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精品教案.doc_第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精品教案.doc_第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精品教案.doc_第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精品教案.doc_第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精品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精品教案一、导入,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生:颜色不同。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师: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生:水漏出;师: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想不想看看?生:师:好,我们就看看。为了防止水流出,老师用塑料板把瓶口盖住。仔细看。生观察现象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没有。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边说边做)师:仔细看,(稍停)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水上升,兰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二、猜想假设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生:可能与颜色有关吧?生:不对,红色水在上方的时候为什么不发生呢。生汇报:可能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 师:为什么?生:我觉得热水向上升,冷水向下降。师:还有不同的猜测吗?生:师: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并且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生: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稍停)看来,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既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亲自实验的兴趣,使下面的实验水到渠成。)生:做实验。三、制定实验方案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生: 熟悉材料。师:有什么?生:有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师:其他小组有这些实验器材吗?生:师:怎样点燃酒精灯?用哪一层火焰加热?怎样熄灭?(还记得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吗?)生:师: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生:可以!师:好,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并制定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师: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实验方案?(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生汇报实验方案生:我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是这样的:把水加热,看看受热后的水是不是上升? 师:想办法,制造热水,观察现象,这个方法可以吧?生:可以。师:你们小组?生:师:其他小组?师: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生:不明显!师: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生: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师: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生:师:这个办法好不好?师: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都有什么?生:有木屑、高锰酸钾、还有碎纸屑。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学生讨论。师:讨论好了吗? 生:师:各组组长上来取吧!师: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生:要注意安全。师:比如说生:要正确使用酒精灯。师:还有什么?生:烫着。(让学生自己表述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意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和科学表述能力。当然,学生不一定都能说好,但此环节也不求甚精,只要学生说得有一定道理就要鼓励,让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师:实验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听明白了?好,咱们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观察的仔细。开始。五、汇报交流师:大家都看清楚现象了吗?师:那就熄灭酒精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加热后,底部有一些木屑(纸屑)慢慢上升起来了,然后又从杯子上方落下去,底部不断的有锯末上升,上升后的锯末又下降,总是这样循环着。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哪个组想说?生:我们组看到木屑(纸屑)先是有少数上升,而且上升的很慢,后来就越来越多,上升的速度也快了。师:那升起来以后呢?停止不动了吗?生:升起来后又转下去了,然后又升起来了。师:要把你看到的现象完整的说出来。其它组?生:木屑在水里游动,一会儿翻滚起来,跑到上面,一会儿又下去了,不停地循环。 师:用手比划?学生边说边形象地比划。(不但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用动作表示,非常好。)师:大家看到的也是这样的吗?你比划的非常形象,鼓励鼓励。 生:开始加热的时候,有紫色的水向上升。然后又下降,之后再上升,不断地循环。师:你能把它流动的路线画出来吗?(生板画) 师:画的对不对?生:对!师:你能给大家解释解释吗?生:解释。师:说的对不对?生:对!(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不同形式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说,直至说透、说明白,既可锻炼学生们的实验表达能力,又为下面分析原因、建立对流概念打下基础。)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发现,大家看到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当水被加热后,水中的物体都是这样不停地循环进行。那加热之前有这种现象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师:哪个小组先汇报?生:说明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生: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师:说的非常正确。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请看大屏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科学概念的初步能力。)课件展示。(旁白。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师:这种现象叫什么?生:师:板书:对流师: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生:变热了。师:对,烧杯里的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水变热了师:水是通过什么方式变热的?师:在这个游戏当中我们那看到的就是什么现象?生:对流!师: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凉的?生:红色的水是热水,蓝色的水是冷水。师:为什么凉水在下面的时候就没有发生对流的现象?生:热水在上方,热水不向下流动。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这两杯水的温度怎么样了?生:整杯水的温度一样。师:谁上来摸摸?生:一样了!