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填空题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 ”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 定理。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 、 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 证明”。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 证明”。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 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 ,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 论”。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 论。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 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 ,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 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 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 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参考答案: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3、知识、本体;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5、奥康、奥康剃刀;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7、贝克莱、休谟;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 ”的著名命题。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 、勇敢、节制和 等四种德性。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 的无病痛和 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 ,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 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5、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由 开创、由 把其系统化、体系化。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 论”。他认为科学认识的方法是 方法。 7、百科全书派的领袖是 、其主要成员 提出了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8、康德的四大批判名著是 、 和判断力批判。9、黑格尔在 中论述了人类与个体的精神发展过程。他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实质是 规律。10、费尔巴哈把他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哲学,称为 ,而不称为唯物主义。他认为上帝的本质实质上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结果,应该把人的本质归还于人。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这一理论被称为 。参考答案:1、美德即知识、助产术;2、智慧、正义;3、身体、灵魂;4、阿奎那托马斯、高于;5、培根、霍布斯;6、天赋观念论、演绎;7、狄德罗、爱尔维修;8、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9、精神现象学、否定之否定;10、人本主义、宗教异化论。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 ”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 的规定性。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和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 证明”。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 证明”。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 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 ,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培根、 和 。7、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 和 。8、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 ,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 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9、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 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 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10、费尔巴哈把他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哲学,称为 ,而不称为唯物主义。他认为上帝的本质实质上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结果,应该把人的本质归还于人。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这一理论被称为 。参考答案:1、 数是万物的本原、数;2、二分法、飞矢不动;3、知识论、本体论;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5、奥康、奥康剃刀;6、霍布斯、洛克;7、斯宾诺莎、莱布尼茨;8、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9、自我、同一;10、人本主义、宗教异化论。1、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 的著名命题,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产生。