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20090505国际公法重点讲解及答疑文本.doc_第1页
[司法考试]20090505国际公法重点讲解及答疑文本.doc_第2页
[司法考试]20090505国际公法重点讲解及答疑文本.doc_第3页
[司法考试]20090505国际公法重点讲解及答疑文本.doc_第4页
[司法考试]20090505国际公法重点讲解及答疑文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05.05)国际公法重点讲解及答疑(文本)石蕾: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的教学活动开始了。今天的主题是就国际公法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简单的辅导,同时尽量解答各位在学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问。重点难点:第一章 导 论 1国际法的由来。2国际法的效力依据。 3国际法渊源。 直接渊源:国际条约、国际贯例、一般法律原则。辅助资料:从国际法公约第38条来看只提到两个,权威司法学说和司法判定。在48年以后,这几十年来从国际实践上看出现了新的可以做为法案判案的间接依据的渊源就是国际组织有拘束力的决议。因此从两大类型看,直接渊源和间接渊源都包括三类。4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国际法主体包括哪几种类型以及做为国际法主体具备了哪些条件。5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国际法基本原则里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联合国宪章看,它所确定的七个原则在加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上就构成了现在我们所学习的国际法的几大基本原则,当然这其中是有交叉的,我们要求同学第一要知道什么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它是构成国际法其它规范的一个基础。第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哪几个国家共同提出的,哪一年提出的。6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 要求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理论,什么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本质含义是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还是国内法优先于国际法的问题,在理论上有几种观点同学要了解。在实践上,涉及到如何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问题。其实就是两各方式:转化和采纳。第二章 国 家一、国家构成的要素、类型、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为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所以我们在本章专门对国家的一些原则、规则作一重点说明。国际法意义的国家是指具有固定的居民(即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的社会实体。涉及国家的主要问题有: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承认、继承和责任、永久中立国和附属国等。下边我分别作一简要讲解。(一)国家基本权利的含义和基本权利的内容国家基本权利是由国家主权引申的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它与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国际法的权利不同,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权利不是固有的而是派生的权利。国家的基本权利一般认为有四项: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二)国家的基本义务国家的基本国际义务是尊重别国的上述基本权利,不得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与别国的争端和善意履行国际义务。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所要求的必须遵守的义务。二、国家和政府的承认(一)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条件国家的承认是指现存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并接受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效果,与新国家进行正常交往的行为。新国家可以由于殖民地独立、现存国家的合并、分离或解体等原因而产生。(二)国家承认的法律效果1承认效果的理论主张(1)构成说(2)宣告说2承认的实际效果现存国家是否承认新国家是它政策的选择,一旦承认了新国家,它就要接由此而产生的法效果,例如,承认新国家所采取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的效力,承认新国家在承认国内的财产权、出诉权和豁免权等。(三)政府的承认政府的承认是指现存国家对于别国的新政府产生的事实给予的确认,并愿意与新政府所代表的国家进行正常交往的行为。对新政府的承认是发生在一个现存国家内部经过了社会变革或叛乱,导致该国发生非宪法程序的政权更迭,产生新政权(即新政府)。新政府全然改变了旧政府内部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只要新政府不是外来侵略造成并且能对它的国家实行了有效统治。