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1页
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2页
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3页
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4页
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 况172007年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以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经济运行综合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0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391.1亿元,较2006年增长21.3(按现行价格计算),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0.5亿元,同比增长26.1。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761.435.9,第三产业比重较2006年提高1.4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515元,较2006年增加11169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80美元。宏观经济效益继续向好,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7年,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1.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31.2。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是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分别完成34.3亿元、10.5亿元、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6.5、26.5,三者合计占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8.7。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新农村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1.2亿元,同比增长26.4。经济活力继续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0.9,较2006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围绕农产品“六个一”工程,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和“三资”农业,东山吴巷蔬菜、槎湾枇杷、金庭水月坞碧螺春茶和万亩特色水产等市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东山太湖大闸蟹交易市场暨出口加工区建成开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2007年,全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和有机食品5个。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羊肉美食节”,白沙枇杷引种贵州省平坝县获得广泛赞誉,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资”农业稳步推进,2007年,全区引进各类农业项目37个,总投资9.96亿元。粮食直补、农业保险、农业担保等农业生产保障措施更加健全。2007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亿元,较2006年增长6.3。其中:农业5.22亿元、林业0.37亿元、牧业1.84亿元、渔业8.42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6.9、5.0、5.2、6.0。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表1:2007年吴中区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表单位2007年2006年粮食油料茶叶水果生猪出栏数生猪存栏数水产品产量养殖产量吨吨吨吨万头万头吨吨317212238295346739.438.7728072192724071033952722608411.737.26259711797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07年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87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4台、联合收割机22台。全年农林牧渔业用电量2246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680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75.7亿元,较2006年增长11.9。工业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双双创新高,分别达到910.3亿元和883.1亿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171.9亿元和167.8亿元,增长23.3和23.5,产销率达97。实现全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较2006年增长23.6;利税总额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利润总额45.4亿元,同比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增长。全区7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600亿元大关,达670.4亿元和657.3亿元,分别较2006年增长24.3和24.5,高于全部工业增长速度1.0和0.9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的73.6和75.3,较2006年提高1.1和1.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1.24亿元,同比增长24.6,支柱地位更加牢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表2:2007年吴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表单位2007年2006年2007年为2006年发电量化学纤维布服装水泥生铁钢材电动工具家用吸尘器彩色电视机万千瓦小时吨万米万件万吨吨吨万台万台台2498333087406710837265561531244399083555697822451394922175987027167859838457657236506711.3-16.287.09.8-2.2-17.348.418.446.052.6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到2007年底,在全区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34家,全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部工业的1.1,创造利税仅占全部工业的0.8;民营工业与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平分秋色,民营工业企业319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的35.8,创造利税占全部工业的41.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7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的63.1,创造利税占全部工业的57.6。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2007年,吴中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27.8亿元,较2006年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较2006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6亿元,较2006年增长21.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3.9,较2006年提高2.3个百分点。建 筑 业建筑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1亿元,竣工产值54.2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32.3和29,施工面积708.9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21.3,竣工面积306.7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13.5,劳动生产率由2006年的14.11万元/人提高到17.87万元/人。交通运输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能运量不断提升。2007年,区交通系统全年完成客运量4678.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3403万人公里,较2006年分别增长31.8、16.7。至2007年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054公里,其中三级以上公路889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30公里,拥有汽车54832辆,其中载客汽车46913辆,载货汽车7919辆。国内贸易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商业业态结构优化,消费环境日益优化。