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doc_第1页
转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doc_第2页
转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doc_第3页
转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doc_第4页
转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 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综观中外编辑出版史,凡是成功的出版社,都有一流的编辑厕身其间。他们独具慧眼,能够发现优秀的作者和市场契机;他们熟悉作者,知识面宽,能够协助作者,使其创造出更能适应读者口味的图书;他们目光敏锐,能够领先常人捕捉不易觉察的文化潮流,并以自身的深厚素养通过文化组合编辑出适应潮流的图书;他们善于创新,乐于采用一切新编辑手段、新技术、新材质,打造全新的图书样态。以上四点构成了编辑创造力的四个方面-发现的能力、催化的能力、组合文化的能力和创新呈现方式的能力。在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革新不断涌现的时代,无论是对编辑个体和具体出版社而言,还是对整个出版业而言,编辑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至关重要。一、发现的能力真正有创造力的编辑人必须成为了解专家的专家,这是美国著名编辑人舒斯特在其名文给有志于编辑工作者的一封公开信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要真正成为了解专家的专家,编辑需要锤炼自身的发现能力,练就一套发现的本领。具体而言,至少要能够发现优秀的选题谁最适合撰写,领先行业的出版同行在做什么。编辑的发现能力首先表现在为自己谋划的选题发掘合适的作者。一个适应社会需要和文化发展潮流的好选题,如果选择了适当的作者,就容易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相反,如果作者选择不当,即使选题适应市场需求,也会功亏一篑。著名的剑桥史学系列(如剑桥中国史、剑桥欧洲经济史、剑桥美国经济史、剑桥战争史、剑桥中世纪史等)图书,在确立选题后,编辑亲自或请主编者面向全世界相关学界的一流学者约稿,这些著作出版后均名动一时,影响深远。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重写学术史的呼声很高,我们也开始相关的筹划。90年代末,当我了解到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葛兆光先生正在酝酿撰写一部以一般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为主题的中国思想史后,凭借在文史知识领域内的敏感,我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研究规划,而葛先生也是这一选题的最佳人选。随后我与葛先生多次联络沟通,表达了复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的强烈愿望。在此后的几年,我们不断跟踪作者的研究进展,并陆续推出了这部极具价值、独具特色的中国思想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此书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且热销6万多套,并已售出版权,出版了英文版和韩文版。发现领先行业的出版同行在做什么,然后设法超越,也是编辑的重要发现能力。前文提到的编辑人舒斯特对此有具体阐述:当你听到另外一家出版社即将出版一本差不多的书时,千万不要气馁。成为最好的永远都比跑第一重要得多。与发现合适的作者相比,这项能力更能体现编辑的市场眼光-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前提下发现并超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编辑此项能力的提升,尤为必要。1745年,法国著名出版商布列顿原本打算在法国翻译出版钱伯斯百科全书(此书于1728年在英国出版,一版再版,广受欢迎),但他发现钱伯斯百科全书已经大大落后于社会形势和时代发展,于是决定找人编纂一部适合法国社会的全新的百科全书。此时,34岁的青年狄德罗进入了他的视野。狄德罗虽然年轻,但视野广阔、思维敏锐,此前翻译过一些词典并撰写过一些著作,在法国文化界和出版界已小有名气。布列顿看重狄德罗的才华,设想通过与他的合作,打造出超越英国同行的经典著作。事实证明,布列顿的眼光不错,狄德罗是称职的。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努力,由狄德罗主编的布列顿版的百科全书不仅启蒙了法国,也启蒙了整个世界,其流风余韵迄今犹在。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了辞源、四部丛刊、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工具书、古籍和杂志,中华书局紧跟这位出版业的领头羊,也相应出版辞海、四部备要、大中华、中华小说界等相应书刊,两家的出版物可谓匠心独运、各有千秋,既丰富了书刊品种,满足了读者需要,出版者也获得良好回报。二、催化的能力在出版史上,有这样一类书,起初作者只有灵光一闪的洞见、初步的写作框架或者不成熟的毛坯,而经过出版人从编辑出版角度的点拨、精细加工甚至是工作和生活上的扶助,作者最终交出了完美的作品,这就是编辑的催化的能力。编辑的催化能力,首先表现在通过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促使作者将设想打造为成功的作品。知识结构有异、人生经历不同的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可能会迸发出闪光的思想,有心的编辑总能捕捉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推动作者创作出优秀作品。英国当代著名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在其回忆录中提到:德斯蒙德莫里斯是著名的裸猿一书的作者,在撰写此书前,他曾经撰写了人与蛇、人与猿、人与熊猫等著作,但是市场反响平平。在与莫里斯进行深入交谈后,麦奇勒鼓励他以人类身上的动物行为为主题并以裸猿作为书名撰写一本书。这部书出版后获得极大成功,不仅市场销量惊人,而且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后来,莫里斯又撰写了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也都获得极大的社会反响。应该说,如果没有麦奇勒的建议,就没有莫里斯的裸猿,也不会有莫里斯风靡世界的成就。