA分子缠绕在核心颗粒表面。 (4) 相邻核心颗粒之间为一段连接线DNA,连接线上有组蛋白H1和非组蛋白。 4. 根据捕鱼笼式模型,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包括四种结构成分,即:胞质环、核质环、辐和中央栓。 主要功能: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运输。 5. 简述捕鱼笼式核孔复合体模型的内容。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环上有8条纤维伸向胞质面,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环上有8条纤维伸向核质面,辐:有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8重对称,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功能: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运输。 6. 简述核膜的功能。 (1) 核膜的区域化作用使转录和翻译在空间上分离; (2) 控制着核质间的物质运输。 7. 核基质(核骨架)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1) 是DNA复制的支架。 (2) 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参与染色体和核膜的构建。 8. 简述核仁的亚微结构。 由致密纤维包围的纤维中心: 在电镜下为浅染的低电子密度区域,是rRNA基因rDNA的存在部位。 由致密的细纤维构成的致密纤维组分: 是核仁内电子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浅染区周围, 含有正在转录的rRNA分子。 由核糖核蛋白构成的颗粒成分: 呈致密的颗粒, 是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位于核仁的外周 。 其他结构: 核仁除了上述3种基本结构外, 还有一些其他结构,如核仁周围染色质。此外, 还有核仁基质。 记住蓝色字部分。9. 简述染色质的成分。(1) 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2) RNA是染色质中含量极低的生物大分子。(3)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10. 什么是染色体核型?中期染色体有何结构特点?一个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这两条染色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粒相连接,称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出现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称主缢痕或初级缢痕。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两条短臂和两条长臂。在主缢痕处,有与着丝粒并列的动粒。沿染色体纵轴方向,有染色体臂、次缢痕、随体和端粒等不同的结构域。 11. 根据核仁的功能说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1) 核仁是细胞核中rRNA合成的中心。 (2) 核仁是rRNA加工成熟的区域。 (3) 核仁是核糖体大小亚基装配的工厂。当45SrRNA从rRNA基因上被转录后,很快与进入核仁的蛋白质结合形成80S的核糖体蛋白复合体,随着45SrRNA分子的加工成熟过程,这个80S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逐渐丢失一些RNA和蛋白质,加工剪切成核糖体大、小两个亚基的前体,最后在核仁中形成的大、小亚基被运输到细胞质。 试述核仁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核仁为匀质的球体, 无界膜包被, 是由多种组分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1)纤维中心: 在电镜下为浅染的低电子密度区域,是rRNA基因rDNA的存在部位。(2) 由致密的细纤维构成的致密纤维组分: 是核仁内电子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浅染区周围, 含有正在转录的rRNA分子。(3)由核糖核蛋白构成的颗粒成分: 呈致密的颗粒, 是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位于核仁的外周 。(4)其他结构: 核仁除了上述3种基本结构外, 还有一些其他结构,如核仁周围染色质。此外, 还有核仁基质。核仁的功能:(1)核仁是细胞核中rRNA合成的中心。(2)核仁是r RNA加工成熟的区域。(3)核仁是核糖体大小亚基装配的工厂。 记住蓝色字即可。 简述染色质包装成中期染色体的四级螺旋结构模型。(1).核小体为染色质的一级结构八聚体/组蛋白(H3 H4和H2A H2B) +146bpDNA分子 (缠绕1.75圈) 核心颗粒 之间为60bp的连接DNA片段直径11nm圆盘状颗粒核小体。(DNA长度压缩1/7)(2) 螺线管为染色质的二级结构 H1参与下,核小体紧密连接、螺旋缠绕(6个/圈)染色质纤维(30nm)(压缩1/6)(3) 超螺线管为染色质的三级结构螺线管进一步压缩盘绕形成,直径400nm (压缩1/40)(4)染色单体为染色质的四级结构 超螺线管再次折叠而成染色单体(长2-10uM) (压缩1/5) 5长的DNA2-10m长的染色单体,共压缩了近万倍。 记住蓝色字即可。 试比较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1)常染色质结构松散,异染色质结构紧密。