全区实行的“富民政策”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共同推动全区消费市场驶入快车道、消费水平跃上新台阶,东吴国际商城投入运营,填补了苏州南城大型商场空白,星光国际、南苏州生活广场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区破土动工,苏苑饭店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并对外营业,吴城饭店、中元大厦、名宇商务广场、恒润大厦等一批高层综合商务项目开工建设。200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01.9亿元、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0.4。金 融 业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至2007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91.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1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9.8亿元,比年初增加75.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4.8亿元,较年初增加7.9亿元。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合理有序发展,“山水苏州居住吴中”品牌全面打响。2007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亿元,较2006年增长48.9,施工房屋面积为522.4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55.4,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29.5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63.2;竣工房屋面积131.8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36.4;商品房销售面积207.1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36.1,销售额123.7亿元,较2006年增长74.1。存量房交易面积51.9万平方米,交易额15亿元。旅 游 业旅游业继续领跑。穹窿山、光福景区创A工作通过验收,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酒店和“农家乐”完成星级评定。积极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精心组织各类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中国太湖开捕节、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及第三届苏州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等旅游文化专题活动,环太湖旅游知名度日益提高。旅游咨询中心正式投运,高尔夫球场、高尔夫酒店对外营业,旅游集散中心及公共码头、香山国际大酒店、渔洋山生态文化园一期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金庭缥缈景区、绿光休闲农场对外开放,旺山生态农庄、三山岛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农业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区累计接待旅游者900.74万人次,较2006年增长38.7,同期接待海外旅游者4.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94亿元,较2006年增长36.6。二、改革与开放农村改革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突出农民增收、环境整治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9个村被列为第二批市级示范村,规划建设13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年内全区新组建各类股份合作社45家,新增入股农户1.38万户。横径街道建成全省首家村村有分社且注册登记的镇级物业股份合作总社。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20767万美元,较2006年增长20.8,其中,出口324036万美元、进口19673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9和6.0,出口增幅明显快于进口。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453759万美元,其中,出口264371万美元、进口18938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7、28.2、5.6,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7.1、81.6、96.3。私营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热情明显高涨,2007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1866万美元,其中,出口46469万美元、进口539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2.6、54.7、36.7,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利用外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年内成功举办苏州吴中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暨金秋经贸招商周,以及赴日韩、欧美、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2007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5家,办理增资130家,年内120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全年新增注册外资11.2亿美元,到账外资4.77亿美元,分别较2006年增长1.7和8.3,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65个。至2007年末,全区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395家,投资总额97.02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1.2;注册资本48.3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0.3,其中外方认缴45.63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4.9。外经合作全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2007年,全区新签境外劳务合同金额341万美元,同期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72万美元。引进内资引进内资稳定发展。2007年,全区共引进内资项目170个,投资总额18.03亿元,注册资金12.53亿元;实际到账外地资金16.96亿元。同期全区引进服务业内资项目79只,占总项目数的46.5;投资总额11.34亿元,占总量的62.9,注册资金8.32亿元,占66.4;实际到账外地资金11.2亿元,占66.0。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启动新一轮腾飞。2007年末,全区内资、民资注册资本金达421.4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累计283.1亿元,较2006年增长27.2,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到259.7万元,较年初提高20万元。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的887户,1亿元及以上的63户,分别较2006年增长12.8和14.5。年末私营企业集团达到8家。2007年全区内资、民资净增注册资金超过100亿元,达到101.2亿元。随着民营经济的加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2007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上交各类税收24.5亿元,较2006年增长32.9,高出外向型经济0.5个百分点,占全区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34.9,较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个私经济对财政的增长贡献率高达36.7。三、社会事业科技事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吴中科技城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赛维LDK、药明康德等一批新能源高科技项目成功进驻科技城;吴中科技城、吴中科技创业园、木渎同济大学博济科技园、天马医药科技园、石湖科技创业区、东创科技创业园、省动物实验中心、吴中医药产业基地等科技研发载体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吴中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2007年,全区申请专利1101件,专利授权量283件,较2006年分别增长63.6、26.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0件,授权24件。至2007年末,全区经省科技厅备案确认的民营科技企业有117家,其中: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有42家,占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的35.9,较2006年提高11.9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27.8亿元,较2006年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0。研发实力继续增强,至2007年底,全区研发机构达到7家。全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较快增长,年末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246人,其中,高级职称1850人,中级职称7449人,初级职称11553人。