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doc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doc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doc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doc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在本课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上用世博会的未来馆导入新课,正课分成了了4个片段:第一章阮玲玉之苦难童年、第二章阮玲玉之银幕光彩、第三章阮玲玉之女大当婚、第四章阮玲玉之红颜薄命,从中介绍了物质生活(衣)、社会习俗、大众传媒,较好地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自然切换,又还原了历史本来的“色彩”。而后通过研讨会分析了影响中国近代生活变化的原因。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本人主要运用历史建构主义理论,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任务的设计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提供学习情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自学能力、合作能力。2.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新课改之后高中历史教学的第二模块经济成长历程,在第一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的学习中,学生在此前历史学习中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表现,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莆田五中属于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是可行的。所以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教材分析(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本课三子目主要内容阐述了鸦片战争后社会巨变的史实,并从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社会变化的主要因素。第一目“断发易服”,重点介绍了服饰和头发的变化。第二目“报刊与电影”,介绍近代报刊与电影的产生、发展的历程。第三目“移风易俗”,阐述了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其原因。教学重点: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4. 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要求社会生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断发易服”长袍马褂、西装革履、清代服饰的等级规范、旗袍、中山装传统服装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1、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体现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2、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生活变化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思想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动力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体现了工业社会强化的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结辫陋习、女权运动、“不缠足会”不缠足体现了对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报刊和电影申报、点石斋画报;电影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移风易俗纲常礼教、跪拜、作揖鞠躬、握手;婚姻风俗;丧葬风俗礼仪的革新反映了效率、平等等观念5. 教学策略设计高一学生基本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传统形式的教学很难真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考虑到这个因素,本人通过阮玲玉回忆录的方式,将学生带回鸦片战争后的那个时代。同时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设计课件时,我采用了真人录音等多媒体手段、力求将情景营造到完美境界。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因而本课图片、资料大部分由学生课下通过上网查找获取,老师只是起到将资料加以整合的作用。在将从网上找到的图片、材料进行整理后,便于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探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本课;以小组的形式上网搜集相关图片、材料;登录相关网站,了解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二)导入新课-2010年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过渡:同学们,你们是刚刚跨进高中生活的年轻人,16、17岁意味着年青,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着想象力,那同学们能想象下未来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幻灯片显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略)未来的生活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在家可以观看3D电影,购物可以不用超市,在冰箱上摁两下就送货上门了,连马桶都是用电脑控制。看来我们都不用为子孙后代的生活再操心了。未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我们同样很好奇,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人们的生活又是如何呢?是不是一样的丰富多彩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标题: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幻灯片显示: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第一要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它包含了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大众传媒。第二要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设计说明】本课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畅想未来城市生活的影像导入新课,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课程标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任务了然于心。