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高校教师培训.ppt_第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高校教师培训.ppt_第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高校教师培训.ppt_第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高校教师培训.ppt_第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座--高校教师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 材施教 广州大学 向祖强 博士 联系方式: 课程主要内容: n心理发展的模式与理论 n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育 n大学生的情意特征与教育 n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 马加爵事件 n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 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 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 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 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 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 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 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 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 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 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中国政法大学事件 n2008年10月28日晚6点40分左右,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内,该 校法学院教授程春明在上课前,被一个手持菜刀冲入教室的人砍 倒。随后,凶手走出教室,掏出手机报警。 据了解,凶手是中国政法大学2005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 读学生付成励,付成励曾任学校社团干部,负责为公益活动拉赞 助。他工作能力很强,性格开朗。 被杀的程春明教授有着12年的留法经历。2000年,程春明回 国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药家鑫事件 n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 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 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 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 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 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 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 ,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 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 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 大学生自杀事件 n 2010年1月15日上午,南阳师院 19岁的 裴梦在参加第五门考试过程中突然离开 考场,随后爬上公寓6楼楼顶跳楼自杀。 n 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弑师门”事件仅过 去一年时间,2009年11月26日该校再现 悲剧,一位民商经济法学院09级男研究 生坠楼身亡。警方已初步认定为自杀。 网上“二奶中介”:女大学生被“明 码标价” n “北京惊现包大学生二奶中介报价从10万到65万元!”近一段时间以 来,网络上突然出现“二奶中介”的网帖,并迅速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之一 。 “中国网事”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帖子都是以图片形式发布,图片中 一张名片与一张A4纸钉在一起。在一个“二奶(二爷)中介”的帖子中记 者看到,名片上写着“上海各大高校总代理”字样,联系人为“上海财经大 学07级在校生丁同学”。在“丁同学”留下的手机和电子邮件地址后,还特 别注明“非诚勿扰”。 名片下的A4纸上,打印着按照重点大学、普通大学、艺术学校划分 的“价格明细表”,涉及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对应 的学校不同,“包养”的费用也从每年三五十万元到两三万元不等。 2009年感动中国特别奖 n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 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 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 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 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外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 ,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 成人梯下水帮忙,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意想不到的 事情发生了,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 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情况 危急,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这时,正在附近的冬 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 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 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一、心理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n1、心理发展的本质 n个体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 下,整个的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 益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 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n心理发展从开始到成熟,贯穿个体从出 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心理变化的成熟表现: n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到分化、专门化 n从不随意、被动到随意与主动变化 n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到认识客体的内 部本质特征 n对外界的态度从不稳定到稳定演变 2、心理发展的特点 n连续性与阶段性 n方向性与顺序性 n动态性与不均衡型 n普遍性与差异性 n关键期与不可逆性 3、心理发展的模式 n(一)连续发展模型与阶段发展模型的争论 n(二)分化-层次模型 n(三)汇集模型 n(四)人本主义模型 4、人生发展的基本过程 n“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n -论语为政 根据个体的发展任务与年龄: n产前期 n婴儿期(13) n幼儿期(36、7) n童年期( 6、7 11、12) n青年期(青春期)( 12-20) n成年期(青年期)( 20 40) n中年期(4065) n老年期(65 )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n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n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n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n佛洛依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n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个体在一定的内部图式的基础上, 通过同化与顺化的方式,而实现的主观与客观相互平 衡的结果。 