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doc_第1页
内观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doc_第2页
内观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doc_第3页
内观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doc_第4页
内观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观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内观疗法是由日本吉本伊信于1937年创造的治疗方法。所谓内观,又称内省,就是“观察自己的内心”,最早来源于佛教净土真宗的一派,原意指通过深刻反省自身,洞察到增加的深重罪孽因之忏悔,拜托佛祖来拯救自己。吉本伊信在这基础上去掉宗教色彩而移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发展这一理论从而创建了内观疗法。内观疗法的机制是通过内观,使内观者对人生的再体验、对恩情的再体验、对人生的再定义,使内观者在内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过去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解和反省,产生健康人应有的做了错事后的罪恶感、羞耻感,与亲人朋友之间的连带感,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通过内观者对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进行调整,提高同他人的共鸣、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自己的情绪行为变得稳定,各种精神症状得以减轻。一、内观疗法的哲学性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观疗法是一种人生哲学。内观疗法显示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人类真实生活的认识。它提供给人们的实际上是一种保障人类精神健康发展的生活原则和处世态度。内观疗法的创始人吉本伊信认为“我执”是造成各种烦恼的根源,通过内观可以去掉对自我的过分强调,使自私、顽固的个性变得纯朴和直率。“我执”是佛学用语,可以理解为自私、任性、固执、傲慢等。吉本认为内观的核心是“打碎我执,恢复纯朴”。尽管人类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但是每个人又不间断地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支持,只有正视这些基本事实,个体才能有勇气去反省和面对自己的内心。吉本提出围绕“对方为我做的,我为对方做的,我给对方添的麻烦”三项,从对母亲开始围绕亲近的人及身旁的人逐一进行自我调查。内观者在内观、自省中发现自己已经得到过许多爱和温暖,得到过许多生命的乐趣、幸福。这被淡忘、忽视的一切重新在记忆中闪亮,有的甚至光辉灿烂,使内观者重温被爱的情感体验。同时,回顾自己给对方造成的麻烦会唤起羞愧感、非病理性知罪感。想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之处,有一种想给予对方回报的渴望。两类情感的交织加剧了内观者的情感体验,逐渐打破了其原有的认知框架,改变了内观者的消极心境。内观者因此提高了爱他人的社会意向,重建自我信念和自我形象,形成了一种新的价值观。这样一种理论,很容易发掘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因素,极易将维护人的精神健康的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所以,十分适合在学校教育中使用。尽管学生过去并未接触过内观疗法,但对其理论的核心并不陌生。学习和接受内观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并不像是在学习和掌握一种心理疗法,而似乎是在接受一种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因而一点也不费力,像参加学校的其他活动一样轻松而自然。二、内观疗法的有效性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阶段是个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独特的年龄特征,比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他们急于自主自立,摆脱成年人的约束,却又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朝气蓬勃、富于幻想,有着远大的志向和信念,但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常估计不足,所以在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上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产生挫折感;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与知心的同龄人愿意敞开心扉,热诚坦率,同时青少年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越来越暴露出他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心理闭锁性,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青少年还面临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年人情绪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有着好奇、好动和好争等心理特点,容易与理智发生冲突。另外,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家庭往往负有重大的责任。家庭环境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上。在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内观疗法之所以有效,就是通过内省或反省自己从哪里得到的恩惠以及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中去认识自己内心的不足和欠缺,获得对别人价值的肯定,进而发现自我、洞察自我,再抱有对他人的感谢回报之情,从而激发内心的深情,提升自己心灵的纯洁。内观者在内观时从回忆最亲近的人给自己的关照入手,调动感情进入操作程序。内观过程中被爱感、连带感、喜悦感、羞耻感、成就感、解放感等被充分调动出来。在此基础上,打破顽固的自我中心认知立场,激发、增强内观者的自信、责任和报恩的义务感,使情绪变得安定、舒缓、持久,再进一步修正认知偏差和行为模式。消除内心冲突,从容自在地顺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通过内观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也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根本上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对于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内观者来说,因为渴求实现自我的新生,所以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不安、逃学、自杀、自伤、酒精依存症、人际关系矛盾等,他们会自我地、内在地、积极地克服。因此,内观疗法的有效性适用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内观疗法的发展性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使有各种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危机,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心理和行为能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并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适应良好的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正确体现。对有各种心理异常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调适性心理咨询及时地予以解决,则势必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以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但是,学校心理咨询更为重要的目的是针对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咨询,因为学校心理咨询并不是专门为有这样那样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提供服务的,而是为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提供服务,以使包括心理异常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发展性心理咨询既能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并提供处理方法,防止并消除在其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鼓励、督促和帮助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有的各种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其进一步提高环境适应的能力,更好地塑造个性和完善人格,更充分地发展自我。内观疗法对人的成长,就恰恰具有发展性影响的特点。内观疗法是对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作三方面的情况回顾。所谓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是指有代表性的、有明显厉害冲突的人物,如父母、老师等。要求从求治者小学年代开始,按年代的顺序系统地回顾自己对上述范围人员的态度以及上述人员对自己的态度,作一深刻的情绪体验,以使他产生后悔感、内疚感、感恩心理等,以促使求治者本人和他人之间产生共鸣,改变他心理活动中的不良状态和形象,将他以自我中心的、利己的、对他人仇恨的的心理转变成诚恳的、谦虚的对他人感激的心理状态,从而学会如何去爱父母,爱别人。一个人只有懂得爱父母,才能学会爱他人;只有学会感激和回报,才能学会如何做人。一个有健康人格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也就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内观疗法的发展性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它重在使人发现自己广阔的内心世界,发现各种流动变化的心理活动,可以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这种发现使人变得智慧清明、超脱达观,以现实的态度激发自然的、蓬勃的生命力及创造力。通过内观学生学会了爱,学会了做人,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自己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从内观疗法的哲学性、有效性和发展性三个特点的分析来说,皆有利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进一步的完善。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日本独特的内观疗法,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开拓,又是内观疗法在学校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