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ppt_第1页
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ppt_第2页
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ppt_第3页
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ppt_第4页
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炙 法 中药炮制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炙法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 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 部的炮制方法。 即液体辅料与药物拌炒的方法。 二、目的 药物加入液体辅料炒制后,其性味功效 、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可发生某些 变化。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 味矫臭,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中药炮制学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 中药炮制学 四、炙法的分类 酒炙法 醋炙法 盐炙法 姜炙法 蜜炙法 油炙法 炙法常用的辅料及用量 酒炙法:黄酒1020% 醋炙法:米醋2030% 盐炙法:盐2% 姜炙法:生姜10%(干姜用生姜的1/3) 蜜炙法:炼蜜25% 油炙法:羊脂油20% 中药炮制学 五、炙法操作方法 药物 + 液体辅料拌润文火炒制。 药物文火加热加入液体辅料拌炒。 中药炮制学 第一节 酒炙法 1.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 黄酒拌 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2.酒的特性:辛甘大热 能降低药物寒凉 之性。 气味芳香 能矫臭矫味。 能升 能散 能引药上行。 3.酒的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 。 酒炙法所用酒以黄酒为主 (除蟾酥用白 酒外)。 中药炮制学 4.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协同增效,使 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3)矫臭矫味 中药炮制学 5.酒炙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多用) 药物+酒(拌匀闷润 酒吸尽)预热炒制 容器(文火)炒干或色加深,出锅放凉。 2)先炒药后加酒(少用) 药物置制容器预热炒(文火)一定程度 (喷定量酒)炒干出锅放凉表面颜色改变有腥 气逸出。 中药炮制学 6.适用药物 1)清热泻火药 2)活血化瘀药 3)祛风通络药 4)动物药 7.注意事项 1)酒的选择:黄酒(除蟾蜍用白酒外)。 2)闷润:闷润时加盖,以免酒挥发。 3)稀释: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 先将酒与适量水混匀后再与药物拌润(以能吸尽 为度)。 4)火力火候:宜用文火,以免酒迅速挥发,勤翻 动,炒干、颜色加深 。 中药炮制学 (一)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 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n C.Y. Cheng et Hsiao或云 连Coptis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 、雅连”、“云连”。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黄连:除杂润透切薄片干燥。用时 捣碎(多用)。 注意:宜抢水洗,否则有效成分流失,以慢 火烘干 为宜,不宜阴干(小檗碱等易溶于水 )。 2.酒黄连酒炙法 黄连片+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 文火炒干片面色泽加深取出晾凉。( 酒12.5%) 中药炮制学 3.姜黄连姜炙法 黄连片+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 文火炒干片面呈棕黄色取出晾凉。 (生姜12.5%,或干姜4%) 4.萸黄连吴茱萸汁炙 吴茱萸汁+黄连片拌匀闷润至药液被吸 尽文火炒干片面呈暗黄色取出晾凉。(吴 茱萸10%) 吴茱萸汁:10%吴茱萸加5倍量的水煎煮。 姜黄连、萸黄连又称药汁制。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黄连:不规则薄片或碎块,片面黄色,周边 暗黄色,粗糙,附有残存细小须根,质坚硬 ,气微,味极苦。 2.酒黄连:色泽加深,味苦,略具酒气。 3.姜黄连:表面棕黄色味苦,略具姜的辛辣味 。 4.萸黄连:暗黄色,味苦,略具吴萸的辛辣味 。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1.生黄连 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用 于湿热泄泻、痢疾、黄疸、呕吐,高热神昏,心 烦不寐,神昏谵语,血热吐衄,疔疮肿毒。外治 湿疹、耳道流脓等。 2.酒黄连酒炙法 引药上行,缓和寒性,长于 清心除烦,善 清上焦之火。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失眠心 悸。 中药炮制学 3.姜黄连姜炙法 缓和苦寒之性,善于 清胃和胃止呕 。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泄泻等。 4.