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数学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立体几何.doc_第1页
2013年高考数学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立体几何.doc_第2页
2013年高考数学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立体几何.doc_第3页
2013年高考数学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立体几何.doc_第4页
2013年高考数学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立体几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年高考2年模拟】立体几何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荟2011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重庆理9)高为的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S、A、B、C、D均在半径为1的同一球面上,则底面ABCD的中心与顶点S之间的距离为A B C1 D【答案】C2.(浙江理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B如果平面不垂直于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C如果平面,平面,那么D如果平面,那么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答案】D3.(四川理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B,C,共面 D,共点,共面【答案】B【解析】A答案还有异面或者相交,C、D不一定4.(陕西理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ABCD【答案】A5.(浙江理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答案】D6.(山东理11)右图是长和宽分别相等的两个矩形给定下列三个命题: 存在三棱柱,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下图;存在四棱柱,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右图;存在圆柱,其正(主)视图、俯视图如右图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3 B2 C1 D0【答案】A7.(全国新课标理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答案】D8.(全国大纲理6)已知直二面角 ,点A,AC,C为垂足,B,BD,D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A B C D1 【答案】C9.(全国大纲理11)已知平面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成二面角的平面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则圆N的面积为332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图1A7 B9 C11 D13【答案】D10.(湖南理3)设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B11.(江西理8)已知,是三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直线与,分别相交于,那么“=”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12.(广东理7)如图13,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B C D【答案】B13.(北京理7)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A8 B C10 D【答案】C14.(安徽理6)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48 (B)32+8 (C)48+8 (D)80【答案】C15.(辽宁理8)。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SD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CSB(B)AB平面SCD(C)SA与平面SBD所成的角等于SC与平面SBD所成的角(D)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A所成的角【答案】D16.(辽宁理12)。已知球的直径SC=4,A,B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则棱锥SABC的体积为(A) (B)(C)(D)1【答案】C17(上海理17)设是空间中给定的5个不同的点,则使成立的点的个数为 A0 B1 C5 D10 【答案】B二、填空题18.(上海理7)若圆锥的侧面积为,底面积为,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答案】19.(四川理15)如图,半径为R的球O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 面积最大是,求的表面积与改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 【答案】【解析】时,则20.(辽宁理15)一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相等,体积为,它的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左视图是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答案】21.(天津理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单位:),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答案】22.(全国新课标理15)。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AB=6,BC=,则棱锥O-ABCD的体积为_【答案】23.(湖北理14)如图,直角坐标系所在的平面为,直角坐标系(其中轴一与轴重合)所在的平面为,。()已知平面内有一点,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坐标为 (2,2) ;()已知平面内的曲线的方程是,则曲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的方程是 。【答案】24.(福建理12)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PA=3,底面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三棱锥P-ABC的体积等于_。