n在整个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思维(认知)的发展是核 心,同时这种认知发展表现出固定的顺序与独特的阶 段。 n具体的阶段有四个: n(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动作思维 n(2)前运算阶段:27岁,不可逆的、自我中心 n(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形象思维 n(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抽象逻辑思维 艾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n心理发展是在生物本能与社会文化环境共同作 用下实现的 n个体从出生到达完全成熟,必须要经过一定的 阶段,并且在每一个阶段克服一对冲突造成的 危机 n人格发展的具体阶段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 都有一对主要的矛盾。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说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 信任 (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5岁) 勤奋对自卑(5-12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亲密对孤独(20-24岁) 繁殖对停滞(25-65岁) 完善对失望(65岁以后) 发展危机年龄 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提出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尝 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 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如果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得以形 成,个体就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寻的方向;如 果不能获得自我同一性,或者形成了消极的自我同一性 ,生活就会缺乏目标和方向,感到彷徨和迷失。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n1、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n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 n两种心理发展的工具:物质工具与精神工具 n2、发展的本质: n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n3、发展的原因: n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n社会交往与言语的中介作用 n外部活动内化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n1、心理现象及其构成 n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 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n个体心理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 态、个性心理几个部分。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 意识:注意 无意识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质:能力、气质、性格 n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观点 n心理趋向成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 n心理发展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 n心理矛盾与冲突明显与突出 n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n心理适应阶段 n全面发展阶段 n职业定向阶段 四、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n智力发展达到了最佳水平 n记忆力发展达到黄金期 n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思 维过度 n(1)独立性与批评性明显增强 n(2)思维方式具有灵活性 n(3)抽象思维占主导,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n(4)开始形成立体思维 n(5)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 四、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n智力发展达到了最佳水平 n记忆力发展达到黄金期 n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思 维过度 n(1)独立性与批评性明显增强 n(2)思维方式具有灵活性 n(3)抽象思维占主导,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n(4)开始形成立体思维 n(5)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 n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n(1)创造动机强烈,但主观性比较突出 ,不善于利用客观条件; n(2)思维敏捷,但不只能有效的形成比 较系统的思维; n(3)灵感丰富,创造性想象活跃,但不 善于扑捉。 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主要表现 在: n(1)观察力显著提高。 n(2)记忆力处于最佳时期。 n18到29岁之间,记忆能力是100%; n10到17岁之间,记忆能力是95%; n35到49岁之间,记忆能力是92%; n50到69岁之间,记忆能力是82%; n70到89岁之间,记忆能力是55% n(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 五、大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 n1、大学生的需要特征 n(1)需要的内容 n早期研究者发现大学生的需要主要有18 种,其中最主要的有:求知、交友、成 才、自尊的需要 n近期研究发现:全面发展、学习支持、 经济支持成为比较主要的需要 n(2)大学生需要的特征 n需要的复合性:成人与儿童需要的复合 n需要的强烈性:动力大 n需要的矛盾性: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n需要的易变性: n需要的时代性: 青少年犯罪现象 n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 作的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 罪中约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 n“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 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 5%;而近几年,青少 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 生犯罪约为17%。 n2002年1-8月,某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共受理14件17人 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同往年比增长了110%。从文化 程度上看,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 4名。他们的经历均为从学生到学生,没有正式走上过 社会。从他们的罪名看,不仅单一,而且手段简单, 作案目标、对象确定,较易破获。 