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健康与遗传》word版.docx_第1页
《人类健康与遗传》word版.docx_第2页
《人类健康与遗传》word版.docx_第3页
《人类健康与遗传》word版.docx_第4页
《人类健康与遗传》word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健康与遗传第一讲 人类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第1节 人类健康健康的概念WHO的健康概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1989年WHO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一认识是伴随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过渡而完成的。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明确健康即是“身体精神良好具有社会幸福感”,更加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是全世界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指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健康是人的发展的基本目标。个体只有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会等五个方面都健康(也称健康五要素)(见图),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或称之为完美状态。第二节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1、社会因素与健康2、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3、食品安全与健康第三节 人类健康与遗传1、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说,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的一门学科。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基本两个特征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就成了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就无法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也就无法进化和发展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种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环境的改变可以引起性状的改变(变异)生物所表现的变异分可遗传(Heritable)的变异和不可遗传(Inheritable)的变异,多数环境引起的变异(获得性状)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某些环境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遗传学的应用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优良品种在医疗保健上的应用遗传疾病、疾病基因、免疫遗传遗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基因疗法、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遗传学与社会、法律、伦理道德和世界观保护遗传学、罪证确定、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遗传病分类:单基因遗传病:显性基因引起的、隐性基因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1) 显性遗传病:1.常染色体: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罕见多指并指2.X染色体:抗维生素D佝偻病(2) 隐性遗传病:1.常染色体: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 2.X染色体: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血友病、红绿色盲 3.Y染色体:外耳道多毛症多基因遗传病:特点:1.多对基因+环境 2.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3.群体中发病率高常见病:无脑儿、唇裂、高血压、冠心病、精神分裂、哮喘(3) 染色体异常(数目、结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XXY、XO(性腺发育不良)、XYY请大家指出下列遗传病各属于何种类型?(1)苯丙酮尿症 A.常显(2)21三体综合征 B.常隐(3)抗维生素D佝偻病 C.X显(4)软骨发育不全 D.X隐(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E.多基因遗传病(6)青少年型糖尿病 F.常染色体异常病(7)性腺发育不良 G.性染色体异常病预防措施1. 选择好对象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近亲结婚原因:a.每个人都携带56个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随机结婚b.随机结婚,夫妇双方所带相同致病基因的机会很大)2. 遗传咨询:身体检查,了解病史,做出诊断判断遗传病的类型 推算后代发病率 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和建议3.提倡“适龄生育”,2429岁最佳4.产前诊断:检测手段:1、羊水检查2、B超检查3、孕妇血细胞检查4、绒毛细胞检查5、基因诊断 能诊断的疾病:染色体疾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伴性遗传病第二讲、遗传学基础(一)遗传学三大定律 分离定律 独立分配与自由组合定律 连锁交换定律(2)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其独立性,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去。分离定律的检验:1.测交法Rr rr 2.自交分离定律的意义:1.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和遗传病约有4344种(1988), 如虹膜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及形状(曲直),眼、口、鼻的形态,能否尝出苯硫脲(PTC)的苦味等都是遗传的性状。