【答案】三、解答题25.(江苏16)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PAD平面 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1)直线EF平面PCD;(2)平面BEF平面PAD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4分。证明:(1)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又因为EF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直线EF/平面PCD.(2)连结DB,因为AB=AD,BAD=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26.(安徽理17)如图,为多面体,平面与平面垂直,点在线段上,OAB,,,都是正三角形。()证明直线;(II)求棱锥FOBED的体积。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行的证明,多面体体积的计算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I)(综合法)证明:设G是线段DA与EB延长线的交点. 由于OAB与ODE都是正三角形,所以=,OG=OD=2,同理,设是线段DA与线段FC延长线的交点,有又由于G和都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所以G与重合.=在GED和GFD中,由=和OC,可知B和C分别是GE和GF的中点,所以BC是GEF的中位线,故BCEF.(向量法)过点F作,交AD于点Q,连QE,由平面ABED平面ADFC,知FQ平面ABED,以Q为坐标原点,为轴正向,为y轴正向,为z轴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由条件知则有所以即得BCEF. (II)解:由OB=1,OE=2,而OE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故 所以过点F作FQAD,交AD于点Q,由平面ABED平面ACFD知,FQ就是四棱锥FOBED的高,且FQ=,所以27.(北京理16)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底面是菱形,.()求证:平面()若求与所成角的余弦值;()当平面与平面垂直时,求的长.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又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BD.所以BD平面PAC.()设ACBD=O.因为BAD=60,PA=PB=2,所以BO=1,AO=CO=.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P(0,2),A(0,0),B(1,0,0),C(0,0).所以设PB与AC所成角为,则.()由()知设P(0,t)(t0),则设平面PBC的法向量,则所以令则所以同理,平面PDC的法向量因为平面PCB平面PDC,所以=0,即解得所以PA=28.(福建理20)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中,ABAD,AB+AD=4,CD=,(I)求证:平面PAB平面PAD;(II)设AB=AP (i)若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求线段AB的长;(ii)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说明理由。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根据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满分14分。解法一:(I)因为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又所以平面PAD。又平面PAB,所以平面平面PAD。(II)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在平面ABCD内,作CE/AB交AD于点E,则在中,DE=,设AB=AP=t,则B(t,0,0),P(0,0,t)由AB+AD=4,得AD=4-t,所以,(i)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由,得取,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又,故由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得解得(舍去,因为AD),所以(ii)假设在线段AD上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设G(0,m,0)(其中)则,由得,(2)由(1)、(2)消去t,化简得(3)由于方程(3)没有实数根,所以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C,D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解法二:(I)同解法一。(II)(i)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在平面ABCD内,作CE/AB交AD于E,则。在平面ABCD内,作CE/AB交AD于点E,则在中,DE=,设AB=AP=t,则B(t,0,0),P(0,0,t)由AB+AD=4,得AD=4-t,所以,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由,得取,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又,故由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得解得(舍去,因为AD),所以(ii)假设在线段AD上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由GC=CD,得,从而,即设,在中,这与GB=GD矛盾。所以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B,C,D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在线段AD上不存在一个点G,使得点G到点P,B,C,D的距离都相等。29.(广东理18) 如图5在椎体P-ABCD中,ABCD是边长为1的棱形,且DAB=60,,PB=2,E,F分别是BC,PC的中点(1) 证明:AD 平面DEF;(2) 求二面角P-AD-B的余弦值 法一:(1)证明:取AD中点G,连接PG,BG,BD。因PA=PD,有,在中,有为等边三角形,因此,所以平面PBG又PB/EF,得,而DE/GB得AD DE,又,所以AD 平面DEF。 (2),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在法二:(1)取AD中点为G,因为又为等边三角形,因此,从而平面PBG。延长BG到O且使得PO OB,又平面PBG,PO AD,所以PO 平面ABCD。