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发展态势与行业振兴.ppt_第1页
机械工业发展态势与行业振兴.ppt_第2页
机械工业发展态势与行业振兴.ppt_第3页
机械工业发展态势与行业振兴.ppt_第4页
机械工业发展态势与行业振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工业发展态势 与行业振兴 当前行业发展中的亮点热点和难点 1 向荣获2005年机械企业销售 收入百强和汽车企业销售收 入30强称号的企业致以热烈 的祝贺! 为培育更多大而强的优秀企业 和振兴机械工业而奋斗! 2 2005年和“十五”期间是机械工业 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迅速的时 期。在这一时期,行业发展成绩喜 人,亮点频现;与此同时,随着行 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关注度持 续升高,热点不断;在新的发展环 境下,行业固有矛盾和新的压力加 剧,难点凸现。 3 盘点这些亮点,思考亮点之所以 频现的原因,对今后发展将不乏启 示意义;探讨热点问题,交流切磋 ,凝聚共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 而找出共性难点,聚焦难点进行攻 关,无疑会加快突破瓶颈的进程, 使今后的发展更为健康,使行业内 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企业,从而更快 地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一、行业发展中突出的亮点: 1、产出规模增长迅猛 2、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3、产业结构变化喜人 4、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5 亮点之一: 产出规模增长迅猛 6 经济指标全面大幅增长 2000 2005 2005/2000 年均增长 总产值 14420 41428 2.87 23.5% 增加值 3680 10821 2.94 24.07% 利润 542 2141 3.95 31.62% 出口 368 1045 2.84 23.21% 总资产 19570 37956 1.94 14.17% 劳动生产率 37715 94912 2.52 20.27% 工经综指 103.82 156.37 1.51 8.54% 销售利润率 3.96 5.31 1.34 6.04% (单位:亿元、亿美元、元/人年、 % ) 7 经济指标全面大幅增长 2000 2005 2005/2000 年均增长 发电设备 1249 9200 7.37 49% 汽车 207 570 2.76 22.5% 其中轿车 60.7 277 4.56 35.4% 大中型拖拉机 4.1 16.24 3.96 31.7% 金切机床 17.66 45.07 2.55 20.6% 其中数控 14053 59639 4.24 33.5% (单位:万千瓦、万辆、万台、台) 8 “十五”计划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原计划 实际 实际/计划 总产值 29000 41428 1.43 增加值 7500 10821 1.44 年均增速 10% 约24% 劳动生产率 74200 94912 1.28 发电设备 五年共7000 2005年9200 汽车 320 570 1.78 其中轿车 110 277 2.52 数控机床 25000-30000 59630 约2倍 (单位:亿元、亿美元、元/人年、万千瓦、万辆、台) 9 可喜的是,在国家加强宏观调 控,强化科学发展观以后,行业 实现了由高速发展向平稳增长的 过渡,发展稳定性大为增强。 10 亮点之二: 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11 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政策 环境、市场环境、配套协作环境等都正处 于历史最好时期。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 意见明确指出: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 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 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 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举措。” 12 亮点之三: 产业结构变化喜人 13 产业结构变化喜人表现在: (1)行业结构重大装备发展提速, 农机制造明显升温; (2)产品结构技术进步成果丰硕, 自主创新意识提高; (3)企业结构联合重组有新进展, 企业做强有所起色; 14 (4)地区结构战略布局有所改善, 产业集聚不断扩展; (5)市场结构出口持续高速增长, 国际市场拉动趋强; (6)资本结构多元格局基本形成, 非公经济举足轻重; 15 (1)行业结构重大装备发展提速, 农机制造明显升温; 16 2005年,在总体趋向平稳发展的大背 景下,以电工、重型矿山、石化通用 为主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继续保 持高速(30%左右)增长;以汽车和 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机 械装备制造业以及主要为之配套的内 燃机制造业增长明显减慢(10%左右 );而农业机械制造业增速明显加快 (30%以上),其他行业(20%左右 )发展则相对平稳。利润的升降幅度 比产销更大。 17 2005年各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农机行业 31.52% 内燃机 16.9% 工程机械 14.11% 仪器仪表 27.51% 文化办公设备 14.24% 石化通用 25.39% 重型矿山机械 31.83% 机床工具 26.91% 电工电器 29.38% 通用基础件28.83% 食品包装机械 21.84% 汽车行业 9.94% 其他民用机械 26.36% 全行业平均 21.55% 由上表可知:农机、电工、重型、通用发展 速度明显快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18 2005年各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 农机行业 82.17% 内燃机 1.86% 工程机械 0.53% 仪器仪表 39.34% 文化办公设备 -3.56% 石化通用 20.55% 重型矿山机械 58.43% 机床工具 36.31% 电工电器 32.57% 通用基础件 34.02% 食品包装机械 15.97% 汽车行业 -22.55% 其他民用机械 27.36% 全行业平均11.26% 由上表可知:农机、电工、重型、通用发展 大大高于于全行业利润的平均增长幅度。 