萸黄连吴茱萸汁炙 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 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善于舒肝 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积 滞内阻之胁肋胀满、下痢脓血等。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黄连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黄连经辅料炮制 后生物碱的溶出率增加抑菌作用增强。 2.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酒制品高于生品。 3.软化处理对黄连理化性质的影响 1)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等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 更高。 2)减少浸泡时间,以免药效损失。 3)黄连用时再捣碎,可避免有效成分在切制过程中流失。 4)应注意炮制温度对黄连质量的影响: 黄连在加热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红色小檗碱(小檗红碱 )。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含量越多,同时小檗碱相应 减少。 中药炮制学 (二)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 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 大黄Rheumofficinale Bail.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大黄 除杂润软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2.酒大黄酒炙法 大黄片或块+黄酒 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 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黄酒10%) 3.熟大黄酒炖或清蒸。 大黄片或块+黄酒拌匀闷12h至酒被吸尽 密闭容器 炖或蒸约2432h至大黄内外均呈黑 色取出干燥。(酒30%) 用酒量:酒大黄少(10%);熟大黄多(30%) 中药炮制学 4.大黄炭:大黄片或块武火 外表呈黑色 。 5.醋大黄:大黄片或块+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 尽文火炒干片面呈深棕色或棕褐色。(醋15%) 6.清宁片煮、蒸法 大黄片或块水煮烂加30黄酒搅拌煮成泥 状取出晒干粉碎。 细粉(过100目筛 )+黄酒+炼蜜混合成团蒸透取 出揉搓成14mm的圆条5055烘至七成干闷 10d,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切厚片晾干 。(大黄100,用黄酒75,炼蜜40公斤)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生大黄: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至 黄褐色,中心有纹理, 微显朱砂点(锦纹), 质轻,气清香,味苦微涩。 2.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 气,味微苦。 3.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 ,内部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 中药炮制学 4.大黄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质轻 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 5.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内部浅棕 色,略有醋香气 (醋大黄与酒炙大黄性状 相似,只是气味不同,醋大黄有醋香气,酒 大黄有酒香气)。 6.清宁片:圆形厚片,表面乌黑发亮,有香气 ,味微苦甘。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大黄:苦寒,攻导积滞,泻火解毒。 1.生大黄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 焦,长于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用 于实热便秘、湿热黄疸、跌打瘀肿,瘀血经闭 ,痈肿疔毒。 2.酒大黄 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 引药 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 ,牙龈肿痛。酒蒸后寒凉之性缓。 中药炮制学 3.熟大黄酒炖或清蒸(酒蒸后寒凉之性 缓和,避免损伤脾阳) 酒炖或清蒸,泻下力缓,能减轻大黄 引起 腹痛之副作用,具有泻火解毒 功能 ,并增强活血化瘀作用。用于火毒疮疡, 瘀血内停之腹部肿块、经闭。 4.大黄炭炒炭法 泻下作用极微,长于凉血止血化瘀。 用于血热有瘀之呕血、咯血、便血。 中药炮制学 5.醋大黄醋炙法 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 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癥瘕癖积。 6.清宁片煮、蒸 泻下作用缓和,缓泻不伤正,逐瘀 不败正。用于饮食停滞,口舌干燥,大 便秘结之年老、体弱、久病患者。可单 用。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泻下作用减弱的原理 结合型蒽醌泻下有效 成分。 酒炙后结合型蒽醌 熟大黄结合型蒽醌显著 大黄炭结合型蒽醌被大量破坏。 2.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原理 大黄酚、大黄素-6-甲醚能缩短凝血时间。 炒炭后其含量止血作用 。 3.熟大黄炮制新工艺 大黄+黄酒 (加适量水稀释),进行高压蒸制。 