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的评定.doc_第1页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doc_第2页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doc_第3页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doc_第4页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一、 概述(一)关节解剖(1)关节的形成骨连结是骨与骨联系的纽带,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类。1.直接连结骨与骨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紧密地连结起来,两骨之间没有关节腔,这种关节基本上不活动或活动甚微。根据连接两骨的组织的不同,又分为纤维连结、软骨结合和骨性结合三种。2.间接连结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骨与骨之间没有直接的连结,活动度大,结构复杂。(2)关节的结构关节都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1.关节面构成关节的骨面光滑,都有一层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的作用是减轻摩擦、吸收震荡和使关节面更相符合。2.关节囊是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膜将构成关节的各骨连结起来。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3.关节腔有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4.辅助结构关节的支持韧带(关节囊韧带、副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液囊及滑液鞘。(二)关节的生理学运动1.关节的生理学运动形式滑动运动、角运动(屈伸运动,内收、外展运动)、旋转运动和环转运动。2.关节的运动模式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内翻、外翻、背屈、跖屈、环转等。(三)关节的副运动为了进行正常的运动,关节囊必须松弛,此时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组织处于运动状态,这种运动成为副运动。是人体不能随意控制的运动,也成为关节囊内运动。一般分为构成运动和关节间隙运动。构成运动是随着主动运动而产生的关节囊内的运动。关节间隙运动是关节在放松地体位时出现的一种关节囊内的运动。副运动包括滑动、转动和轴旋转。二、 测量工具与基本测量方法关节活动度检查时测量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其测量工具和方法有多种,如量角器测量、力矩-角度运动范围测量、电子角度计测量等。临床上最多的是量角器测量。(一)测量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规格不等的测量尺。长度从7.5cm到40cm不等。检查者应根据所测关节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量角器。量角器测量是通过关节的近端和远端骨运动弧的测量获得量化的结果。量角器由一个带有半圆形或圆形角度计的固定臂及一个普通长度尺(称移动臂)组成,两臂在半圆仪圆心位置用铆钉固定称为轴心。(二)量角器测量的基本方法1.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根据所测量的关节大小选择合适的量角器,固定臂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轴心应与关节的运动轴一致。2.不同体位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应按规定体位要求操作。3.为防止被测量关节运动时其他关节参与运动出现固定不充分的现象,检查者应协助被检查者保持体位的固定。(三)结果记录与分析1.结果记录: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关节运动范围即一种运动开始时的角度和运动结束时的角度,结束时的角度即是运动受限的位置。最常用于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方法采用由美国骨科学会关节运动委员会推荐的中立位法,即将解剖学立位时的肢位定为0度,记录测量开始位至终止位之间的范围。2.结果分析:a.运动终末感,生理性运动终末感分为软组织抵抗、结缔组织抵抗和骨抵抗三种;病理性运动终末感分为软组织抵抗、结缔组织抵抗、骨抵抗和虚性抵抗四种。b.活动受限的原因可以使关节疾病或损伤、水肿、疼痛、痉挛、皮肤发紧或瘢痕形成,也可因制动、肌力下降或脂肪组织过多引起肌肉和肌腱短缩等,被动正常时提示关节活动受限是由于皮肤、关节或肌肉组织器质性病变所致,主动被动时提示关节活动范围下降是肌力减弱的结果。(四)注意事项1.检查关节须充分暴露。2.测量时检查者与被检查者须保持正确体位。3.测量前要对患者说明方法、得到合作,防止出现错误的运动姿势和代偿运动。4.被动运动关节时手法要柔和,速度要缓慢、均匀,尤其对伴有疼痛和痉挛的患者不能做快速运动。5.肢体关节活动范围的检查结果应进行健患侧比较。6.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检查关节活动范围情况。肌力的评定一、概述全面的肌肉功能评定应包括肌肉形态学(肌肉长度、体积、显微结构)和肌肉生理学(肌力、肌张力及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两方面。在康复临床评定工作中最为常用的肌力评定方面的内容。(一) 肌力及其影响因素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产生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1.肌肉的横截面积,每条肌纤维横截面积之和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也越大。2.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放电速率。3.收缩速度。4.肌肉的初长度,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等长收缩时肌肉能产生较大的力量,肌肉长度缩短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则低。5.肌腱等结缔组织的完整性。6.肌肉收缩的类型包括等张收缩(是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基本恒定,但肌肉本身发生缩短和伸长而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也称为动力或动态收缩,分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是肌力与阻力相等时的一种收缩形式,收缩时肌肉长度基本不变,不产生关节活动,也称静力或静态收缩)。7.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8.个体状况9.其他力学因素(二) 肌力评定的目的及应用范围1. 评定目的:判断有无肌力低下情况及其范围和程度,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可能原因,提供指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的依据,检验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2. 应用范围: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包括对伤病直接引起的肌肉功能损害、运动减少或制动造成的使用性肌力减退、骨关节疾患引起的关节源性肌力减退等的评定,神经系统疾患包括对神经系统损害造成神经源性肌力减退等的评定,其他系统、器官疾患,健身水平。(三) 肌力评定的分类1. 根据使用器械与否可分为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2.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等长肌力评定、等张肌力评定和等速肌力评定。3. 根据评定部位可分为四肢、躯干肌力评定及对手部握力、捏力等的评定。4. 根据评定的目的可分为爆发力、局部肌肉耐力等的评定。二、徒手肌力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产生最大自助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1. 特点: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结果较为准确。2. 评定标准Lovett分级法0(零)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1(微缩)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差)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3(可)能抗重力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良好)能做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5(正常)能做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3. 评定步骤: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固定良好;患者适当的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向患者解释评定目的,使患者配合;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力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予以相应的评定。(四) 注意事项1. 适用范围: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的程度及范围。2. 评定操作规范化,减少主观因素,保证评定的信度和效度。3. 避免评定中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4. 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评定5. 结合进行其他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