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PPT课件.ppt_第1页
《又呈吴郎》PPT课件.ppt_第2页
《又呈吴郎》PPT课件.ppt_第3页
《又呈吴郎》PPT课件.ppt_第4页
《又呈吴郎》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题解 大历二年(大历二年(767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 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 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 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 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 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 。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此前杜甫写过一首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因此这一首题 作作又呈吴郎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 说说“又简吴郎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而有意地用了“呈呈”这个似乎与这个似乎与 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 认真读几遍此诗, 自行质疑,然后 就诗意的理解提出你不懂的地方。 n 注释 n宁:哪 n转:更加 n防:提防 n远客:指吴郎 n多事:多心 n征求:指官吏征收的 苛捐杂税。 鉴赏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自叙以前事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委婉劝吴郎 民苦的根源民苦的根源 思想 普通的打枣小事普通的打枣小事 人民的水深火热人民的水深火热 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说明:说明: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 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 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 渡难关!渡难关! 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 诗的顶点。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 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 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 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 征求”。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 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 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艺术 首先,以诗代书信,词语明白如话 却又委婉含蓄。 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 作转接。如“不为”、“只缘”、“已 诉”、“正思”,以及“即”、“便” 、“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 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 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 本诗有什么艺术特色?本诗有什么艺术特色? 陕西有民歌唱道“唐朝诗 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 苦。”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请就又呈吴郎这首 诗分析说明。 1、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不但自己任她扑枣:“堂前扑枣任西邻 ”,还劝吴郎不要插上篱笆不让老妇人 打枣:“便插疏篱却甚真”,艰难岁月 ,大家要互敬互爱。 2、诗的尾联,他想到战乱给人民带来 的痛苦,忧国忧民,以至痛心流泪:“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3、对吴郎,他也不是横加指责,而是 次赴心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