中药炮制学 (二)当归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干燥根。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注意干燥条件 1.当归(全当归):除杂润透切薄片晒 干或低温干燥。 当归头:净当归,稍润,将当归头部分切下4 6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或将当 归头部分,纵向切薄片。 当归身:润透去根皮切薄片晒干或低温 干燥。 当归尾:须根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药物品种炮制作用 白芍白芍 (切片) 生用味酸能收,长于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 经不调,自汗盗汗。 白芍 炒白芍 (炒黄) 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 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 白芍 酒白芍 (酒炙) 降低酸寒伐肝之性,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 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 中药炮制学 药物 品种炮制作用 续断续断(切片) 生用长于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 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跌打 损伤。 酒续断 (酒炙) 通血脉、续筋骨、止崩漏作用增强,用 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盐续断(盐炙引药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增强,用于腰 膝酸软。 乌梢 蛇 乌梢蛇(切段生用长于祛风止痒,但气腥,不得服用和粉碎 。 乌梢蛇肉(酒润去皮 骨 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 服用和存,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口 眼歪斜,破伤风,麻风等。 酒乌梢蛇(酒炙) 中药炮制学 第二节 醋炙法 1.含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 醋拌炒的方法。 2.醋的性能:酸苦性温,引药入肝、收敛、解 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3.炮制用醋:食用醋,以陈醋炮制为佳。 4.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3)矫臭矫味 中药炮制学 5.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米醋(拌匀闷润 醋吸尽)热锅 炒 干(文火)出锅摊晾 2)先炒药后加醋 药物(文火)一定程度(喷定量米醋)微 干或表面油亮 出锅摊晾。 中药炮制学 .适用药物 1)散瘀止痛药:延胡索、莪术、乳香、没药等 2)疏肝解郁药:柴胡、青皮、香附等。 3)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等。 4)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 乳香、没药、五灵脂)。 矿石类(煅后醋淬):自然铜、磁石、代赭石。 甲壳类(砂烫后醋淬):龟板、鳖甲、穿山甲。 中药炮制学 7.醋的用量: 100药物,用米醋2030,最多不超过 50kg。 8.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 2)醋较少难以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3)宜文火炒制,勤翻动,炒至微干显火色即可。 4)树脂类药若先加醋易粘连、动物粪便类药先加 醋易松散,故必须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 5)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 均匀。 6)醋的选择:宜用米醋,不能用醋精代替米醋。 中药炮制学 (一)乳香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li Birdwood 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 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乳香:除杂砸碎。 2.醋乳香:净乳香文火炒至冒烟,表面微 熔喷淋定量米醋边喷边炒,炒至表面显 油亮光泽迅速取出摊开放晾。(醋10%) 先炒药后喷醋 3.炒乳香:净乳香文火炒至冒烟,表面熔 化显油亮光泽迅速取出摊开放凉。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乳香:不规则乳头状小颗粒或小团块状,表 面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稍有光泽,附 有白色粉末,质坚脆,有黏性,气香,味苦 辛。 2.醋炙乳香:表面深黄色,显油亮,略带醋 气。 3.炒乳香:表面油黄色,微透明,质坚脆,有 特异香气。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乳香:辛苦温,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1.生乳香:气味辛烈,对胃的 刺激性较强 , 易致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用于瘀血 肿痛。外用于疮疡肿痛,溃破久不收口。 2.醋乳香:刺激性缓和(挥发油),利于服用 ,便于粉碎,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作用, 并能矫臭矫味。