以O为坐标原点,菱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直线OB,OP分别为轴,z轴,平行于AD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由于 得平面DEF。 (2)取平面ABD的法向量设平面PAD的法向量由取30.(湖北理18)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的各棱长都是4,是的中点,动点在侧棱上,且不与点重合()当=1时,求证:;()设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的最小值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和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2分) 解法1:过E作于N,连结EF。 (I)如图1,连结NF、AC1,由直棱柱的性质知, 底面ABC侧面A1C。 又度面侧面A,C=AC,且底面ABC, 所以侧面A1C,NF为EF在侧面A1C内的射影,在中,=1,则由,得NF/AC1,又故。由三垂线定理知(II)如图2,连结AF,过N作于M,连结ME。由(I)知侧面A1C,根据三垂线定理得所以是二面角CAFE的平面角,即,设在中,在故又故当时,达到最小值;,此时F与C1重合。解法2:(I)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已知可得于是则故(II)设,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则由(I)得F(0,4,),于是由可得取 又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可取侧面AC1的一个法向量为, 于是由为锐角可得, 所以, 由,得,即 故当,即点F与点C1重合时,取得最小值31.(湖南理19) 如图5,在圆锥中,已知=,O的直径,是的中点,为的中点()证明:平面平面;()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法1:连结OC,因为又底面O,AC底面O,所以,因为OD,PO是平面PO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POD,而平面PAC,所以平面POD平面PAC。(II)在平面POD中,过O作于H,由(I)知,平面所以平面PAC,又面PAC,所以在平面PAO中,过O作于G, 连接HG,则有平面OGH,从而,故为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在在在在所以故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为解法2:(I)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OB、OC、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是平面POD的一个法向量,则由,得所以设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则由,得所以得。因为所以从而平面平面PAC。(II)因为y轴平面PAB,所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由(I)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设向量的夹角为,则由图可知,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与相等,所以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为32.(辽宁理18)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PD(I)证明:平面PQC平面DCQ;(II)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解: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线段DA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I)依题意有Q(1,1,0),C(0,0,1),P(0,2,0).则所以即PQDQ,PQDC.故PQ平面DCQ.又PQ平面PQC,所以平面PQC平面DCQ. 6分 (II)依题意有B(1,0,1),设是平面PBC的法向量,则因此可取设m是平面PBQ的法向量,则可取故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为 12分33.(全国大纲理19) 如图,四棱锥中, ,,侧面为等边三角形,()证明:;()求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解法一: (I)取AB中点E,连结DE,则四边形BCDE为矩形,DE=CB=2, 连结SE,则 又SD=1,故, 所以为直角。3分 由, 得平面SDE,所以。 SD与两条相交直线AB、SE都垂直。 所以平面SAB。6分 (II)由平面SDE知, 平面平面SED。 作垂足为F,则SF平面ABCD, 作,垂足为G,则FG=DC=1。 连结SG,则, 又, 故平面SFG,平面SBC平面SFG。9分 作,H为垂足,则平面SBC。 ,即F到平面SBC的距离为 由于ED/BC,所以ED/平面SBC,E到平面SBC的距离d也有 设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 则12分解法二: 以C为坐标原点,射线CD为x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设D(1,0,0),则A(2,2,0)、B(0,2,0)。又设 (I),由得故x=1。由又由即3分于是,故所以平面SAB。6分 (II)设平面SBC的法向量,则又故9分取p=2得。故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34.(全国新课标理18) 如图,四棱锥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底面ABCD(I)证明:;(II)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因为, 由余弦定理得从而BD2+AD2= AB2,故BDAD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所以BD平面PAD. 故 PABD()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则,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 因此可取n=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则 可取m=(0,-1,)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35.(山东理19)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B=,平面,EF,.=.()若是线段的中点,求证:平面;()若=,求二面角-的大小19(I)证法一:因为EF/AB,FG/BC,EG/AC,所以由于AB=2EF,因此,BC=2FC,连接AF,由于FG/BC,在中,M是线段AD的中点,则AM/BC,且因此FG/AM且FG=AM,所以四边形AFGM为平行四边形,因此GM/FA。