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doc_第1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doc_第2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doc_第3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doc_第4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册课件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的形态 1、诗乐舞紧密结合 2、文史哲不分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二、先秦文学作家的流变 1、夏商时期,以巫觋为主 2、商周之际,史官成为史家散文最早创作者 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是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4、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是文学创作的主流三、文字产生前的上古文学创作是远古歌谣与上古神话。 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是山海经。二、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女祸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均保留于淮南子。三、神话的分类及代表 1、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 2、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炎黄之战 5、发明创造神话 后羿射日四、中国神话的演变 1、历史化 2、文学化 3、宗教化第二章 诗经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计305篇。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分风、雅、颂三类。二、诗经六义及其含义(P52、61)1、风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诗经里有十五国风。2、雅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3、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4、赋 赋即铺陈直叙,指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5、比 比就是比方,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6、兴 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三、诗经内容及其代表作1、民族史诗 生民 2、农事诗 七月3、燕飨诗 鹿鸣 4、怨刺诗 正月5、战争诗 采薇 6、徭役诗 君子于役7、婚恋诗 关睢氓四、诗经的艺术特点 1、直抒胸臆的风格 2、赋、比、兴的运用(赋体诗的定义:通篇都是用赋的手法写成的诗,代表作七月。) 3、和谐的语言艺术 4、重章叠句 5、修辞手法 6、句式变化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原名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三、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孔子编订。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它是“礼义之大宗”,以一字寓褒贬。四、1)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有春秋外传之称。2)左传是编年史,情节结构主要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3)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4)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5)左传的艺术特点:1、叙事简洁生动,工巧严谨。2、写人形形色色,百态千姿。3、记言典美博奥,委婉含蓄。五、1)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中最多的是晋语。2)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3)国语的文学价值:1、长于记言,言中见人。2、情节结构,有所创新。3、语言畅达,风格不一。六、1)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汇编后,定名为战国策。2)战国策的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所以此书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3)战国策写人的方式为以后“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开创了先例。4)战国策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P85)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画蛇添足 3、狐假虎威 4、南辕北辙5)战国策铺张的辞风对“汉赋”的产生有影响。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原因:1、社会条件是士阶层的隆起; 2、学术条件是私门教学的兴盛。二、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理解记忆)第一、语录体(一)语录体论语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其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它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二)韵散结合体老子老子一书主要是老子自撰,是一部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语录体著作。老子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书中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第二、对话体(一)孟子也是语录体,但孟子中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二)墨子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墨子中的兼爱非攻等,都有一个标题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已形成。(三)庄子的许多篇章多以数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而成,为一个主题服务。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第三、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尤其是荀子开创的驳论体,标志论辩文的成熟,在其弟子韩非子手中发展到了极致。从此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三、孟子与孟子1、孟子是对话体形式,是对论语语录体的仿效。2、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大体可总结为三:(1)提出了仁政思想,即保民重民和实行王道。(2)提出了“义”,将“义”定义衡量人的行为的标准。(3)提出了“性善论”,恻隐之心。3、孟子的文学价值(要求适当解析):(1)神情毕现的孟子形象。他藐视统治者,鄙视权势富贵,希望能够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中,具有刚正不阿、大胆泼辣的个性特点。书中还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论辩。在这些论辩中,孟子攻乎异端,感情毕露,有明晰的说理、逐层的批驳,层层进逼,气势凌人,也有偏激的言词、幽默的讽刺,甚至破口大骂,同样反映了孟子激越的情感和刚直的个性。(2)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 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 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3)气盛辞壮的语言风格。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而且他“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4)新颖独到的文论见解。