用于心腹诸痛,及一切痛 证。 3.炒乳香:作用与醋乳香基本相同。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乳香主要含树脂、树胶和挥发油。 1.乳香挥发油既是活血止痛的有效成分,又是 刺激性成分,毒性较大,易引起恶心、呕吐。 2.生品与清炒品镇痛作用较强,但其挥发油含 量较高,异味较重。 3.炮制后可除去部分挥发油,缓和刺激性。 4.可用烘制法(120)代替炒法,可除去部分挥 发油。 中药炮制学 (二)柴胡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柴胡:除杂润透切厚片。 2.醋柴胡:柴胡片+加醋拌匀闷润至醋被 吸尽文火炒干,色泽加深 。(醋20%) 质量要求 1.柴胡:不规则厚片,外表黑褐色或浅棕色, 具纵向皱纹及支根痕,片面粗糙,黄白色, 显纤维性,质坚硬,气微香,味微苦。 2.醋柴胡:色泽加深,略带醋气。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柴胡:苦微寒,疏散退热,疏肝升阳。 1.生柴胡:升散作用较强,长于解表退热。用 于往来寒热、外感发热。 2.醋柴胡:升散之性缓和 (挥发油),疏肝止 痛作用增强(柴胡皂苷)用于肝郁气滞 的胁肋胀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证。 中药炮制学 鳖血柴胡炮制方法: (1)柴胡片+新鲜鳖血+适量冷开水拌匀闷润 至鳖血被吸尽文火炒干。 (2)柴胡片+新鲜鳖血+定量黄酒拌匀闷润至 鳖血和酒被吸尽文火炒干。 辅料用量:鳖血13%,黄酒25%。 鳖血易凝固,置黄酒中可防凝。 鳖血柴胡炮制作用: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 退热功效。用于热入血室,骨蒸劳热。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醋制后挥发油含量、水溶性及、 醇溶性浸出物。 2.解表退热选用生柴胡。 3.醋炙柴胡增加胆汁的分泌。 中药炮制学 (三)延胡索 来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延胡索:除杂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 净干燥捣碎。 2.醋延胡索 (1)醋炙(醋20%):延胡索碎粒/片加定量米醋 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炒干、表面深 黄色或黄褐色。 (2)醋煮(醋20%):延胡索+米醋+清水(以平药面 为宜)文火煮至透心,醋液吸尽取出晾 至6成干切薄片晒干。或晒干后捣碎。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延胡索:圆形薄片或不规则碎颗粒,外 表呈 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片面黄色, 角质样,具蜡样光泽。质硬 而脆,气微,味苦。 2.醋延胡索: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光泽 不显,味苦,略带醋气。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延胡索:辛苦温,活血、利气、止痛。 1.生延胡索:止痛效果欠佳,仅瘀滞疼痛选用 。 用于治疗冠心病。 2.醋延胡索:增强行气止痛作用。用于多 种痛证。 3.酒延胡索: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用于 瘀血所致的胸痛、胸闷,跌打损伤。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延胡索含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 丑素、季铵碱等生物碱。 2.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乙素作用最强。 3.醋炙品、酒炙品、醋烘品延胡索乙素含量较 高。 中药炮制学 醋炙后止痛作用增强? 游离生物碱( 难溶于水 )+ 醋酸 醋酸盐( 易溶于水)止痛多用醋炙品,以增强疗效 4.季铵碱具有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加热炮制后季铵碱含量下降, 故治疗冠 心 病时,以用生延胡索为佳。 中药炮制学 其他用醋炙的药物 药物品种炮制作用 甘遂甘遂(净制)生有毒性烈、易伤正气、泻水逐饮消肿 散结 醋甘遂(醋炙)降毒缓和泻下作用 青皮青皮(切制)性烈,辛散破气力强,疏肝发散,以破 气消积为主,治食积不化胃痛。 醋青皮(醋炙)引药入肝,缓和辛烈性,消除发汗作用 ,免伤正气,增强疏肝止痛,消积化滞 作用,用于肝郁气滞证。 中药炮制学 药物 品种炮制作用 香 附 香附(切制)上行胸膈,外达肌肤,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 主。用于胸膈痞闷、胁肋疼痛等。 醋香附 (醋炙醋煮) 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用于 伤食腹痛。 酒香附(酒炙)通经脉,散结滞。用于寒疝腹痛 四制香附 (酒醋盐姜炙) 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用于胁痛、痛经、月经 不调等证。 香附炭(炒炭)苦涩,止血,多用于崩漏等证。 中药炮制学 第三节节 盐盐炙法 1.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 量的 食盐水溶液拌的方法。 2.食盐:咸寒。 作用: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 3.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3)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中药炮制学 4.适用药物 补肾固精药 利尿药 疗疝止痛药 泻相火药 5.操作方法 1)先拌盐水后炒药 药物+食盐水(拌匀闷润 盐水吸尽) 热锅文火拌炒一定程度出锅摊晾。 炒干、微黄色或色加深或有香气逸出。 中药炮制学 2)先炒药后加盐水 药物(文火)一定程度喷淋定量盐水炒干 出锅变色(知母)或有爆鸣音(车前子)。 