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高标准完成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考核验收;临湖第一中学新校建成投用,越溪中学新校启动建设,一批中小学成功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中考、高考再创佳绩,万人本科率稳居苏州大市第一梯队;完成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整合,吴中职教中心校建成投用。至2007年末,全区有43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3895人。36所小学,在校小学生29281人;24所普通中学,在校中学生29418人,其中,初中学生17956人,高中学生11462人;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858人;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3.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49。文化事业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全区文化设施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嘉宝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歌曲韵动中国被确定为全国体育大会永久会歌;成功申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2个,甪直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吴中区被评为全国文化、文物先进区。成功举办“同一首歌”走进吴中相约碧螺春之乡等大型文化活动,城区“广场文艺月月演”活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推进太湖文化论坛、区文体中心和一批文体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体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古镇、古村、古迹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东山镇陆巷古村、金庭镇明月湾古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胥口文化产业创意园等11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2007年,2个文艺表演团体全年演出达2782场次;区公共图书馆全年外借图书达10.2万册次;4家影剧院,5个电影放映单位,全年放映电影972场次。年内,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省级试点工作,金庭明月湾和东山陆巷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功举办孙武子诞辰日大型纪念活动,孙武文化园隆重奠基,孙武书院正式成立。至2007年末,全区拥有各级文物单位91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16处;文物藏品达5219件,其中一级文物藏品52件。体育事业积极承办环太湖轮滑世界杯马拉松比赛、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加快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区30行政村中建设有全民健身设施,9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卫生事业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医疗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健全。吴中人民医院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木渎人民医院新门、急诊大楼将于2008年投入使用,瑞华医院、西山地区人民医院等建设稳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36万人,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4600多户,甪直、胥口镇和8个行政村顺利通过省卫生镇、村考核验收;完成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62万人次,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改建工程顺利完成,全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实施,免费婚检率提高到99.12。着力完善社区基础设施,50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苏苑街道南区被评为省和谐示范社区。至2007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卫生技术人员2535人,其中,医生1065人,护师、护士891人;病床1963张。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职工“五险合一”征缴管理模式顺利实施,实现少年儿童、居民和六十年代精减退职人员的医疗保险应保尽保。至2007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参保单位5528户,参保人数为16.61万人,新增参保3.84万人;城镇医疗保险5950户20.45万人,新增参保4.01万人;城镇工伤、生育保险5667户16.32万人,各新增参保3.79万人;城镇失业保险5163户15.01万人,新增参保3.41万人;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至2007年末,参加农村养老保险8.68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农民36.32万人,参保率保持100,全部实施IC卡就诊。完成被征地农民农保置换城保12.2万人;老年农民基础养老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分别提高到130元和200元。社会福利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建、扩建一批敬老院和社会养老机构,被命名为省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年新增养老机构11家,年末,全区敬老院、福利院11家,总床位671张,在院人数372人。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应急救援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共有3264户8814人纳入低保范围,分别较2006年增加173户和472人,其中,城镇708户1738人,农村2556户7076人。廉租房建设全面启动,木渎镇首批31户困难家庭入住廉租房。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民主法制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汇报、通报政府工作,办复率和满意基本满意率均为100。切实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深化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五五”普法全面实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务村务公开不断深化,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公共安全深入推进“平安吴中”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黑恶势力及邪教等非法组织,加大对黄、赌、毒等各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扫除力度,积极创建“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动物防疫等工作。积极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区”,全区27个行政执法单位增设法制科室,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得到加强;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大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访、安全生产、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各类突发事件和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大防控”措施,启动“户村接警系统”建设,各类治安监控设施逐步完善。国防教育、后备力量建设、兵役、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连续4年夺得省级“双拥模范区”称号。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得到有效治理整顿。广泛深入开展产品质量与食品药品安全、文化经营、安全生产、无证无照等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全区新增建设用地项目预审管理的实施意见,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关系得到和谐发展。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广泛开展,加快推进“诚信吴中”建设。