像多指、侏儒、裂手裂足、亨廷顿舞蹈病等都是显性性状,而白化、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全色盲、早老症、自毁容貌综合症是隐性性状。2.使人们知道,杂合体是不能留作种子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1.具广泛的存在性。2.由于自由组合的存在使各种生物群体中存在多样性,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使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3.人们将自由组合的理论可以用于育种,将那些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动物或植物,通过杂交使多种优良性状集中于杂种后代,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继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之后,连锁遗传就成为遗传学的第三大遗传规律。(一)连锁与交换1.连锁(linkage) 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连锁遗传的解释 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2. 交换(crossing-over)一连锁发现:1906年Bateson和Punnett(1906)在香豌豆的二对性状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性状连锁遗传现象连锁遗传: 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代常常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染色质: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其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它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组蛋白组成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不同形态的基因都称为等位基因 。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眼色与翅长的连锁遗传:眼色: 红眼(pr+) 对 紫眼(pr)为显性;翅长:长翅(vg+) 对 残翅(vg)为显性。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很多,而染色体数有限 必然有许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引起连锁遗传的问题。连锁(linkag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 遗传的现象。1.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这种现象叫做完全连锁。非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情形较少,一般是不完全连锁2.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型,少数为重组型的现象。例如,前面所介绍的香豌豆等的连锁遗传现象就是不完全连锁。二交换1交换: 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的互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重组。2交换的过程: 杂种减数分裂时期(前期I的粗线期)。3根据染色体细胞学行为和基因位置上的变化关系 可以说明连锁和交换的实质。例如玉米有色饱满基因:(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2)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不同成员上;(3)同源染色体上有两对不同基因时(非等位基因),它们处于不同的位置;(4)减数分裂前期I的偶线期中各对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粗线期已形成四合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粗线期时发生交换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出现交叉随机分配到子细胞内发育成为配子。在全部孢母细胞中,各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在Cc与Sh基因之间不可能全部都发生交换,故重组率OAAB ABO血型系统的另类RH血型Rh血型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除几个少数民族外,Rh阳性率99%以上,所以因Rh血型不合而发生的同种免疫现象较为少见,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的血液后(特别是多次输血)在其血清中可以出现抗Rh抗体,若再输入Rh阳性血液,就可发生凝集,造成溶血性反应。另外,一般人血清中虽没有Rh抗体,但Rh阴性妇女若孕育Rh阳性胎儿,胎儿的红细胞一旦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遇此即使第一次给母体输血,也可引起溶血反应。 而Landsteiner与Wiener所发现的血型系统则被称为LW血型。现在Rh因子一般特指Rh抗原家族中最重要的、也是免疫原性最强的D抗原,红 细胞携带D抗原的称Rh阳性,否则就是Rh阴性。因此,Rh阳性也可称为RhD阳性或D阳性,反之Rh阴性亦然。Rh阴性血型在高加索人(即白种人)中比 例较高,约占15%17%,在非洲裔人中约占3%5%,在亚裔中不到1%。中国人Rh阴性血型的比例约为0.4% Rh阴性血是一种稀有血型。在汉族人口中,这种血型的人仅有千分之三,再分配到A、B、O等血型,比例更是不到万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Landsteiner在20世纪初发现了ABO血型系统,他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1946年获得拉斯克奖,被公 认为输血医学之父。第2节 血型与输血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1667年,法国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1829年,英国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大多数病人死亡,只有少数病人得到康复。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大量输血时,需要实行同型输血。 A型、B型和AB型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 AB型可输入少量的O型、A型和B型血。 