6.食盐用量 100kg药物用食盐2kg( 2% ), 盐:水1:5 食盐 + 水(盐的45倍) 中药炮制学 7.注意事项 1)加水量食盐的45倍。 2)火力:用文火,尤其是使用“先炒后加法” 时。 3)操作方法: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采用“先炒 后加法”(这类药物遇水易发黏,使盐水不 易渗入,炒时又易粘锅)。 4)质量要求 一般药材:炒干 。 特殊药物:炒至规定程度。 中药炮制学 (一)知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知母:除杂润透切厚片。 2.盐知母:(先炒药 后加盐水) 知母片文火炒至变色喷淋盐水 炒干取出晾凉。(盐2%)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知母:甘苦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生知母:苦寒滑利,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善清肺胃之火。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 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2.盐知母:引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 火作用,善清虚热。用于肝肾阴虚,虚 火上炎,潮热盗汗,腰脊酸痛。 盐炙知母的主要目的引药入肾经。 中药炮制学 (二)黄柏 来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树 Phellodendron 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 。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黄柏:去粗皮润透切丝。 2.盐黄柏:黄柏丝加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 被吸尽文火炒干深黄色,有少量焦斑 取出晾凉。(盐2%) 3.酒黄柏:黄柏丝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 吸尽文火炒干,炒至深黄色,有少量焦斑 。(酒10%) 4.黄柏炭:黄柏丝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 部深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黄柏:微卷曲的丝或小方块,表面黄褐色 或 黄棕色,体轻,易折断,气微,味苦 。 2.盐黄柏:深黄色,有焦斑,味苦微咸 3.酒黄柏:深黄色,少量焦斑,味苦,略带 酒气。 4.黄柏炭: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味苦 涩。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 疮。 1.生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较强。 用于湿热泄痢,黄疸,疮疡。 2.盐黄柏:引药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 滋阴降火、退虚热作用。用于阴虚发热, 盗汗。 中药炮制学 3.酒黄柏:缓和苦寒之性,引药上行, 清血分湿热。用于热壅上焦之目 赤咽肿、口舌生疮及血分热证。 4.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用于 便血,崩漏。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黄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小檗碱作用最 强。炮制后小檗碱含量下降。 黄柏炭小檗碱几乎损失殆尽。 生黄柏、酒黄柏抑菌效果相似 。 生黄柏抗菌、抗炎作用较好 。 中药炮制学 1.药理作用 炮制后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对 胃液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说明黄柏 中生物碱是败胃的主要物质。与中医 黄柏炮制后苦寒败胃的理论相吻合。 中药炮制学 2.工艺研究 水处理:抢水洗(小檗碱易溶于水)。 干燥:阴干或烘干,暴晒影响色泽,并使 小檗碱损失30左右。 盐黄柏、酒黄柏小檗碱含量:烘炒法无差 异。 黄柏炭小檗碱含量:烘制品炒制品(少 1/2)。 中药炮制学 (三)杜仲 来源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Oliv.的树皮。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杜仲:去粗皮润透(48h)切丝或 块。 2.盐杜仲:杜仲丝或块盐水拌匀闷润 至盐水被吸尽中火炒至焦黑色,丝 易断取出晾凉。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杜仲:呈小方块或丝状,外表淡棕色或 灰褐色,粗糙,内表面暗紫色,光滑, 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有弹性的 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略苦。 2.盐杜仲:表面焦黑色,折断时橡胶丝弹 性较差,味微咸。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杜仲:甘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生杜仲:较少用。多用于泡酒 。 2.盐杜仲:引药入肾,温而不燥,增强 补肝肾、强筋 骨、安胎 作用。用 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和高 血压症。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化学研究:杜仲含杜仲胶。 