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 思想,在古希腊哲学中最具特色,并对现代西方哲学家马克思、尼采等人产生了积极的重大影响。2、普罗泰戈拉提出了著名的“ ”哲学命题,它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转向 主义。3、苏格拉底把德尔斐神庙的一句神谕“ ” ,作为自己哲学的命题。他的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 的著名命题。4、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被称为 论,在他的著名著作 中,提出了他的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社会理论。5、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 证明”。他最著名的与卢梭自传性文学著作同名的基督教著作是 。6、英国经验论的开创者是 ,他提出了科学认识的新方法是 。7、百科全书派的领袖是 、其主要成员 提出了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8、启蒙哲学家拉美特利“人是 ”的著名命题。用机械论世界观解释一切现象。他从医生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思维是 的机能。9、 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系统全面阐述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他是西方传统哲学集大成者。他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是 规律。10、康德的四大批判名著是 、 和判断力批判。参考答案:1、水是万物的本原、辩证法;2、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本主义;3、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4、理念、理想国;5、本体论、忏悔录;6、培根、归纳法;7、狄德罗、爱尔维修;8、机器、人脑;9、黑格尔、否定之否定;10、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名词解释影像说 (1)流射说:被感知的物体表面有一些流射物,被叫做影像。影像从物体飞出,透过空气,并促使相近的空间的空气改变其分子的排列,进而又使相邻的空气产生同样的过程,如此递进,直达感官。(2)同类相知说:人的感官有大小不同的孔道,外物的影像通过孔道进入感官。形成了人的感觉影像。思想是精微的原子进人的心灵的结果。(3)异类相知说逻各斯就人们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它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等;就它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又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道”。Logos:是“世界秩序”,事物的发展规律。奴斯 自主的理智(努斯)是运动的原因。Nous:音译为努斯,源于动词noein(思想),意译为“心灵”、“理性”,译为理智,表明希腊理智观念的发源和连续性。努斯是主宰一切的,是一切运动的原因。种子说 无限的“种子”是万物的本原。种子的性质:(1)种子是永恒的;(2)种子是无限的;(3)种子是同类的;(4)种子是混合而存在的;(5)种子没有运动能力。四根说火、土、气、水是万物之根:(1)四种元素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每个根都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众多的根依据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就产生出可感事物,而分解则是事物的消亡。一与多的统一。(2)爱恨说:四种元素没有能力结合或分离,靠外力的“爱”和“恨”、“友爱”与“争吵”作为动力结合或分离,事物产生或消亡。(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生成论。智者 古希腊语为sophist. 原本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Sophism 诡辩。Sophister 智者派。公元前5世纪,“智者”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者。理念 理念:理智的对象成为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义“看到的东西”。自然哲学家们用这一个词只有形事物的“显相”、“形状”等“显相”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译为“理念”或型相。摹仿说 理念是事物的范型,事物是理念的摹本,事物得以存在,是由于摹仿了理念。回忆说是柏拉图的认识论理论。灵魂开始作为纯粹的东西时,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蕴含着无赋的知识。而灵魂本身又蕴含着向往身体的因素,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是一种堕落,且具有必然性。而灵魂附着身体后,由于受到身体的干扰或“污染”它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的东西。只有经过后天的适当的训练,才能使他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因此,学习就是回忆。中道学说 中道学说(中庸之道):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为:中道(相对于人的感情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德性对立的两极为:过分;不足。过分为:主动的恶;不足为:被动的恶。斯多葛派是晚期希腊哲学中的一个与伊壁鸠鲁派哲学对立的哲学流派。其哲学分为三部分:逻辑学是工具和手段:自然哲学,即物理学是基础;伦理学是核心和目的。伦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充满禁欲主义色彩的幸福主义伦理学说。主张按照自然而生活,人的一切应该顺其自然,对一切都要不动心。流溢说新柏拉图主义的一种理论。太一能生成其他本体,这一生成过程被喻为“流溢”。其一,太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地创造。因为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太一则是完满自足的,流溢是善的的自然流露。其二,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如太阳放射光芒一样。太一的生成是完善的本性所在,自满自足、产生外物又无损于自身。实在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占主导地位正统的基督教哲学派别,主张一般即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即个别事物是虚幻的、不实在的东西,是共相的派生物、影子。