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关于--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的报告_第1页
劳动局关于--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的报告_第2页
劳动局关于--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的报告_第3页
劳动局关于--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的报告_第4页
劳动局关于--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劳动局关于 *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的报告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的报告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按照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报送 *经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有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市 *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报告如下: 一、我市“十一五”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现状 2006 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116571 人, 2006 年至2009 年分别为 28516 人、 28050 人、 29155 人、 30850 人,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12 万人的 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十一五 ” 规划的 5%以内, 2006 年至 2009 年分别为 2006 年至 2009 年,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输出 人,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7 万人的 117%,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 人,完成规划目标 100 万人的 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达 成 “ 十一五 ” 规划 20万人的 全市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 人,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人的 全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 / 17 ,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18 万人的 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 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 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人,人,农民工工伤保险 人, 2009 年度征收各项社保费 元,各项社保待遇全部实现按时足额发放。 主要做法 1、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制定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先后清理和取缔了限制和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制定和完善了城乡统筹就业的政 策体系。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培训网络。组织开展了困难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四大行动”,推进城乡劳动者向素质就业转变。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为各类城乡求职人员实行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多渠道、多形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四是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低收入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失地失业群众四大群体就业工作意见,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企招聘周 ”、“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系列就业促进专项行动。五是认真做好劳务开发与转移输出工作。加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创3 / 17 业帮扶工作力度,着力打造劳务品牌,积极发挥劳务输出优势,发展劳务产业,壮大劳务经济。 2、不断探索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积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巩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市安居区被纳入全国首批新农保工作试点区县,现已启动实施。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定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 意见。二是妥善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先后解决了依法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老工伤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原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参保、环卫工人的参保问题。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施意见, 3 万余名 失地农民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三是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我市从 2006 年起将各类用人单位使用的农民工纳入了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70586 人。 2009 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 7331 人、 18119 人。四是探索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积极 探索与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操作方式,对农村转移输出的人员,按灵活就业的方式为之建立养老保险关系,让该部分人员进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大盘子,消除户籍与身份对参保人员所设置的障碍。 4 / 17 3、有效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推进基层调解仲裁机构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2009 年大英县、蓬溪县相继建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二是在全省率先在企业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指导 *明星电力、中胜实业、镇江寺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基层调解组织。三是建立农民工权益跟踪服务体系。加强与输入地联系、协作 ,实行有针对性的维权服务,全市共在省外劳务输出相对集中地区建立农民工劳务输出服务站共计 25 个。四是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三级联动协查试点。建立省、市、县三级监察机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不同地区监察机构案件协查机制,加大对 跨地区违法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的查处力度。五是成立了 *市法律援助中心劳务办工作站。进一步扩大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农民工提供非诉讼调解、仲裁及诉讼等法律援助。 二、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市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为 余人,通过招商引资、经营 城市、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业岗位 余个。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就业岗位不断流失,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失地无业农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剧;二是城乡劳动者地位还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当前统筹城乡就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出多门和政策不5 / 17 统一的现象,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不配套,致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管理、就业服务缺乏有序运转 的协调推进机制;三是社会保障任务艰巨。全市社会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大量困难群体、失地无 业农民、自由职业者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保障水平与群众期望值存在差距,同时,实施社保费“缴、减”政策后,失业、工作、医疗保险支付缺口进一步加大,保放发压力增大;四是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增大。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部分劳动者诚信意识差,随意跳槽现象普遍,企业管理难度加大,劳动关系稳定性差,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五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就业和社会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不健全、资金无保障的现象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任务艰巨。 三、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路 一是积极探索 建立全市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大格局,着眼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到社会保障全市统一归口管理、门类齐全、城乡全面覆盖。二是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彻底剥离附加在户口上面的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福利服务,打通“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界限。三是完善城乡社保制度。着眼消除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6 / 17 “空白”,尽快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加快新农保试点步伐,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制度衔接,做到参保范围、缴 费标准、待遇水平、管理办法“四个统一”。四是以强有力的财政支撑确保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序健康运行。根据全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保障任务越来越重的实际,专门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费保障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由财政部门按照 长的一定比例,逐年增加资金资金投入,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围绕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促进机制、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格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高效的城乡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制度框架、经办操作、待 遇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探索创新、统一衔接和有效突破。 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体系。“ *市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 建设投入资金 86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6880 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1720 万元。一是积极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清理并取缔限制和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制定我市统筹城乡就业的一体化政策,使城乡劳动力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二是完善城乡就业市场体系。7 / 17 建立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实现城区有市场 、乡镇有网点、村社有窗口。三是完善创业体系,推进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在户口迁移、社会保险续接、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进一步健全统筹的城乡职业培训体系。新建“川中公共实训基地”需建设资金 25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 2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500 万元。恢复建立 *市技工学校需建设资金 30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 2000 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1000 万元。切实抓好劳动预备制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创业培训。重点打造知名劳务品牌,突出 *特色和技能优势,通过有 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村进城务工者的创业能力,通过提供资金、政策、技术信息等创业服务,帮助参加创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并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 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市级中心机房建设、劳动保障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和市区县硬件集成等内容的“金保工程”建设投入资金 53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 4300 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1000 万元。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需资金 80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 6000 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2000 万元。探索建立社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8 / 17 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 本实现城乡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险。到 “ 十二五 ” 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38 万人,其中职工 30 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68 万人,其中职 工 21 万人、居民 47 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 90%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 9 万人、 5 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达到 96%以上。