炮制增效机理:盐炙后杜仲胶被破坏, 有效成分易溶出。 2.药理研究:盐炙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 锌、锰、铁、钙含量升高,铅含量下降。杜 仲所含的右旋松脂醇双葡萄糖苷是降压的主 要成分。 生杜仲、盐杜仲、砂烫盐杜仲均能使兔 狗血压下降,但炮制品作用强于生品。 中药炮制学 (四)巴戟天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巴戟天:除杂洗净。 2.巴戟肉:原药材蒸透后除去木心。或水润透 后除去木心切段。 3.盐巴戟: 炒:净巴戟段(肉)加盐水拌匀待盐水 被吸其尽文火炒干。 蒸:净巴戟(药材)加盐水拌匀蒸软 去木心切段,干燥。 中药炮制学 4.制巴戟甘草汤煮 甘草汤 + 净巴戟(药材)文火煮 透(汤汁基本煮干)趁热抽去木心切 段,干燥。(甘草6%) 甘草汤:甘草加水(1:5)煎煮两次 ,煎汤约50kg。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巴戟天:甘辛微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1.生巴戟:长于祛风除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 不孕,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肾虚兼风湿之证。 2.盐巴戟:引药入肾,温而不燥,补肾助阳作 用缓和 ,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用于阳痿早泄,尿频或失禁 ,月经不调。 3.制巴戟:增加甘温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 强筋 骨。用于肾气虚损,腰脚疼痛,筋骨无力。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为何要去心? 巴戟天根皮和木心所含化学成分差 异很大。根皮中铅(有毒元素)含量比木 心低。 根皮中与中医“肾”、心血管和造 血机能密切的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比 木心高。去心是合理的。 中药炮制学 其他用盐炙的药物 药物品种炮制作用 车前 子 车前子 (净制) 生品长于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清肺化痰,清肝明目。 用于热淋、水肿、痰热咳嗽、暑泻,目赤肿痛等。 车前 子 炒车前 (炒黄) 寒性稍减,可提高煎出效果,作用与生品相似,长于渗 湿止泻,祛痰止咳。用于湿浊泄泻。 车前 子 盐车前 子(盐炙 引药下行,泻热利尿不伤阴,增强在肝肾的作用。用于 肾虚水肿、视物昏花,虚劳梦泄等。 中药炮制学 药物品种炮制作用 补骨 脂 补骨脂 (净制) 生用温肾壮阳,除湿止痒。外用治银屑病,白癜风, 扁平疣,斑秃。 补骨 脂 盐补骨 脂(盐炙) 引药下入肾,增强温肾助阳,纳气止泻作用。用于阳 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 砂仁砂仁 (净制) 辛香,长于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用于湿浊中阻,脘 痞不饥,脾胃虚寒吐泻,妊娠恶阻。 砂仁盐砂仁 (盐炙) 辛燥之性略减,温而不燥,并能引药下行,增强温中 暖肾,理气安胎作用。用于胎动不安,霍乱吐泻。 中药炮制学 第四节 姜炙法 1.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 量姜汁拌炒。 2.姜汁来源 生姜榨汁 生姜煮汁 干姜煮汁 3.性质 生姜:辛温,散寒发表,温中止呕,解毒 。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 消痰 中药炮制学 4.姜炙目的 1)抑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5.操作方法 1)姜汁炒:药物+姜汁(拌匀闷润姜汁吸尽)热 锅,文火炒至一定程,出锅摊晾。炒干或黄 色。 2.姜汤煮(姜汤要浸过药面):药材+生姜片+水( 煮制2小时)姜汁吸尽取出切制。(反复浇淋) 中药炮制学 6.姜汁的制备方法 1)榨汁:生姜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水(约 为药量的1/3),压榨取汁,反复23次,合并 姜汁。 2)煮汁:生姜片或干姜片 ,加适量水,煎煮二 次(30分 钟/次),合并煎液,按11(生姜 姜汁)比例浓缩。 3)姜汤:生姜片加水煎煮(不需浓缩)。 中药炮制学 7.姜的用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干 姜则用生姜的1/3)。 8.适用药物:祛痰止咳药、降逆止呕药 9.注意事项 1)姜汁的浓度:姜汁生姜=11 。 2)充分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3)姜汁应“当天制备,当天用完”。 中药炮制学 (一)厚朴 来源木兰科植物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 Magnolia k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t Wils.的干皮、 根皮及枝皮。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厚朴:去粗皮润透切丝干燥。 2.姜厚朴 (1)姜汁炒: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 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2)姜汤煮 (生姜10%):厚朴(药材)+生姜片+水 煎煮(姜汤浸过药面)反复浇淋至姜汁被 吸尽取出切丝干燥。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厚朴:丝条状,表面黄棕色,内表面紫 棕色 或紫褐色,较平滑,切面纤维性 ,气香,味辛 辣微苦。 2.姜厚朴:紫褐色,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厚朴:辛苦温,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1.