4输血时,RH和ABO血型都要检验, 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输血关系表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A、 OA、 ABBB、OB 、AB ABA、 B、 AB、 OABOOA、 B、 AB 、O血量和输血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2失血: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3献血义务献血每次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献血的条件:献血者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4 献血的益处 可预防、缓减高粘血症;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5献血注意事项 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晚上要有充足的睡眠;献血前不要过量喝水; 献血前不要空腹,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馒头、稀饭、咸菜等; 献血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要吃鱼、肉、油条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把两臂洗干净,如有条件最好洗一次澡; 了解一些血液生理知识,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别忘了携带本人身份证(军人持军官证或士兵证、学生持学生证、外籍人员持护照)。6献血后的恢复注意事项 采血后要压紧针眼上的无菌垫,不要揉动,直至不出血为止,这一点很重要; 刚采完血要穿好衣服,尤其是冬季防止感冒;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适当多饮水,以便及时补充失去的水分; 如肘部针眼处出现青紫斑,不要紧张,这是由于少量血液渗到皮下组织造成的,过几天就会消失,必要时可用热敷促其消退; 采血后针眼处要保持干净,至少在24小时内不要让水浸润,以防止局部感染。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成分输血:只给患者输入患者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第3节 人类血液病什么是慢性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血癌,是由于骨髓(即骨骼内里柔软的海绵组织)制造过多白血球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不常见,在白血病成年病人中,只有约20%属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但以50岁或以上最为常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如何发病的?骨髓是制造血细胞的地方。人体内有3种血细胞,肩负起不同的工作: 白血球负责抵御感染及疾病;红血球把氧气从肺部带到全身;血小板可以帮助血液凝固,停止出血。在骨髓内,原始血细胞(blast cells)会发育成不同的血细胞。颗粒细胞(granulocytes)是其中一类已成熟的白血球,但是,一旦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颗粒细胞会不正常地发育,不但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亦无法如常运作。有至少9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骨髓细胞染色体(遗传物质)出现一种名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缺陷,即病人其中2条染色体移位。结果,骨髓内负责控制白血球生长的蛋白质(Bcr-Abl)接收错误的信息,不断制造大量异常的血细胞,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据国内21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明显低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 口,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口;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贫血多发现在510岁,多数病例伴有先天性畸形,特别是骨骼系统,如拇指短小或缺如、多指、桡骨缩短、体格矮 小、小头、眼裂小、斜视、耳聋、肾畸形及心血管畸形等,皮肤色素沉着也很常见。本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DNA修复机制有缺陷,因此恶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10%患儿双亲有近亲婚配史。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本病病因不清,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 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 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 其发病原因很多: 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肿瘤侵犯骨髓、药物(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等)、苯和X线及细菌毒素等抑制骨髓、脾亢引起的成熟障碍。 破坏过多,特别是多种药物和自身免疫病通过免疫引起及各种感染致消耗过多。 粒细胞附着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脏引起其分布异常,如各种过敏和内毒素血症。第4章 人类遗传病 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疾病概述:先天性疾病:胚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外界或内在不良因素影响,致使胎儿发育异常,出生后即表现出病症的疾病遗传性疾病(遗传病)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由伊蚊传播的登革热)“异常”环境引起的代谢紊乱(中暑;高跟鞋“大脚骨”,即拇趾外翻)其他(VB1缺乏引起“水肿”)遗传病的定义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准确讲,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遗传病的特点1遗传物质的改变:患者有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2遗传性:患者携带的致病基因将会通过后代的繁衍而继续遗传下去,给人口素质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3终生性:我们还不能改变作为病因的遗传基础,仅能改善症状及病程,因此大多数遗传病终生难以治愈,如先天愚型、肝豆状核变性等。