因为一般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实在论的理论有利于教权至上主义,在中世纪受到教皇的支持。(4分)唯名论是经院哲学中与实在论相对立的哲学流派。在殊相与共相、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上,认为殊相或个别事物比共相或一般更实在。认为张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一般只是一个名称、符号而已,它是抽象的、不真实的。这个派别被认为是对正统的基督教的背叛和宗教异端,受到罗马教廷迫害,但受到封建国王的支持。奥康剃刀既然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那么,一切既无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证据的命题和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剔除出去。“如无必要,且勿增加实质。”经济思维原则。经验论 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最早的哲学理论形态。这些英国哲学家们的基本主张是:人的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经验,人的感觉是后天获得的。感觉经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经验归纳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认为在理性中的无不存在于感觉之中,所以重经验轻理性。唯理论它是近代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的哲学派别,与英国的经验论相对。主张人的知识来自于先天就有的天赋观念,所以人对事物的认识才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真理。重理性轻经验。主张逻辑演绎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反对经验是知识的来源,反对经验归纳法。白板说它是以洛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人的头脑并没有先天的知识,人的头脑原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痕迹。人的知识是后天经验观察得来的。天赋观念论天赋观念:笛卡尔哲学及唯理论哲学的基础。(1)科学必须是又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基本原理演绎而来的科 学体系。(2)这些基本原理即不可能来自感觉经验,也不可能来自 心灵想象的观念虚构,只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3)这些天赋 观念:存在于理智中,凭理解得来;它清楚明白、无可置疑;它是普 遍有效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天赋观念潜在发现说;天赋观念能力潜存说。心物二元论心身关系:心灵与物体、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两种实体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心灵的本质属性是思想,物体的本质属性是广延;思想与广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思想没有广延,广延不能思想。这就是他的心身二元论。单子论是莱布尼茨哲学的本体论的最高概念。单子是纯粹的精神实体,是构成事物的最小单元素。它是不可分的,没有部分的、没广延的;它是上帝创造的;它是封闭的、孤立的、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影响和作用的;它没有量的规定,但具有质的规定性。单子是能动的精神实体,具有运动的“内在原则”,即欲求。单子的意识是一个从低到高的等级过程。预定和谐说 上帝在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单子的全部发展情况,他在安排了每一个单子各自独立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相应的变化发展,因而全部的单子的变化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他不仅用“预定和谐说”说明由无限多样的单子所构成的整个宇宙的和谐一致,而且以此来解决笛卡尔留下来的心身关系问题。地理环境决定论 是法国早期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来的政治思想。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更、民族国家兴衰、国家的法律、民族的性格、情感、人们的风俗习惯、直接受地理环定的决定。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土地面积等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神论 实体即自然,神即自然。“神”并非是宗教神学意义上的人格神,而是以自然神论的方式表述了世界最高原因的统一性。“神,我理解为绝对无限的存在,亦即,具有无限“多”属性的实体”。所以神与实体是一回事。神是唯一的,宇宙只有一个实体,除了神以外没有任何实体,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于神之内,神是万物的内因。神是出于自身的必然性而存在和活动的。神的理智或力量也是万物存在的原因和自然的规律或法则。谢林德国古典哲学中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绝对同一”哲学思想。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到黑格尔哲学的过渡。他的早期是理性主义哲学,而晚期则是非理性主义哲学,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拓者。同一哲学 这是对谢琳哲学的概括。谢林提出哲学的出发点既不是康德的自在之物,也不是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而是一个更早的绝对同一性。它是主体与客体、精神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的来源和归宿,并贯穿于双方的矛盾发展之中。以此来展开包括自然哲学、先验哲学、统一哲学、艺术哲学等内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善良意志认为一个好的道德动机即所谓“善良意志”,决不能掺杂着丝毫的情感上的好恶或趋利避害的因素,否则动机就是不纯的,意志就不是善良,一句话,就是不道德的。命题简解“水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始基)”这一哲学命题,并指出万物产生于水,万物又复归于水,哲学的本原概念就产生了。他“把水解释成是一切事物由此产生和构成的基质”。水即是自然之水,又万物之本原。在这个命题中包含着“一”与“多”的关系这样的哲学基本问题。