现存国家就可以承认。例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就是对新政府的承认。对新政府的承认产生的法律效果与对新国家的承认基本相同。三、国家继承(一)国家继承的概念国家继承是指的由于国家领土变更的事实引起的国家领土责任的转移。实际上是与转移领土相关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随着领土转移而转移给受转领土的国家。国家领土的变更原因有国家的合并、分离、解体、殖民地独立、领土并入或割让给别国。(二)国家继承的法律效果对这个问题我们了解一下关于条约、财产、档案和债务继承的原则效果。四、国家责任(一)概念(二)国家责任构成的要素构成国家责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存在归因于国家的行为。用什么标准衡量一个行为是否属于国家行为,那就是看一个行为是否代表国旨意。国家责任条文草案列了七种行为属于归国于国家的行动(参见教科书第77页)。另一个要素是国家行为违反国际义务,无论国家实施了违约行为,还是实施了国际犯罪行为,或是其他违法行动,均是违反国际义务行动。满足了这两个要素的条件就构成了国家责任。(三)国家行为非法性的排除排除国家行动的非法性就排除的国家责任。那些情况可排除国家行动的非法性呢?同意,即国家实施的行动是在得到关系国的同意情况下作出的。针对他国的违法行动而采取的对抗行动。国家出现的不可抗力和偶然事件。危难,指国家代表或受其监护的人为了逃避极端危难的状况而实施的行为。国家遇到特别紧急的状况,如遇到外国侵略的情况下实施的行动。国家的自卫行动。第三章 领 土本章内容主要是关于国家领土的原则和规则。此外,还涉及南极的法律制度。我具体讲以下几个重点问题:一、领土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一)领土概念领土是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特定部分,它既是国主权的对象又是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领土由领陆、领水、以及领陆和领水的上空及底土组成。(二)领土的法律地位国家对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被称为领土主权,它包括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是国家对其领土具有所有权,因此具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例如国家可以把领土租借、并入或割让给别国。领土主权的另一方面意义是国家对其领土及领土内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有排他的管辖权。国家的领土主权是国际法确立的,是不可侵犯的。二、领土主权的取得与变更方式我们讲的领土主权的取得与变更是指在一个国家形成之后,它的领土因某种原因而有新增加或减少。不是国家形成时的原始领土的取得。传统国际法上国家领土取得与变更方式有五种:先占,即国家对无主地的发现并实行有效统治的结果而取得领土主权。例如,中国取得钓鱼岛、南海诸岛等领土就是先占的结果。时效是一国对别国领土长期平稳行使管辖权的结果而取得该领土主权。添附是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国家领土有了新增加。例如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或围海造田等都会使国家领土面积扩展。割让是国家通过条约将部分领土转移给别国,从而使受转国取得领土主权。征服是以武力对别国领土的兼并。这种方式是现代国际法所禁止的,因为这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破坏,是非法使用武力的结果。现代国际实践中有的国家领土是由全民投票或恢复领土主权而取得或变更。请大家看教科书。三、领土主权的限制国家对它的领土虽然有排他的主权,但这样的主权也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国际法限制的。国家领土主权限制有一般性限制和特别限制。一般性限制是指所有国家或所有关系国都要受到限制。例如,任何国家使用本国领土都不得危害领国和其他国家。特别限制是根据国际条约对特定国家领土主权的限制,不具有普遍性。特别限制的方式有共管、租借和国际地役。共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对某一领土行使主权。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自己的部分领土租给别国使用,因而使它的领土主权在租借期内受到限制。国际地役是指国家根据条约规定,允许别国在其领土上行使一定的权利,如过境权。或自己放弃行使某项权利以达到为别国服务目的。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的国际实践中均存在国际地役制度。四、边界和边境制度(一)边界的概念和划定(包括划分方法)(二)边境制度五、南极的法律制度南极是惟一没有被瓜分的大陆,但由于英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上个世纪先后宣布了对南极的领土主权,但遭到了美国等国的反对,引起了南极的分争。为了解决这样的分争,更好地探索、考察和利用南极,12个关系国于1959年签订了南极条约,该条约1961年生效。它是确南极法律制度的最基本的条约。按该条约的规定,南极即南纬60度以南地区,它的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南极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二)利用南极必须为和平目的,不应将南极变成各国纷争的对象。(三)冻结南极的领土和其他权利的主张或要求。(四)维护南极的公海制度。南纬60度以南地区的公海适用海洋法规定的公海制度。南极除上述制度外,还有一项协商会议制度。协商会议是由南极条约的12个原始缔约国及后来参加的成员组成,负责实施和发展南极条约和促进南极考察的国际合作。