19 (2)产品结构技术进步成果丰硕, 自主创新意识提高 20 电力装备: 火电机组已实现由亚临界向超临界技术 的升级; 水电机组实现30万千瓦向70万千瓦等级 的升级; 50万伏交流、50万伏直流、75万伏交 流输电成套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21 发电设备 “十五”期间产量年均增长 49%;现年产 量已居世界第一。 2005年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126 台,其中30万千瓦级81台,比上年增加19 台;60万千瓦级45台,比上年增加17台; 60万千瓦机组的总容量已经超过30万千瓦 机组; 2005年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产量已占 火电机组总产量的69%,比上年又提高了 近10个百分点,主力机组的地位已牢固树 立; 22 发电设备 超临界机组已实现批量生产,向超超临 界机组的升级也已经启动:2005年共生产 60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33台,比上年增加 26台;60万千瓦超临界锅炉34台,比上年 增加20台;目前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已有十 几套订单;60万千瓦大型空冷机组和电站 直接空冷系统实现了国产化。 透平机械的长叶片实现了现代化大批量 生产,已自给有余并批量出口; 23 发电设备 7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从外方为主、 合作制造进入自主生产阶段,2005年 哈电和东电分别完成了1台三峡水电机 组;右岸机组实现自主制造,性能指 标优于国外同类机组。 重型燃气轮机的生产也取得佳绩: 2005年共完成9F级14台,9E级1台, 6B级9台。第三批打捆招标的燃机国产 化率明显上升。 24 输变电设备 50万伏交流输变电设备开始进入成熟期 ,变压器及GIS等高端产品已开始批量出口 ; 75万伏交流和50万伏直流输电成套设 备国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贵广二回工程 国产化率达到了70%以上。 大型变压器和电抗器、大功率晶闸管等 制造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5 输变电设备 50万伏单断口和80万伏双断口落地 罐式断路器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 产品研制成功; 西高所高压断路器大容量开断试验 能力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百万伏级交流 和80万伏直流输变电设备的研制即 将启动; 26 冶金装备: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万吨 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中厚板和 薄板连轧机等关键设备已研制成功, 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 炉尾气回收装置等已实现了国产化。 日产8000吨水泥成套设备、日产400吨 聚酯成套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27 大型加氢反应器制造水平迈入世界先进 行列; 大型船用曲轴从毛坯铸锻到精加工,都 实现了国产化,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能制造大型船用曲轴的国家; 28 石油化工装备中:7000米电驱动石油 钻机已成套出口,年陈千万吨的大型 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0%, 4万 立方米等大型空分设备、 30万吨合成 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 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压缩机等关键设 备已实现国产化; 杭氧一年新签包括6万空分设备在内的 合同40套,约24亿多元,新产品率达 58.7%;按制氧量计算产量已居世界第 一; 29 振华港机的新型集装箱岸边吊荣获2005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市场份 额已雄居全球第一; 三一重工的自主创新的混凝土输送泵高 程居于世界第一,产品畅销国内外;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生产率达到了 70%以上; 30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发展快于机床全行业: 金切机床产量 年增 20.6%, 其中数控机床产量 年增 33.5%; 数控化率按台数计,2001年 7.27%, 2005年 13.23%; 数控化率按价值计, 2001年 22.79%, 2005年 35.2%; 31 数控机床 五轴五联动等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已 被越来越多的内资企业所突破;中高 档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基于 PC机的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国产 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32 仪控系统: 国产DCS系统市场影响不断扩大, 与进口产品的价格之比已由1:3提高至 1:1.3;长期为进口产品所垄断的为60万 千瓦火电机组配套的DCS系统,国产 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用户 已承诺安排10台套依托工程。 33 汽车: 原来比较薄弱的轿车、重型汽车 、高档客车得到较快发展,产品结构 明显改善。 轿车在汽车产量中的比重: 2001年为29%,2005年为48%; 重型汽车和高档客车发展也较快 ,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 34 农机: 龙头产品大中型拖拉机发展提速 : 年产量由2000年的4.1万辆 猛增到2005年的16.24万台, “十五”年均增长 31.7%; 水稻收割机、插秧机、玉米收割 机等技术难度大的农业机械也都进 入快速成长期; 35 其他: 液压、气动、密封件中,中高档产 品产量迅速提高; 高强度紧固件产量由过去占紧固件 总量的5%提高到25%; 仪表行业中,分散型控制系统等高 附加值产品的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36 (3)企业结构联合重组有新进展, 企业做强有所起色; 37 电工行业 上海、哈尔滨、四川三大动力基地 的发电设备年产量均已迈上2000万千 瓦的新台阶,特变电工的大型变压器 产能已达到8000万千伏安,这些行业 排头兵企业无论是工艺装备、生产厂 房还是生产规模、产品等级均已接近 或进入世界同行业先进之列。 