2、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n(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 n按照动机的内容与社会意义区分 n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 n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n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 属内驱力 n(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n多元化 n间接性逐步占主导 n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增强 n学习动机的职业化倾向明显 3、大学生的价值观 n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事物 重要性认识的观念系统。 n是人们认为什么事情重要、有意义、有 价值的看法。 n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 方面。 n(1)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与功利化 n(2)价值观的认识上存在矛盾与局限性 n(3)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与层次化 n(4)主体意识增强与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n(5)政治意识呈现弱化趋势 n(6)人生态度积极与消极并存 4、大学生的情感特点 n丰富性与狭隘性并存 n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 n强烈性与细腻性并存 n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 5、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n(1)自我意识的含义 n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 识,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n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个体对 自己的稳定认识与态度。 n(2)自我意识的结构 n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n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 n躯体我、社会我、精神我 n本我、自我、超我 n(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的特点 n自我认识的主动性与深刻性有了突出的 变化 n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评价日 益接近 n大学生的自我体验逐步敏感与深刻 n自我设计标准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反叛 倾向 n抗击诱惑能力差,自我控制力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 n提供一些正反词对,让大学生挑选能表 达自己心情体验的词语。 n基调:热情、憧憬、自信、舒畅、紧张 、急躁 n男大学生:紧张、自信、热情、憧憬、 急躁 n女大学生:热情、急躁、舒畅、憧憬、 愁闷 n(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 n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自我拒绝 n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 n自我中心倾向与盲目的从众心理 n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强的逆反心理 n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 任能力 n(5)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n-正确认识自我 n“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 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非 攻 n“不吃一錾,不长一智” n“吾日三省吾身” n“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 胜者强” n-积极悦纳自我 n自信 n自尊 n自强 n自爱 n“天生我材必有用” n20/80定律 20/80定律 n巴莱多定律,是世纪末世纪初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 n他总结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 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 ,其余 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n-有效的控制自己 n-不断的完善自己 专题二 德育与心理健康 n大学生的品德 n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品德概述 n 一、品德的概念 n品德或称德性,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与道德 有关的概念。 n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 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 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或者 心理倾向。 n品德是性格的一个方面,是性格中具有 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n(一)区别 n范畴不同: n反映的内容不同 n形成与发展的条件不同 n(二)联系 n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n道德影响品德的形成 n品德对社会道德发展具有反作用 三、 品德的构成 n品德的心理结构是品德的组成成分 1. 道德认识 n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 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 括道德的概念、命题、规则等。 n道德认识的产物是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 的发展,道德价值观念作为认知结构中 的一种成分,又会影响进一步的道德认 识。 n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 价值的概括化。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中,某 些行为的价值高于另一些行为的价值。道德价 值观念是一种标准观,个人按照自己的道德价 值观念,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 好坏。 n道德价值观念是道德价值的内容,道德价值的 内容直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 n我国专家的近期研究,发现道德价值主要包括 集体、真实、尊老、律己、报答、责任、利他 、平等这八个独立的内容。 2. 道德情感 n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 的一种内在体验。它伴随着道德观念并渗透到 道德行为中。 n个人在对自身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作出道德判 断时,都会出现与这些判断有关的情感。 n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 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 感的道德就变成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 能培养出伪君子。” 3. 道德意志 n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 ,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 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 是支配行为的力量。 n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离 开了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就无从表现。 4. 道德行为 n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 外部表现。 n道德行为习惯是品德形成的客观标志。 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 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一个 欲望强烈而缺乏自制的人,在行为上可 能与他的是非观念相矛盾,这是在品德 不良的个体中常见到的。 