我们中国也是它的成员。第四章 海洋法海洋法是规范海洋的原则、规则和制度。这些原则、规则和制度被规定在1982年的海洋法公约中,所以我们依据公约给大家讲讲关于规定海洋的重要原则、规则和制度。它们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海域。一、领海和毗连区(一)领海对领海着重掌握领海概念及其法律地位和制度。1领海的概念和地位2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3领海中的司法管辖(二)毗连区毗连区是连接领海但在领海之外的一带领域。沿海国在其毗连区内享有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事项的专属管制权。因此,沿海国为防止外国船舶违反其领土或领海中关于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法律规章的行为发生,而对它进行管制。也可以为惩治违反上述法律规章的行为而对外国船舶进行管制。三、专属经济区(一)专属经济区的概念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之外并与领海相邻连的一带海域,它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在它的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专属的经济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和其他权利。因此,专属经济区是一带特殊的海域。(二)专属经济区的地位我们说专属经济区是一带特殊的海域,实际上,是各国权利和义务在该海域的交叉。下边我讲一下各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四、大陆架对大陆架主要掌握两个方面问题:(一)大陆架的概念大陆架是指在沿海国的领海之外该国陆地领土向海底的全部自然延伸,包括地质学上的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宽度若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可以延长到200海里。若超过200海里的可延长到350海里或2500公尺等深线的100海里。(二)大陆架的地位五、公海对公海问题我们应着重掌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公海的概念和地位公海是指在沿海国的内水、或群岛水域、或领海或专属经济区之外的全部海域。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资源,因此向所有国家开放,各国在公海上有航行、飞越、捕鱼、建造国际法允许的人工岛、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以及海洋科学研究的自由权。所以各国不得对公海主张主权或其他权利,并应和平利用公海和顾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二)公海的自由航行制度对公海上的各项自由制度大家除了了解一下公海上的捕鱼、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人工岛屿及其他设施的建造制度外,应着重掌握自由航行制度。(三)公海上的管辖权1管辖类别公海上的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公海上的船舶及其人员和发生的事件的管辖权。这种的管辖权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船旗国(船的国籍国)对本国船舶在公海上的航行事项和内部纪律事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有专属管辖权。另一种情形是各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贩运奴隶、非法广播及贩运毒品等行为都具有的管辖权。这种管辖权的行使一般由军舰或其他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行使。也可由军用飞机或执行政府公务的飞机行使。2临检权(登临权)和紧追权(概念)第五章 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一、航空法(一)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空气空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领空;另一部分是领空之外的空气空间。1国家领空的地位国家对它的领陆和领水上空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领空主权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领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权。这种权利是排他的,未经国家许可外国航空器不得飞经或飞入。为了维护国家领空主权和安全,国家对于非法入境的外国航空器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警告、拦截、迫降、驱逐等。但对民用航空器不得使用武力。制定航空法律规章和执行的权利。保留国内载运权。设立空中禁飞区。2领空之外的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家领空之外的空气空间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主权范围,各国航空器可以自由飞行,但要遵守国际法。如受专属经济区制度、南极制度及国际航空法的限制。