38 重机行业 一重中标核电站压力容器,承制神华煤 制油装置中2000吨级加氢反应器堪称世界 之最,2005年总产值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大连重机起重借老厂置换搬迁之机,联 合重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电站铸锻件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大型风电设备等新 增长点,已呈现出快速成长、良性发展态 势,上重在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支持下正谋 划整体升级;二重、太重、中信重机等也 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39 石化通用行业 上海压缩机厂、上海大隆机器厂、 上海鼓风机厂重组成立上海压缩机泵 业有限公司; 联合重组后的沈鼓集团新厂区即将 建成,2005年完成产值29亿元,同比 增长56.1%; 陕鼓集团2005年完成轴流压缩机89 台,TRT45台,这一生产水平已居世 界前列;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25% 。 40 农机行业 一拖集团克服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汽车、 工程机械市场趋紧的困难,依靠大中型拖 拉机的优势,全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7亿 元,取得同比增长27.5%的喜人业绩; 时风除农用运输车之外已在内燃机、小 四轮拖拉机、轮胎、汽车等多个领域打造 起新的增长点,2005年累计销售收入116 亿元,同比增长28%。 福田在农机、工程机械和汽车三大行业 正以一匹黑马姿态崛起。 41 机床行业 “十五”期间,沈阳机床集团经济规 模翻了三番,2005年总产值超过60亿 元,进入世界机床10强,其中数控机 床产值达到31亿元,产值数控化率 50%以上;海外市场营业额突破5000 万美元,其中数控机床销售额占46% ,成为我国机床制造业第一个海外营 业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大连机 床集团发展势头也类似。 42 (4)地区结构战略布局有所改善, 产业集聚不断扩展; 43 产业集聚现象进一步发展 浙江温州和苏南地区的低压电器和 泵阀产品、宁波的塑料机械和微小型 轴承、珠江三角洲的照相机、复印机 和微分电机、山东的农用运输车和拖 拉机、河北的标准件,已形成明显竞 争优势,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推动下 ,以高度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为 特点的产业集聚正在迅速发展。 44 重大技术装备生产布局改善 三大动力、一重、二重、上重、保 变、西变、特变电工等企业为适应当 今世界水平的超大超重型装备加工、 总装和试验、发运的要求,已经或正 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建成新基地,初步形成了既能适应 国内重点工程运输要求,又便于开拓 国际市场和对外合作的北、中、南相 对均衡的战略布局。 45 (5)市场结构出口持续高速增长, 国际市场拉动趋强; 46 出口创汇2000年368亿美元, 2005年 达到1045亿美元,年均增长23.21% 2005年出口10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4.13%;进口1184亿美元,比上年增 长4.75%;出口增速高30个百分点; 2005年进出口逆差140亿美元,比上年 减少212亿美元;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高于加工贸易,民营 企业出口增势强劲; 出口地区结构有所改善。 47 (6)资本结构多元格局基本形成, 非公经济举足轻重; 48 国有、民营、三资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主体地位 的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民营和三资 企业比重大大增加,作为市场主体的 企业,其发展活力大为增强。 49 亮点之四: 服务和质量明显提高 50 服务水平有新突破,仅举两例: 陕鼓研制构建了 “陕鼓旋转机械远 程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中心”,目前已 实时远程在线监测13家用户的21台套 大型旋转机组,并与12家用户待安装 的陕鼓产18台套产品签订远程在线监 测合同;同时还对35家用户的其他厂 生产的156台套机组提供远程检测服务 。 51 国产装备质量形象有所改善 发电设备的质量形象已大大改善,用户 在需求超常增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订购 国产设备; 国产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质量也有了明显 提高,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赞许和肯定; 大型空分设备、大型加氢反应器、大型 透平压缩机和轴流压缩机、大型压力成型 机等一大批国产关键装备的质量获得用户 认可,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52 国产装备质量形象有所改善 沈阳机床集团“召回”的2000年以前 的数控机床近50%存在不同程度的质 量问题,2000年以后的基本满足用户 使用要求。说明近几年国产数控机床 产业已趋于成熟。 53 反思“十五”行业发展中亮点频现的原因 : 抓住了内需拉动的市场机遇;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冷静应对需 求“井喷”; 坚持改革,实行资本结构多元化 , 激发了企业内在的活力; 依托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装备水 平升级; 54 反思“十五”行业发展中亮点频现的原因 :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缓解宏观调 控压力; 顺应市场规律,优化产业布局, 发展产业集聚; 强化服务意识,塑造良好产品形 象; 这些经验对于争取今后行业持续 发展极具启示。 