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的概念2》PPT课件.ppt_第1页
《复数的概念2》PPT课件.ppt_第2页
《复数的概念2》PPT课件.ppt_第3页
《复数的概念2》PPT课件.ppt_第4页
《复数的概念2》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 复数的概念 Ssxxcyh 4.1 复数的概念 知识回顾 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当时 , 没有实数根我们能否将实数集进行扩充,使得在新的数集中 , 该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呢? 解决这一问题,其本质就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数的概念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在人类 社会初期,人们在狩猎、采集果实等劳动中,由于 计数的需要,就产生了1,2,3,4等数以及表示“ 没有”的数0.自然数的全体构成自然数集N 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数的概念也得到发展为了 解决测量、分配中遇到的将某些量进行等分的问题 ,人们引进了分数;为了表示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以及满足记数的需要,人们又引进了负数.这样 就把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Q. 如果把自然数集(含正整数和0)与负整数集合并在一 起,构成整数集Z,如果把整数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那么有理数集实际上就是分数集 有些量与量之间的比值,例如用正方形 的边长去度量它的对角线所得的结果, 无法用有理数表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人们又引进了无理数.所谓无理数,就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集与无理数集 合并在一起,构成实数集R.因为有理数 都可看作循环小数(包括整数、有限小数) ,无理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实 数集实际上就是小数集 因生产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 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 说,也解决了在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 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分数解决了在 整数集中不能整除的矛盾,负数解决了 在正有理数集中不够减的矛盾,无理数 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但是,数集扩 到实数集R以后,像x2=1这样的方程还 是无解的,因为没有一个实数的平方等 于1.由于解方程的需要,人们引入了一 个新数,叫做虚数单位.并由此产生的了 复数 4.1 复数的概念 自然数 有理数 整数 无理数 实数 复数 数系的扩充 4.1 复数的概念 引入一个新数 , 叫做虚数单位,并规定: (1)它的平方等于-1,即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 的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形如 的数,叫做复数 全体复数所形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 一般用字母C表示 . N Z Q R C N ZQ R 新授课 很明显, 引进虚数单位后, 有 i 2 = -1, (- i)2=i 2=-1, 所以方程 x2=-1 的解是 x=I 虚数单位的幂的性质: i 4n =1, i 4n+1 =i, i 4n+2 =-1, i 4n+3 =- i ( nN ) 以上性质叫 i 的周期性. 4.1 复数的概念 新授课 复数的表示: 通常用字母 z 表示,即 当 时,z 是实数a 当 时,z 叫做虚数 当a=0且 时,z =bi 叫做纯虚数 实部 虚部 复数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 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 两个复数相等这就是说,如果a,b,c, dR,那么a+bi=c+di 有 a=c,b=d 复数相等的定义是求复数值,在复数集 中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一般地,两个复 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 小.如3+5i与4+3i不能比较大小. 现有一个命题:“任何两个复数都不能比 较大小”对吗?不对 如果两个复数都是 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 只有当两个复 数不全是实数时才不能比较大小 复平面、实轴、虚轴: 复数z=a+bi(a、bR)与有序实数对(a,b)是一一对 应关系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复数z=a+bi (a、 bR),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可知,可以由一个有 序实数对(a,b)惟一确定,又因为有序实数对(a ,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由此可知,复数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 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 、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 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 叫高斯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对于虚轴上的点要除原点外,因为原点对应 的有序实数对为(0,0), 它所确定的复数是 z=0+0i=0表示是实数.