(2)常染色质着色较浅,异染色质着色较深。(3)常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低,异染色质螺旋化程度高。(4)常染色质有功能,可活跃地进行复制和转录,异染色质转录不活跃。(5)常染色质均匀分布在核内,位于中央,异染色质位于核的边缘,部分与核仁结合。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化学本质相同,只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而已,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选择题1. 组蛋白的合成在_期。 C A G0; B G1; C S; D G2; E M2. 确定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极的结构是_。 EA 基粒; B 基质颗粒; C 着丝粒; D 动粒; E 中心体3. 具有微管组织中心作用的结构是_。 EA 基粒; B基质颗粒; C 着丝粒; D 动粒; E 中心体 4. 染色质开始组装成染色体在_。 DA G0期; B G1期; C S期; D 有丝分裂前期; E 有丝分裂后期5. 染色体着丝粒纵裂,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在_。 EA G0期; B G1期; C S期; D 有丝分裂前期; E 有丝分裂后期6. 细胞分裂中,核膜的崩解是由于_。 CA 核膜磷酸化; B 核膜去磷酸化; C 核纤层磷酸化; D 核纤层去磷酸化;E 核膜和核纤层同时去磷酸化7. 染色体形态结构最典型是在有丝分裂_期。 BA 前; B 中; C 后; D 末; E 间8. 染色体解聚成染色质在有丝分裂_期。 DA 前; B 中; C 后; D 末; E 间9. 哪种结构不属于有丝分裂器_。 EA 中心体; B星体微管; C 极间微管; D 动粒微管; E 微体10. 细胞质开始分裂在_时期。 EA G0期; B G1期; C S期; D 有丝分裂前期; E有丝分裂末期11. 人体中有增殖潜能但暂不增殖的细胞称_期细胞。 AA G0; B G1; C G2; D S; E M12. 细胞生长所需的蛋白质主要在_期合成。BA G0; B G1; C S; D G2; E M13. 没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是_细胞。 D A 受精卵; B 胚胎早期; C 成人上皮; D 成人心肌; E 肝14. 确保上下代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致性的关键时期是_期。 EA G0和G1; B G1和S; C S和G2; D G2和M; E S和M15. 下列那个时期没有细胞周期检测点。 AA G0; B G1; C S; D G2; E M 16. 细胞周期中的检测点的主要作用是_物质。 EA 合成; B 运输; C 分泌; D 加工; E 检测并修复17. 复制前蛋白复合体主要与_结合才能启动DNA的合成。 CA G1-CdK; B G1/S-CdK; C S-CdK; D M-CdK; E P5318. 细胞处于_时期对抗肿瘤药物不敏感。 AA G0; B G1; C S; D G2; E M19. 恶性肿瘤细胞增生周期时相不同步,治疗后易复发,治疗肿瘤的药物对身体有严重毒副作用。根据所学细胞周期的知识,你认为治疗肿瘤的两类药物即细胞周期特异性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应该_应用。 EA 单独一类大剂量一次; B 单独一类小剂量长期;两类联合大剂量一次; D 两类联合小剂量长期;E两类适量联合短期间断(按疗程) 了解或删掉20.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开始出现在_期。 DA 细线; B 偶线; C 粗线; D 双线; E 终变21. 在减数分裂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_期。 DA 细线; B 偶线; C 粗线; D 双线; E 终变22.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发生等位交换重组在_期。 CA 细线; B偶线; C 粗线; D双线; E 终变23.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期。 C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E 末期24. 研究证明,一个卵细胞双线期中,同源染色体交叉与粗线期联会复合体中的重组小结的数量关系是_。 AA 相等; B 1:2; C 二倍; D 三倍; E 四倍25. 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在_微管的作用下,染色体移到赤道面上。 CA 星体; B 极间; C 动粒 D 单体; E二联体26. 中心粒的主要作用是_的组织中心。 AA 微管; B 微丝; C中间纤维; D核仁; E染色体27. 在减数分裂中,联会复合体出现在_期。 BA 细线; B偶线; C 粗线; D 双线; E终变28. 未复制DNA检测点位于_期。 DA G0; B G1; C S; D G2; E M29. 纺锤体组装检测点位于_期。 C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E 末期30. 人卵细胞的发生中,在双线期最长可停留几_。 EA 小时; B 天; C 月; D 年; E 十年X型题1. DNA损伤检测点位于那些时期? BCDA G0; B G1; C S; D G2; E M2. 下列那些事件是磷酸化的结果? ABEA DNA合成的启动; B 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 C 染色体松解成染色质; D 核膜重新形成; E 有丝分裂器的形成3. 