“气是万物的本原”气本原论: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用气的两种性质,凝聚和疏散、冷与热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消亡;从本原内部找运动变化的原因;宇宙生成观;气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因素,而灵魂的原义就是气、气息或呼吸,把本原与灵魂统一起来。“火是万物的本原” 是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论思想。“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燃烧的活火,一切事物都产生于火,最后将复归于火。用火本原来否定神创世说。火本原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能动性和秩序性。“数是万物的本原”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数作为本原是众多的、不变的。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美德即知识”(1)、“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指成为该事物的本性,而人的arete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伦理上的意义:善,即自然事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2)、人天生就被神平等地赋予自己的德性。但这种潜在的本性,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被认识、才能被实现出来,变为现实的德性。(3)、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作恶”。“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它又成为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他要人们认识人自身,从而使人们认识自己的道德德性,成为有道德德性的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理念:理智的对象成为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义“看到的东西”。自然哲学家们用这一个词只有形事物的“显相”、“形状”等“显相”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译为“理念”或型相。理念:译法强调它使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可干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亚里斯多德最早确立了政治学,并且著有西方最早的政治学著作。他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哲学命题。“信仰,然后理解”是经院哲学家安瑟尔谟的名言。上帝把理性交给信仰使唤,人们应该是先信仰,然后去理解。他从宗教哲学的立场出发,坚持宗教、信仰寻求哲学、理性的论证。理性必须以逻辑的简明性和必然性论证信仰的真理性。只能信,然后才可能去理解。但信仰是至高无上的,信仰高于理性。“信仰寻求理性”是经院哲学家安瑟伦提出来的。他认为,理性应当服从信仰,信仰是基督教的出发点。只有信仰才能使我们接受上帝的指示和启示。信仰是立足于自身的,并不需要理性的基础。信仰寻求理性,因为接受信仰的人要力求用自己的理智理解信仰,把握信仰真理的内在根据和必然性,用理性来维护我们的信仰,以反对不信上帝的人。信仰是理解的前提、理解的范围、理解的规范、理解的目的。理性为信仰服务,而不是信仰的审判者。信仰是至高无上的。“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1)是教父哲学中理性辩护主义派提出来一个哲学命题。(2)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3)其基本观点是:希腊哲学是世俗的、低级的哲学,把人的智慧当作幸福,以为依靠个人的才能和前人的知识遗产就可以获得最高的幸福。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还没有受到上帝的启示之光的照耀。基督教也是一种哲学,它是受到上帝的启示之光的照耀人的理性之后,产生的哲学。它是神圣的,只有这种哲学才能提供达到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的途径,被上帝所拯救进入天堂,享受永久的幸福。主张从基督教的立场对希腊理性哲学采取批判、改造、利用、吸收的态度。“存在就是被感知”(1)存在:只存在于感知者的心中的观念;是可以感知观念的被创造的精神;是永恒无限的精神。(2)观念是被动的,是心灵感知的对象;心灵是能动的,它的存在在于感知观念和思想。“物是观念的集合”是贝克莱的著名的唯心主义命题。人们以为存在于心外的事物,其实只是观念的复合,并无心外的存在。人们感知的只是观念,而非它物。观念就是事物,事物就是观念,事物就是感觉观念组合而成的。所以,物是观念的复合。“我思故我在” (1)、思想不能怀疑思想自身。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这种思想活动自身。因为,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就无法进行。怀疑必须有一个怀疑的主题,“我”就是怀疑的主体。我怀疑,所以我存在。(2)、“我思”:思想活动。“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理性、感性、情感)。“我思”是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即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3)“我在”:思相的主体和反思的主题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和“我在”是同一个实体。“故”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就是出于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行动和生活。必然,即一物的存在均按照一定的方式为它物所决定。人作为一个偶然的、个别的和有限的存在物,当他不知道自己的本性时,是盲目的被支配的。当认识了自己的本性即必然性,从而主动生活的时候,他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所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主权在民”共和国的主权即最高权利属于全体人民。在人民主权的国家中,每个人都具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双重身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此只有相对的意义。卢梭反对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关于权力分立的学说,主张人民主权至高无上因而不可分割。