其次,编辑的催化能力表现为帮助作者提升、完善作品,成为作者的好参谋。优秀的编辑往往比初出茅庐的作者更懂得作品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他们知道如何使仅具框架的作品更完善,更富有文学性、艺术性和学术价值。经他们点拨,作者最终完成的作品,可能成为与初稿完全不同的另一部作品。1986年,编辑曾国藩全集的唐浩明开始酝酿写作历史小说曾国藩。因此前对曾国藩的相关史料和文献已经了然于胸,在很短的时间内,唐浩明就写出了一部中篇小说曾国藩出山并投稿到著名文学期刊芙蓉杂志。杂志编辑看过后,对唐浩明的历史眼光、写作功力大为赞赏,同时认为以作者对曾国藩的研究功力,应该将这部小说写成一部全面描绘曾国藩丰富人生的长篇小说。初露锋芒的唐浩明受到编辑的鼓舞,经过四年的努力,于1990年推出曾国藩第一部血祭,两年后第二部野焚和第三部黑雨陆续面世。此时的曾国藩已从中篇变为长篇,篇幅也从最初的5万字增加到120万字。近20年来,这部小说已经销售100多万套,影响遍及海内外。2003年曾国藩荣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如果没有当初编辑的参谋,也许很难有现在的曾国藩。又如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三红-红岩、红日、红旗谱,作者在完成初稿交给出版社后,编辑从小说情节、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多次与作者沟通、协商,正是由于编辑的参谋催化作用,这三部小说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销售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册,影响了无数读者。作者是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或是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各自领域的知识当然比编辑更专业、熟悉和丰富。编辑的优势在于直接面向社会和读者,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更准确。因此,好的编辑是作者的好参谋,总是能够对作者的毛坯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帮助作者打造出传播更广泛的文本。时间简史就是霍金在编辑的参谋下最终定稿的。20世纪80年代,霍金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为给年幼的子女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作教育费用,他决定以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基础,撰写一部面向大众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时间简史初稿完成后,编辑进行了精细的审阅和加工,提出了许多修改建议。虽然有些建议令霍金大为恼火,但事实证明,编辑是对的。正如霍金本人所言:我从大量看过初稿的人那儿得到如何改进此书的建议,特别是我的拜泰姆书社的编辑彼得古查底送给我厚厚的一叠关于他觉得我还没有适当说清楚的地方的评语和疑问。我必须承认,当我收到他长长的要修改的地方的清单时相当恼火。可是,他是完全对的。我相信在他的促使下,最终使这本书变得更好。这本变得更好的书,迄今已经销售了2 500多万册,以30多种语言流传于世界各地的读者中。编辑的催化能力不仅表现为在知识上和文本上给作者提供助力,也表现在给予作者工作和生活上的扶助,这往往能够帮助作者完成原本难以实现的写作计划和研究规划。2005年12月复旦出版社推出了陈尚君辑纂的375万字的十二卷本旧五代史新辑会证。这是一项极具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学术工程。抗战以前,史学大师陈垣就曾提出重新校订此书的设想,近二十年间,海峡两岸也有许多学者作此倡议,但因所涉文献极其浩博繁杂,此项工作始终没有完成。1994年,复旦出版社得知陈尚君教授有此研究规划时,遂向他约稿。期间,陈教授一度因没有合适的研究条件几乎中断研究,在此情况下,出版社为他专辟一间工作室,用于此项研究。经过作者11年的辛苦努力和出版社的积极帮助,书稿终于如愿完成。该书的出版,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教授认为此著的成绩超越了清代四库馆臣邵晋涵。我们清楚,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成功主要是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但作者曾表示,如果不是我们的坚持和帮助,他很难完成这部著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出版者催化力的价值所在。三、组合文化的能力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变迁的过程,每一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表现形式。通过文化的组合和整合,编辑能够使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知识呈现出新的风貌,使之能更吸引读者,更方便读者,更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组合文化是所有从事编辑工作的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文化潮流的重要能力。通过组合文化,编辑能够将分散的、凌乱的甚至是湮没无闻的知识重新汇聚、系统化并使之重见天日。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主持整理、编校、刊行了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等。这些项目中的典籍长期以来散落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有的典籍年代久远,错漏百出,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研究的开展。作为现代最具文化情怀和出版理想的出版家之一,张元济花费三四十年的时间,足迹遍布海内外,广为搜罗,通过重新整理、组合,将散落的明珠串成美丽的项链-编辑出版了一部部彪炳文化史册的大型丛书,树起了中国出版史和文化发展史上的丰碑。我们的工作中也有这种体会:2002年,复旦出版社策划了一套高端的学术著作名家专题精讲,编辑事前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详细梳理了列选作者的学术研究状况,同时结合读者的需求,确定了每种图书的主题,请作者整理或经作者许可由编辑搜寻摘编作者学术生涯中最精华的十篇文章,集为一书。