(三)讲授新课幻灯片显示:介绍阮玲玉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20世纪30年代的时尚影星人物:阮玲玉 1910年出生,1926年开始拍片,一生共拍摄了近30部影片,塑造了旧中国各阶层的妇女形象。同学们可能对她不太熟悉,然而阮玲玉要是放在今天的娱乐界,她的地位远超刘德华、周杰伦等,不夸张地说的她的粉丝是刘德华、周杰伦的几十倍不止。人们对她的评价很高。如:中国早期电影头号女演员,中国默片电影时代的灵魂,中国早期电影女演员的最杰出的代表,站在中国女演员演技巅峰的巨星!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今天就穿越时空的隧道,和这位英年早逝的女明星,一起体验那那段逝去的历史。【设计说明】通过阮玲玉女明星的一生历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后面知识提供背景烘托。过渡: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玲玉的苦难童年。请听第一章阮玲玉之苦难童年1、“断发易服”-幻灯片播放(音频)第一章阮玲玉之苦难童年幻灯片显示(音频):一九一零年的上海,诞生了一位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女明星阮玲玉。童年的她简直就是一朵苦菜花,幼年时父亲早逝,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在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里打打杂。在那深深的大院里她孤独地度过了自己忙碌而又麻木的童年,唯一的值得高兴的事就是听听母亲对她讲述那个时代的奇闻异事。常常挂在母亲口中就是“现在这个世道变了,都变了,世风日下,男不像男,衣服穿得怪里怪气的,就连老祖宗那标志性的马尾辫也剪掉了!那还是个男人吗?还有咱这府里的小姐呀,那个脚,大的不得了,天天往外跑,衣服常常是连腿都遮不住的,真是妖里妖气的很啊”,似乎这些人在她的口中都成为了异类。这时的小玲玉什么也不知道,每次只是附和地点点头,但是她也感觉到了这个世界似乎有些不同了!过渡:当时的阮玲玉还小,还不知道,什么是“世风日下”,什么是“男不像男”、“妖里妖气”、“这个世界似乎有些不同了”,“不同在哪里”,同学们知道吗?请结合课本第一子目的内容回答。生:(略)师:很好服装、上头、下脚。简单说,从头到脚都在变!我们还是先从服装说起吧!(1)衣服师:有人说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比如,我们莆田五中的校服,这是青春的一个象征。那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服饰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略)幻灯片显示:从末代皇帝溥仪、末代皇后婉容的两组生活照。以此为线索巧妙地勾勒出了近代中国社会服饰的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加深对服饰的变迁的认识。这其实也反映了服饰变化里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幻灯片显示:那么中山装、旗袍的出现说明了哪些问题?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近代服饰的变化便利了人们生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生活的近代化。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看到了服饰的变化,更应该看到服饰背后更深层的东西,那就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幻灯片显示:成语“衣冠禽兽”该成语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传统:体现了森严的专制等级制度。新式:透露对民主平等自由的向往。(2)头发及缠足过渡:了解了服饰,我们现在上升高度,来了解头发的变化-断发。莆田五中也要求“统一发型”,男生不留长发。幻灯片显示:在清朝也是统一发型的。男人都梳长辫。大家看到了幻灯片上的图片,原来我们大清的长辫还可以当圆规画圆用!到了近代,断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学生回答(略!)其实在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但影响不大。所以同学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但是一直到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陋习革除。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要剪辫,请同学们结合学案材料分析论证。幻灯片显示:材料一 今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垂辫既易污衣,梳刮又费时,为外人指笑。材料二 清辫子由三股头发编结而成,被附会为“三纲”。长褂扣一般用五粒,被拟为“五常”。清末,革命派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1、辫子不适合近代工业生产和世界潮流。2、受外国人讥笑。3、把剪辫与反清反封建-政治色彩。过渡:象征大清王朝的长辫子,在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后,从男人的头上剪去了,可是留在女人脚上的枷锁却仍然继续。所以既要解放男人的头,也要解放女人的脚!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不缠足运动。缠足-三寸金莲!幻灯片显示:三寸金莲介绍:三寸金莲,缠足始于五代南唐。当时五代李后主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窅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跳舞,飘然如仙子凌波,故称“三寸金莲”。明代,进入兴盛时期,满族妇女不缠足,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缠足,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成效不大,那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直到维新派发动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才轰烈开展起来。过渡:不缠足运动的进程相对缓慢,但是不管如何,“三寸金莲”的命运已经开始改变了,女性的脚已经开始解放了,高跟鞋取代了绣花鞋,妇女地位的开始提高了过渡:通过阮玲玉的童年,我想大家对近代服饰、头发、缠足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想大家肯定也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如何成长成一位大明星?接下来请看第二章阮玲玉之银幕光彩。【设计说明】阮玲玉回忆录第一章阮玲玉之苦难童年是对课本第一目知识的再创造。本段通过阮玲玉的童年生活帮助学生掌握服饰、头发、缠足等变化,为学习后面知识提供背景烘托。同时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目的主要内容;通过材料、图表的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另外还充分挖掘课外资源,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给学生以历史的厚重感,有所感悟,启迪智慧。二. 报刊与电影幻灯片播放(音频)。请听第二章阮玲玉之银幕光彩。 旁白:日子过得很快,一晃又10多年过去了,阮玲玉渐渐长大了,自己也慢慢地适应了母亲口中所谓“妖里妖气”的新式旗袍。伴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阮玲玉一夜成名了,她的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阮玲玉一生中拍摄的29部影片均为默片,直到最后一部新女性才开始在伴奏音乐之外配有若干插曲,从而成为无声片向有声片过渡的尝试。