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课件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课件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课件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课件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分析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3.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考点三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考点二 血糖调节和模拟尿糖的检测 内容索引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课时作业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1.内环境:由 构成的 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 梳理知识要点 细胞外液液体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_ _ (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 (3)内环境的化学成分: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血浆 中含有较多的 。 蛋白质 细胞内液 细胞膜毛细血 管壁 淋巴循环 左右锁骨下静脉 毛细淋巴管壁 组织液血浆淋巴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 与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 血浆的正常pH为 ,这与它含有 、 等离 子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Na和Cl 蛋白质 7.357.45 37 易错提醒 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血液血浆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 一部分。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纤维蛋白原纤维素 纤维蛋白原是血浆蛋白的一种;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5)内环境的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呼吸 泌尿 2.稳态: 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 (1)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保持 的状态 。 (2)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 调节网络。 正常调节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神经 体液免疫 (3)调节实例:pH调节的过程图解 H2CO3 NaHCO3 NaHCO3 乳酸钠 (4)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条件。 (5)异常实例: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其引发原 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必要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 液、血浆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 ) 诊断与思考 提示 尿液不是内环境,细胞液位于植物细胞的液泡内,也不是内环境。 (2)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 提示 内环境稳定,人体不一定健康,如病毒感染。 (3)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提示 血浆内有缓冲物质,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4)因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 以上来源于蛋白质( )提示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 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1)图中A、B两种管状结构分别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A没有盲端,是毛细血管,B具有盲端,是毛细淋巴管。 (2)肌肉注射和打点滴时的药物分别直接进入 了图中的哪种液体? 、 (填序号) 。 (3)若图为肌肉组织,则中氧分压最高 的是 。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是 (填 序号)。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 液体主要是图中的 (填序号)。 命题点一 以文字表述的形式辨析内环境的成分和生理过程 探究命题方向 1.(2015海南,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 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解析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 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B正确;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相比,含有更多的蛋白质,D正确。 2.(2016铜鼓县三模)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答案解析 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 ;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 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B正确;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 ; 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 错误。 命题点一 以文字表述的形式辨析内环境的成分和生理过程 归纳整合 (1)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 类别物质举例 存在的 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 代谢产物 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 溶菌酶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 不存在的 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 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 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不被吸收的麦芽糖、纤维素 (2)内环境发生与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归类 类别过程举例 发生的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神经递质与受体的 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不发生的 细胞呼吸、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命题点二 分析内环境组成及相互关系的相关图解 3.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 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 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一 项是 A.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a B.图中ad中,O2浓度最低的是a C.在正常情况下,组成A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 D.a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答案解析 A、B、C分别表示的结构为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细胞,a、b 、c、d分别表示的体液为细胞内液、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所以a细 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O2浓度最高处为血浆,O2浓度最低处为细胞内液,B正确; 在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C错误 ; a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命题点二 分析内环境组成及相互关系的相关图解 4.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 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甲、乙、丙中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 答案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A、B正确; 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C错误; 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 D正确。 方法技巧巧用单、双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1)突破口分析: 单方向(箭头) 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 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2)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淋巴。 (3)人体的T细胞、B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1的丙液和乙液、图2的A液和C 液、图3中的a液和b液中。 命题点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分析 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 原因是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 缓冲作用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 液pH A. B. C. D. 答案解析 血浆中含有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 能够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正确; 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度,使CO2 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正确; 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 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 的变化,正确; 缓冲对是由内环境中的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食物中 的碱性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 6.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答案解析 命题点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分析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 间接的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为 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 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考点二 血糖调节和模拟尿糖的检测 血糖 g L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梳理知识要点 (1)血糖来源中, 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血 糖 是最有意义的去向。 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 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食物中 的糖类 肝糖原 0.81.2 肝糖原和肌糖原 消化 吸收 分解 转化 等 非糖物质 血 糖 来 源 血 糖 去 向 氧化 分解 合成 转化 CO2+H2O+能量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脂肪 (2)上述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 。 (3)由血糖转化的某些氨基酸为 。 (4)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的是 糖原。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非必需氨基酸 肝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 ,抑制 的分解和 转化为糖。而胰高血糖素和 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的分解和 转化为糖。 摄取、利用和储存 肝糖原非糖物质 肝糖原非糖物质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血糖浓度高浓度,即 途径; 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 途径; 胰高血糖素,即 途径。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血糖浓度低浓度,即 途径; 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 途径; 胰岛素,即 途径。 (4)从调节方式来看,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从调节过程来看 ,血糖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a b c f e d 3.模拟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准备:将5个分别装有清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 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 记录表格 检测: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 加 观察: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对比,判断出“尿糖” 的含量 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在 中 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滴 标准比色卡 记录表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人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 白质( )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 (3)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均可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 ) 诊断与思考 提示 肌糖原不能再分解为葡萄糖。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细胞中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内质网、高尔 基体和线粒体参与( ) (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 协同作用( ) (6)如果是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可以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 治疗( ) 提示 不能,因为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思考: (1)图中激素和激素 分别是 和 ,它们分别是 由_ 分泌的。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岛A细胞、胰岛B 细胞 (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提示 不是,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 (3) 给小白鼠注射过量的某种激素后,小白鼠出现了昏迷现象,这种激素 很可能是上图中的哪一种?