生厚朴: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一般 不内服。 2.姜厚朴: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 胃作用。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 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姜炙厚朴的主要目的消除副作用。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含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类、生物碱等 。 厚朴酚、和厚朴酚可抑制胃液分泌, 抗 溃疡。厚朴粗皮中基本不含厚朴酚与和厚 朴 酚,应当除去。厚朴采收后进行发汗处理 可 大幅增加厚朴浸出物、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含量。 中药炮制学 2.加热和加姜炮制对厚朴酚溶出均有影响。 厚朴酚含量:清炒最高。 姜炙厚朴酚、挥发油、水浸出物含量。 a挥发油:姜汁炒姜汁煮生品。 b水浸出物:姜汁煮姜汁炒生品 3.烘烤法炮制厚朴 :厚朴丝加姜汁闷润至姜 汁被吸尽,放入6570烘箱内烘干。特 点:温度易控制,损耗小,成品卫生、完 整。 中药炮制学 (二)竹茹 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 Sinocalamus beecheganus(Munro)McClure var. PubescensP.F.Li 或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Stapf 的茎杆的干燥中 间层。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竹茹除杂和硬皮,切段或揉成小团。 2.姜竹茹姜汁炒 竹茹段或团,加姜汁拌润文火烙至两面 微黄色。(生姜10%) 质量要求 1.竹茹: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 呈浅绿色或黄绿色。 2.姜竹茹:黄色,有少许焦斑,微有姜的气味 。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及应用 竹茹:甘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1.生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 热咳嗽,惊悸失眠,或中风痰迷,舌强不语 ,胃热呕吐。 2.姜竹茹:增强 降逆止呕 作用。用于呕 哕、呃逆等。 中药炮制学 第五节 蜜炙法 1.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 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2.炮制用蜜:炼蜜。 蜂蜜:甘平,甘缓益脾、润肺止咳 、矫味。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 凉,能清热解毒;熟则性偏温,以补脾 气、润肺燥之力胜。 中药炮制学 3.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3)缓和药性。 4.炼蜜方法: 加热至沸(然后文火保持微沸) 除杂再加热至起鱼眼泡,手 捻之有黏性,迅速出锅(含水量10% 13%)。 中药炮制学 将蜂蜜放入锅内文火加热沸腾 后改为弱火,并用勺子不断上下搅动,以防 蜂蜜沸溢,同时除去浮沫及杂质。 当蜂蜜颜色转为老黄,泡沫由大泡局部转为鱼 眼泡,略有蜜糖香气,粘性比蜂蜜增强 嫩蜜 。 继续炼制,当颜色由老黄转为棕黄,鱼眼泡 局部减少,有较强的炼蜜气味中蜜 。 中药炮制学 5.炼制目的: (1)除去杂质与杀死微生物 (2)除去水分,增加黏性 (3)改变蜂蜜的性能。 6.操作方法 1)先拌蜜后炒药:药物+炼蜜(拌匀闷润蜜吸尽 ) 热锅,文火加热至颜色加深不粘手,出 锅摊晾 2)先炒药后加蜜:药物,文火颜色加深加定量 炼蜜炒至不粘手出锅摊晾。 中药炮制学 7.炼蜜用量 100kg药物,用炼蜜25kg。 8.适用药物 1)化痰止咳药 2)补中益气药 9.注意事项 1)火力:文火 。 2)蜜炙时间:可稍长,尽量将水分除去。 3)稀释炼蜜用水量:约为炼蜜的1/31/2。 4)贮存:凉后密闭贮存,避免吸潮发粘或发酵 变质。 中药炮制学 (一)甘草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 燥根及根茎。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甘草:除杂润透切厚片。 2.蜜甘草:净甘草片拌匀、闷润文火炒至 老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蜜25%) 质量要求 1.生甘草: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中间 有明显的棕色形成层环纹及射线,气微,味甜微苦 。 2.蜜炙甘草:表面老黄色,微有黏性,略有光泽,气 焦香,味甜。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1.生甘草: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疮,食物 中毒及药物中毒。 2.蜜甘草:甘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痛, 筋脉挛急,脉结代。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甘草主要含甘草酸、甘草苷。 1.甘草酸以钾盐、钙盐形式存在,易溶于 水,水处理时应抢水洗和少泡多润。 2.抗心律失常作用 3.免疫作用 4.止痛作用 蜜甘草生甘草 中药炮制学 5.蜜甘草(烘法与炒法炮制的)有促肾上皮质激 素样作用。 6.烘法炮制蜜甘草:将蜂蜜与甘草片拌炒 3 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烘烤至不粘手,该 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 质佳。 