第二节品德发展的理论 n中国古代的品德发展理论: n内求说: n外烁说: n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 n道德的行为主义理论 n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 n杜威皮亚杰柯尔伯格 n将品德发展视为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道 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n由于认知发展的阶段性,道德发展表现 出固定的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论 n儿童道德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道德成熟的过程就是道德认知发展的 过程; n道德认知的发展集中在道德判断,根据 道德判断的发展结构,儿童的道德发展 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n1、前世俗水平 n2、世俗水平 n3、后世俗水平 二、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 n品德发展是个体学习与外部强化的结果 n品德形成没有固定的发展阶段 n斯金纳的新行为品德理论 n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 影响因素 n品德形成的一般心理过程 n品德的心理结构形成与发展 一、品德形成的基本心理过程 n凯尔曼三阶段理论: n顺从阶段: n同化阶段 n内化阶段 二、道德认知的形成 n1、基本概念: n道德认知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 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 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n道德知识掌握-道德概念形成-道德 判断发展-道德信念产生 n2、干预实验 n短期训练法 n课堂讨论法:认知冲突法 n人格发展法 n学业课程法 n价值观辨析法 三、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道德意志的形成 五、道德行为的形成 n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知指引、道德情感激励下 ,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 的行动。 n道德行为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定目的和 形成动机、实际的行动、行动后的效果和评价 。 n道德行为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即道德的行为( 善行)和不道德行为(恶行)。那种似乎属于 这两种基本类型之间,通常称作“可容许行为” 的。 n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整体表现其道德品质的状况 ,一个社会的全体或绝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道 德行为体现该社会总的道德风尚。 n道德行为和人的其他社会行为的区分只 具有相对的意义,在特定范围或条件下 不具道德意义的行为,如求知行为及日常 生活行为等,在另外的场合或条件下又会 是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n人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同其他社会行为, 如经济行为、政治行为、职业行为等, 相继发生,相互结合的。 2007年“南京徐老太事件” n2007年“南京徐老太事件”的宣判曾被媒体评为2007年 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之一,而此案中法律与道德的 讨论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见义勇为”“出手相助” 曾一度被人们所质疑。 n2006年11月20日上午,本文主角南京市民徐寿兰女士( 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南京徐老太)在某公交车站等车,据 其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 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 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 。 n当好心的彭宇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 n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9月3日, 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 元。 n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 而其中诸多有关判决中猫腻的传说也在网络上 飞快流传。有人通过网络强大的“人肉搜索引擎 ”发现徐老太的儿子是南京市公安局八处工作人 员,赶到现场提供证据的派出所在提供笔录的 问题上出尔反尔,关于徐老太是专业碰瓷党的 传言等等,而在其中网络言论 几乎一致向着彭 宇。 n其中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给出的判决书关于彭宇撞倒徐老太的认定逻辑 。 n“徐老太”的判决生效不久,无独有偶,2009年 9月19日8时43分,在重庆南坪,一位约80岁的 老翁也摔倒在地,手足抽搐,无人敢扶,不少 人提醒:不要扶,扶了要遭殃。 n2009年9月18日上午10时许,一名年约六旬的 老人走在武昌白沙洲长江村菜场路上,突然一 头栽倒在地,俯躺地面一动不动。附近几家商 户上前喊叫询问,但老人一言不发,没有任何 反应。围观者越来越多,但人群中没人上前帮 忙。 n一个老人倒在地上,没有人去搀扶是一 个冷漠的社会;一个老人倒在地上没有 人敢去搀扶是一个可悲的社会。 n当我们面临这样的情景时,怎么办? n2008年2月15日,一位92岁的老太太摔 倒在南京解放南路人行道上,口吐白沫 ,过往行人无一理睬。体育舞蹈教练魏 永玲从旁路过,只好拉住9名路人见证老 人摔倒与她无关,然后打电话报警施救 。 道德行为模型 nJ.莱斯特道德行为模型 n解释情境 n做出判断 n道德抉择 n实施行为 六、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n遗传因素、环境与教育与主观因素 n1、遗传因素: n素质-智力-品德发展 n气质-性格品德发展 n性别-品德发展 n遗传是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潜在因素 n2、环境与教育:外部因素: n社会文化条件 n家庭环境 n学校环境 n3、主观因素:内部因素 n智力水平 n“流氓不害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n受教育程度 n自我意识 第四节 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n一、品德培养的策略 n1、晓之以理 n2、动之以情 n3、导之以行 n4、持之以恒 二、道德认识的培养 n1、大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特点: n独立性 n深刻性 n全面性 n2、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 n促进大学生道德认识概念的内化 n引导大学生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 n发展大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三、道德情感的培养 n情知结合 n以美育情 n真情感化 n自我教育 四、道德意志的培养 n道德意志形成的基本过程: n决心-信心-恒心 n1、树立榜样 n2、实践锻炼 n3、抗击诱惑 五、道德行为的培养 n1、内容: n道德行为方式掌握 n道德行为习惯的 形成 2、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n客观原因 n主观原因: n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 n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 n不良的行为习惯 n3、品德不良的矫正 第五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含义及其变迁 生物医学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道德 n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 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 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 。” n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 