又平面ABFE,平面ABFE,所以GM/平面AB。证法二:因为EF/AB,FG/BC,EG/AC,所以由于AB=2EF,因此,BC=2FC,取BC的中点N,连接GN,因此四边形BNG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GN/FB,在中,M是线段AD的中点,连接MN,则MN/AB,因为所以平面GMN/平面ABFE。又平面GMN,所以GM/平面ABFE。 (II)解法一:因为,又平面ABCD,所以AC,AD,AE两两垂直,分别以AC,AD,AE所在直线为x轴、y轴和z轴,建立如图所法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则由题意得A(0,0,0,),B(2,-2,0),C(2,0,0,),E(0,0,1),所以又所以设平面BFC的法向量为则所以取所以设平面ABF的法向量为,则所以则,所以因此二面角ABFC的大小为解法二:由题意知,平面平面ABCD,取AB的中点H,连接CH,因为AC=BC,所以,则平面ABFE,过H向BF引垂线交BF于R,连接CR,则所以为二面角ABFC的平面角。由题意,不妨设AC=BC=2AE=2。在直角梯形ABFE中,连接FH,则,又所以因此在中,由于所以在中 ,因此二面角ABFC的大小为36.(陕西理16) 如图,在中,是上的高,沿把折起,使。()证明:平面平面;()设为的中点,求与夹角的余弦值。解()折起前是边上的高,当折起后,AD,AD,又DB,平面,AD 平面平面BDC平面ABD平面BDC。()由及()知DA,DC两两垂直,不防设=1,以D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D(0,0,0),B(1,0,0),C(0,3,0),A(0,0,),E(,0),=,=(1,0,0,),与夹角的余弦值为,=37.(上海理21) 已知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是和的交点。(1)设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二面角的大小为。求证:;(2)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求正四棱柱的高。解:设正四棱柱的高为。 连,底面于, 与底面所成的角为,即 ,为中点,又,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有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取得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38.(四川理19)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BAC=90,AB=AC=AA1 =1D是棱CC1上的一P是AD的延长线与A1C1的延长线的交点,且PB1平面BDA(I)求证:CD=C1D:(II)求二面角A-A1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求点C到平面B1DP的距离解析:(1)连接交于,又为的中点,中点,,D为的中点。(2)由题意,过B 作,连接,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则(3)因为,所以,在中,39.(天津理17) 如图,在三棱柱中,是正方形的中心,平面,且()求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求二面角的正弦值;()设为棱的中点,点在平面内,且平面,求线段的长本小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3分. 方法一: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B为坐标原点. 依题意得 (I)解:易得, 于是 所以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II)解:易知 设平面AA1C1的法向量, 则即 不妨令可得, 同样地,设平面A1B1C1的法向量, 则即不妨令,可得于是从而所以二面角AA1C1B的正弦值为 (III)解:由N为棱B1C1的中点,得设M(a,b,0),则由平面A1B1C1,得即解得故因此,所以线段BM的长为方法二:(I)解:由于AC/A1C1,故是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的角.因为平面AA1B1B,又H为正方形AA1B1B的中心,可得因此所以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II)解:连接AC1,易知AC1=B1C1,又由于AA1=B1A1,A1C1=A1=C1,所以,过点A作于点R,连接B1R,于是,故为二面角AA1C1B1的平面角.在中,连接AB1,在中,从而所以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为(III)解:因为平面A1B1C1,所以取HB1中点D,连接ND,由于N是棱B1C1中点,所以ND/C1H且.又平面AA1B1B,所以平面AA1B1B,故又所以平面MND,连接MD并延长交A1B1于点E,则由得,延长EM交AB于点F,可得连接NE.在中,所以可得连接BM,在中,40.(浙江理20) 如图,在三棱锥中,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证明:APBC;()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本题主要考查空是点、线、面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础知识,空间向量的应用,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5分。方法一: (I)证明:如图,以O为原点,以射线OP为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由此可得,所以,即(II)解:设设平面BMC的法向量,平面APC的法向量由得即由即得由解得,故AM=3。综上所述,存在点M符合题意,AM=3。方法二:(I)证明:由AB=AC,D是BC的中点,得又平面ABC,得因为,所以平面PAD,故(II)解:如图,在平面PAB内作于M,连CM,由(I)中知,得平面BMC,又平面APC,所以平面BMC平面APC。在在,在所以在又从而PM,所以AM=PA-PM=3。综上所述,存在点M符合题意,AM=3。41.(重庆理19) 如题(19)图,在四面体中,平面平面, ()若,求四面体的体积; ()若二面角为,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I)解:如答(19)图1,设F为AC的中点,由于AD=CD,所以DFAC.故由平面ABC平面ACD,知DF平面ABC,即DF是四面体ABCD的面ABC上的高,且DF=ADsin30=1,AF=ADcos30=.在RtABC中,因AC=2AF=,AB=2BC,由勾股定理易知故四面体ABCD的体积 (II)解法一:如答(19)图1,设G,H分别为边CD,BD的中点,则FG/AD,GH/BC,从而FGH是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设E为边AB的中点,则EF/BC,由ABBC,知EFAB.又由(I)有DF平面ABC, 故由三垂线定理知DEAB.