他提出了三个著名主张:“知人论世”“知言养气”和“以意逆志”。四、 庄子与庄子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有“散文翘楚”之称。2、庄子三言(P96)(1)寓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2)重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3)卮言: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3、庄子的艺术成就:(1)意出尘外的构思,寓言与神话的运用。(2)恢恑谲怪的形象,想象大于概念。(3)汪洋恣肆的文风,语言瑰丽,长于讽刺。五、荀子与荀子1、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2、荀子里是自成体系的专题论文。其中,赋篇是纯粹的文学作品, 被称为“赋”的始祖之一。(战国策铺张的辞风对“汉赋”的产生有影响。)3、荀子的艺术成就:(1)学者之文,严谨周详。内容博大,独立成篇,长于驳论。(2)长者之文,淳厚老练。儒者之风,少用寓言,多用比喻。(3)通才之文,博大精深。汇通百家学说。六、韩非与韩非子1、韩非的理论凝聚了前代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等思想, 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2、韩非子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3、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寓言之首(P102)(1)棘刺母猴(2)守株待兔(3)矛与盾(4)滥竽充数(5)郑人买履(6)画鬼最易(7)买椟还珠4、韩非子的艺术成就:(1)直言畅论,个性鲜明。(2)文体多样,特擅驳论。(3)广譬博喻,寓言大观。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一、 楚辞是产生于我国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它是战国时代楚文化高度成就在文学方面的集中体现,是先秦时代与中原文化相对映的南方文化长期发展的硕果。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二、1)“楚辞”一词最初见于史记酷吏列传。2)“楚辞”一词成为文体开始于刘向楚辞。3)刘向楚辞的最早注本是王逸的楚辞章句。三、楚辞的诗体特征跟诗经相比较1、楚辞具有宏伟繁复的体制。其篇章体制要长大得多;部分作品篇末有乱辞,抽思中还有“少歌”“倡”等乐曲形式。2、楚辞有独特的句式和语调。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3、诗经风格比较朴素,楚辞则在感情的奔放、想象力的丰富、文采的华美、风格的绚烂上更胜一筹。4、诗经属群众性集体创作,大体上还保存着浓厚的民歌色彩,而楚辞则是屈原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四、“楚辞”一词的流变:1、楚地歌谣,楚地的民间文学。2、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的作品。在楚地民歌与巫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不同于诗经的新诗体。3、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的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既是一种诗歌形式的名称,也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五、离骚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世把“骚体”作为楚辞类文学作品的代称。2、“离骚”一词的解释:(1)离别的忧思或愁思;(2)遭遇忧患的意思;(3)为楚方言词汇或楚曲。3、离骚美学内涵(理解记忆)(1)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的美政思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这就构成了诗人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和光辉耀目的美的形象。(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这种诗中充满了不能自己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这一艺术美即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构思,表现为屈原创造了三个世界: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4、离骚的三个世界(理解记忆)(1)神话世界:三次上天遨游。作者被女媭责怪后,前往重华处陈辞,随后出发向天帝陈词,却被帝阍拒之门外。作者上天求女,实质是在寻找知己。作者听从灵氛和巫咸的占卜,准备离国远游,却因看到故乡而停止远游。(2)往古世界:三次往古的世界。回忆楚国三王的圣明,而贤臣云集其侧,反衬当今楚王听信奸佞小人。对重华陈辞时提到了历史上圣明兴国,及荒淫亡国的君王。作者听了巫咸的卜辞,讲述了历史上君臣遇合的情况,表达明臣当遇圣主的理想。(3)香草美人世界: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贤臣等。5、跟诗经的比兴手法相比,离骚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有以下不同:(1)诗经中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和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箘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纟丽 纟丽”;“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2)诗经的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诗经中的比兴,在每一首诗,一个物象只代表一个含义。(如“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如: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里的“江蓠”“芷”“秋兰”等。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务必记得举例阐述)六、屈原的其他作品1、九歌楚地巫文化的产物,民间祭神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作品。 具有明显的表演性。2、九章是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其中的橘颂为咏物诗的开端。七、宋玉是屈原后又一楚辞作家,代表作九辩,“悲秋”主题由此发端。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一、吕不韦招集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二、李斯谏逐客书文采华美,排比铺张,可谓“骈体之祖”。三、秦刻石文气魄雄伟,文字典雅,以浑朴为体。四、1)贾谊,带有浓郁的战国策士遗风,以过秦论最为典型。2)贾谊针对现实所写的政论文,其浩荡的气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以数量取胜,二是以感情相驱动。3)过秦论的三个对比(P147)一是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二是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历史事实相对照;三是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五、晁错是贾谊之后影响较大的政论散文家,其论贵粟疏是贾谊论积贮疏的继续。六、淮南子是刘安集门客所编,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具有明显的道家倾向。七、董仲舒,天人三策,对经学贡献很大。八、1)刘向,说理散文的代表作新序说苑采集群书中的逸闻轶事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编纂而成。下开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的先河。2)刘向别录被称之为”目录学之祖”。3)记三个以上刘向的寓言(P151)1、叶公好龙 2、狐假虎威 3、病入膏肓 4、唇亡齿寒中国古代的四大神话:女祸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均保留于淮南子)战国策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寓言之首:棘刺母猴、守株待兔、矛与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画鬼最易、买椟还珠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二、关于骚体赋的几个重点(理解记忆) 1、背景:骚体赋是产生于战国末期、西汉初期的一种赋体。