(二)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1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确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确定的根据是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2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管辖权综合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航空器的登记国;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嫌疑犯依在该航空器内,该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嫌疑犯发现地国;依各国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管辖权。二、外层空间法(一)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确定外空法律地位的主要文件是外层空间条约及月球协定。按这些法律文件规定,外空法律地位的内容包括:外空探索和利用自由。外空包括天体是全人类的开发范围,各国均可平等地探索和利用,但应遵守国际法和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各国不得对外空主张主权或权利,也不得将其据为己有。探索和利用外空应为和平目的。天体及其资源属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待到可以开发资源时要建立国际制度。(二)外空活动的制度各国进行外空活动有三项制度:责任制度、救助和送回宇航员及送还发射物制度、登记制度。但大家重点掌握责任制度。责任制度的确定是为了保护外空发射物体损害的对象。责任的主体是发射国,包括发射和促进发射的国家、从其领土或设备上发射的国家。责任的范围。发射国的损害责任是其发射的空间物体给别国或国际组织造成的物质损害,即生命的丧失、身体伤害或健康及其他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这种损害如果是发生在地球表面或对飞行中的航空器造成的损害,则发射国要负绝对赔偿责任。如果发生在地球表面之外的地方,则只有当这种损害是由发射国的过失所致,它才承担责任。损害发生后,受害人可向任何一个发射国求偿。第六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一、国籍国籍的取得和丧失个人国籍的取得是依各国国内法规定。各国法律赋予个人国籍一般都基于个人出生或归化的事实。就个人出生国籍的决定,各国可依据血统主义或出生地主义,也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原则决定个人国籍。归化国籍可因个人的申请入籍、婚姻、被收养、认知等事实而取得。个人国籍的丧失也是由国内法规定的,可以依个人退籍或国家依法剥夺而丧失。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一)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一般都是各国国内法规定外国人入出境和居留的条件及应办的手续。(二)外国人的待遇及其原则1外国人待遇的含义所谓外国人的待遇也就是他们在所在国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他们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法律诉讼权等。外国人不享有选举与被选举等政治权利。外国人行使权利也要履行相应义务。同时,外国人还有对所在国尽忠义务,如维护所在国安全和公共秩序,不应作出有损所在国的行为。但不要求外国人尽兵役义务。2外国人待遇原则根据国际实践确定外国人待遇的原则一般有三项:国民待遇,即外国人享有与本国人基本相同的待遇。最惠国待遇,即一国根据条约规定给予另一国国民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互惠待遇一般是根据条约规定国家间相互给予对方国民的优惠待遇。(三)外交保护的概念和条件外交保护是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外国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但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必须受一定条件的限制: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了所在国的非法侵害;受害人自受害之日起到抗议或求偿结束应连续具有保护国国籍;受害者应用尽所在国的救济办法。三、引渡和庇护(一)引渡1引渡概念、主体和对象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该国进行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2引渡的条件引渡的条件一是符合共同原则,即按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规定都认定被请求引渡的人所实施的行为属于可引渡的犯罪行为,并且刑罚或执行的刑罚达到一定高度。二是被请求引渡的人所犯的罪行不属于政治犯罪。3引渡的效果引渡后,请求国应遵守专一原则,因此,它要按请求引渡的罪行进行审判或执行刑罚。请求国不得单方面将被请求引渡的人转引给第三国。(二)庇护1庇护的概念和对象庇护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遭到外国追诉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给予的保护行为。庇护的对象一般都属于被保护国认定为政治犯。但这种认定不得违反国际法的规定。例如不得将犯有恐怖罪行或战争罪行认定为政治犯罪。2受庇护人的地位3庇护的处所国家行使庇护权是只能在自己的领土内,不得在驻外的使、领馆及其他享有特权与豁免的机构庇护外国人。