所以DEF为二面角CABD的平面角,由题设知DEF=60设在从而因RtADERtBDE,故BD=AD=a,从而,在RtBDF中,又从而在FGH中,因FG=FH,由余弦定理得因此,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解法二:如答(19)图2,过F作FMAC,交AB于M,已知AD=CD,平面ABC平面ACD,易知FC,FD,FM两两垂直,以F为原点,射线FM,FC,FD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xyz.不妨设AD=2,由CD=AD,CAD=30,易知点A,C,D的坐标分别为显然向量是平面ABC的法向量.已知二面角CABD为60,故可取平面ABD的单位法向量,使得设点B的坐标为,有易知与坐标系的建立方式不合,舍去.因此点B的坐标为所以从而故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2010全国卷2理)(9)已知正四棱锥中,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1 (B) (C)2 (D)3【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椎体的体积,考察告辞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析】设底面边长为a,则高所以体积,设,则,当y取最值时,解得a=0或a=4时,体积最大,此时,故选C.2.(2010陕西文) 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B(A)2(B)1(C)(D)【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立体图形三视图及体积公式如图,该立体图形为直三棱柱所以其体积为3.(2010辽宁文)(11)已知是球表面上的点,则球的表面积等于(A)4 (B)3 (C)2 (D)【答案】A【解析】选A.由已知,球的直径为,表面积为4.(2010安徽文)(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372 (B)360 (C)292 (D)280【答案】B【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方法技巧】把三视图转化为直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又三视图很容易知道是两个长方体的组合体,画出直观图,得出各个棱的长度.把几何体的表面积转化为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5.(2010重庆文)(9)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A)只有1个 (B)恰有3个(C)恰有4个 (D)有无穷多个【答案】 D【解析】放在正方体中研究,显然,线段、EF、FG、GH、HE的中点到两垂直异面直线AB、CD的距离都相等, 所以排除A、B、C,选D亦可在四条侧棱上找到四个点到两垂直异面直线AB、CD的距离相等6.(2010浙江文)(8)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A)cm3 (B)cm3(C)cm3 (D)cm3【答案】B【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察了对三视图所表达示的空间几何体的识别以及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属容易题7.(2010北京文)(8)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上。点Q是CD的中点,动点P在棱AD上,若EF=1,DP=x,E=y(x,y大于零),则三棱锥P-EFQ的体积:(A)与x,y都有关; (B)与x,y都无关;(C)与x有关,与y无关; (D)与y有关,与x无关;【答案】 C8.(2010北京文)(5)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集合体的俯视图为: 答案:C9.(2010北京理)(8)如图,正方体ABCD-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上,动点P,Q分别在棱AD,CD上,若EF=1,E=x,DQ=y,D(,大于零),则四面体PE的体积()与,都有关()与有关,与,无关()与有关,与,无关()与有关,与,无关【答案】D10.(2010北京理)(3)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答案】 C11.(2010广东理)6.如图1, ABC为三角形,/, 平面ABC且3= =AB,则多面体AB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答案】D12.(2010广东文)13.(2010福建文)3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A B2 C D6【答案】D【解析】由正视图知:三棱柱是以底面边长为2,高为1的正三棱柱,所以底面积为,侧面积为,选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三视图,考查同学们识图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能力。14.(2010全国卷1文)(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 (B) (C) (D) 【答案】B【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解析】过CD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与P,设点P到CD的距离为,则有,当直径通过AB与CD的中点时,故15.(2010浙江理)(6)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答案】 B解析:选B,可对选项进行逐个检查。本题主要考察了立体几何中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中的公理和判定定理,也蕴含了对定理公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属中档题16.(2010江西理)10.过正方体的顶点A作直线L,使L与棱,所成的角都相等,这样的直线L可以作A.1条 B.2条 C.3条 D.4条【答案】D【解析】考查空间感和线线夹角的计算和判断,重点考查学生分类、划归转化的能力。第一类:通过点A位于三条棱之间的直线有一条体对角线AC1,第二类:在图形外部和每条棱的外角和另2条棱夹角相等,有3条,合计4条。 17.(2010山东文)(4)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18.(2010四川理)(11)半径为的球的直径垂直于平面,垂足为,是平面内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线段、分别与球面交于点M,N,那么M、N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A) (B) (C) (D)【答案】A【解析】由已知,AB2R,BCR,故tanBAC cosBAC连结OM,则OAM为等腰三角形AM2AOcosBAC,同理AN,且MNCD 而ACR,CDR故MN:CDAN:AC MN,连结OM、ON,有OMONR于是cosMON所以M、N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 19.