故除了原点外,虚轴上 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 一对应关系,即 复数 复平面内的点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 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 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 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 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z=a+bi(a、bR)是复数的代数表示法 共轭复数 (1)当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 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 (虚部不为零也叫做互为共轭复数) (2)复数z的共轭复数用 表示若 z=a+bi(a、bR) ,则 z=abi (3)实数a的共轭复数仍是a本身,纯虚数 的共轭复数是它的相反数 (4)复平面内表示两个共轭复数的点z与 关于实轴对称 例1请说出 复数的实 部和虚部,有没有纯虚数? 例2 复数2i+3.14的实部和虚部是什么? 例3实数m取什么数值时,复数 z=m+1+(m1)i是: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例4 已知(2x1)+i=y(3y)i,其中x, yR,求x与y. 课堂练习: 1.设集合C=复数,A=实数,B= 纯虚数,若全集S=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 A.AB=C B. A=B C.AB= D.BB=C 2.复数(2x2+5x+2)+(x2+x2)i为虚数,则实数 x满足( ) A.x= B.x=2或 C.x2 D.x1且x2 3.已知集合M=1,2,(m23m1)+(m2 5m6)i,集合P=1,3.MP=3 ,则实数m的值为( ) A.1 B.1或4 C.6 D.6或1 4.满足方程x22x3+(9y26y+1)i=0的实数 对(x,y)表示的点的个数是_. 5.复数z=a+bi,z=c+di(a、b、c、 dR),则z=z的充要条件是_. 6.设复数z=log2(m23m3)+ilog2(3m)(mR), 如果z是纯虚数,求m的值. 7.若方程x2+(m+2i)x+(2+mi)=0至少有一个实数根, 试求实数m的值. 8.已知mR,复数z= +(m2+2m 3)i,当m为何值时, (1)zR; (2)z是虚数;(3)z是纯虚数;(4)z= +4i. 4.1 复数的概念 例1 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 是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解: (1)当 ,即 时,复数z 是实数 (2)当 ,即 时,复数z 是虚数 (3)当 ,且 ,即 时,复数z 是 纯虚数 新授课 小结 : 1在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时应注意: (1)明确什么是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2)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分别对实部与虚 部的要求; (3)弄清复平面与复数的几何意义; (4)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2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注意事项: (1)复数 中的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 内点Z(a,b)中的Z,书写时大写。 (2)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a,b), 而不是(a,bi),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 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i。 (3)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 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 (4)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组成 的集合一一对应: 自然数概念可溯源于原始人类用匹配方法计数。古希腊 人用小石卵记畜群的头数或部落的人数 。 英文calculate(计算)一词是从希腊文calculus (石卵) 演变来的。中国古藉易系辞中说:上 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直至1889年,皮亚诺才建立自然数序数 理论。 自然数 返回 零不仅表示无,更是表示空位的符号。中国古代用算 筹计算数并进行运算时,空位不放算筹,虽无空 位记号,但 仍能为位值记数与四则运算创造良好的条件。印度阿拉伯命 数法中的零(zero)来自印度的(sunya )字,其原意也是 空或空白。 中国最早引进了负数。九章算术方程中论述的正 负数,就是整数的加减法。减法的需要也促进 了负整数的 引入。减法运算可看作求解方程a+x=b,如果a,b是自然数, 则所给方程未必有自然数解。为了使它恒有解,就有必要把自 然数系扩大为整数系。 整数 返回 分 数 原始的分数概念来源于对量的分割。如说文八部 对“分”的解释:“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 ”但是,九章算术中的分数是从除法运算引入的。其“ 合分术”有云:“实如法而一。不满法者,以法命之。”这 句话的今译是:被除数除以除数。如果不能除尽,便定义了 一个分数。 古埃及人约于公元前17世纪已使用分数。 返回 为表示各种几何量(例如长度、面积、体积)与物理 量(例如速率、力的大小),人类很早已发现有必要 引进 无理数。约在公元前530,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知道边长为1的 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 )不能是有理数。 15世纪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 1519) 把它 们称为是“无理的数”(irrational number),开普勒(J. Kepler, 1571- 1630)称它们是“不可名状”的数。 法国数学家柯西(A.Cauchy,1789- 1875)给出了回答:无 理数是有理数序列的极限。 由于有理数可表示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人们想 到用“无限不循环小数”来定义无理数,这也是直至19世纪 中叶以前的实际做法。 无理数 返回 实数系的逻辑基础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得以奠定。从19 世纪20年代肇始的数学分析严密化潮流,使得数学 家们认识 到必须建立严格的实数理论,尤其是关于实数系的连续性的 理论。在这方面,外尔斯特拉斯(1859年 开始)、梅雷( 1869)、戴德金(1872)与康托尔(1872 )作出了杰出的贡 献。 实数 返回 复数 从16世纪开始,解高于一次的方程的需要导致复数概念的 形式。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