要想快速缓解该症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提示 这种激素是激素胰岛素;可以注射葡萄糖缓解。 探究命题方向 命题点一 血糖平衡及调节的概念过程图分析 1.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和过程的糖原不完全相同 B.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过程 D.胰岛素能促进过程 答案解析 表示肝糖原分解,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血糖来源增加,去 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抑制过程;胰 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能促进过程 。 2.(2016临沂月考)右图为人体血糖 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 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 C.结构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图中a与c表现为拮抗作用 答案解析 命题点一 血糖平衡及调节的概念过程图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的结果,A正确; 如果一次性吃糖过多,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所 以尿液中也会出现糖类(尿糖),B正确; 图中的甲是胰岛B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它们都可以接受来自下丘脑 的兴奋,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发生联系,即突触前膜释放的神 经递质能影响甲或乙的分泌活动,C正确; a是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二者都可以提高血糖浓度 ,所以二者为协同关系,D错误。 命题点二 血糖平衡调节相关曲线图分析 3.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答案解析 曲线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消化和吸收了食物中的糖类,但ef段血糖 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A错误; bc段为血糖浓度较高时的降低过程,该时期胰岛素分泌较多,但de段血 糖浓度是在正常值下的降低过程,该阶段胰岛素分泌较少,B正确; 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 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 4.(2016成都模拟)右图为某糖尿 病犬在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 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A.注射胰岛素后,细胞摄取葡萄糖能力加强 B.b点后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度有所减慢 C.给健康狗注射胰岛素可能引起休克 D.注射后6 h左右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低 答案解析 命题点二 血糖平衡调节相关曲线图分析 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A正确; b点后葡萄糖的含量增多,可推断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度有所减慢,否 则葡萄糖的含量会继续减少,B正确; 健康狗内环境中胰岛素的含量正常,给健康狗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含量 过高,健康狗因为血糖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休克,C正确;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但6 h后血糖含量逐渐增多,说明注 射后12 h左右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低,图中胰岛素含量最低点应该是c 点,D错误。 5.(2016菏泽一模)如图所示为参加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答案解析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 B.胰岛素能促进肌肉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 C.a、b分别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D.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由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 命题点二 血糖平衡调节相关曲线图分析 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胰岛素 是降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肌肉等组织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运 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越来越少而胰高血糖素含量 越来越高,故曲线a表示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曲线b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 的变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图中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由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 归纳提升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 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命题点三 血糖平衡失调的原因分析 6.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 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答案解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 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 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 ,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7.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 现象。右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 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 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 确的是答案解析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命题点三 血糖平衡失调的原因分析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A正确; 孕妇的胰岛素分泌速度比正常女性慢,最高含量超过正常女性,B错误 ; 若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降糖作用降低,血糖浓度会升 高,C正确; 孕妇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控制糖类摄入量,D正确。 知识拓展糖尿病 (1)发病机理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 绝对缺乏。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 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2)症状和危害:“三多一少”, 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3)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命题点四 血糖平衡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 8.(2016周口期末)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 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答案解析 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号和号家兔 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号家兔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 D.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在首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空白对照),都是实验组,在二 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是实验组;二次注射时,号注射 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该实验能证明 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但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该实验 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具有体液调节。 9.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 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 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命题点四 血糖平衡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 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为了 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为了不影响 家兔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 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刚好 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 考点三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梳理知识要点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人体热量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 。 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 、皮肤内 的散热,其次 还有 、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 氧化放能肝脏 和骨骼肌 汗液的蒸发毛细血管 呼气皮肤 (2)体温调节的结构 名称位置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感觉中枢_ 温度感受器 、黏膜和_ 下丘脑 大脑皮层 皮肤内脏器官 (3)体温的调节过程 冷觉温觉 垂体 肾上 腺素 收 缩 减 少 增 加 舒 张 体温调节方式为 调节。 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 和 ,前者的 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 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 作用。 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 ,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 。 神经体液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和垂体 协同 下丘脑大脑皮层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 由 分泌,储藏于 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由 释放进入血液,能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 垂体肾小管、集合管 (2)调节过程 渴觉升高降低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减少增加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冬泳时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 (2)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增加的原因是散热过程较快( ) (3)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 热过程( ) 诊断与思考 提示 炎热和寒冷环境中,体温基本不变,产热和散热相等。 (4)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 定( ) 提示 出汗是为了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 (5)饮水不足会导致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水(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下图表示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思考: (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 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 抗利尿激素。 (2)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3)体温或水盐调节的能力是 。 有限的 命题点一 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 探究命题方向 1.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答案 解析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感受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A错误 ; 毛细血管舒张会增加散热,B错误; 寒冷环境中,通过下丘脑等神经结构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分泌均增加,以增加产热过程,C正确; 骨骼肌产热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过程,D错误。 2.右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 ,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答案解析 命题点一 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 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 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Ot1时段,t3t4时段的体温低于Ot1时段 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Ot1时段,但t3t4时段 的体温等于Ot1时段,D错误。 体温调节中的四点提醒 (1)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2)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 ,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 ,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4)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 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仅分布在皮肤中 ,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易混易错 命题点二 水盐平衡调节的图表及曲线分析 3.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答案解析 A.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等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 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等,A正确;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 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 管和集合管,B正确;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C正确;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命题点二 水盐平衡调节的图表及曲线分析 4.