(2010全国卷1文)(6)直三棱柱中,若,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A)30 (B)45(C)60 (D)90【答案】C【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 【解析】延长CA到D,使得,则为平行四边形,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又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20.(2010湖北文)4.用、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若,则;若,则;若,则;若,则.A. B. C. D.21.(2010山东理)(3)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由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可以得出答案。【命题意图】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属基础题。22.(2010安徽理)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280B、292C、360D、372【答案】C【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方法技巧】把三视图转化为直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又三视图很容易知道是两个长方体的组合体,画出直观图,得出各个棱的长度.把几何体的表面积转化为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23.(2010全国卷2理)(11)与正方体的三条棱、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C)有且只有3个 (D)有无数个【答案】D【解析】直线上取一点,分别作垂直于于则分别作,垂足分别为M,N,Q,连PM,PN,PQ,由三垂线定理可得,PNPM;PQAB,由于正方体中各个表面、对等角全等,所以,PM=PN=PQ,即P到三条棱AB、CC1、A1D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有无穷多点满足条件,故选D.24.(2010辽宁理)(12) (12)有四根长都为2的直铁条,若再选两根长都为a的直铁条,使这六根铁条端点处相连能够焊接成一个三棱锥形的铁架,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 (B)(1,) (C) (,) (D) (0,)【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解析】根据条件,四根长为2的直铁条与两根长为a的直铁条要组成三棱镜形的铁架,有以下两种情况:(1)地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三条侧棱长为2,a,a,如图,此时a可以取最大值,可知AD=,SD=,则有2+,即,即有a0;综上分析可知a(0,)25.(2010全国卷2文)(11)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三条棱AB、CC1、A1D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C)有且只有3个 (D)有无数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到三条两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以三条直线为轴,以正方体边长为半径的圆柱面上,三个圆柱面有无数个交点,26.(2010全国卷2文)(8)已知三棱锥中,底面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垂直于底面,=3,那么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的线与面、面与面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ABCSEF过A作AE垂直于BC交BC于E,连结SE,过A作AF垂直于SE交SE于F,连BF,正三角形ABC, E为BC中点, BCAE,SABC, BC面SAE, BCAF,AFSE, AF面SBC,ABF为直线AB与面SBC所成角,由正三角形边长3, ,AS=3, SE=,AF=, 27.(2010全国卷1文)(9)正方体-中,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ABCDA1B1C1D1O【答案】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到平面AC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1】因为BB1/DD1,所以B与平面AC所成角和DD1与平面AC所成角相等,设DO平面AC,由等体积法得,即.设DD1=a,则,.所以,记DD1与平面AC所成角为,则,所以.【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与平面AC所成角就是B与平面AC所成角,28.(2010全国卷1理)(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 (B) (C) (D) 29.(2010全国卷1理)(7)正方体ABCD-中,B与平面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30.(2010四川文)(12)半径为的球的直径垂直于平面,垂足为,是平面内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线段、分别与球面交于点、,那么、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A) (B)(C) (D)【答案】A【解析】由已知,AB2R,BCR,故tanBACcosBAC连结OM,则OAM为等腰三角形AM2AOcosBAC,同理AN,且MNCD而ACR,CDR故MN:CDAN:AC MN,连结OM、ON,有OMONR于是cosMON所以M、N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二、填空题31.(2010上海文)已知四棱椎的底面是边长为6 的正方形,侧棱底面,且,则该四棱椎的体积是 。【答案】96【解析】考查棱锥体积公式32.(2010湖南文)图2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一个体积为20cm2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h= cm【答案】4 33.(2010浙江理)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_.解析:图为一四棱台和长方体的组合体的三视图,由卷中所给公式计算得体积为144,本题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