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技术交底》word版.doc_第1页
《钻孔桩技术交底》word版.doc_第2页
《钻孔桩技术交底》word版.doc_第3页
《钻孔桩技术交底》word版.doc_第4页
《钻孔桩技术交底》word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钻孔桩技术交底一、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强度符合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第3.1.4条规定。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相同。3桩顶应凿至硬实混凝土面并大致水平,传感器安装点和激振点应打磨光滑。二、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应安装在桩顶面,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裂缝或浮动沙粒存在。传感器可用黄油、橡皮泥、石膏等材料作为粘结剂与桩顶面粘结,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必须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津贴桩顶面表面,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2对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当激振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2/3;当激振点不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激振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半径的1/2。3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位置为桩壁厚的1/2处,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构成的平面夹角为90。4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5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6应根据缺陷所在位置的深浅,及时改变锤击脉冲宽度。当检测长桩的桩底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冲击人射波脉冲应较宽;当检测短桩或桩的浅部缺陷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窄。三、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3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4传感器的灵敏度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5采集仪器采样频率、增益、平滑、指数放大、数字滤波、触发方式等参数应根据桩长合理设置。四、信号采集和筛选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检查点重复检查次数不宜少于3次,且检测波形 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当信号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和多次平均方式多次激振,提高信噪比。3不同监测点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排除人为何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增加监测点数量,重新检查。五、对工程桩质量验收抽样检测时,最大有效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设计另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执行。六、试桩要求1试桩宜结合设计、施工等因素合理选择。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工艺性试桩其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2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10cm,试坑底面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试桩顶部一般应采用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检测桩的强度,并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或以薄钢板圆筒做成加劲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3对作为锚桩用的灌注桩或混凝土预制桩,检测前宜对其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七、试验加卸载规定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八、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九、终止加载条件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4当工程桩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5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十、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2.0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2.0m的桩钻3孔。2当钻芯孔为一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15c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0.15-0.25倍桩径内均匀对称布置。3对桩底持力的钻深度,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一孔,且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十一、钻机设备安放平稳、牢固,其底座水平。钻机立轴中心、天轮中心(天车前沿切点)与孔口中心必须在同一铅垂线上。铅芯过程不发生倾斜、移位,铅芯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十二、桩顶面与钻机底座的距离较大时,应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应垂直且牢固。十三、钻进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不得中断,应根据回水含沙量及颜色调整钻进速度。十四、提钻卸取信样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芯样完整。十五、每回次进尺应控制在1.5m以内。钻至缺陷处,或下钻速度快的地方,应及时量测钻杆深度,确定缺陷位置、程度;钻至桩底时,应采取适宜的钻芯方法和工艺钻取沉渣,测定沉渣厚度并进行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鉴别。十六、钻取的芯样应由上而下按回次顺序放进芯样箱中,芯样侧面上应清晰表明回次数、块号、本回次总快数。及时记录钻进情况和钻进异常情况,并对芯样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