55 二、当前行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 1、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2、关于 “十一五”规划 3、关于规范外资并购行为的管理 4、关于一季度的行业走势 56 热点之一: 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 的若干意见 57 振兴目标 基本原则 振兴重点 政策措施 58 振兴目标 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 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 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 防建设的需要; 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建成若干具 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 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 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 技术创新体系; 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 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 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59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 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 结合; 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 60 振兴重点16个领域 61 1、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包括百 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 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整体煤 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循 环流化床锅炉、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 蓄能水电站机组、大型空冷电站机组 及大功率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装备, 满足电力建设需要。 62 2、开展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 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研制,全面 掌握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 变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3、以一批大型乙烯项目国产化为依托工 程,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开发, 实现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和对 二甲苯(PX)、对苯二甲酸(PTA)、 聚酯成套设备国产化。 63 4、进行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 ,满足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5、研制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 镀层加工成套设备,实现成套设备国 产化,满足汽车工业和家电等行业发 展需要。 6、发展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 洗选设备以及大型露天矿设备,实现 大型综采、提升和洗选设备国产化。 64 7、船舶(略) 8、铁路车辆(略) 9、发展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大型环保装备, 以及海水淡化、报废汽车处理等资源 综合利用设备,提高环保设备研发制 造水平。 10、满足铁路、水利工程、城市轨道交 通等建设项目的需要,加快大断面岩 石掘进机等大型施工机械的研制,尽 快掌握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65 11、发展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 键精密测试仪器,满足重点建设工程 及其他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度自 动化和智能化的需要。 12、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 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 精度数控机床大部份依赖进口的现状 ,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 需要。 66 13、发展新型纺织机械(略) 14、发展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提高 大马力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 机、玉米联合收割机、采棉机等国产 化水平和技术档次,改变目前125马力 以上拖拉机、新型农业装备主要依赖 进口的状况。 15、电子专用设备(略) 16、民用飞机(略) 67 振兴措施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 。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 主制造。 依托工程的项目业主必须与制造部门联 合制定详细的装备自主制造的实施方案, 重点领域的工程项目所需装备,均需纳入 统一组织的招标工作范围,由国家有关部 门对招标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 68 振兴措施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 造企业和工程公司。 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 用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 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 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改造。 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 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 69 振兴措施 以装备制造业振兴为契机,带动相 关产业协调发展。 