7.酒蜜同制法炮制甘草:蜜炙甘草时加入12.5%的 米酒同制。 所得成品颜色金黄,不粘手,有光泽,药 材内部也呈黄色,具浓郁蜜香味。密封条件下 存放3个月也不变质发霉。 中药炮制学 (二)黄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黄芪:除杂润透切厚片。 2.蜜黄芪:黄芪片+炼蜜拌匀闷润 文 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蜜 25%)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黄芪: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黄白 色,外层有曲折裂隙,内层有棕色环纹 及放射性纹理,中心深黄色,纤维性强 ,有粉性,周边黄色或浅棕色,气微, 味微甜,有豆腥味。 2.蜜炙黄芪:表面深黄色,质较脆,略带 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与应用 黄芪:甘温,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 肌。 1.生黄芪: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 肿。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体虚易感,气虚水 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2.蜜黄芪:甘温偏润,长于益气补中。用于脾 肺气虚,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或兼中气下 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虚 不能摄血的 便血、崩漏;气虚便秘。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药理研究蜜炙后免疫、补气作用增 强。 2.工艺研究 可用烘烤法代替传统炒蜜炙法:拌蜜 (蜜量30%)后于100烘箱中烘30分钟。 其药理作用与传统炒蜜炙黄芪无显著差别 。 中药炮制学 (三)麻黄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 麻黄 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或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 草质茎 。 中药炮制学 炮制品种及方法 1.麻黄:除杂润透切段干燥。 2.蜜麻黄:麻黄段+炼蜜拌匀闷润 文 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蜜20%) 3.麻黄绒碾绒 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4.蜜麻黄绒:麻黄绒+炼蜜拌匀闷润 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 蜜25%)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麻黄:类圆柱形短节段,表面黄绿色,有 细 纵棱线,质轻,有韧性,断面中心显红黄色 ,粉性,气微香,味苦涩。 2.蜜炙麻黄: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 性,有蜜香气,味甜。 3.麻黄绒:松散的绒团状,黄绿色,体轻。 4.蜜麻黄绒:粘结的绒团状,深黄色,略带黏性 、味微甜。 中药炮制学 炮制作用及应用 麻黄:辛苦温,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 消肿。 1.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力强。用于 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 ,痰核。 2.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 宣肺 平喘力强。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 ,咳嗽气喘较重者。 中药炮制学 3.麻黄绒:作用与麻黄相似,只是较缓和 。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感冒。 4.蜜麻黄绒:作用与蜜炙麻黄相似,只是 更缓和。用于表症已解,咳喘未愈 的老人、幼 儿、体弱者。 中药炮制学 炮制研究 1.化学研究 麻黄主要含生物碱、挥发油等成 分。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 用的成分含量蜜炙后。 麻黄炒制后出现了具有祛痰作用的菲兰烯成分 。 2.工艺研究 烘蜜炙:加蜜拌润,于90烘2小 时。可减少加蜜量(药蜜=101)。 中药炮制学 其他用蜜炙的药物 药物品种炮制作用 百部百部 (切片) 生品长于止咳化痰、灭虱杀虫。用于外感咳嗽,疥癣体虱, 驱蛲虫。 蜜百部 (蜜炙) 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用于肺痨咳嗽,百 日咳。 百合百合 (净制) 生品清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精神恍惚 ,失眠多梦。 蜜百合 (蜜炙) 止咳作用较强,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痨咳血。 枇杷叶枇杷叶 (切丝) 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哕或口渴 等。 蜜枇杷叶 (蜜炙) 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用于肺燥咳嗽。 中药炮制学 药物品种炮制作用 款冬花款冬花长于散寒止咳,用于肺虚久咳或阴虚燥咳。 蜜款冬花 (蜜炙) 药性温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