4具有家庭性: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庭就是一个著名的血友病家庭。5具有先天性:往往在孩子出生前就带有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以至孩子一来到人世,就已经是个遗传病的“老病号”了。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出生时是正常的,但若干年后仍会出现临床症状。如X连锁隐性遗传的发病年龄为16岁,遗传性舞蹈症则要到30-40岁时才有临床表现。尽管是出生多年后才发病,祸根却是精卵结合的瞬间就已种下,因此,仍属于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的分类1. 基因病2. 染色体病3. 体细胞病(线粒体病)控制疾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第一对高歇病、前列腺癌、青光眼、老年痴呆症第二对先天性颤抖、结肠癌、学习障碍、听障或色盲第三对血管异常成长、肺癌、前列腺癌、原发性颤抖第四对亨丁顿氏舞蹈症、腕骨畸型、涂唇、产前长牙、帕金逊症第五对秃头和座疮、早老症、关节畸型发展第六对肌肉不协调和抽筋、糖尿病、癫痫第七对糖尿病、身体和精神发展失调、囊胞性纤维质、肥胖症第八对韦尔那氏症候群(发生在青春期的早老症)、伯奇氏淋巴瘤第九对黑色素癌肿瘤、结节性脑硬化、癫痫、皮脂腺瘤、智力缺陷第十对喘桑病(肌肉不协调)、脑回萎缩(视力逐渐消失)第十一对壮年急性心脏病、糖尿病、复合型分涉瘤第十二对婴儿夭折,苯酮尿症(严重智力障碍)第十三对乳癌、视网膜母细胞瘤、威尔森病(肝脏及神经系统疾病)第十四对老年痴呆症第十五对智能不足、马凡症候(连接身体器官的结缔组织病变)第十六对家族性地中海热、多囊肾病(肾脏出现大量囊肿)、肠功能失调第十七对抑制肿瘤蛋白质(如缺陷易患癌、乳癌)第十八对尼曼匹克病(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消化不良和神经性缺陷、胰脏癌)第十九对动脉粥样硬化、智能不足、掉发、白内障第二十对泡泡儿(免疫力差或无免疫力)第二十一对组织硬化第二十二对骨髓被恶性白血球取代性骨髓细胞癌第二十三对(染色体)都市持肉缩症、严重大脑退化、男性足、(染色体)睾丸决定因素第1节 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1、单基因:由一个(或一对)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inheritable disease)。尽管每个基因突变成致病基因的机会很少,但由于人体内的基因总数量庞大,所以在人类已经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已达6 500多种。 2、多基因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加之致病基因即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又能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单基因遗传病可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伴性显性遗传病、X伴性隐性遗传病、Y伴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显性基因控制,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 2、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 3、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 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 1.多指(趾)、并指(趾) 症多指(趾):出生后一手(足)或双手(足)多一个或两个手指(足趾)称为多指(趾)。最常见的是以一个独立的畸形存在,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总的发病率约为存活婴儿的2。手术治疗是切除多余的足趾。 并指(趾) :先天性并指的生成是在胚胎第7-8周时,掌板远端、各指间分离不全所致。治疗需行手术分离。一般宜在3岁以后至学龄前的期间内施行为宜。 失显(non penetrance):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这种情况称为失显。 不规则外显(irreqular dominance):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不完全外显 (incomplete dominance):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2、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血红蛋白遗传缺陷病,类型不同在眼部病变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由于最早在意大利、希腊和其他地中海区域的民族及其移民的后裔中发现此病,所以当时叫“地中海贫血”。后来发现除地中海地区之外,其他临接海洋的地区也是本病的高发区,所以又叫“海洋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是一组相当不纯一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确诊主要依据血红蛋白分析和基因诊断。临床上发现的病例大都具有: 轻重不一的贫 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靶形红细胞为多见。 黄疸、肝脾肿大或发育障碍。 红细胞脆性降低。 骨髓红系细胞增生,铁粒幼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A2 轻度增多或有异常血红蛋白。家族调查中,父母有遗传证据。初步诊断后,可进一步做DNA分析,以确定基因缺陷。 3、 家族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在肠道尤其是大肠广泛出现十到数百个甚至数千枚大小不一的息肉,严重者可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且常伴其他特殊临床症状。 病因:息肉大小不等,可有蒂,也可以是广底的,分布在下段结肠或全部结肠。临床表现:便血,常有腹痛、腹泻。4、 多囊肾 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学特点,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两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 囊肾常见。