第七章 国际人权法一、国际人权法的形成和发展(一)联合国宪章首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对人权问题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二)世界人权法案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联合国宪章所称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做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三)两个人权公约1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两公约进一步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对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予以确认和发展,这标志着普遍人权法的开始形成。二、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一)个人人权1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包括生命权,不受酷刑、奴役;人身自由与安全,迁徙自由;公平审判、法律人格权、隐私权、名誉权,良心、宗教和信仰自由、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婚姻家庭权等。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如工作权、休息权、组织和参加工会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参加文化生活、罢工和健康权等。(二)集体人权1民族自决权,即殖民地和被外国奴役或统治下的民族或人民有自由决定它的政治地位和谋求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权利。2种族、民族、宗教或语言群体的权利。这主要是要求国家对于国内的种族、民族、宗教或语言的特殊群体应给予特别保护,而不得侵害他们的权利。例如,不得消灭它们的特征。第八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一、外交关系法外交关系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它的内容被集中编纂于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该公约对使馆制度、外交特权与豁免及其他有关外交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作了规定。这些规定也是外交关系法的基本内容,因此我对这些问题重点讲解。(一)外交关系法和外交机关(二)使馆制度1使馆人员及其派遣与接受2使馆的职务使馆职务主要有四项:代表,即派遣国在接受国的全权代表。谈判,即,使馆就派遣国与接受国的双边关系及其他国际问题与接受国政府进行协商或交涉。调查,对接受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情况报告本国。保护派遣国及侨民在接受国的合法权益。总之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政治友好及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的发展。此外还可办理领事等职务工作。(三)外交特权与豁免由于使馆是国家的外交代表机关,馆长及其他外交官代表国家行使外交职权,并且为了保证他们能正常执行职务,所以使馆及外交人员应享有一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使馆的其他人员也享有一些特权与豁免。我们主要应掌握使馆及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二、领事关系法领事关系法是调整国家间领事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编纂领事关系法的主要条约是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事关系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一般领事制度及领事特权与豁免。(一)领事制度1领事的概念和类别领事是根据国家间的协议,一国派往别一国特定地区或城市执行领事职务的官员,他们是职业领事。此外还有从所在地聘任的名誉领事。领事办公的处所称领事馆、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馆和领事代理处。2领事职务领事职务工作主要有四类:在领辖区内保护派遣国及其侨民在当地的合法权益。促进派遣国与当地的贸易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对派遣国入港或入境的船舶及其人员给予必要的协助或帮助。办理公证、认证、签证、护照及户籍登记等法律手续。(二)领事特权与豁免领事特权与豁免低于外交特权与豁免。第九章 条约法一、条约的定义、特征和名称二、条约的缔结条约缔结主要涉及缔约能力和缔约权、缔结程序、保留问题。(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缔约能力是指依国际法规定,缔约者具有以其自己的名义缔约,并能直接承受条约的权利和义务及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都有这种能力。不过,除国家外,其他国际法主体的缔约能力之范围是有局限性的。缔约权,也就是缔约的代表权,即代表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缔结条约的权力。没有这样地位的国家机关或其他国际法主体的机关是不能代表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缔结条约的。(二)条约缔结程序条约的缔约通常有三个程序:缔约各方的代表通常以谈判的方式拟定条约约文。谈判代表认证条约约文为其代表的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接受该约束的标准文本。