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3).docx_第1页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3).docx_第2页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3).docx_第3页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3).docx_第4页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3).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某天,刘德在上班途中经过一路口时恰好遇到一辆公交车也刚好经过该路口,该公交车以v=12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向前驶去,刘德立即以v=6m/s的速度追赶公交车,在离路口s=36m处公交司机发现有人追赶,便立即以a=4m/s的加速度进行刹车,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求:(1) 公交车停止后需要等待刘德多长时间?(2) 刘德在追赶公交车的过程中,当与公交车间的距离最大时,公交车已经距离路口多远?14. 距地面高5m的水平轨道上A、B两点相距2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小车始终以4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10m/s。可求得h等于( )hABA.1.25m B.2.25m C.3.75m D.4.75m15. (多选)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s,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乙甲t/sv/(ms)54 3 2 1 30 20 10-100A. t=2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mB. t=4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 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知识点13.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测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 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2.若纸带上相邻点间的位移差Sn+1-Sn=0,则物体做匀速运动。若Sn+1-Sn=C(非零常数),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根据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s1、s2、s3、s4、s5、s6,根据(S+S+S)(S+S+S)=3aT(T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2.接通电源,释放小车,重复打纸带三条3.挑选纸带,确定计数点,测相邻间距4.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注意事项】1.计时器打出的点子不清晰,可能因为是电压偏低或振针位置不合适。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3.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4.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5.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巩固:1.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 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_(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 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 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C. 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 为了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A. 天平 B.秒表 C.米尺2.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取一带有纸带的重锤从高处释放。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50赫兹的交流电,记录重锤运动的纸带如图1所示,在纸带上选择标号为0-6的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1个点未画出,纸带旁边并排放着毫米刻度尺。2173(1) 计数点1对应刻度尺读数为_cm,计数点3对应刻度尺读数为_cm。(2) 下表是通过测量计算出的通过各计数点的速度,其中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计数点12345瞬时速度/ms0.401.171.561.95(3) 求出重锤的加速度为_m/s3.同学们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想到既然自由落体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就可以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来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于是和同学合作,按照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BCEAD图2图1(1) 实验室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_仪器(2) 该同学实验时让重物从静止下落,并且测量了第1、2点的间距接近_mm,就可以确保重物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3) 做完实验,选择了一条纸带,并截取了中间某一段,如图2,已知时间间隔为T。则打C点时,重物的速度V=_,重力加速度g=_(写表达式)。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_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 _m/s;(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3) 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m/s。5.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由g1= ,g2= ,g5= ,取平均值为8.667 m/s,方法B:由g1= ,g2= ,g3= ,取平均为8.673 m/s。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方法B中有_。 因此,选择方法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 (试举出两条)。6.某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s、ss与对应时间的比值s/t、s/t、s/t、s/t、s/t、s/tf.以s/t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s/t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s/t-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 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和_.(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则s=_cm,s=_cm.(3) 该同学在右图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t-t图线。(4)根据s/t-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_ 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_m/s。7.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重量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ssSssssABCDFEG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3.59cm、s=4.41cm、s=5.19cm、s=5.97cm、s=6.78cm、s=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m/s(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小数)8. 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完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