当时的又一主流媒体-申报也在铺天盖地的宣传、轰炸,还有一些画报以她为封面吸引读者眼球,更有甚者她成了某些小说家笔下的主角,阮玲玉一下子从灰姑娘变成了金凤凰,从此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粉丝,成为了人们的偶像。思考:在阮玲玉成名时,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哪一方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娱乐报纸、小说期刊、电影?思考:能否举例说明?生:报纸出现1815年,出版了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之后,外国传教士又陆续创办了一系列中文报纸。兴起(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之后中国出现了各类报刊。(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之一。出现清末四大小说。发展(维新运动)中,国人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普及(新文化运动)后,随着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期刊各类通俗性报刊:主要为社会下层民众所欢迎。以上海为基地的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过渡:(举例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性报刊是什么?试以此为例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民报宣传进步思想文化,唤醒民众觉悟;批判落后封建制度,支持配合政治革命。电影(1)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此后电影渐入内地。(3)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4)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过渡:介绍完了报刊,我们来看看另一种传播媒体,那就是电影!电影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同学们可以通过表格了解下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关键注意这个时间1905年的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中国电影网网址即,同学们应该知道这网址的象征意义了吧!了解了两种传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报刊、电影都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是影响人们的思想文化、政治生活;电影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过渡:阮玲玉在她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她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她和谁结婚呢?请看阮玲玉之女大当婚。【设计说明】阮玲玉回忆录第二章阮玲玉之银幕光彩是对课本第二目知识的再创造。本段通过阮玲玉的成长帮助学生掌握报刊、电影等变化,为学习后面知识提供背景烘托。同时通过表格概括报刊发展的历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三. 移风易俗1幻灯片播放(音频)请听第三章阮玲玉之婚姻。旁白:还是从阮玲玉和她母亲来到张家打杂说起吧,在这对苦命的母女打杂的日子里,张家少爷疯狂地爱上了她,之后阮玲玉不顾身份、地位的悬殊,也不顾来自于双方长辈的反对,更不顾社会舆论的压力,毅然与他结婚。 婚礼当天,婀娜多姿的阮玲玉梳着轻盈的东洋头,穿新式礼服,白纱拖地长裙,高跟鞋,挽着新郎的手。新郎身披着西式大衣、系着领带,穿着油光闪闪的皮鞋,两人甜蜜地走到证婚人面前,证婚人宣读婚约,两人共同起誓、相互行礼,交互信物,向来宾鞠躬谢礼,拍照留念。热闹的结婚典礼上,来宾们如政要官员、商界精英、演艺圈明星等都互相握手寒暄。一切似乎是那么的美好过渡: 大家看完这段材料,不知道能否从阮玲玉的这场婚礼中感受到近代社会新气息呢?婚姻、礼仪!(1)日常的礼节也发生了变化(尊卑分明的礼节平等自然的交流)在见面礼和称谓习惯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过去清代礼仪根据身份与场合,分三跪九叩、长拜作揖等,现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问好点头,重要场合的握手,鞠躬早就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2)婚姻的变化婚姻观念的变化:从父母之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婚姻自由。在古代社会结婚讲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第观念。进入近代,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主张恋爱婚姻自由。他们为此和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旧观念抗争着过渡: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阮玲玉主演的一部电影野草闲花,主要内容是:一个富家子弟不能容忍父母为自己包办婚姻愤然离开富裕家庭,自己在社会上谋生,偶然认识街头卖花女,并爱上她。两人身份、地位的悬殊让他们经历了多次波折,但最终两人顶着重重压力,打破封建门第观念,有情人终成眷属。阮玲玉自身的亲身经历也颇为相似。过渡:幻灯片上的两对夫妻。近代的49岁的孙中山和22岁的宋庆龄的结合,二者差了27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研究生翁帆结婚,二者差了54岁;这些都深刻了反映了婚姻的自由。 但是,同学们婚姻从来不是件私事,还会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比如受到地域、家庭、职业、宗教、观念(举例: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男!)等方面的制约!婚礼形式的变化。(结合课本p57材料分析)由旧式婚礼向新式婚礼转变,由繁到简。东洋头、西洋衣(婚纱)、鞠躬谢礼等等;从婚姻的结合、礼俗的变化体现出自由、简洁、平等、民主。【设计说明】阮玲玉回忆录第三章阮玲玉之女大当婚是对课本第三目知识的再创造。本段通过阮玲玉的婚姻生活帮助学生掌握婚姻观念、形式等变化,并进一步学生概括能力。过渡:从阮玲玉的婚姻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自己的幸福,然而事业的成功,婚姻的裂痕以及许许多多的压力中,最终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请看阮玲玉之香消玉陨第四章。2幻灯片播放(音频)请听第四章阮玲玉之香消玉陨。旁白: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幸福的生活没过多久,她们的婚姻就出现了裂痕,由于狗仔队的跟踪、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小报记者的攻击,他人的造谣诽谤,阮玲玉于1935年3月8号含恨自杀,结束了那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离开了这个令她心力交瘁的人世。在她临走时,留下遗言:“人言可畏”。可谓成也媒体,亡也媒体!1935年3月14日,火葬后,亲朋好友们送来了花圈、挽联、诗文,向阮玲玉的遗像鞠躬告别。这天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灵车所经之处,万人空巷,沿途夹道挚爱者多达30万人。