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ppt_第1页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ppt_第2页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ppt_第3页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ppt_第4页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 目的要求: 了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 把握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领会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三节 人性假设理论 2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 2.传统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 2.决策理论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5.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 3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 产生时间:18世纪下半期 主要代表: (1)亚当斯密:国富论、 劳动分工学说 分析分工而获得的经济收益 举例:制针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 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 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 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 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4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管理理论 产生时间:18世纪下半期 主要代表: (2)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主要思想:以劳动创造价值为基础,研究资本、 工资、利润等,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 润、地租的源流。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利润越 低。马克思后来以此发展成为劳动价值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5 一、古典管理理论 2.传统管理理论(经验管理) 特点: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整套 管理理论和方法。 代表人物: (1)巴贝奇 发展了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学说。 在其学说的基础上,对专业化的有关问题进行 系统研究。 (主要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由一种工作 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 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 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巴贝奇设计的世界上 第一台计算机 (最后不能制成)。 6 一、古典管理理论 2.传统管理理论(经验管理) 代表人物: (2)爱末生 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 有关效率问题,是爱末生一生中最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至今 还被称为是“效率的大祭司”。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率主要不取决于它的自然资源的状况 ,而取决于“雄心壮志、争取成功和获得财富的愿望”。 主要内容(P21) 西方管理理论初具雏形的胚胎。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7 一、古典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特点: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 代表:泰罗、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 (1)泰罗: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挑选最健壮的人将工序分解,计 件工资的来源)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如人事任免) 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古典科学管理运动的巅峰之作。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泰罗 8 一、古典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 (2)法约尔 管理过程之父 管理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最主要观点) 提出管理活动的五种职能和14条原则。 (3)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 他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核心是组 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 来管理。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泰罗 马克斯韦伯 9 古典管理理论 vs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狭义):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 科。从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分为:个体、团体和组织行为 。 古典管理理论强调: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个体行为理论 A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面的理论; B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 X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 (2)团体行为理论 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体团体等 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 (3)组织行为理论 领导理论+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领导理论: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10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 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 )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 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 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 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 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 ,是行为科学研究时期。 11 二、行为科学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 提出者:梅奥等(霍桑试验) 原则: 意义:创立了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 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1.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 人; 2.企业中存在“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感情因素构成), 后者对生产率的影响很大。 3. 提高职工满意度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12 人非“经济人” 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 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 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 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 (1)试验的四个阶段: a.工厂照明试验; b.福利试验; c.访谈试验; d.群体试验; e.态度试验。 (2)发现以下现象: 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 b.“树大招风”; (群体中不准过于突出) 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 (3)得出三条结论:同前三原则 13 二、行为科学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20世纪4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取得较大发展的四个方面: 1.人类需要理论:侧重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 A.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满足了人的各层需要矛盾解决生产率提高 B. 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注重激励因素对人的作用 C. 期望理论:弗鲁姆 如何提高激励因素的激励力 2.人性管理理论:侧重研究企业管理中有关的所谓的“人性”问题。 A.XY理论 麦格雷戈,X理论性本恶,Y理论性本善 B.不成熟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 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的不 相容是该理论的基础。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帮助人们从不成熟或依赖状态转 变到成熟状态。 14 二、行为科学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3.群体行为理论:侧重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 A.团体力学理论:勒温 非正式组织团体的要素、目标、内聚力等。 B. 敏感性训练:布雷德福 企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 受训者个人明确自我定 位, 处理自我情绪和与他人关系,使个人与与团体目标一致而提高工作效率 。 4.