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城乡社区基础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70的城镇社区达到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标准,并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一批新农村示范村被评为省“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和“村庄建设整治示范村”,4个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镇,木渎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政府建设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汇报、通报政府工作,切实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深化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着力完善并全面贯彻落实行政监察、审计和责任追究等各项廉政制度,着力拓展网络举报等群众监督渠道,认真开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纠风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商业贿赂治理。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市场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组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三种意识”,及时受理并深入调查各类投诉案件,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督和审计,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五、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坚持以有效增量带动存量调整,促进投资结构优化调整。200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7亿元,较2006年增长15.2。服务业成为吴中区投资的主要行业,全区完成服务业投资96.7亿元,较2006年增长52.7,占全区总投资的59.1。同期,外国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投资38.06亿元,较2006年增长29.2。全年施工房屋面积939.86万平方米,较2006年增长21.6,竣工房屋面积281.5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30,新增固定资产118.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2.1。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继续完善。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吴中大道及延伸段改建工程基本完工;木渎天池山路、金庭庭山路、穹窿山茅蓬环山路以及东山紫金庵路、紫金西路、蔬菜基地专用道路等一批道路全面完工;230省道木渎至越溪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浦庄大道南延伸段、临湖湖桥大道、东山葑山寺路、三山岛环岛公路以及甪直甫澄路南段改建、穹窿山景区旅游公路改建等工程全面开工;太湖东路大桥建设工程顺利启动。航道建设养护和水利水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浒光运河虎山桥段、苏西线木渎和胥口镇区段航道建设养护工程全面完成,太湖3号避风港工程顺利推进;新建挡墙、渠道80.7公里,新建改建防洪闸(站)34座;东太湖综合整治规划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实施太湖取水口应急围栏保护和应急供水管道互联互通工程,顺利完成金庭改水工程。城区污水截流工程全面到位,城南污水厂一期工程和木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基本完成,甪直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越溪旺山和甪直澄湖、淞南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试点工程竣工投用。电力设施加快完善,完成220千伏越溪变和110千伏浦庄变、金庭变等一批输变电新建扩建工程,主要道路和居民小区路灯全面到位。规划管理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按照建成苏州“第三大商圈”的目标,紧扣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区域品位、方便居住出行等要求,加快城区改造升级。团结桥两侧地块和一批城中村、老新村、老工业小区拆迁有序推进,城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完成蠡墅片区控规调整和城区26个地块改造详规编制,深化完善运河风光带详规,基本完成全区路网优化规划,开展了一批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各项拆迁、安置和建设工作都根据规划有序开展。全力打造一批高规格、高层次精品载体平台,加快拓展全区经济发展空间。开发区以及各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发展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吴中科技城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药明康德药物安评中心加快建设,中科实验动物开放服务中心通过GLP验收,同济大学科技园苏州基地、东创科技园和天马科技创业园相继通过立项审批,承接高科技、大体量工业项目能力显著增强;吴中出口加工区启动区封关运作,已有一批项目进区入驻;尹山湖环湖片区整治工程启动实施,市民广场基本竣工。度假区全面推进26平方公里中心区建设,太湖文化论坛经国家民政部注册批准,由中国文联牵头,进入正式运作阶段并启动部分配套功能区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正式投运,高尔夫球场、高尔夫酒店对外营业,旅游集散中心及公共码头、香山国际大酒店、渔洋山生态文化园一期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各镇、街道也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坚持环保优先,大力开展各类污染防治行动,切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区水、气、声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8.59分。重点开展太湖水环境整治保护,认真做好蓝藻打捞工作,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着眼源头管理,落实环保审批关口前移,加大对重点能耗企业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完成36家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大力开展环保执法检查活动,14家企业限期治理,5家企业停产整治。12家企业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申报苏州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7家和循环经济与节能扶持项目8个。继续巩固城区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15家企业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淘汰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绿化478公顷,完成苏东运河景观绿化示范段建设工程。疏浚整治河道185条,加固加高防洪圩堤12.8公里。加快山体复绿整治步伐,启动实施木渎尧峰山、万禄山、藏书建材厂、胥口清明山4个重点工程。完成废矿地复垦项目13个,新增农业用地166.7公顷。完成木渎金山浜关闭矿区整治准备工作,并成功申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探索建立农村村庄、河道、公路主干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农村环境整治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光福镇、胥口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验收,全区28个行政村通过省级生态村考核,完成10家绿色社区、42家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全面落实苏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2007年,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为89.3,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9,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城区改造城区改造继续加快。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部做优”的目标,大力推进城区改造和城乡建设,全区城市功能和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建成区按照“接轨、融入”的要求,全面实施综合改造。突出规划引领作用,蠡墅片区控规调整、运河风光带详规、东吴路、县前街商圈、城区文化中心等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重点区域、主要道路、重要节点改造建设步伐加快,城区拆迁全面突破,团结桥两侧、风情一条街和老工业小区等地块拆迁进展顺利,建成区重要地段地块拍卖招商正在进行,一批现代化高层建筑将拔地而起;吴中大道、吴中路综合改造全面完成,东苑路、龙西路综合改造全面启动;新苑新村、苏苑新村北区、月亮湾小区和碧波花园综合改造完成;东吴商厦、苏苑饭店等已建成投入营运;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六、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2007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户籍总户数182875户,比2007年年初增加2231户;户籍总人口57.19万人,比2007年年初增加2101人,其中:男性281984人,女性289867人;男女性别比为97.3100。吴中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有96476人,增加531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达16.9,上升0.9个百分点。 2007年全区出生人口4975人,死亡人口3209人,计划生育率达99.82,人口出生率为8.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