指宋玉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2、主要的作家及作品:贾谊的鵩鸟赋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长门赋;严忌的哀时命等。3、特点:内容上以抒发知识分子的怀才不遇为主。形式上模拟楚辞,句中或句尾各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三、“九体”: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骚体赋的一种体制。代表作有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四、1)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境的一篇。2)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与上林赋在史记和汉书中合为一赋,名叫天子游猎赋。3)子虚赋与上林赋是汉大赋的鼎盛之作,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4)天子游猎赋的特点:1、创作手法上按时空顺序,以类相缀并杂以丰富想象,营造出波澜壮阔的气势。2、体式上采用虚拟人物问答体,既有辩论式的夸张艺术效果,又条理清晰。3、语言上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善用连边字。五、1)枚乘的七发是新体赋(散体赋或汉大赋)的开端。2)七发的特点:1、对先秦文学有借鉴,如对吕氏春秋庄子招魂等均有借鉴。2、采用逐步盘升的手法,这种超越和盘升手法是汉大赋惯用的技巧。3、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的运用,被以后的汉赋所模仿。4、开创了虚拟人物对话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六、“七体”:枚乘后仿其七发体制和写作手法而写的作品。赋体之文,乃有“七体”。傅毅七激、张衡七辩、马融七厉、崔骃七依。七、1)扬雄的蜀都赋是第一篇以“都邑”为题材的作品。2)扬雄”四大赋”是指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3)扬雄前期赋作模拟司马相如,以铺陈扬厉的大赋为主;后期心态转向虚静平和,以关注自身、反思人生为主,解嘲逐贫赋。八、东方朔答客难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感。九、王褒洞箫赋是一篇骚体赋、咏物赋,是今存最早以音乐为题材的赋作,是汉代独立成篇的乐器赋的奠基之作。以悲为美,创造了“箫声咽”这一文学原型。第五章 东汉辞赋一、1)班固的两都赋与张衡的二京赋是京都赋的代表。2)二者的差别:1、两都赋题旨复杂,二京赋题旨相对集中。前者涉及东都和西都的许多差异,而后者则着重二都俭与奢的差异。2、张衡在选材时有自己的侧重面。3、两都赋采用回环往复的笔法,二京赋则简化了一些程序。如在描写长安景观时两都赋前后出现两次循环,而二京赋只经历从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一次推移。二、关于汉大赋的几个重点(理解记忆) 1、背景:汉大赋是在汉代进入鼎盛时期,南北文化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文化,融合了前代诗、骚、先秦散文、民间文学等形式。以枚乘的七发为开始标志。 2、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长扬赋,班固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 3、特点:内容上以宫苑、京都、山川、贵族游乐、畋猎活动等为主要对象,极力摹写各类事物或场景。体制上是长篇巨制,擅用夸张的想象,纷呈的物象。章法上多采用虚似人物问答的形式,句式散文化。三、东汉后期出现了两种新的赋体:述行赋和抒情小赋。四、述行赋是以游历过程的见闻为出发点,抒发个人感情。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五、1)抒情小赋是汉赋在东汉第三个发展阶段,以张衡的归田赋为开端。2)关于抒情小赋的几个重点(理解记忆)1、背景:东汉后期,随着社会的衰落,文人由西汉中期的歌功颂德而转变为对现实的批判与关注。抒情小赋应运而生,张衡的归田赋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2、代表作家及作品: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3、特点:内容上理胜于性,多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和真实所想,关注现实,批判汉末社会的黑暗。反映出对人生的理性态度。体制上篇章较短,句式精练。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的修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三、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四、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五、史记的五种体例及其内容(P173、174)1、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自黄帝至汉武帝时代各朝兴衰始终;2、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3、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4、三十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 5、七十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六、史记的叙事艺术(P174、175)1、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如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紧紧相连。2、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的交往恩怨等。3、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 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如孙子吴起列传中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4、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如商君列传中详写商鞅以刑名之学游说君主等事件,而对于商鞅身亡家灭的结果,司马迁只作简单的交代。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一、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汉书与史记的不同(一)内容上(P214218;此为本题的重点)1、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2、除世家外,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都是以写单个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庭的兴衰史;而汉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3、史记对酷吏的揭露极为深刻,在其身上充分体现了西汉社会刑法的严酷,吏士的残暴;班固也批判酷吏,汉书亦设酷吏列传,但又对其子孙的美德懿行多有称扬,使其形象更接近于生活实际。4、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汉书中悲剧人物的数量不如史记那样众多。 5、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如他们都写了许多人物的轶闻逸事,司马迁没有固定的位置;汉书则不同,这类事情几乎全部置于篇末。(二)体例上(汉书较于史记来说)1、改“书”为“志”,改“本纪”为“帝纪”。2、取消“世家”并入“传”,帝王以下人物传纪都叫“传”。3、全书共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传,是后来“正史”的基准体例。三、赵晔的吴越春秋,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四、王充的论衡目的是提出辨别真伪的标准,是一部“实论”型散文。五、王符的潜夫论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一、“乐府”一词的演变1、乐即音乐,府即官府。2、两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