“人是环境的产物,意见支配世界”(1)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即政治法律制度、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生活方式、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以及所读的书籍等等。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法律制度。(2)意见支配世界。人的理性可以改变世界。天才人物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来,这些具有理性的人可以制定合理的法律,从而改变人的社会环境。(3)两个命题形成了一个“二律背反”。 教育万能论;理性万能;英雄史观。“人是机器” (1)心灵是肉体的一部分和原动力,是由物质构成。(2)一切物质都服从机械运动的规律。(3)人和动物一样都是机器。(4)心灵的物质性和能够思想是不矛盾的。心灵不是独立的精神实体。思想是物质的一种特性。(5)局限性:把人和动物等同;把人的身体运动和思想活动等同于机械运动。“知性为自然立法” “自然”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一切可能经验之表象的总和,这个表象的领域就构成了“现象界”,而连接表象的法则就是知性的法则,即范畴。(2分)所以,他把科学知识的对象确定为现象,从而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把认识限制在现象之内,知性范畴只能用于经验上不能用于自在之物之上,又证明了以往知识类型的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结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现实,只有真正合理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当然就是合理的。其实,合理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这一辩证的关系亦可看作是黑格尔哲学的主题,或者说,黑格尔哲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围绕着合理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展开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合理性与现实性的“和解”。简答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智者派普罗泰戈拉提出来的著名的哲学命题。苏格拉底认为:它是“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样子”。所以他是一个感觉主义者。柏拉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这是一种相对主义,把知识归结为感觉,并把感觉等同于个人的感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是万物的尺度”:成为人本主义的标志。是哲学从自然哲学转变为人本主义;从天上转为地上,转变人本身。巴门尼德对存在的论证一条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这是“真理之路”;另一条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这是“意见之路”。 区分的目的是反对自然哲学,把人们关注的目光从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现象变为单一的本质,因为只有常住不变的东西才是真理性认识的对象。哲学就是要把握变动不居的万物现象世界之后的永恒不变并成为万物存在本原的存在。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原子与虚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atomon),原意为不可分割的、用来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原子的特点。虚空及其规定性。原子具有必然性。贡献及局限性: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理智的对象成为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义“看到的东西”。自然哲学家们用这一个词只有形事物的“显相”、“形状”等“显相”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译为“理念”或型相。理念:译法强调它使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柏拉图关于理念的特性?理念的特征:本源性;超感性;不变性和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完善性;单一性和多数性;等级性、 必然性;普遍性、本质性。柏拉图的回忆说回忆说:灵魂开始作为纯粹的东西时,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蕴含着天赋的知识。而灵魂本身又允含着向往身体的因素,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是一种堕落,且具有必然性。而灵魂附着身体后,由于受到身体的干扰或“污染”它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的东西。只有经过后天的适当的训练,才能使他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因此,学习就是回忆。亚里斯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对柏拉图理念的批判:并不反对柏拉图认为可感事物服从于无形本质的基本立场。分歧在于,本质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还是可感事物之内的形式,批判集中于“分离学说”。(1)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是无用的设定;(2)设立分离的理念型相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3)设定两种认识对象相分离,会造成“第三者”逻辑悖谬。亚里斯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基本思想?第一哲学就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metaphysics ontology);形而上学研究的是:既独立存在又永不变动的东西,即本体。科学则是以“存在”的某一部分或某一部分的属性的研究。形而上学则是对存在自身的研究,即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存在的存在就是宇宙的本体(实体),所以形而上学就是关于实体的学说。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中道学说(中庸之道):实践智慧选择德性及德行的标准为:中道(相对于人的感情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的。德性及德行分为对立的两极为:过分;不及。过分为主动的恶,不及为被动的恶,适中才是真正的善。所以,中道学说(中庸之道)就是:两极皆恶,适中即善。