ADPK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为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两性受累机会相等,连续几代均可出现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又 称成人型多囊肾,是常见的多囊肾病。 病因:肾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泡,多为双侧。临床表现:腹痛,血尿,腹部有肿块,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5、 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 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又称胎儿型软骨营养障碍,软骨营养障碍性侏儒 (chondrodystrophicdwarfism)等。软骨发育不全是由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异常基因所引起的(人类有23对染色体)。有些病例,是小孩从一个患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的父母亲遗传下来的。如果 父母亲一方患病,另一方未患病,那么他们的小孩患病的几率是5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那么他们的小孩有50的机会患这种病,25的几率不患病,还 有25的几率从每一父母亲那遗传一个异常基因,并且有严重的、导致早死的骨骼异常。未遗传异常基因的小孩将完全不会有该病的影响,并且也不会把它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然而,超过80的病例可以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而是由形成胚胎的卵细胞或精细胞内的新突变所引起的。由这种新突变所引起的患儿,其父母身材可以是正常的。是一种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影响长骨,临床表现为特殊类型的侏儒-短肢 型侏儒。智力及体力发育良好, 6、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大部分成骨不全症患儿存在编码I型胶原的基因突变,导致结缔组织中胶原量尤其是I型胶原含量下降,I型胶原是骨骼、皮肤、肌腱、牙本质和巩膜的主要结构蛋白,因而这些部位的病变更明显。成骨不全症患儿的I型胶原基因突变已被广泛研究。文献报道编码I型胶原的两个基因有超过250种突变与成骨不全症有关。脆骨病是成骨不全症的俗称,也被称为“玻璃娃娃”或是“瓷娃娃”症,为先天性发育障碍。男、女发病相等,15%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可为散发病例。蓝巩膜的传递为100%,听力丧失依年龄而异。散发病例多因新突变所引起,常与父母高龄有关。 成骨不全症的发生机率为万分之一以下,被列为罕见疾病。截至2012年,中国有10万脆骨病患者7、 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是人类发现的第1个肿瘤抑制基因,Rb基因的发现被公认为人类肿瘤学研究、细胞周期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b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q14,全长约180kb,共27个外显子,转录成1条长4.7kb的mRNA,编码具有928个氨基酸残基的Rb蛋白。 Rb基因经2次突变而失活,启动整个恶变过程,首先形成良性的视网膜细胞瘤。若无进一步的突变,肿瘤细胞可因进一步的分化而停止分裂,肿瘤静止。第1突变 10%是由父母遗传而来,而大部分却是在胚胎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新形成的。这个时期的多种因素均可导致Rb基因的突变,如欧洲报告体外受精(IVF)的婴 儿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显著提高,可能与IVF中大量使用的促排卵剂对Rb基因的诱变作用有关。 癌基因A. 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原癌基因 激活 癌基因 肿瘤编码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序列 生长相关蛋白 结构改变 异常蛋白B . 原癌基因的激活 基因表达调节改变(过度表达) 靶细胞形成肿瘤 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肿瘤抑制基因 对细胞增殖起负调控作用 缺失 发生肿瘤人类A-1型短指症短指症(Brachydactyly)又名短趾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实际上“短指症”并不真的指手指、脚趾而是指跖骨短小甚至消失,所以此病全名为先天性第四蹠骨短小症。A-1型短指症发病与于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IHH基因有关,一般以第四跖骨短小者居多,也偶有发第一跖骨短小症等。患病者以正常人姿势走路,第四跖骨则容易受累200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贺林教授带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精神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经过深入研究,并在中国贵州、湖南等偏僻深山、山村发现、收集的A1型短指症的三大家族系列的基因,最终把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特定区域。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子 代有1/4的概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均等。许多遗传代谢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按照“一基因、一个酶”(one gene one enzyme)或“一个顺反子、一个多肽”(one cistron one polypeptide)的概念,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酶或蛋白分子的异常,来自各自编码基因的异常。 1、白化病 病因: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临床表现: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虹膜或脉络膜不含色素,因而虹膜和瞳孔呈蓝或浅红色,且畏光,部分有曲光不正、斜视及眼球震颤,少数患者智力低下。 2、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早报告于1934年。临床特征是严重的智力发育障碍(白痴)及尿中有过量苯丙酮酸排出。对多数病例出生后单纯控制饮食中苯丙氨酸的摄入,即可成 功地防止脑损害。