认证的方式有草签、暂签和签署等形式。缔约方接受条约约束。国家及其他缔约者最终表示接受条约约束的形式有批准、加入、签署、接受或赞同等。(三)条约的保留对保留主要掌握保留的概念、范围和效果。三、条约的效力对条约的效果重点掌握三个问题:条约对当事国和第三国的效力、条约的适用和条约的解释。四、条约的无效、终止和暂停施行(一)条约无效的理由条约无效实际上是因为条约不符合其成立的实质要件:条约的缔结违反了国家关于缔约权的规定;不是缔约者的自由同意缔约的条约。如作为一国接受条的必要根据的事实或情势有错误,或谈判代表被诈欺、贿赂、强迫的情况下缔结的条约。条约的内容违反强行法。(二)条约终止和暂停施行的理由这个问题大家看教科书是比较好掌握的。稍难的一个小问题是作为条约终止或暂停施行的理由之一情势变迁。所谓情势变迁是指的缔约时作为条约有效根据的事实,发生了根本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预见的。缔约国可以以此为由废除或暂停施行条约。但有两种情况不得引用情势变迁:一是确定国家领土边界的条约,二是情势改变是缔约国违约造成的。第十章 国际组织法一、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我们讲的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制度,包括国际组织的成员制度、机关的设立、决策方式和决议的性质等。二、联合国(一)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二)联合国的主要机关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关: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其中,托管理事会的托管职责已经完成,但未解散。国际法院在下一章专门介绍。其他四个机关着重掌握大会和安理会。对大会要了解它的组成、职权和表决程序(请大家看教科书)。对安理会我作一具体说明。对安理会抓三个要点:组成、职权和表决程序。安理会由15个理事国组成,其中有十个非常任理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现由中、俄、英、美、法五国固定担任,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一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本章讲的重点问题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不过在讲这些方法之前,我首先要说明一下国际争端。一、国际争端的概念国际争端主要是国家间由于法律上或利益主张不同产生的争议。有法律性争端和政治性争端。法律性争端是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主张的分歧,是可以依国际法解决的。而政治性争端是国家间政治利益的冲突结果,是不可依国际法裁判的。二、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方法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通常分为政治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2法律解决的方法法律解决方法有国际仲裁和国际司法解决的方法。(1)国际仲裁方法国际仲裁方法是争端当事国达成协议同意将争端交给双方选定的仲裁人进行裁定,以解决它们的争端。仲裁裁决是对当事国有拘束力的,当事国应服从仲裁裁决。具体的规则请大家看书。(2)司法解决方法司法解决的方法是争端当事国自愿将争端交付国司法机关进行判决以解决争端的方法。目前解决国家之间各种法律性争端的法院是联合国国际法院。因此,大家要对国际法院的法官组成、职权和适用的法律等重点掌握。A国际法院有15名正式法官,它们是由安理会推荐并经大会选举产生的,分别来自于15个国家。除正式法官外,法院还有专案法官,专案法官是由在法院无正式法官的当事国指派的临时法官,参加涉及该国案件的审判。B法院的管辖权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有两类:诉讼管辖和咨询管辖。诉讼管辖是法院对国家诉讼的案件的管辖。诉讼管辖有三种形式:国家可以在它们之间发生争端之后达成协议,将争端提交法院审判。此称自愿管辖。国家在它们之间的现行条约或协定中规定,遇于条约的解释及其他特定事项发生争议交由法院审判。法院对这样案件的管辖称协定管辖。任择强制管辖,即法院对事先声明接受法院规约第36第2款并承担同样义务的国家间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的咨询管辖是法院对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请求其对有关法律问题发表的权威意见和对经大会授权的联合国其他机关和专门机构就其职权范围内的法律问题请求法院发表的权威意见。C法院适用的法律法院判案适用国际法,国际法包括条约国际法、习惯国际法和一般法原则及确国际法原则的各种辅助资料。第十二章 战争法一、战争的概念及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对这个问题大家要了解一下所谓战争主要是国家间的武力争斗和由此而产生的法律状态。现代国际法禁止国家的侵略战争和违反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武力使用。但仍承认各国有自卫权和为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合法的。二、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战争开始使交战国之间的关系从和平转变成敌对,在它们之间产生了敌对的后果,主要表现在外交和领事关系的断绝;条约关系发生变化;断绝通商往来;对敌产和敌国侨民产生影响等方面。三、作战的基本原则及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四、战俘、伤病者和平民的地位战俘是指误入敌方权力之下的合法交战者。