亚里斯多德的四因说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A.质料因:指“是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它在事物的生成和存在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它是“载体”首要含义。 B.形式因:内在形式因:eidos它是事物“是其所是”或“是所是的什么,即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外在形式:即形状(morphe)是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内在形式总是通过外在形状表现出来。形状也是事物的根本原因。C.动力因:动变的本原,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 D.目的因:“所谓的那个东西”,任何事物的存在的存在和生成,总是有所有,即总有一定的目标或目的。 质料与形式作为事物的两个根本原因,在特定的事物中是对立的有区别的,在另一范围内又是可以转化的。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1)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出发点和目的,是评判一切的标准,是人生的基本原则)。(2)幸福:肉体的无病痛和灵魂的无纷扰。 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宁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是最高的理想生活境界。宁静是静态快乐的主要特征,它与审慎的生活相联系,这种生活才是最高的善。(3)反对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4)反对对神和死亡的恐惧。活着的时候,死亡尚未来临;死了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5)主张人的意志自由,人的行为使自己意志自由决定的,因而人是负有道德责任的。(6)明确提出了社会契约论思想。国家、法律、公正等,不是外力强加的,也不是永恒的,而是人们相互约定的。公正是人们相互交往中防止相互伤害的约定。斯多葛主义的伦理思想(1)按照自然而生活:自然即世界本性,即“罗各斯”、“正确理性”、“共同法”等,按照自然生活即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即服从命运的决定(宿命论)。理性的人生态度是:不动心。这是人应该追求的幸福目标。(2)命运和自由选择 为宿命论,主张命运是神安排的,即一切都是按照命运而发生,因为一切都被“罗各斯”神严格的决定。命运为严格的必然性,被人类理性所理解(非人格的理性的决定作用)天命则暗示人格神的预见和前定。人活动的近因是呈现在心灵中的表现,主因是心灵对表象的反应。人对表象的选择是自由自主的,排除表象的迷惑。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对基督教哲学影响(1)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2)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中,对基督教哲学产生影响的主要观点;(3)早期基督教哲学对希腊理性哲学的吸收,使基督教哲学不断理性化。基督教哲学理性化的原因基督教理论发展的内在需要。信仰需要理性来为自己论证、辩护。(2)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需要。特别是在希腊及整个罗马帝国范围内传播的需要。(3)为了更具有说服力,对更多的信众有强烈吸引力,必须理性化。(4)为了对希腊理性哲学和整个希腊文化的批判继承,利用改造让其为基督教服务的目的。所以,基督教哲学必须理性化。奥古斯丁的神正论是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其目的在于说明上帝的全能、全知、全善,为什么会创造一个犯罪的人,世间的恶来自何方。“神”和“正义”,它的意义是:面临着恶的存在而显示上帝的正义。恶,是“背离本性,趋向非存在倾向于存在的中断。” (2分)恶有三类:物理的恶;认识的恶;伦理的恶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反对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从上帝观念出发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就是一个独立的充足的证明;人们的心中都有一个上帝的观念,上帝是无与伦比的伟大的,因而不能设想比它更伟大的东西。但是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上帝,就不应该只在人们的心中存在,而且也应该在现实中存在。所以上帝是现实存在的。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力图论证哲学与神学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统一的关系。他认为,哲学与神学的区别首先在于它们的认识目标或者认识对象。神学为我们提供的,是为我们的救赎所必需的那些真理,而在神学之外,关于现实世界的理性科学还有很大的活动余地。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就是我们理性的认识对象,同时也是我们知识的来源,而且理性也同样具有认识这一对象的能力。但是理性并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认识所有的真理。在现实的自然世界之上,还有一个超现实的、超自然的世界。(4分)其次,哲学与神学的区别还在于它们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哲学家是从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是从事物自己的原因出发来获得论据的。与此相反,神学家总是从事物的初始因、即从上帝出发,来认识事物的。哲学是理性化的方式认识自己的研究对象。神学靠天启人是上帝。但神学高于哲学,信仰高于理性。两者相互独立。哲学对神学的作用是在证明、解释和保护信仰的范围之内。休谟的不可知论印象和观念:(1)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2)观念对印象的“忠实摹写”,是“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的推理种的微弱影像”。 (3)印象和观念的区别:当下知觉和思维(包括相象、回忆)的差别。(4)一切认识都来自感觉印象。知识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心灵的理解能力把简单知觉(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结合为复合观念;知识由复合观念表达,存在于观念与观念之间关系的推理和判断之中。知识的性质取决于观念之间的关系。人的知识决不超出人的主观感觉。感觉以外的东西则是不知的。休谟的不可知识(1)休谟认为人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而人的感觉则是人的主观的东西。至于人的感觉以外的东西,人是无法知道的,因为它超出了人的经验感觉的范围。(2)一切认识都来自感觉印象。