n躯体健康; n心理健康; n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新的健康观: n人的健康,包括: n身体健康 n心理健康 n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n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标准: n身体、智力、情绪协调; n适应环境,人际交往顺利; n有幸福感; n发挥潜能,工作有效率 美国人格心理学的标准: n自我开放(不自我封闭); n良好的人际关系; n具有安全感; n正确地认识现实; n胜任自己的工作; n自知之明; n内在的统一的人生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经典十条) : n自我安全感; n了解自己; n理想、目标切合实际; n适应环境; n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n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n良好的人际关系; n控制情绪; n适应群体,发挥个性; n适当满足个人需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n1、三个基本方面: n心智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n形成了优良的心理品质 n情绪稳定、适应良好、有幸福感和成就 感 n2、8个具体表现 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n三个层次: n心理冲突 n心理障碍 n心理疾病 大学生的心理冲突 理性化与现实感交往与闭锁性生理与性心理 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障碍: n适应性问题 n情绪性问题 n自我认知问题 n恋爱心理 n性心理问题 n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n焦虑 n抑郁 n强迫 n神经衰弱 n恐怖 n相思 n性变态 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n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n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积极的自我 概念 n培养积极心态 n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n积极的压力观 n合理的情绪管理 n正确的恋爱观 n2、途径 n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n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 n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n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 专题三、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与 知识学习 n知识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知识概述 n1、基本概念: n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 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 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 n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 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知识。 n2、知识的分类 : n科学哲学: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 n现代认知心理学: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知识。 n陈述性知识: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 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 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 、概念、命题。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 题网络表征 n程序性知识: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 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 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 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n程序性知识主要包括:认知策略、智慧 技能、运动技能、条件性知识等。 n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表征 三、知识的表征 n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所表达的信息在头 脑中呈现与储存的方式。 n信息代码 n组织结构 残缺棋盘问题 n一个国际象棋棋盘和一副骨牌。棋盘上有64个 方格,32个白的,32个黑的。骨牌32张,每张 骨牌可以盖住棋盘上2个方格。 n问题:如果从棋盘的两个对角上切去两个同样 颜色的方格,那么还可以用31个骨牌盖住棋盘 上的62个方格吗? 媒人问题 n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住着32个单身男人,32 个单身女人。村里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安排了 32对和谐的婚姻。可是在一个地震中有两个男 人遇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媒人还能够在剩下 的62人中,组合出31对婚姻吗? n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n命题 n表象 n线性排列:具有线性特征的事物按照一 定的顺序组成的排列方式 n图式: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 征和储存方式 n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n(1)基本表征形式:“产生式”的形式表 征:“条件行动”(ifthen)的动态表征 。 n其中IF部分规定行动的条件 nTHEN部分规定具体的操作行为 n(2)不同的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表征 特点 n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弱方法 n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强方法 n自动的程序性知识: n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四、知识的获得 n我国传统上将知识学习分成:知识获得 、知识巩固与知识运用三个阶段。 (一)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n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基本过程: n(1)感知知识。 n感知知识:觉察、知觉知识 n模式识别及其规律 n(2)理解知识 n理解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 内部联系和关系,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n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n问题:日常学习过程中你怎么判断自己或他人 对某种知识的理解? n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n举一反三。 n(3).知识理解的水平 n三种水平: n初级水平的理解:字面理解。 n中级水平的理解:简单的运用。 n高级水平的 理解:综合运用。 n(4).促进理解的方法 n基本方法: n分析与综合 n比较与分类 n抽象与概括 n具体化与系统化 n具体方法: n质疑法 n分解法 n事例法 n逻辑推导法 n比较法 n(5)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n材料的感性程度及其与知识经验的相关 程度 n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n概念的关键特征 n学习者的心向与态度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n动机性策略 n复述性策略 n组织者策略 n多通道策略 n多表征策略 n复习策略 n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