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技术 创新队伍建设。 70 扶持政策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制定重点领域装备技术政策 要“科学合理、先进适用和相对稳定” 。 调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国家重点发展 的装备而必须进口的部分关键配套部件和 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或实行先征后返, 进口增值税先征后返。同时取消相应整机 和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 71 扶持政策 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 装备。 对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 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可确定为技术进步 示范工程,优先予以安排;国家通过有关 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贴或采取加速设备折 旧等方式给予支持。 尽快研究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 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重大 技术装备保险机制。 72 扶持政策 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 力度。 设立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支持有关重点项目。鼓励符合条件 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筹资 ;国家可通过预算内资金以贴息、补 贴、注入资本金等方式,对关系国计 民生的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给予支 持。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等激 励政策的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 入。 73 扶持政策 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 加强设备进口管理。 重大成套装备及其技术的引进工作要由 制造、研发和使用单位联合参与。对使用 带有附加条件的境外资金直接进口国家重 点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产品要严格 审查和论证。对承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 企业,在组织实施重点工程期间,经认定 并经海关审核,可以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给 予便捷通关优惠。 74 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协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发改委组织协调;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要求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 间的桥梁作用,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 、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制 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帮助 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 展。 75 热点之二: 关于“十一五”规划 76 “十一五”行业规划要点 1、现状和差距 2、发展环境特点 3、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4、发展目标和速度预测 5、需求预测 6、发展重点 7、工作思路 8、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77 1、现状和差距 已具相当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绩 总体上量大质弱 原因在于:改革滞后,自我积累和发 展能力弱,国企尤甚;政策和环境有 待优化,统一协调乏力;产研、产需 、机电等结合不紧、研发投入不足; 78 2、发展环境 内需旺盛,但产业自主地位将受到严重考验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产业转移加快, 我可能争取到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但如应 对不当,则有被固化于产业链低端的危险 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的转 型升级,使我有可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加快发 展,但如措施不力也可能进一步扩大差距 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将促进发展,但 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的任务难度很大 79 3、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80 “十一五”行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突出结构调整,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为此要实行以下发展方针 : 国家引导,市场推动; 总体提升,重点突破;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加强基础,突出成套; 接纳转移,自主创新; 壮大企业,培育集群。81 国家引导,市场推动 对于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装备, 鉴于其重要性及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 状况,必须加强国家组织协调和引导 的力度;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推动重 大技术装备制造的自主化; 对其余广大竞争性行业的产品,必 须坚持主要依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按照市场竞争机制,由企业推动其发 展。 