知识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心灵的理解能力把简单知觉(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结合为复合观念;知识由复合观念表达,存在于观念与观念之间关系的推理和判断之中。知识的性质取决于观念之间的关系。(3)休谟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者,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他的立场是绝不超出自己的主观经验范围以外,把自己的主观经验当作绝对的东西。经验从何而来,经验以外的是否有东西以及是什么则是不可知的。休谟的因果观?(1)休谟对因果观分析的目的是要为科学知识确定坚实的基础;(2)他认为世界中的事物之间本来无因果联系,人们头脑中的因果联系也并不是对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因果联系的真实反映;(3)人们头脑中的因果联系只不过是世界中两个经常先后出现的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种心理习惯。所以,“习惯是伟大的指南”。因果联系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存在的,也不是理性的必然,而仅仅是一种心理习惯而已。(4)这样,休谟否定了因果联系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必然性,使人们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的主观心理习惯。这成为一种心理主义的因果观。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1)自然本性与自然法:人与人是动物式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人对人是狼对狼的关系。(2)社会契约论:人们为了互不伤害,而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转让出去,交给进行国家管理的官员。但是,人们必须服从自己确立的契约。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以及对人们的各种要求,人们必须服从。(3)国家的政治是专指独裁统治。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假设;(2)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理论。(“潜在的”是为被理解的,“观念”是一被理解的或正被理解的。)笛卡尔的二元论的基本观点心身关系:心灵与物体、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两种实体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心灵的本质属性是思想,物体的本质属性是广延;思想与广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思想没有广延,广延不能思想。这就是他的心身二元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单子论:客观存在的、无限的、非物质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它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隐德来希”(内在目的)。单子的特性:单纯性;复杂性;永恒性;独立性;质的区别性;自因性。单子的等级:作为单纯的精神实体具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连续性原则:从单子的单子上帝到最低级的单子是连续的。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实体:“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即是不依赖于它物独立自存的东西;它也无需借助于它物得到说明,而是通过自身得到种种规定。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反对神学目的论。实体的特性是:实体是“自因的”;实体事无限的;实体是永恒;实体是不可分;实体是惟一的。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任务及局限性近代“启蒙”理性的实质。启蒙运动的广泛持久地深入进行标志着理性主义的到来。以理性反对封建愚昧;否定和批判宗教神学、僧侣贵族和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势力。主张用理性代替宗教信仰、封建愚昧;用理性哲学代替宗教信仰。以全人类、全社会利益的名义,主张建立合理、理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千年王国。启蒙的目的是反对和推翻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社会。局限性:把理性绝对化,把理性当作万能的东西,是理性乌托邦;把未来的资产阶级的社会理性化、神圣化;把本来是手段的理性,当作目的。从而使理性主义最终走向极端,使理性的非理性化。导致了理性主义最后走向自己的反面。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的论述(1)自然状态:自然人没有交往和联系;没有语言、住所、家庭;没有农业和工业,只有自然的两性结合;是真正的自由平等。(2)人独特的“自我完善”能力,使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人有了理性、文明、语言、社会生活、道德和进步的潜在能力。(3)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私有制。霍布斯的机械论观点把运动仅仅理解为机械的位移。运动并不是物体的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能力,而是外力推动的结果。世界中的一切都受机械运动原理支配,因而都可以用机械运动的原理来解释。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无法揭示物质世界事物性质的多样性。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社会契约论所关注的则是如何实现社会平等的问题。由于人类不可能回归平等的自然状态,所以卢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社会秩序中,从人类的实际情况与法律的可能情况着眼,能不能有某种合法的而又确切的政权规则”。卢梭的目的是寻找一种真正合法的社会契约来取代以往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社会契约。合理的社会契约其要旨就在于“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由于这种转让的条件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因而每个人并没有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人,反而从所有订约者那里获得了自己转让给他们的同样的权利,所以每个人在订约后仍然只是服从自己本人,而且象以往一样自由。