所谓合法交战者有交战国的武装部队、民兵和志愿军、义勇军、游击队,他们都是有组织的、有负责人指挥并且遵守战争法规的人员。战俘享有一定的保护。(具体内容请看教科书)。伤病者是战场的伤病员,交战国发现了他们不仅不得伤害他们而且应给予他们适当救助和战俘待遇。平民即和平居民,他们在战争中是不应受到武力攻击的,而且在敌国管辖控制范围内也应给予一定的保护,不应迫害他们。五、中立国和交战国相互权利和义务战争中永久中立国和临宣布中立的国家与交战国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中立国的义务实际上就是交战国的权利。交战国的义务就是中立国的权利。因此掌握它们各自的义务即可。这方面内容比较好理解,请大家自己看书。六、战争犯罪的概念和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一)战争犯罪的概念战争犯罪的概念是二战后,一些国际文件明确规定的。其中最先界定战争犯罪的文件是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这两个宪章规定的战争犯罪包括三种: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这样的规定被后来的有关文件重申和规定的更加具体。祥见教科书介绍。(二)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nbtvufxb:石老师好!石蕾:您好!是宁波电大的老师,欢迎欢迎,怎么称呼?教学进度已经过半了吧?nbtvufxb:不知石老师能否结合现阶段国际上发生的热点问题,阐述您认为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国际法相关知识.对此,因自己学识浅薄,在教学上很难做到,但学生似乎对此很有兴趣,谢谢石老师能指点一二.石老师,我是宁波电灯下属余姚学院的,现在教学进度已到第十一章,会不会有点快呀石蕾:呵呵,这也是我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之一,谈不上指点,我们借这个平台交流一下。最近的热点问题,就我个人所关注的,一个是金融海啸的问题,一个是甲型N1H1流感疫情的问题。前者所涉及到国际法问题比较复杂,例如它不仅跟国际公法有关,与国际金融法、国际贸易法等联系更紧密。从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角度来说,这个问题跟全球化与国家间国际合作有关,在国家、国际组织法、外交法几部分都有所涉及。是很快呀,你们宁波发展神速,学习也神速啊!甲型N1H1流感疫情,涉及到是流行性传染病监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19世纪中叶纳入国际法的范畴,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国际法的新分支国际卫生法。目前在这个领域起作用的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在其主持下签订的国际条约国际卫生条例。关于重点难点:上次教学活动已经提到,我们的国际公法教材正在重建中,预计明年秋天就可以启用了。所以现在的教学重点在这两个学期是不会有太大变动的,相应的,期末复习的范围也大致和往年相同。关于教材重建,各位老师和同学有何建议和意见,也请及时与我们沟通,我们将非常感谢!霍建平:石老师,我建议该专题应结合国际法做一个专题讲座石蕾:欢迎霍老师!好久不见了啊!呵呵,您指是哪个专题?霍建平:石老师,我就是指您提的西藏问题。另外想问您一下,教师交流在什么地方?石蕾:呵呵,争取让领导采纳您的建议。如果是这门课程的问题,就在这里交流。如果是专业的问题,有专业论坛,每学期我们还有一次法学专业的实时教研活动。石蕾:对了,我们还有一个QQ群,您参加没?各地电大的老师很多都在上面。霍建平:石老师,qq群没有参加,我们这里有很多老师想参加,怎么参加?石老师,我已记下,您删了吧,我们以后经常参加活动,希望您有空来内蒙玩石蕾:一定的。好几年没出去开会,很想念啊!欢迎常来,保重!华莹:西藏实际上是以藏传佛教为精神依托的宗教社会,而达赖喇嘛是这个宗教社会的精神领域里的宗主。而西方是西藏问题的幕后黑手,达赖喇嘛是西方反华的棋子而已石蕾:恩,对。韩志鸿:国际公法的名词解释: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也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国际法是西方世界的三重发展过程的产物:即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瓦解,进入近代欧洲社会的过程;近代欧洲社会向外扩张的过程;处在发展中的世界社会里,权力逐渐集中到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世界强国手中的过程。国际法的造法方式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将国际法的主要造法方式即国际法规则形成的方式归结为三:条约、国际习惯法和为各国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这已得到几乎是普遍一致的赞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和使用武力,以及民族自决原则等。条约:条约和其他经一致同意的协议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法主体可以通过它们(如果是国际习惯法不要求任何形式)宣布、修改或发展现行的国际法。它们也可以通过条约将尚未组织起来的国际社会转变为联合的或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社会。国际习惯法:实质上就是适用于尚未组织起来的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国际习惯法的构成有两个要素:1普遍的或区域性的国家实践;2这种实践为有关国家承认为法律。国际习惯法常常是以早期条约的某些条款为其渊源,这些条款后来就被承认为法规。但是也有个别的国际法规则是由世界列强的大致相同的实践发展而成的。