领导行为理论:侧重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A.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在企业的领导方式中,从集权民主,领导者 中心职工为中心,是一个连续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选择。 B.支持关系理论 从被管理者社会心理因素出发,偏重职工为中心的民主式。 C.管理方格法 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工作和人际关系必须结合起来。 15 三、现代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形成&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更高;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剥削隐蔽化;多交叉学科共同研究。 共性: (1)强调系统化。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 (2)重视人的因素。 (3)更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5)加强信息工作。 (6)把“效率” 和“效果” 结合起来。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8)强调“预见”能力。 16 三、现代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一)社会系统学派 巴纳德 社会的各级组织是由相互进行协作的个人组成 的系统。 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互相创造条件,并对正式组织产 生积极影响。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协作系统, 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 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 17 三、现代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二)决策理论学派 西蒙 理论要点: 一、决策贯穿管理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决策过程四阶段: 搜集情况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 三、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四、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 赫伯特西蒙 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18 三、现代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三)系统管理学派 侧重 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 (四)经验主义学派 强调注意当今的企业管理现状和实际需要,主张注重大企 业的管理经验,以此作为当当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点。 (五)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 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六)管理科学学派 运用数学手段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程序,并 借助计算机求最优解,以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 19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20 目录目录 公司慨况公司慨况 公司慨况公司慨况 大家眼中的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心理学的前生今世 21 什么是心理学? 算命? 相面? 占星术? 分析梦? 琢磨人? 22 内部的心理活动 外部的行为表现 个体心理 团体心理 (社会心理)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人格) 2 3 1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所包含的内容。 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里现象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 23 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客观现实找到依据 24 心理具有主观性 25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 情感过程:态度体验,情绪、情感、情操 意志过程:完成任务时克服困难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 26 (一)认识过程(是什么 ) 概念:是人脑的机能,人 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阶段:感性理性认识 (笼统精分析经验理解) 主要活动: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等。 27 (一)认识过程 感性认识阶段:感觉+知觉 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 程的开端。 知觉:感觉基础上,对事物整体认识。 28 (一)认识过程 理性认识阶段:记忆、表象、思维过程 思维: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 反映。 例:商品的选择 29 30 议一议 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是不是就是事物的真相 ? 我们能否对一个人or某件事过早的下定论? (二)情感过程 31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二)情感过程(有何用 ) 32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二)情感过程 33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二)情感过程 34 (二)情感过程 概念:情绪感受简称,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 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原因:客观现实 中介:需要的差异(需要的满足与否) 分类:(1)基本情感:基本需要引起,如“ 爱好、快乐、嫌恶和悲哀” (2)高级情感:社会需要引起,如“ 社交、尊重、承担责任” 35 小调查 36 1.你正在谈恋爱吗? 2.情人节、圣诞节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3.和你情况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心情怎样 ? 相同的情境我们却产生了不同的情感 引起我们不同情绪感受的是什么?是客观事物吗? (二)情感过程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同时拥 有相反、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说明了人在 满意中有不满意,不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 或者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情绪、 情感体验。 37 情感 vs 情绪区别(情绪是较强的情感) (二)情感过程 38 情绪情感 时限情境性和短暂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外部表现明显不明显,内隐体验 与动物区别人和动物人类特有 议一议 39 情绪or情感 情绪情感的构成: 1.主观体验 2.外部表现 3.生理唤醒 (二)情感过程 40 (你感觉怎么样?) (表情:面部、身体、语调) 生理唤醒: 测谎仪 及其记录 (二)情感过程 41 情 感 的 分 类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 短,情感分为以下三类: 1.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它具有弥漫性。(如一段时间的状态良好)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 短促的情绪状态。(狂欢、暴怒等) 3.热情: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长 期相处的感情) (二)情感过程 42 情 感 的 分 类 按社会性内容,情感可分为以下三类: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 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 体验。 2.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 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 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情感过程 43 情感的两极性 内涵: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又存 在两种对立的状态,称为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vs减力 强度:弱vs强 激动性:激动vs平静 积极性:积极vs消极 在企业生产中,有许多工作事故是由于工人情 绪状态的不正常导致的。 故:管理中要注意人的情绪,改进领导方式, 使人心情舒畅。 (二)情感过程 44 意志的一般概念 内涵: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 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们反映客观现实: 1.对客观对象及其现象的认识(知) 2.对其形成种种情绪体验(情) 3.有意识对客观世界有目的的改造(意) (三)意志过程(怎么办 ) 45 意志行为的结构 意志通过一系列具体行为体现,研究意志行为,主要是分析行 为的心理方面。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分以下阶段: (三)意志过程(怎么办 ) (1)采取决定阶段:意志的开始阶段,决定意志行为 方向,规定未来意志薪给轨道。一般包含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目标 、选择行动方法、作出行动决策等环节。 (2)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的完成阶段,主观目的转化 为客观结果,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规定未来意志薪给轨道。一 般包含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目标、选择行动方法、作出行动决策等 环节。 46 意志的特征 1.能够自觉确立目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 (三)意志过程(怎么办 ) 2.自觉地能动性。 (主动提出) 3.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发起&制止) 4.对心理的调节作用。(恐惧中的镇定) 5.坚持作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47 意志 vs 认识 1.