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doc_第1页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doc_第2页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doc_第3页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doc_第4页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一、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的祖先在狩猎和搏斗中逐渐积累了拳打、脚踢、劈、砍、刺等基本的攻防技能中形成发展的,也是武术形成的基础,至今仍在传承着武术,主要是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中华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然成为了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了。然而,在中国武术享誉全世界的同时,在我们国家却仅有少部分人在继承和发扬,这种传承状况令人担忧。我国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多达1.5亿以上,如果加上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有2亿多,占到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多。而武术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必修内容,承担着增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广大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重任。因此,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 二、武术在我国中小学普及现状 从全国中小学武术开展的情况来看,中华武术还没有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课程,而不少学校体育课中武术的教学内容太少、太单调,并且缺少连贯性、系统性。武术教育很不健全,甚至落空。所以武术学习主要还是在武术馆培训和业余体校中开展的比较多,从而导致武术这个项目成为了极少数人学习的运动项目,这严重影响了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储备。虽然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中都存在着不同规模的武术馆校,但是它们大多都是属于民办,这样就存在着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武术进入中小学的优势 1、政府的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十分关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强调身体健康第一。而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中小学体育课应适量的增加有关中国武术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2、传统武术自身的优点一个事物与同类其他事物相比较才能有特点和体现其独具的功能.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更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个性特点。武术与其它体育項目(体操、球类,田经等)的 、区别,具有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等特点。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项目(空手道、賠拳道.泰拳等)相比,其区别 明最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2.1、武术的特点2.1.1、动作具有攻防及技击性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不少的技击规格与 技击厚原形不同,或因连接贾贯穿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击的核心。2.1.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用;所 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 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 吸、动作协调一致。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 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2.1.3、内容丰富多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功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幼负荷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人的需要,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 无论是何种职业,都能在武林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种广泛性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2、武术的作用2.2.1壮内强外,延年益寿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的精神外延,将武术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是因为中小学是我们开展武术教育的主要单位之一,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体育的落实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而习练武术正是学校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有效手段,相对其它的运动项目具有自身的优点:武术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例如长举类套路,包括屈伸.、回环、跳跃、平衝、翻腾、跌扑等动作,通过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参与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强少年的发育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又如太极拳和许多武术练功方法,都注重调息运气和意念活动,动作舒缓均衡,静中寓动,动中求静, 神气内守,内外兼修,长期练习,还能够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从而达到内壮外强,延年益寿的目的。 2.2.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学习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 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 2.2.3、培养道德情操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把武德作为择人的先决条件。武以观德、习武以德为先”、“来曾巧武先明德”等武训说明了武术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等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 坚持不解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2.2.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中动作的节奏美;踢、 打、摔、拿、跌等巧妙的结合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可以引人入胜,即通过习武的共同爱好,可以切磋技艺,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武术在中小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1大众对武术的错误认知武术本身有其技击的功能,正是由于武术有这个功能,使得武术被误认为是了暴力和血腥的代名词。所以使得人们觉得学习武术就是为了单纯的搏杀格斗,学习了武术就会变得喜欢争强好斗。同样的如果武术进入中小学,让学生学习武术会使得学生变成只想争强好斗,而不想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家长与群众认为在中小学中不宜开展武术课,而这种肤浅而片面的武术认知, 会影响到各个教育的主管领导,,从而导致武术在中小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甚至没有办法开展。2、领导对开展武术的不重视众所周知,在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为了能够让学生考好成绩,上至各级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下至中小学校的校长、班主任,都是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到了主体的位置, 一切以学习文化课程为中心, 而把德育和体育两个重要的基本点归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这就严重影响了武术在中小学里的开展。3、师资力量的不足在我国所有体育教师里有从事武术教学的本身就已经很少了,而且大部分都还还是武术专业的教师,真正武术专业的教师更是少的可怜。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武术课的教学与发展。4、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体育场馆、器材建设等方面,大部分的中小学校都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和数量不等的场地和器材,但是却很少会有武术专用的场地和器材,大部分学校都说是由于资金的问题,所以,才没有建设武术专用的场地和器材,但这样的理由并不能服众,应该说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人们的心目中远远不如西方的体育项目,从而掩盖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得不到发展的事实。五、如何让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发展并壮大1 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武术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是上好武术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学校武术师资力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专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录用等多样的形式对体育教师的武术素质(包括武术理论、武术技术、教学效果等)进行检验,推动武术在中小学中持续健康的发展。2 加强教育制度改革在中等教育阶段实施武术段位制,这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激情和动力。让武术项目列入中考、高考体育考试项目中,这样就会使各级中、小学校重视武术、发展武术,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无形中推动了武术的发展。还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让武术健身操也进入中小学校的课间操。我国的武术人才众多,对于编操、教学都并非难事,但还是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才能在校园中更好地推广,方能使武术健身操在课间操当中真正的得以实施。3多举办武术形式比赛或活动在学校动员更多的学生参加武术竞赛活动。还有各个中、小学校应该把武术列入学校体育比赛项目中,并制定出武术竞赛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校内或在校外之间进行武术竞赛活动,活跃学校体育文化的气氛,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从而可以逐步让学生形成长期武术锻炼的习惯。六.结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武术推广和普及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不断加强武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武术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武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加强教育制度改革,多举办武术赛事,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段徐武术的人格塑造功能中华武术,2004,(1) 2邱丕相武术文化与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体育科学,2005,(2) 3温祝英略论712岁儿童武术训练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05,(4) 4章钜林, 束纫秋. 体育词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5王占春, 何彦吉. 中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6 戴萍. 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4( 2) .7百文飞. 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