师:是的,就连颜色也一样了。师:看来游戏当中也包含着科学道理。想不想再做个游戏?生:想!师:这是什么?(师出示)生:鱼 师:对,这是一条普通的金鱼,它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凉水还是热水?你有没有见过在开水里游泳的鱼?生笑。(开始边操作边与学生对话)师:喝鱼汤了。师:想不想看看?生:师:这条鱼在干什么?生:师:好!仔细看。(师操作)师示范。(现在的水热了没有?鱼呢?)师:水开了吗?鱼怎样?生:水开了,鱼还在游。师:为什么?想一想。生:水在上方开,热水不向下流动,下方的水仍然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生师:聪明极了!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不能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师:通过以上的活动,你知道热在水中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生:对流!师: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师:那么热在气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师:请看大屏幕,室内的暖气片是怎样让整个房间变暖的呢?师: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生讨论。师:哪个小组先说?生:可能也是对流吧?生:我们觉得,把暖气安在下面,也是对流的原因,暖气先把下面的空气烤热了,热空气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下来补充,又被烤热,又上升,不断地循环,整间屋子的空气温度就都升高了。生:师:下面老师做个实验,看看能不能给你们一点启示?师操作。师:把香点燃放在盒子一角,仔细观察,能看到什么现象?师演示生:烟先上升,再下降。师:烟为什么会上升呢?(点燃的香是热的,它能把周围的空气变得怎样?热空气带着烟怎样?)生:热空气带着烟上升。师:又为什么下降呢?生:周围冷空气下降。师:非常正确,这就是用什么方式使烟布满盒子的呢?生:对流。师:室内的暖气片是怎样让整个房间变暖的? 生:(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精神、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放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教师只在必要时起到“扶”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泳中逐渐学会游泳。)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大屏幕:出示暖气流动的示意图,有旁白解释。(首先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受热上升,房间内的冷空气跑过来补充,跑过来的冷空气又受热上升,其他地方的冷空气再跑过来补充,就这样,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空气不断下降受热再上升,形成对流,整个房间就变暖了。)师:看来,热在气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生:师: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明白了哪些道理?生:热在气体、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生:生:六、迁移运用师: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让学生懂得科学概念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懂得的道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生举例。生:烧水。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生解释。师:请看大屏幕:出示热粥图。师:为什么搅一搅,粥就热的快?生:搅一搅,把下面的热的搅上来,上面的冷搅下去,帮助粥对流,就可以热的快。师:真聪明!师:冰箱中的冷冻层在冷藏层的上面还是下面?为什么?生:师:冰箱中的冷冻层在冷藏层的上面,利于冷气下降,便于冷藏食品,出示课件。师:谁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师:你分析得对。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师:制冷的空调应该安装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生:师:有些公共汽车的气窗是开在车顶上的,为什么? 生:师: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安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生:(这部分看时间,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师: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科学课留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热传递秘密的兴趣,让他们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好!师:下课!板书: 水变热了对流实 验 记 录 单锯末或高锰酸钾或碎纸屑在水中的情况加热前(画图表示)加热后(画图表示)反思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热传递单元中的一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研究本课的过程中,我对教材稍做了一些改动。将教材的导课游戏“开水养鱼”调整到了水对流的知识应用上,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又增加了纸屑、粉笔末、高锰酸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水的对流。在教学设计上,我遵照教学内容的实际,本着体现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一步一步的将教学内容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导课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将装有冷水和热水(当然颜色也是不同的)的两个杯口相对,让学生猜想要发生的现象。第一次是冷水在下方,没有任何现象发生,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出现了障碍;接着把装置倒过来,也就是热水在下方,则发生了对流的现象,依此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继而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本课探究活动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探究液体中发生的对流现象,二是探究气体中发生的对流现象。先说第一个探究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老师为学生提供部分实验器材,然后在学生的要求下出示观察现象的参照物:木屑、纸屑、粉笔末、高锰酸钾颗粒。学生自由选择参照物进行实验,并汇报各参照物在水中的现象。学生汇报的时候,有的学生我要求他用手势比划。有的则要求在黑板上画下来,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描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还是三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即所选择的参照物在水受热后都发生了上升、下降的循环运动,在受热前没有发生。经过这种对比性的思考,学生很容易找到参照物上升下降的原因,水受热后会上升。即水的对流现象。原来的设计不是这样的:原来的设计中只给学生提供了高锰酸钾和木屑,而且还是和其他的实验器材一起交给学生,后来王主任和我们的陈校长听后说实验器材有点单调,一下子都交给学生没有给学生流出思考的空间,于是我们就改成了大家所看到的样子,改过之后的效果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第二个活动探究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首先我出示了带暖气片的房间图,让学生思考暖气片是怎样让整个房间变暖的,在学生经过思考但又没有完整的答案之后,我又演示了一个小实验,目的就是启发学生认识热在气体中也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而且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两个探究活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