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种群和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三) 种群和群落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D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故选D项。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故选C项。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项错误;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项正确。故选D项。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J”型曲线D.任何区域次生演替的结果都能形成森林答案A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正确;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项错误;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曲线,C项错误;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才能形成森林,D项错误。5.(2017潮州市二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D.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了青蒿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在雌雄同体的生物种群中,不存在性别比例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内不同生物分布在不同的空间的数量不同,使它们共同竞争的食物和空间减少,这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B项正确;对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C项错误;利用生物入药,是直接价值的体现,D项错误。6.(2017宜春二模)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下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K值为750个,M值为25个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种群数量上升C.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增长数量为100600,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长数量大于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其中种群增长数量为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0,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所以100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M值,A项错误;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增长量下降,种群数量下降,B项错误;当种群数量小于M(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C项错误;当种群数量为75时,数量小于100,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数量为0,当种群数量为300时,种群数量增加到K值达到最大,最终数量为600,当种群数量为8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恒定,D项正确。7.(2017珠海二模)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B.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C.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答案B解析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物种种类的多少,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无关,A项错误;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B项正确;食物十分充足,若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若不存在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项错误。故选B。8.(2017桂林一模)如图三条曲线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分别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B.图示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物质能量循环速率最快C.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细胞中自由水的比例明显上升D.常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温带落叶林动物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曲线分别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A项正确;能量不能循环,B项错误;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细胞中结合水的比例明显上升,C项错误;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而不是森林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项错误。故选A项。9.(2017三门峡一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所以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草,成为草丛,故A项错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时也会发生演替,故B项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只有13个种群,所以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故C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故D项正确。故选D项。10.(2017郑州三模)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答案A解析图示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时,增长速率最大,A项正确;稳定状态时,输入到乙种群的能量约占甲种群同化量的10%20%,B项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在C点时属于增长型,C项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短期内会使甲种群的数量减少,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甲、乙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会使甲种群灭绝,D项错误。11.(2017沈阳二模)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B.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答案D解析长条形绿化带可用等距取样法取样,但一般调查的是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项错误;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导致统计值偏高,D项正确。故选D项。12.(2017濮阳三模)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雪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香鼬、艾虎、赤狐、狼等。冬季时,高原雪兔几乎成为这些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观察预警,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长势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法估算该地区高原雪兔的种群数量,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Nt1/Nt比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当t为ab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2)高原雪兔的存在_(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其挖洞穴居的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了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的作用。(3)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原因是_。答案(1)标志重捕衰退型大于(2)增加间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梳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及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雪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估算其种群数量,通常采取标志重捕法。题图显示:当t为ab时,Nt1/Nt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且小于1,说明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当t为ce时,Nt1/Nt比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且大于1,说明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因此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因此高原雪兔的存在增加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挖洞穴居的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了土壤条件,这体现了对生态系统有重要调节功能的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13.下图中甲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乙是在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得到的曲线。回答问题:(1)在鹰与鼠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鼠和视力好的鹰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的结果。(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5106 kJ,那么鹰所获得的能量为_ 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3)由图乙可看出,前4年鼠的种群数量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型,第_年鼠的种群密度最低。(4)第1620年鼠的种群数量将呈_型曲线增长。答案(1)相互选择(或者共同进化)(2)5c/a106(3)基本不变衰退10(4)J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当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增强。据图分析,图甲中,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g、h、i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乙中,04年,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1,且不断增长,1620年,10,种群呈J型增长。(1)题干所述鹰与鼠的关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2)据图分析,草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其同化能之比,即c/a,故鹰所获得的能量为c/a5106 kJ5c/a106 kJ。(3)图乙中,04年,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0,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4.植物本身的一些特性可以影响动物采食。对放牧动物采食行为的研究是放牧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分布情况影响家畜的采食行为,有些植物种子不易扩散而使幼树集中在母树周围,则种群中的个体为_分布。植物本身的一些特性也可以影响动物的采食,如菊科植物叶片中含有较高的萜类化合物,能抑制鹿科动物消化道内微生物的活力,属于_信息。以上现象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_作用。(2)有人提出家畜对环境的物理性质和食物分布具有记忆,能够缩短采食时间,提高采食效率。为了探究该假说是否正确,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草原不同位置摆放多盆且充足的不同植物后,记录放牧绵羊走访的位点数。若与后期相比,在开始的几天绵羊走访的位点_则证明该假说正确。答案(1)集群化学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较多解析(1)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随机型、集群型、均匀型,有些植物种子不易扩散而使幼树集中在母树周围,这属于集群分布。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以上现象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