下列那些事件是去磷酸化的结果? ABDE A 纺锤体去组装解体; B 染色体去凝集成染色质; C 核膜崩解; D 分裂沟形成; E 胞质分裂;判断题 1代表T,即对;0代表F,即错1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能向细胞两极移动主要直接原因是动粒微管的去组装缩短。 12. 细胞分裂中核膜崩解是由于核纤层去磷酸化。03. CDK类蛋白激酶常以磷酸化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事件。14. 复制前蛋白复合体在DNA复制开始后一直保持完整聚合状态,以防止DNA重复复制。05. 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是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名词解释1. 细胞周期2. 检测点3. 同源染色体4. . 减数分裂5. 细胞周期蛋白6.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 Cdk激酶抑制物 了解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2. 检测点为了保证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完整性及细胞周期正常运转,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可对细胞周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出现的故障加以检测,只有当这些事件完成或故障修复后,才允许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行,该监控系统即为检测点。3.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一条来自于父亲一条来自于母亲的一对染色体。4. 减数分裂配子发生的成熟期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5. 细胞周期蛋白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蛋白质,它们能随细胞周期进程周期性地出现及消失。是通过周期性活化CDK间接调节细胞周期运行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6.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为一类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多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关键性作用。7. Cdk激酶抑制物抑制CDK的活性,阻断或延迟细胞周期运行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简答题1. 细胞周期中S期在分子水平上有哪些主要变化?2. 细胞周期中G2期在分子水平上有哪些主要变化?3. 细胞周期中G1期在分子水平上有哪些主要变化?4. 细胞有丝分裂各期主要发生哪些变化?5. 简述有丝分裂过程中使染色体移动的作用力有那些。6.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几个时期?7.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核心是包括哪两种蛋白?试述其种类及其主要作用。8. 阐述细胞周期检测点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9. 为什么说细胞周期是化疗的理论基础?1. 细胞周期中S期在分子水平上有哪些主要变化?DNA复制;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合成;组蛋白持续磷酸化;中心粒的复制。2. 细胞周期中G2期在分子水平上有哪些主要变化?大量合成RNA、ATP和与M期结构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如成熟促进因子、微管蛋白。3. 细胞周期中G1期在分子水平上有哪些主要变化?G1期为细胞生长大量合成RNA、蛋白质,包括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和在G1期向S期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发生了多种蛋白质的磷酸化;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作用加强。4. 细胞有丝分裂各期主要发生哪些变化?前期:染色质逐渐凝集成染色体;核膜破裂;核仁消失;分裂极的确定和纺锤体的形成;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细胞两极迁移;末期:两个子细胞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5. 简述有丝分裂过程中使染色体移动的作用力有那些。(1)极间微管重叠区微管之间在动力蛋白的作用下相互滑动对两极星体产生的推力。(2)动粒微管与染色体动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染色体产生拉力。(3)星体微管与细胞膜之间相互作用使星体稳定在细胞两极的作用力。(4)组成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和臂间大分子蛋白染色体粘着蛋白形成的粘着力。 理解第一点和第二点即可。6.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几个时期?细胞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