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校教务处年终工作总结 及2016年工作计划.doc_第1页
2015年高校教务处年终工作总结 及2016年工作计划.doc_第2页
2015年高校教务处年终工作总结 及2016年工作计划.doc_第3页
2015年高校教务处年终工作总结 及2016年工作计划.doc_第4页
2015年高校教务处年终工作总结 及2016年工作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高校教务处年终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2015年,教务处深化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培养模式多样化、专业发展特色化、课程建设精品化、教师培养制度化、内部保障体系化、成效彰显加速化,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取得显著成绩:一、2015年工作总结1.改革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改革培养机制,实现优才优育。2015年共设置各类创新班、强化班和教学改革试点班30个,其中科学前沿研究学科交叉型人才创新班2个、学术研究型人才创新班9个、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创新班8个、外向型国际化人才创新班8个、复合型人才创新班2个、创业型精英人才创新班1个。每届学生达1000多人,超过学生总数的15%。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续写辉煌。2015年新增经济学本硕创新班,本研连读创新班总数达8个。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合作,生命科学创新学院入选“广东省试点学院”。2015年基因组创新班有2人次发表2篇学术论文,该创新班累计共有38人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26篇论文。卓越工程师培养稳步推进。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试点专业已初具特色,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质量试点评价。继续与中广核、南方航空等著名企业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成效明显。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正式启动。2015年招收28名学生组建首届卓越法律人才试点班,以“2+2+2”(6年)为基本模式框架,探索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业型精英人才初见成效。2015年创业教育学院除继续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外,招收46名学生组建第三期创业班。通过开展创业微计划大赛、微信营销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现有12个创业项目实际运作良好。国际化人才培养渐成规模。本科国际交流项目超过60个,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其中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的2+2本科双学位项目、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合作的3+1+1本硕连读项目已形成品牌效应。依托中美创新学院,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工商管理四个国际班;依托中法工程师学院,开展中法3+1+2本硕合作项目。2015年参与国际联合培养、海外游学的本科生达532人,比2014年增长27.9%。2.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发展特色化实施分类指导,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重点专业推进综合改革,现拥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在一般专业强化特色发展,目前建设有国家特色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全英本科专业5个。在新办专业加强规范化建设,保证新办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新办专业的学生满意度。建立健全专业招生预警及设置优化机制。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注重建设交叉学科专业,努力建设与国家、广东省新兴、支柱产业密切结合的专业。在努力增强工科专业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大理科、人文社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完成商务英语、智能科学与技术等2个新专业备案工作。加大专业条件建设。2015年投入1000万重点建设新兴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实验室、共享实验室、薄弱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三年累计投入5000万元,大大改善了本科教学设施和条件。3.紧扣要素建设,课程建设精品化2015年新增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9门(正式上线)。面向学生开出通识教育课程158门,全英教学课程126门,新生研讨课程32门,创业教育课程15门。以学校“教学在线”网站和教育部“爱课程网”为平台,推进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动第二批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制定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材规划立项与资助、教材选用、教材订购与发放、教材质量评估与奖励等工作。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和“课前按质按量到书”。组织立项建设校级“十二五”本科教材70项。推进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采取基于案例、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设计的学习的课程明显增多。“微积分”课程采用“单元在线测试”。部分通识课程采取论文、答辩、随堂测试、调研报告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4.关注教学能力,教师培养制度化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依托,面向中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工作,设立新教师研习营。2015年共有97位新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建立在岗教师常态培训机制,组织开展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英语教学课程教师培训、新生研讨课教师培训等培训活动。自2015年9月起开展职称待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所有校内在编在岗教师申报副教授须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加强教学研讨与交流。2015年开出本科优秀教学示范课47门,同比增长24%。先后组织了本科公共数学教学研讨会、大学英语教学研讨及午餐沙龙、全英语教学研讨会、本科思想政治教学研讨会、“千人谈教学”系列讲座、两岸四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大学通识教育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共有1500多人次教师参与研讨和交流。构建教师教学激励约束机制。2015年评出20142015学年度青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鼓励奖13名,并启动20152016学年度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认真组织评选本科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本科优秀教材奖、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南光奖、教学优秀奖、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2015年共查处教学事故8起,其中二级教学事故7起,三级教学事故1起。5.全面质量管理,内部保障体系化严格执行“期初期中期末”三阶段的教学检查及通报制度,建设优良教风、学风、考风。坚持在开学初、期中、期末、重大节假日后第一天开展教学情况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校范围内通报。加强调停课审批管理,2015年全校调停课比例为4.68%,同比下降了一半。全面实施巡考制度,巡考考场数达3500余个。加大考风考纪和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学生违纪作弊现象呈下降趋势。毕业班学生(2009级)四、六级考试的最终通过率分别达到91.56%、60.97%,同比提高1.22百分点和3.61个百分点。构建完善“课程专业学院”三层次的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了理论课、实验课和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教材评价体系。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建筑学专业连续第五次获得优秀级通过。建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基本状况数据库,4月份编印发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状况白皮书。加强教学运行的全过程管理。认真做好排课、排考、成绩管理、交换生管理、毕业资格审查、证书发放等日常运行。进一步推进“携手计划”,2014-2015学年度累计帮扶学习困难学生584人。顺利完成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班学生总计6242人的毕业资格审查及证书发放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5986人,结业生145人。毕业生中获辅修证215人,获双专业证137人,获双学位394人。认真组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确保了考场纪律。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保密事故。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加了数据查询专用数据库服务器,提升教务系统性能,加强系统数据安全管理。进一步优化“推荐免试研究生管理系统”,2015年推免完成率100,推外成功率达100。6.强化实践创新,成效彰显加速化构建“国家省级学校学院”四级学生科研体系。2015年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115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50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本科生自主选题项目41项、学生研究计划618项,投入经费365万元,参与学生人数达4000人。目前本科生参与科研人数约占在校总人数的50%。成功举办“创新创业宣传展示月”活动,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并引起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本科生在正式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02篇,比2014年(88篇)增长15.91%;获得专利授权55项,比2014年(31项)增长77.42%。学生在各类重大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702人次在全国及省市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奖,比2014年(550人次)增长27.64%。其中以建筑学院本科生曹祖略同学为队长的“team scut”参赛队在“2015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中荣获亚军,并取得国内代表队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然,本科教育教学仍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还要进一步创新等等。二、2016年工作要点以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工作主线,坚持“一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两突出”(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三强化”(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如下工作:1.认真做好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国家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力争好成绩。2.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规范本研创新班管理;重点推进卓越工程师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试点工作,加强企业学习阶段管理,推进校企合作。3.加强专业建设:开展新专业评估;力争机械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科与工程等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国家省级校级重点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新建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