新生儿患者可无症状,但若延误治疗一年,即可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故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黑种人中罕见, 在中国发病率为1/16000。 3、 半乳糖血症 病因:由于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代谢被阻断,而积聚在血、尿、组织内,对细胞有损害,主要侵害肝、肾、脑及晶状体。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数周后出现体重不增、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白内障、智力低下等。 4、粘多糖病 病因:粘多糖类代谢的先天性障碍,各种组织细胞内积存大量的粘多糖,形成大泡。 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6个月到2岁时开始发育迟缓,可有智力及语言落后,表情呆板,皮肤略厚,似粘液水肿,可有骨关节多处畸形。5、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因:肾上腺皮质合成过程中的各种酶缺乏。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男性化,严重者可呈两性畸形;男性患者外生殖器畸形,假性性早熟,可合并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贺赵缺陷症 一家6代40多人满口无牙恒齿缺失症基因发现这一遗传病被国际医学权威收编 代多人的大家系中,竟有多人乳牙脱落后,没再长恒牙,终身饱受满口无牙的痛苦。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这类恒齿缺失症,并成功 地将导致缺齿的“罪魁祸首”基因进行了定位。最近这一遗传病已正式被国际医学界权威的“人类孟德尔遗传病目录”()收编,并以中国科学家的姓氏命 名为:贺赵缺陷症。X连锁显性遗传病1、 抗维生素D佝偻病 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Rickets)是一种肾小管遗传缺陷性疾病,发病率约1/25,000。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比较多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或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PHEX基因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肠道 吸收钙、磷不良,血磷降低,一般在0.650.97mmol/L 之间,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甲状腺功能不足,影响体内磷、血钙的代谢过程,致使血磷降低,且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表现。 2、家族性遗传性肾炎病因:肾小管发育异常,集合管比常人分支少,呈囊状,远曲小管薄,但近曲小管变化轻。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炎,反复发作性血尿,1/31/2患者伴神经性耳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开始该致病基因定位探索一致发现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中段(Xq22)。但是,这是什么基因突变当时并不清楚直至1990年Myers等才证实这突变基因是胶原链亚单位5()的基因,即COL4A5但是,1993年Zhou等又在此Xq22部位上发现了胶原链亚单位6()的基因CoL4A6,并证实COL4A6突变亦可导致本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 携带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中男性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因此X连锁隐性遗传在患病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 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称为交叉遗传。 1、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缺乏凝血因子而引起的疾病。在正常情形下,血液中的13种凝血因子会帮助血液凝固。通常人们所称的血友病是A型血友病缺乏第8凝血因子而引起的,具有遗传性,患者以男性为主。B型血友病是缺乏第9凝血因子所致,约占血友病例的15,也是以男性为主。约有1%的血友病是缺乏第11凝血因子而引起的,称为C型血友病,男女性的罹患率相同。故此病几乎只影响男性,因为它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血友病的特征是伤口流血时凝固非常缓慢;自发性的出血较少见,通常是由创伤或外科手术引发的。关节上的小创伤会引起关节出血,病有畸型的现象(关节血肿)。瘀斑流血情形严重时,会导致休克。尿液和粪便中也时常含有血液。血友病患者大量出血时,必须先给予输血,然后才是注射病患所缺乏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可经由静脉注射,也可借助于输血方式供给;但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出血的发生(不从事运动或危险的职业)。血液中如缺少(血浆凝血活素),也会引起血有病症状,此病有时称为圣诞节病,因此病首先发现于一位克利斯马斯的病人亦为性联遗传。如果缺少(血浆凝血活素元)可引起一种症状轻微的血友病,非性联遗传,男女得病机会相等。因为他们缺少维生素,肝藏不能制造凝血活素元。 2、 色盲临床表现:全色盲对所有颜色看成无色,红绿色盲为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病因:为原发性横纹肌变性并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初为行走笨拙,易跌到,登梯及起立时有困难,从仰卧到起立必须先俯卧,双手撑地,再用两手扶小腿、大腿才能站起。进行性肌肉萎缩,但一般不累及面部及手部肌肉。Y连锁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传递给儿子,女性不发病。因Y染色体上主要有男性决定因子方面的基因,其他基因很少,故Y连锁遗传病极少见。目前已经知道的Y伴性遗传的性状或遗传病比较少,肯定的有HY抗原基因、外耳道多毛基因和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等。 外耳道多毛症人类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如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类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