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模板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地球的运动姓名:杨龙洋工作单位:涅阳四初中学科年级:七年级地理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四季的划分3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4.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5、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地球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本节的内容涉及了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 学生在前几节曾学过一些地球的知识,并且基于前两节的教学,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地球具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学生观看地球运动视频,通过模型进行模拟,对于地球的运动、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学生观察分析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是怎样的,北逆南顺)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学生上讲台演示演示讲述: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一天或约24小时)。学生读图: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二)、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演示: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北京、纽约),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是,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昼夜更替)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正午吗?指导学生看书P10图1.18并请学生解释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板书:2、产生地方时差以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例,在同一时刻,不同城市,时间不同。地球除了围绕地轴不停转动之外,还怎样转?(围绕着太阳不停转动,这就叫地球的公转)板书:二、地球的公转(一)、公转的规律1、概念2、方向3、周期4、特征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时,注意看,地球自身在转动吗?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直立的?地轴的北极指向有没有变化?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讲述:从演示中可以看到,地球在公转时也在自转。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北极指向是保持不变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时间正好是一年,也就是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板书:(二)、公转的地理意义1、形成了四季先解释“直射”含义,然后让同学们看地球运行仪演示和地理课件,看后提问?(1)假设地球是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直射点赤道上)(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直射点的纬度不变)(3)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公转位置不同,直射点不同,并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教师指导读图分析:(课本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可以读出公转的方向、特征和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教师说明: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分组讨论填表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期月份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春分赤道3月21日3、4、5春季秋季夏至北回归线6月22日6、7、8夏季冬季秋分赤道9月23日9、10、11秋季春季冬至南回归线12月22日12、1、2冬季夏季 演示并讲解:手电筒直射时,亮度大,一天中早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获得的光热少,比较凉,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获得的光热多,比较热。极昼极夜现象,一个地方白天的时间变化。P12活动2:在一年中,夏季白天时间长,太阳高度高,获得光热多,冬季白天时间短,太阳高度低,获得光热少,这样就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上,太阳能够直射的区域是哪里?(南北回归线之间)那么这个地区获得的光热和其它地区相比较就比较(多),气候就炎热。而在极圈内,有没有直射现象(没有),但有极昼极夜现象,这个地区,太阳斜射得相当利害,有时根本没有太阳照射,那么这个区域里,获得的光热就很(少),因此很冷。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这个区域没有直射,斜射得也没有极圈内那么利害,因些这个区域比回归线之间要凉一些,而比极圈内要热一些。这样地球表面冷热就有差别。这样就产生了五带。板书:2、产生五带看课本插图1.20地球上的五带教师讲述:可见,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但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还形成五带 七、教学评价设计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