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 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解析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 有明显变化,曲线为b,由于人体排出的钠盐增多,排尿量略为增多, 应为曲线d,A、C错误;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 加,B正确;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D错误。 归纳提升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构建知识网络 必背答题语句 1.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 浆的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2.饭后,血糖有所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其调节过程是:血糖升 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 降低血糖。 3.糖尿病人出现“多尿”的原因是: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渗透压升高导 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困难,导致尿液增多。 4.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请写出其反射过程:皮肤的冷觉感 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 5.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尿液产生的很少,其原因是:运动员大量出汗,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6海南,12)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答案解析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管壁从肾小管腔中重吸收水回到血浆,从而使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而不是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12345 2.(2016全国丙,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 解析 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12345 3.(2015全国,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 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解析 12345 组成内环境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静脉滴注的生理盐 水中的水和无机盐离子可以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 ; 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 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B错误; 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 子,因此静脉滴注的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C、D 错误。 12345 4.(2016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 ,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答案解析 12345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甲状 腺细胞上的受体,A错误;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可以通过甲状 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 多,B正确; 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 调节共同完成的,C正确;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使渗透压下降,D正确。 12345 5.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 答下列问题:答案解析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 示的器官有_。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甲状腺和肾上腺 12345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 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对水分的重吸收。 答案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和分泌、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12345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 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 分布在靶细胞的_(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 答案解析 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血糖浓度下降,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上 。 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12345 (4)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 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由 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病;胰岛B细胞的损 伤是机体通过_免疫导致的。 答案解析 型糖尿病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由抗体和效应T 细胞发挥作用引起, 应属于自身免疫病,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遗传(基因)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12345 课时作业 1.(2017银川质检)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 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 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 淋巴),单细胞生物大多直接生活在水中,没有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 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尿液不属于细胞外液,因而不属于内环境;细 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如果机体自身的调节 能力出现障碍,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也会出现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12345678910111213 2.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 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是淋巴,A 正确; 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 脂分子,B正确;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正确; CO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 血浆,故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 12345678910111213 3.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 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解析 A.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 相对稳定 12345678910111213 与相互渗透,且可以形成,因此是血浆,是淋巴,是组 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 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 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 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神经 递质,神经递质位于组织液中,C错误;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 相对稳定,D正确。 12345678910111213 4.(2016西安诊断)如图所示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调节的两条途径,图中 a、b、c、d代表具体的结构。a表示胰岛内的细胞,通过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 胞,引起靶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下列分析中不正 确的是 答案解析 A.血糖含量降低刺激b导致其膜电位改变,由b到c信号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ba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双向的,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形式 C.a代表的是胰岛A细胞,释放的物质被靶细胞识别引起靶细胞内相应代谢活 动加强 D.a释放的物质是胰高血糖素,若发生效应后不能被降解将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12345678910111213 ba过程,兴奋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但兴奋的传递是 单向的。 12345678910111213 5.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人 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A.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增加,激素的含量减少 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12345678910111213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分级调 节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 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甲 状腺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寒冷条件下,激素的含量都会增 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的活动,而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 ,甲状腺激素反过来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 官只有垂体;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作为效应器能通过不受大脑皮层控制的 战栗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12345678910111213 6.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 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要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 A项,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 而水很少被重吸收,这说明失水量相对较多,导致血浆浓度升高,故血浆渗 透压升高。 B项,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而汗液蒸发会带走部分热量,从而维持机体产热 和散热的平衡。 C项,排汗的过程中,汗液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说明汗液中的Na 和Cl在浓度小于血浆中的情况下仍可以由汗液向血浆运输,可以由低浓度侧 向高浓度侧运输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ATP供能)和载体蛋白 。 D项,当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增强。 12345678910111213 7.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 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 B.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垂体有关 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近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 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活性会下降进而影响代谢,低温不会使酶永久失 活,A错误; 内环境的温度、血糖调节均与垂体有关,而渗透压的调节与垂体无关, B错误; 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正确; 血浆中的蛋白质是血浆蛋白,其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D错误。 12345678910111213 8.(2016中山期末)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 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答案解析 A.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B.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C.抑制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D.图示调节的结果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2345678910111213 图示信息表明,抑制PEPCKI乙酰化将促进糖异生反而使血糖升高,故 不可能治疗和预防糖尿病。 12345678910111213 9.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 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 肾小管及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A.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组织液 B.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 方式是既需要载体,又需要消耗ATP C.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是通过渗透作用进行的 D.如果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尿量将会增加,原因是葡萄糖要溶 解在水中才能排出 12345678910111213 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可推 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应高于组织液。 12345678910111213 10.(2016莱芜期末)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 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 程不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B.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D.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 加,说明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A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