为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只有在国际习惯法或条约法没有相应的规则与之平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所以它的造法作用是辅助性的。这种原则必须是一般的法律原则,而不是作用范围有限的法律规则;它还必须得到有相当多的国家(至少包括世界上所有主要的法律体系)的承认。在尚未组织起来的国际社会里的国际法:国际习惯法的主要规则可以概括为个基本原则:即主权、承认、同意、信实、公海自由、国际责任和自卫。主权:依照国际法,共处的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它们只能对在其领域内的人和事行使管辖权,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从领海到公海的紧追权或者报复权)才被允许对在其领域外的人和事行使管辖权。各个国际法主体除受普遍适用的国际习惯法的规则约束外,不经它同意,不得令其承担任何外加的国际义务。承认:承认的主要作用是,承认一个实体作为国际法主体而存在,或者承认它的首脑为该国的代表并希望与之维持外交关系。承认的主要形式是承认一个国家或政府在一块领土上行使事实上的或法律上的管辖权,简称为事实上的承认和法律上的承认。承认可以是无条件的,也可以是有条件的;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承认也可能并不是全面的,而只限于承认一群人为交战团体或叛乱团体,如果这些叛乱者事实上已经控制了该国部分领土。承认在原则上是可以自行斟酌决定的,但过早地承认别国的交战团体或叛乱团体是和该国专有的国内管辖权不相容的,因而也是非法的。同意:国际法主体在订立协定时,在不损害第三者权利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和补充国际习惯法的某项规则或者为各文明国家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遵循国际法的要求所作出的同意,为缔约双方确定了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经缔约双方同意所订立的协定,其中止、修改和终止也应经缔约各方的同意或默认。信实:在国际法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谓信实主要是指不背信弃义。以后,信实的含意逐渐与公平合理、符合常识的要求一致起来。缔约双方或者应对自己的单方面行为负责的一方,必须恪守信义地解释和执行协定。公海自由:公海航行自由的规则不准许任何国际法主体占用公海的任何部分。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只能对有权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行使管辖权;而在战争时期,则可根据海战规则和捕获法规干扰敌国及中立国的航运。对于公海、公海上空和海床的利用,必须合理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海盗行为和贩运奴隶都是对公海的非法利用。国际责任:关于国际责任的规则要有两个前提,国际法主体的下属机构违反国际义务,构成了不法行为或国际侵权行为;这种国际侵权行为引起赔偿的责任。这些规则所规定的义务是独立于任何个别的国际法主体的意志之外的,但是它们是可以经过同意和默认加以修改,它们也可以用双方同意的规则规定类似国内刑法的那种处罚来加以强化,或者通过默认和不行使权利而予以放弃(也称消灭时效)。自卫:国际习惯法允许国际法主体对其他国际法主体的不法行为采取自卫措施,也可以对不受任何其他国际法主体保护的个人、船舶或飞机的行为采取自卫措施。自卫必须是迫不得已、刻不容缓的。只有为了击退即时的、紧迫的入侵才有权采取自卫行动。袁海:真是好帖子啊,这下突然觉得懂了很多哦石蕾:呵呵,楼主用的教材跟我们不太一样哦。是司考教材吗?韩志鸿:国际公法学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国际公法在司法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但考察的知识点很多、很零散。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有所针对,比如今年辅导用书新增加的知识点以及历年考题中还未涉及到知识点,下面把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列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复习。 一、国际法的主体中,关于国家主权的豁免。之所以产生国籍主权的豁免,是因为平等者间无管辖权。国家主权豁免中,我们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1 、司法管辖豁免,司法管辖豁免是指在受案、程序、执行三方面都必须得到国家的同意,任何一方面国家的同意不得推定为对其他方面的同意。 2 、国际上对国家主权豁免分为绝对豁免和相对豁免,我国采用绝对豁免原则,而西方一些国家采用相对豁免原则,相对豁免是指将国家行为加以区分,主权行为、管理行为可以得到豁免,而私行为、商事行为不能得到豁免。 3 、豁免的放弃分为明示放弃和默示放弃两种,默示放弃是通过起诉、正式应诉、提起反诉、介入诉讼的行为来放弃豁免,注意只有这四种行为。二、国际法的主体中,关于承认的问题。 1 、承认具有单方性、政治性、法律性。 2 、承认的形式分明示承认和默示承认两种,默示承认是指通过建交、正式接受领事、缔结政治性条约和正式投票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四种方式。 3 、国家承认是基于领土的变更,分为独立、合并、分立和分离,政府承认是基于剧烈革命和政变等导致的政府更迭,对政府承认的条件是有效统治原则。对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的承认,后果是交战团体或叛乱团体自己承担国际责任,除非该团体自己掌握国家政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