这又成为了那些媒体争相恐后报道的热点新闻。匆匆地,阮玲玉走完了她那美丽而又哀愁的一生。思考:阮玲玉的死,带给同学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但是生活还要继续,现在需要同学们思考的是从阮玲玉之玉陨,又发现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基本上只局限于哪里?为什么?葬礼:近代,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出现。葬礼上只收挽联、诗文、花圈。一是丧礼由繁到简;二是由土葬到火葬。(举例李叔同)局限:通商口岸、大城市。农村和内地厚葬仍然盛行。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只是发生在通商口岸,接受先进文明,经济发达地区。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原因:内地、农村相对封闭、落后、保守。-不平衡性。说明:习俗的改变不彻底,其实很多不好的习俗到现在还是根深蒂固。从中也可以看出,传统陋习的变革、人们观念的更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幻灯片显示:厦门安乐永久墓园一处250平方米的基地,却卖出了800多万元的天价。这几年,豪华墓地成了清明节的热门主题词,各地豪华墓地价格一路攀升,甚至直逼最贵商品房的价格。另外,受“买好墓地,活人添寿”观念的影响,活人墓之风也持续蔓延曾有人评价说过“中国人是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说的就是厚葬。这种恶习今天仍然存在。【设计说明】阮玲玉回忆录第四章阮玲玉之玉陨是对课本第三目知识的再创造。本段通过阮玲玉的逝世帮助学生掌握,葬礼等变化。同时加强对学生礼仪变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认识。(四)课堂小结过渡:从童年到成名,从婚姻到玉陨,阮玲玉的一生是美丽的,又是悲伤的,结合阮玲玉的一生和课本的知识,你认为贯穿整课内容的线索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变”)变在哪里?变”)对,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变”呢?变压器在呆霜霜小结:物质生活(衣)西装、 中山装、 旗袍社会习俗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大众传媒报刊、电影过渡:在我们了解完近代人们的时尚生活之后,我想我们应该进行思考。我们现在要开一个研讨会,同学前后左右之间展开讨论,研讨会的主题是: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请同学们以课本为载体,课本上关于生活变化的原因比较零散,你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再来总结,看看原因包括几个方面)影响中国近代生活中变化的主要因素具体原因(衣服)具体原因(断发)具体原因(禁足)原因(礼仪婚葬)具体原因(报刊)1、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2、清政府的改革3、民国期间,政府颁布1、清政府颁布法令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1、清政府下令废除2、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1、民国之初,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2、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潮流的推动1、太平天国运动2、维新运动中3、新文化运动从上述表格加以总结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西学东渐,新思潮冲击+政府政策的推动+政治革命运动的推动一句话概括:变化来自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设计说明】俗话说:“授鱼不如授渔”,在学习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是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生活中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小结的形式展现历史事实,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五)课后作业【作业】洋泾浜英语:19世纪50年代,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摘编自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 据材料上述概括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洋泾浜英语”现象。解析:洋泾浜英语以汉字注音为特点,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三明治”“啤酒”“德律风”的出现,说明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电话”“发动机”等的出现,说明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洋泾浜英语的流行,说明对西方事物的接受,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答案:变化:英语逐渐流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外商贸活动发展。(饮食,电器,交通工具,商贸受到西方影响)评述: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通商,外语成为中西交往的必要工具(或洋泾浜英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带有中西混杂的特点)。正面评价:能够帮助初学者克服外语学习的障碍;有利于英语的推广;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负面评价:不是规范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利于掌握标准的英语;不利于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设计说明】课堂作业以讲练结合的方式出现,既可以检测教学效果,也可以再次强化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深入人心,可以适时利用这个心理契机布置预习任务,为下一课的教学提供一个悬念,埋下一个伏笔。(六)板书设计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表现物质生活(衣)西装、 中山装、 旗袍社会习俗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大众传媒报刊、电影二、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7. 教学设计特色教学立意新课程教学不可以照搬原有教学思路和模式,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改革精神实施新课程教学。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教好新课程教材,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本堂课几乎贯穿始终的是一生中经历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带领学生徜徉于属于那个时代的生活,反思于今天我们的作为,最终实现学生作品鉴赏水平和材料运用能力的提高、精神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