82 总体提升,重点突破 对于量大面广的装备、通用产品及零部 件和元器件,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 自主创新相结合及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提升,逐步缩短差距,提升自主化能力。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难 以通过技术转让取得核心技术的关键性装 备,应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优越性,由国家组织有效资源和提供较 大强度的研发经费支持,并由国家组织制 定、实施专项计划,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83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应该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的装备制造业;要在研究开发、 设计、加工、装配、包装、运输、销 售、使用、售后服务及废旧产品回收 、再制造等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各个环 节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最大限 度地节能降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84 加强基础,突出成套 关键零部件、元器件、中间材料是装备 制造业的基础,是影响主机及成套设备水 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行业发展中最 薄弱的环节之一,要通过引进技术、合资 、重组等多种方式,形成专业化、系列化 、大批量的生产体系,提高质量、可靠性 、技术档次,适应整机发展的需要。 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 程”,是装备制造业实力和水平的最终体 现,针对我国当前成套能力非常薄弱的现 状,必须大力发展系统集成技术和系统成 套能力。 85 接纳转移,自主创新 积极而有选择地接纳发达国家产业和技 术的转移,以促进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 发展。 鼓励骨干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 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 工程化体系。创造条件以市场换技术,通 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进而形成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 的融合,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产业升 级。注重集成创新,对一部分重大技术装 备,采取逆向发展的路径,从系统集成和 整机组装做起,以便迅速取得市场份额。 86 壮大企业,培育集群 要通过改革、重组、联合、兼并等途径 ,培育出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 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能与国际先 进企业抗衡的大而强的企业集团。同时, 要充分发挥这些大企业的带动、辐射和龙 头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各具 特色和优势、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装备制 造业集群,并以此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化及重复建设的痼疾。 87 4、”十一五”期间部分产品的 需求预测 88 发电设备 2005年装机已达5亿千瓦,按国家规划 2010年装机达6.9亿千瓦;即“十一五” 共需新增装机1.9亿千瓦;年均3800万 千瓦;此外还有在役老机组的更新及 落后机组的改造; 综上,预计“十一五”期间年均需生 产发电设备4500万千瓦以上;但由于 前期任务太集中,因此后期任务将明 显不足; 89 发电设备 2020年核电装机将由目前的870万千 瓦增加到3200-4000万千瓦;因此需形 成年产3套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成套装 备的能力; 风电“十一五”期间将达到500万千瓦, 需新增近400万千瓦,年均约80万千瓦 ;其他新能源发电设备也将快速发展 ; 90 高压输变电设备 与发电设备相配套,50万伏及以上超 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将必须同步发 展; 发展百万伏级交流和80万伏直流特 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成为“十一五” 的重要攻关目标; 91 煤炭采掘设备: 2020年前要建设13个亿吨级产能的 超大型煤炭基地;预计“十一五”期间 需要高效综采装置200套; 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 “十一五”期间共需100台, 年均需要20台; 92 大型乙烯装置、大型PTA装置: 2020年前将新建和改造三十套左右 60万吨/年以上的乙烯成套装置;建设 大型PTA装置十余套; 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 “十一五”将新建天然气集输管线2万 公里;石油管线5000公里; 93 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比重继续上升,数控机床 中,中高档产品比重将上升; 机械基础件: 受主机配套标准提高的推动,对水 平、品种的要求明显提高;生产规模 亦将与国际水平接近; 94 农业机械: 需求将呈现出动力大型化、品种多 样化、需求个性化的特点,水稻、玉 米及棉花作业机械、节水灌溉机械、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将加快发展; 汽车: 2010年预计总需求约为900万辆; 其中:商用车约400万辆; 乘用车约500万辆; 其中轿车约440万辆。 95 5、 “十一五” 发展目 标及发展速度预测 96 发展目标: 2010年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进入世界 前三名; 以能源、交通运输、冶金、石油化工 装备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基本满足 国内需求; 一批重要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 提高; 国际贸易额有较大幅度增长,贸易逆 差明显缩小。 