意志离不开认识; 2.意志给认识巨大的影响,使 认识更加深入、完全。 (三)意志过程(怎么办 ) 情感对意志:推动或阻碍作用。 (积极、消极情感) 意志 vs 情感 意志、认知、情感密切关系、彼此渗透。 48 小复习 49 人的心理过程有哪些? 举例:大家坐到这个教室来听这堂课 体现的心理过程。 研 究 领 域 50 “心理学虽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 却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德,1908) 关于心理学的历史 51 哲学背景 理性主义 人的知识来自天生理性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哲学背景生理学基础 经验主义 知识的积累来自感官经验 洛克:“人心如白板” 神经生理、感官生理 如:布洛卡区的发现 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52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 53 冯特的历史功绩 威廉冯特(1832-1920 ) “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 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 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 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 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 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 字。” G墨菲 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学派 机能主义格式塔学派人本主义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20世纪“感动心理学”的十大杰出人物 美国普通心理学评论根据是否曾 对心理学做出过突出贡献,对20世纪的 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 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 评选的三个定量指标: 1、在专业期刊中被引用的频率; 2、在普通心理学课本中被引述的频率; 3、1725名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的调查。 我们这里列出其中的前十位。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B.F.Skinner 斯金纳(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 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 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 荣誉国家科学奖。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Jean Piaget 皮亚杰(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 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 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 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 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 。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 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 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 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 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 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 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 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 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 影响。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Albert Bandura 班都拉(1925-)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 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 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 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 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 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 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Leon Festinger 费斯汀格(1919-1989)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 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 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 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 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 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 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Carl R.Rogers 罗杰斯(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 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 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 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 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 奖。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Stanley Schachter 斯坎特(1922-199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的 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 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的 生理状态和对这一状态的认 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 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 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Neal E.Miller N.米勒(1909-2002) 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 说的创始人。1958年当选为 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年获 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 学贡献奖,1961年当选为美 国心理学会主席。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Edward Thorndike 桑代克(1874-1949)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 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 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 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 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 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 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 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杰出表现人物排名 A.H.Maslow 马斯洛(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 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 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 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 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 67 第三节 人性假设理论 68 问一问 我们对待某个事件是否与我们对与发生这个事 件的人的看法有关? 喜欢上网,夜以继日 他不顾严寒酷暑,都坐在电脑旁 为了他的电脑“老婆”,他几乎空余 时间什么事都不做 他可能个怎样的人? 网虫?电脑工程师? 这天,他不顾一切的坐在电脑前 69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差学生 差生: 一看书就睡觉 好学生: 连睡觉都看书 老师对同一行为的解释为什么不同? 企业领导人制定管理制度、采用管理方法、建 立组织结构,均与他们对人性的看法有关。 70 X理论 麦格雷戈 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 “经济人”假设 内涵: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 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 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 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71 “经济人”假设 X理论 基本观点: 72 “经济人”假设 管理措施 : X理论 例:泰罗 “时间动作”分析 计件工资 73 内涵:“社会人”假设认为,调动人的生产积 极性主要在于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而工 作中的物质利益只有次要意义。 提出:梅奥 霍桑实验 英国一煤矿研究所 验证 74 基本观点: 75 “社会人”假设 管理措施: 76 “自我实现人”假设 提出:马斯洛,他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 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