逐步扩大新农保试点工作范围,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 85%以上。新增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做到失地必保、即征即保。全面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普遍提高社会保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 100%。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到 2015 年末,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实现社会保险 “ 五费合征 ” 。 进一步健全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总投资 8404万元,其中:申请中省投资 6723 万元,自筹资金 1681 万元。一是完善上下贯通、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运作程序规范的劳动保障基层 “ 三级机构、四级网络 ” 的工作体系。二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管理制度。按照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和标准,逐步将全市各类用工企业和单位纳入就业登记、 用工备案、劳动监察等劳动保障管理范围。三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资源数据库,对农村非农就业人员实9 / 17 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城乡劳动者资源信息 库,实现对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 附件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所需资金测算与效果 分析表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测算与效 果分析表 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遂劳 2010 21 号 签发人:成斌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 *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工作规划的报告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按照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报送 *经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有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市 *经济区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规划报告如下: 一、我市“十一五”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现状 2006 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116571 人, 2006 年至2009 年分别为 28516 人、 28050 人、 29155 人、 30850 人,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12 万人的 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0 / 17 “ 十一五 ” 规划的 5%以内, 2006 年至 2009 年分别为 2006 年至 2009 年,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输出 人,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7 万人的 117%,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 人,完成规划目标 100 万人的 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达 成 “ 十一五 ” 规划 20万人的 全市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 人,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人的 ,完成 “ 十一五 ” 规划 18 万人的 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 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 加新型 农村养老保险 人,人,农民工工伤保险 人, 2009 年度征收各项社保费 元,各项社保待遇全部实现按时足额发放。 主要做法 1、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制定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先后清理和取缔了限制和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制定和完善了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体系。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培训网络。组织开展了困难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四大行动”,推进城乡劳动者向素质就业转 变。三是健11 / 17 全统筹城乡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为各类城乡求职人员实行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多渠道、多形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四是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低收入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失地失业群众四大群体就业工作意见,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企招聘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系列就业促进专项行动。五是认真做好劳务开发与转移输出工作。加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力度,着力打造劳务品牌,积极发挥劳务输出优势,发展劳务产业,壮大劳务经济 。 2、不断探索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积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巩固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市安居区被纳入全国首批新农保工作试点区县,现已启动实施。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定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二是妥善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先后解决了依法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老工伤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原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参保、环卫工人的参保问题。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 度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施意见, 3 万余名 失地农民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三是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12 / 17 疗保险。我市从 2006 年起将各类用人单位使用的农民工纳入了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70586 人。 2009 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 7331 人、 18119 人。四是探索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积极探索与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操作方式,对农村转移输出的人员,按灵活就业的方式为之建立养老保险关系,让该部分人员进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大盘子,消除户籍与身份对参保人员所设置的障碍。 3、有效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推进基层调解仲裁机构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2009 年大英县、蓬溪县相继建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二是在全省率先在企业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指导 *明星电力、中胜实业、镇江寺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基层调解组织。三是建立农民工权益跟踪服务体系。加强与输入地联系、协作,实行有针对性的维权服务,全市共在省外劳务输出相对集中地区建立农民工劳务输出服务站共计 25 个。四是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三级联动协查试点。建立省、市、县三级监察机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不同地 区监察机构案件协查机制,加大对 跨地区违法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的查处力度。五是成立了 *市法律援助中心劳务办工作站。进一步扩大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农民工提供非诉讼调解、仲裁及诉讼等法律援助。 13 / 17 二、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市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为 余人,通过招商引资、经营城市、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业岗位 余个。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就业岗位不断流失,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失地无业农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 加剧;二是城乡劳动者地位还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当前统筹城乡就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出多门和政策不统一的现象,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不配套,致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管理、就业服务缺乏有序运转 的协调推进机制;三是社会保障任务艰巨。全市社会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大量困难群体、失地无业农民、自由职业者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保障水平与群众期望值存在差距,同时,实施社保费“缴、减”政策后,失业、工作、医疗保险支付缺口进一步加大,保放发压力增大;四是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增大。农 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部分劳动者诚信意识差,随意跳槽现象普遍,企业管理难度加大,劳动关系稳定性差,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五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就业和社会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不健全、资金无保障的现象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任务艰巨。 14 / 17 三、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路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全市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大格局,着眼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到社会保障全市统一归口管理、门类齐全、城乡全面覆盖。二是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彻底剥离附加 在户口上面的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福利服务,打通“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界限。三是完善城乡社保制度。着眼消除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空白”,尽快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加快新农保试点步伐,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制度衔接,做到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管理办法“四个统一”。四是以强有力的财政支撑确保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序健康运行。根据全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保障任务越来越重的实际,专门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费保障情 况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由财政部门按照 长的一定比例,逐年增加资金资金投入,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围绕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促进机制、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格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高效的城乡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15 / 17 工作在制度框架、经办操作、待遇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探索创新、统一衔接和有效突破。 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体系。“ *市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 建设投入资金 86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6880 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1720 万元。一是积极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清理并取缔限制和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制定我市统筹城乡就业的一体化政策,使城乡劳动力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二是完善城乡就业市场体系。建立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实现城区有市场、乡镇有网点、村社有窗口。三是完善创业体系,推进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在户口迁移、社会保险续接、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进一步健全统 筹的城乡职业培训体系。新建“川中公共实训基地”需建设资金 25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 2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500 万元。恢复建立 *市技工学校需建设资金 3000 万元,其中申请中省资金 2000 万元地方自筹资金 1000 万元。切实抓好劳动预备制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创业培训。重点打造知名劳务品牌,突出 *特色和技能优势,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村进城务工者的创业能力,通过提供资金、政策、技术信息等创业服务,帮16 / 17 助参加创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