97 发展速度预测: 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 右; 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0%左右; 出口年均增长15%左右。 98 6、发展重点 重中之重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 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所明确的16个 重点领域; 节能型汽车,节能、节材、节水等绿 色制造技术,特大型铸锻件等关键零 件制造技术、高效高精度加工技术、 近净成型技术、可靠性设计、仿真虚 拟设计等基础工艺和共性技术; 99 7、工作思路 (1)区分不同层次,实行分类指导;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扩大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 (4)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 (5)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100 (1)区别不同层次,实行分类指导 对少数特定重大装备和高技术装备,由 国家组织专项规划,在资金、政策等方面 予以扶持,加快其发展; 对一般鼓励发展的产品,通过具普遍指 导性的政策引导其发展; 其余绝大多数产品,由市场机制实现资 源优化配置,达到优胜劣汰的目标; 凡不符合国家要求的高能耗、重污染、 有碍安全的落后产品,限制发展,限期淘 汰。 101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要针对细分的市场,以形成差异化的 特色优势产品为目标,建立本企业的技术 开发中心; 国家和企业都要增加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 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在技术发 展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 需要的标准体系及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102 (3)扩大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在进一步扩大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规 模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出口装备产品结 构调整和升级,致力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 胜的转变; 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适时适度地处理 好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贴牌生产与自营 出口的关系,培育形成一批出口效益较好 、在国际上处于前列的大宗出口产品和出 口企业; 鼓励成套装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 值装备的出口; 限制资源消耗大、污染环境的产品出口 。 103 (4)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 本着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 分类指导的原则,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信 息化工程,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提高机械产品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含量 ; 提高开发设计及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 104 (5)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进一步推进资本结构多元化,加快国 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民营企业 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提高重大技术 装备和高技术装备的水平为切入点, 积极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 术于装备产品的深度融合; 105 (5)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推行大企业战略。通过重组、改制、 改造、联合、兼并及相应的政策引导 ,加快强势企业的形成; 引导和鼓励以大企业为中心,发展产 业集群。 加速体制创新。鼓励发展跨行业、跨 部门、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 ,支持制造商和用户的紧密结合。 106 8、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制定专项规划 加强组织协调 落实扶植政策 明确装备政策 规范市场管理 培育工程公司 健全服务体系 107 热点之三: 规范外资并购的管理 108 1、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2、外资进入的新动向 3、外资并购的影响 4、并购的复杂性和工作中的难点 5、我们的意见和态度 109 1、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行业地位关系国家安全 反垄断的需要 保持自主地位的需要 不可逆性的后果 仅极少数企业由中央管理 符合国际惯例 外资进入的新动向 110 2、外资进入的新动向 合作方式 操作手法 策略运用 对象选择 产品范围 产业链 投资规模 目标取向 投资领域 111 3、外资并购的影响 高中低端影响不一 影响自主创新,失去自有品牌 影响我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影响新兴产业成长 争夺人才 行业振兴的主体失稳 外资进入是双刃剑,要努力趋利避害 112 4、复杂性和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行业集中度低 市场高度开放,缺乏应有保护 产业链长,关键环节多 对企业困难缺乏有效支持手段 对地区之间的竞争协调乏力 113 5、应对措施 统一认识。