法律就是作为立法者的全体人民对作为臣民的全体人民所作的规定。所以,法律不仅保障公民的权利平等,而且是自由的基石。拉美特利的身心关系论(1)心灵与身体的关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和唯灵论。(2)反对先天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反对心物二元论;反对单子论把物质心灵化。(3)主张通过经验观察,用生理心里的知识来说明心灵和身体的关系。心灵依赖身体。(4)心灵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爱尔维修的合理的利己主义(1)肉体感受性是道德的基础:肉体感受性的本质特征是趋乐避苦。(2)自爱:肉体感受性是的直接结果。自爱就是趋利避害,自私为己。自爱是人永恒不变的共同本性。自爱是一切欲望和感情的基础。人的一切行为(爱邻人、同情和怜悯)都是自爱的表现。(3)利益是我们的唯一动力。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和社会利益。他强调个人利益,但又维护公共利益、国家利益,认为人民的共同幸福是我们的目的。强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认为人民的公共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法律和道德准则。人是环境的产物,意志支配世界(1)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即政治法律制度、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生活方式、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以及所读的书籍等等。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法律制度。(2)意见支配世界。人的理性可以改变世界。天才人物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来,这些具有理性的人可以制定合理的法律,从而改变人的社会环境。(3)两个命题形成了一个“二律背反”。 教育万能论;理性万能;英雄史观。霍尔巴赫的无神论思想(1)根本否定上帝的存在。(2)把对宗教的批判和对封建专制的批判相结合。批判了宗教的罪恶。(3)分析了宗教产生的根源:认识论根源无知、恐惧。提出了宗教异化的思想。人的本质变成了上帝的本质。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社会根源:统治阶级的倡导,教会的传播和灌输。费希特的自我哲学自我:既不是经验个体的人也不是类概念的人。自我的自我性是意识作出区分之前,使意识得以可能的主-客统一体,是使人与事物区分开来而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据,它是指主体的绝对的自主性、独立性或能动性。自我设定自己本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在自身中设定一个可分割的非我和可分割的自我相对立。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1)对启蒙精神的总结:理性主义;批判精神;自由的理想和历史进步观。(2)启蒙精神的内在矛盾:科学理性、必然性与人的意志自由的矛盾。(3)不是主观符合客观,而是客观必须符合主观。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是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对经验材料的整理而获得的。突出了主体的地位、作用和能动性。“实体即主体” “实体即主体”的思想看作黑格尔是的独创,其实第一个提出这一思想的并不是黑格尔而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唯有在自身中就蕴含着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才可能展开自身而成为现实;只有当我们把实体同时也理解为主体,理解为自己展开自己的运动的时候,才能说明它的现实性,而实体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就表现在它自身之中就包含着纯粹的否定性,因而它是单一的东西自己否定自己从而分裂为二,将自己树立为对立面,然后扬弃自身中的矛盾和对立,重建自身统一性的过程。由于实体就是主体,其自身就具有能动性,因而实体的运动过程乃是它的自我运动,世界就是它的外化和展开。于是实体的运动就成了以终点为目的的自己展开自己、自己完成自己的“圆圈”,而且只有当实体真正成为主体,从潜在展开自身并且重建自身同一性的时候,它才是现实的。这一思想的意义。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1) 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全面论述辩证法思想体系的哲学家。他系统全面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各对范畴。(2)他的辩证法是以绝对精神作为基础来展开论述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3)它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以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中心来展开的,因而他的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从事物的发展全过程来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必然的规律的。 黑格尔的真理观的基本内容?(1)真理是具体的;(2)真理是一个过程;(3)真理是理论的理念与实践的理念统一(4)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真理是作为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的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本质的思想观念的符合。上帝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1)上帝: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客观化为一个在人之外的、成了人的对象的精神实体,即人创造了神;人的异化物成了人的异己的力量,即 人被自己的创造物上帝所主宰和奴役。(2)上帝:人的“类”概念的客观化:人的“类”概念的异化为上帝的本质;从哲学上解决“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是解决神和无神的前提。论述题赫拉克利特的变化哲学对后世的影响(1)赫拉克利特对永恒变化的物质世界的肯定;(2)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绝对性的充分认识。(3)世界运动变化的朴素辨证法思想。(4)对巴门尼德、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黑格尔等传统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