在组稿过程中,有作者在某一专题研究上已有建树,但文章不够十篇,编辑就约请作者就这一专题继续深入研究,补齐十篇。正是由于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此套图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赞誉,并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组合文化,不仅有利于文化的整合、传播与扩散,还可以起到规模效应,促进出版业自身经营的发展。日本出版人出川沙美雄在其漫话世界出版社中曾经提到英国著名出版家波尔哈姆林通过公共汽车式的全新出版形式使出版社获得飞跃发展的事迹。所谓公共汽车式出版是指其他任何出版社都可以参加哈姆林主持的大型丛书,通过这样的组合,不仅可以使大型丛书得以完成,而且由于规模效应降低了出版成本,促进丛书销售,使各出版社都可以从中受益。哈姆林主持的五十卷本二十世纪文学全集就是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虽然每卷厚达800多页,但因为收录了卡夫卡、毛姆等当代知名作家的作品,书价又便宜,每一卷都售出50多万部,出版社业绩也因此而突飞猛进。在国内,中国出版集团自2004年起开始运作中国文库的出版,这套大型丛书已出版三辑,每辑约100种,涵盖了20世纪以来数十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史学、哲学等八大门类的经典著作,盘活了一批学术价值高、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在出版界和文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如哈姆林自己所说:必须干与众不同的事。变化,学习,发展。编辑组合文化的能力恰恰体现了这一点。经过整合加工,使旧知识、旧文化演变成符合现代人接受习惯的新知识、新文化,是编辑组合文化能力的重要表现。1915年,商务印书馆编纂出版了辞源,1936年中华书局编纂了辞海,这两部大型的工具书继承了中国传统工具书的优点,同时在编辑体例、收录字词条目、字词解释方面都下了大工夫。尤其是徐元浩、舒新城等人主持的辞海,特别注重新词的收录,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两部工具书都取得上百万部的销售佳绩。四、创新呈现方式的能力编辑在发现选题与合适作者的前提下,经过富有创见的催化作用和匠心独运的文化组合,初步完成了图书的文本编辑,而呈现方式的创新则是将前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为图书文本穿上一套靓丽的衣装,使图书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出版史上所有的成功案例都表明,善于创新呈现方式的编辑高手,往往都能够引领出版的潮流,引发一次次的出版革命,创造骄人的出版奇迹。谈及编辑创新呈现方式的能力,埃伦雷恩和他的平装书革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案例。在创办企鹅出版社之前,埃伦雷恩是一家出版公司的职员,非常喜欢读书。他发现,高品质的优秀图书都是价格昂贵的精装书,而书店里销售的便宜图书,都是些既缺乏想象力,又缺乏知识含量的消遣作品。由此他产生了创办一家出版社,专门为大众提供质量上乘、价格低廉的优质图书的想法。1935年,埃伦雷恩首次以每本6便士的价格推出了10种平装书。尽管企鹅版平装书受到其他出版社和书店的坚决抵制,但由于平装书价格低廉、品质上乘,很快就赢得了读者和市场的喜爱,在英国迅速发展起来,并蔓延到欧美其他国家,使出版业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经典的作品走出了知识精英的庙堂,开始走向普罗大众。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风行于日本出版界并一直影响至今的文库本出版,可以说是平装书革命的另一种形态。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经典作品大多以单行本的面目出现,许多书因为成本高而价格不菲,优秀的文化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了普及文化,提高国民素养,岩波书店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便系统地筹划构建岩波文库,选书精良,售价低廉是岩波文库的突出特色。正如旅日学者李长声所言,在很多日本人眼里,岩波文库寄托着一生的教养。此后,讲谈社、中央公论社、文艺春秋社、角川书店都陆续推出文库本,除角川文库着眼于商业法则,娱乐致胜外,其余文库本图书大多注重图书的经典性和高水准,为提升日本国民的文化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欧美的平装书和日本的文库本都采用小开本、低价格吸引读者的话,那么精装大开本图书同样能吸引书籍爱好者。与国外先出精装本再推平装本不同,当前国内一般采用先出平装本后出精装本的做法,同样比较成功。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消费产品包括图书消费分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平装本、精装本,小开本、大开本,甚至是豪华本、毛边本等各得其所,只要策划到位,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说出版永远可以创造奇迹,传播的机会和成效总是存在的。在网络化的时代,虽然有数字出版的挑战,但是纸质图书出版如果能够找到适当的呈现形式,还是大有可为的。在新媒体技术影响广泛的今天,版式创新是编辑创新呈现方式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编辑工作中的价值越来越大。别具一格的版式设计,不仅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而且提升了图书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16卷本话说中国引起一时轰动。这套书的文字内容与以往谈中国文化的图书并无多大区别,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应该说,版式创新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丛书的策划者研究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精心为每一则故事配上多幅精美图片,使图与文、人与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借鉴了多媒体的链接形式,可以使读者方便地进行检索式、跳跃式阅读,这些版式方面的创新给读者带来强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