坚持对外开放,同时要规 范管理,加强引导,加强协调 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针对重点项目建立部际协调评审机制 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支持骨干企 业做大做强 调整利用外资税收政策 健全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 114 热点之四: 一季度行业发展走势 及全年行业经济运行 形势预测 115 一季度行业经济运行走势 116 1-2月累计,全行业经济运行走势继 续保持较好态势: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29.4% 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 39.64% 产品销售率为 96.2%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55.22% 出口同比增长 38.47% 进口同比增长 23.13% 累计贸易逆差9.29亿美元, 同比减少14.21亿美元 117 1-2月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农机 34.62% 内燃机 17.31% 工程机械 47.49% 仪器仪表 32.48% 文办设备 12.11% 石化通用 25.25% 重矿机械 34.75% 机床工具 28.45% 电工电器 30.27% 汽车行业 2.69% 通用基础件 29% 食品包装机械19.51% 其他民用机械16.91% 全行业平均 29.4% 118 1-2累计主要产品产量 同比增长 大中型拖拉机 32735台 68.56% 铲土运输机械 26561台 37.27% 数控机床 10917台 31.23% 发电设备 1240万千瓦 31.67% 金属轧制设备 53612吨 47.03% 汽车 112.56万辆 40.63% 其中:轿车 60.47万辆 83.07% 119 从1-2月统计数据看,与去年全年增 长速度相比,除文化办公设备、通用 基础件、食品包装机械三个行业外, 其余行业增速均有所加快,其中工程 机械和汽车行业更是呈现出强劲的复 苏势头,尤为引人注目。看来这两个 行业已走出低谷,但考虑到去年同期 这两个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基 数较低,因此对1-2月的高增长不应估 计过高。 120 2006年全年行业走势预测 121 (1)行业走势估计 开局比较平稳,全年增速继续适度回落 ; 出口继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慢; 产品降价 、资源提价,经济效益继续 走低; 销售难度增加,欠款矛盾趋多; 产业格局蕴含动荡变化 各主要分行业走势差异趋大 122 (1)行业走势估计 经济效益继续走低 利润率将趋于下降 由于产业属性竞争性强;导致了 本行业市场的高度开放性,不仅难以 限制新的内资企业进入,而且国外同 行也将越来越深地参与市场竞争;供 大于求所导致的过度竞争将是行业发 展中的长期矛盾。 123 (1)行业走势估计 经济效益继续走低 资源及财务成本上升,利润不断向 上游行业转移 预计今年钢材和电力供求矛盾将有 所趋缓。 但从长远看,制造业对资源 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而资源及运力受 自然条件所限,供应必然越来越紧, 因此其价格将继续看涨;同时银行利 率及人民币币值也面临上升压力。这 些都不利于机械行业效益提高。 124 (1)行业走势估计 产业格局蕴含动荡变化 产能过剩竞争激化,弱势企业加速 出局; 民营三资比重加大,企业改制继续 深化; 新的业务加快发展,产业链逐渐延 长。物流服务业、系统集成商、设计 公司、咨询公司、工程公司、各种中 介服务机构等机械行业的“第三产业” 的发展趋于加速; 125 (1)行业走势估计 产业格局蕴含动荡变化 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化、绿色化、 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将成为重要 的发展趋势 “控制核心技术+非核心业务外包”的 经营模式将越来越受到推崇并逐渐流 行; 126 (1)行业走势估计 在总体平稳的态势下,各主要分行业 的走势不尽相同: 电力设备、重型矿山机械、石化通 用设备、仪器仪表及农业机械的增长 速度将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文化办公设备、内燃机、汽车、工 程机械的增长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机床行业、基础件行业发展速度趋 缓。 127 (2)发展速度预测 全年产销增长速度为15%左右;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5%左右; 利润总额增长速度为5-10%; 出口创汇增长速度为20%左右。 128 电力装备制造业预计达到15-20%的增 长。但2007年发电设备产量将进入下 降通道,需要及早筹划应变之策; 重型矿山机械行业预计实现20-25%的 增长。需要防范的是,钢铁等行业效 益下降可能引发拖欠货款现象; 石油及石油化工机械预计实现30%左 右的增长; 129 通用机械制造业预计实现15-20%的增 长; 机床工具行业增长速度预计将在15% 左右,比前几年将明显减慢; 汽车行业预计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增速将在10-15%,产销量将达到650 万辆左右; 农机行业预计增长速度在20%左右。 130 其他行业2006年增长速度预测 仪器仪表制造业 20%左右 ; 基础零部件制造业 16-18%; 制冷及空调机械制造业 15-20%; 模具制造业 15-20%; 环保机械制造业 17%左右 ; 食品及包装机械制造业 16%以上 ; 131 其他行业2006年增长速度预测: 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 15%左右 液压气动密封件制造业 10-15% 印刷机械制造业 10%左右 轴承行业 10%以上 内燃机行业 5-8% 工程机械制造业 6%左右 132 三、行业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难点: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增产难增效 3、转变增长方式 4、产能严重过剩和资源约束趋强 133 难点之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34 近年来行业形势很好。许多主要产 品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而 生产规模更是迭创新高,企业的厂房 、工艺装备变化很大,面貌焕然一新 。在可以触摸的“硬件”上已与世界 同行接近,发展势头令人振奋。但业 内专家一致认为,行业内在的素质还 远比不上国际先进水平,最突出的差 距和最核心的隐忧集中体现在自主创 新能力上。 135 “十五”虽然产品升级成果丰硕, 但总体上仍未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