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我国开征资本利得税的制度设计研究 题目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研究福建农民夺回红柚品种权引发的思考所在学院: 法学院 专 业: 知识产权 班 级: 知识产权二专业09级学 号: 200905911027 学生姓名: 魏爽 指导老师: 钱江 完稿时间: 2012年5月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财管0901 学生姓名 魏爽 一设计(论文)题目: 我国开征资本利得税的制度设计研究基于证券市场的视角 二原始资料: 1. 王敏,杨今胜,韩新生,史建民,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刘治先,乔峰,丁照华,杨菲,王存娥,刘朋,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3. 程希,李家坤:中外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之比较与启示,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4. 康志河,唐瑞勤,吴凤兰,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农业科技通讯,2007年;5. 蒋和平,谢新南,国外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管理规则及对我国的借鉴,科技与经济,2006年;6.杜菁,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研究及借鉴从立法模式及具体问题出发,行政与法,2009年;7. 黄福成,浅谈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完善,才智,2009年;8.李明德:欧盟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9. Martin J.Adelman,Randall R.Rader,Gordon P.Klancnik:美国专利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10. 牟萍:植物品种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三论文要求:(1)结合实际分析资本利得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2)理论基础扎实,观点鲜明并有创先性,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四毕业设计(论文)内容:1设计(论文)说明书(根据大纲要求)(1)论文一篇,字数在12000字以上;2设计(论文)图纸 (2)开题报告一份,字数在2000字以上; (3)文献综述一篇,字数在8000字以上; (4)外文文献翻译(20000个左右印刷字符)。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限:任务书发给日期: 2012年 11 月 20 日论文工作自 2012年 11 月 8 日 至 2013年 6 月 1 日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王迎春 学系主任 主管院长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魏爽 学 号: 200905911027 专 业: 知识产权二专业09年级 论文题目: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研究福建农民夺回红柚品种权引发的思考 指导教师: 钱 江 2012年 3 月 5 日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植物新品种的研发是农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进步的源泉。加大对植物新品种开发的投入、提高研发的科技水平不仅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为了使新品种的繁育者享受其劳动成果带来的正当合法权益、维持公平公正的新品种繁育和交易市场、提高育种者对新品种开发的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制度革新和法律建设来保护植物育种者权利已在发达国家形成共识,并且成为国际趋势。我国抓紧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设具有紧迫的必要性。首先,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根基,要切实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答案只有从农业当中去找,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作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就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言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其次,我国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法律和制度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而长期的对外封闭又加剧了这一劣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的生产者也越来越暴露在严酷的国际竞争之中,我国的种业公司起步晚、规模小、技术力量和资金薄弱,面对外资的竞争尚有不足之处,要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大潮流中维护好民族工业、维护好本国的农业利益、维护好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加快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制度建设才是出路。最后,我国在植物新品种培育方面面临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稀缺、育种者培植积极性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程度不够,培育者的合法权利往往得不到法律保护,侵权猖獗,劳动成果无法转变为生产力和财富源泉。中国在诸多方面已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制度建设和法律完善方面更要努力走在国际先列,如此才能为我国的植物新品种培育产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并且维护好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利益。当前对于植物新品种及其育种者的权利保护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专利法对新品种或者其培育方式授予专利来对其进行保护,一种是通过成立专门法对植物新品种进行法律保护。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二者或居其一,或两者并用,不同的方法各有利弊,难以一言以蔽之。中国的国情有别于欧美发达国家,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制度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既要有借鉴又要有自己的创新。本论文的目的是单就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制度进行论述,一方面分析借鉴专利保护制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实施情况和成果,一方面考察该种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效应和完善程度,分析实施中的得与失,并剖析该制度目前在中国仍具有的欠缺之处以及具有完善可能的地方,最后根据作者本人的理解提出对当前制度或许有些许改进作用的建议二、拟解决的问题、创新思路及研究手段、方法一、拟解决的问题利用专利制度来对植物新品种实施保护是当前国际上通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在专利制度建设方面已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对中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借鉴欧美的经验同时,又要准确挖掘出是哪些问题使得专利制度在中国并未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根据这些现实的缺陷,如何对我国的专利制度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对植物新品种的研发活动施加保护。本论文主要关注以下三方面:1、欧美发达国家在利用专利制度保护植物新品种时的实施情况:发达国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概况,专利制度在各国的特色和作用。2、我国植物新品种专利制度的概况: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立法和实施,专利保护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专利制度的完善:根据我国的国情,进一步完善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的方式。二、思路文章首先交待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模式的概况,即何谓“专利保护”;然后描述欧美发达国家具体实施专利保护的实践情况,并和我国的情形作比较研究,即“如何保护”;接下去结合案例,分析中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专利制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缺陷,最后根据之前的比较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改进专利保护制度的适当建议。三、研究方法论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资料查找、文献检索来对具体案例作出分析评价,以小见大,从中发掘我国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的全貌,检视其中的缺陷不足;通过对欧美的专利制度实施情况的比较分析,了解国际上成熟的做法是怎样发挥专利制度更大的效力;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对现实有促进意义的制度改进具体建议。三、论文提纲一、 植物新品种与专利保护制度概述(一) 植物新品种的定义(二) 植物新品种保护方式的历史沿革(三)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模式的概况二、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模式的国际比较(一)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在欧盟的实施(二)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在美国的实践(三) 专利保护模式在国际间的差异及结论三、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在中国的司法和实践(一) 具体案例的剖析(二) 中国现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三)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四、 中国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的缺陷和改善方式(一) 中国现行植物新品种保护方式的缺陷(二) 中国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的立法缺陷(三) 中国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完善的建议和意义四、文献综述国际上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方面是国际上的“后知后觉者”,一方面有着与其他国家差距较大的复杂的国情,另一方面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经验缺乏,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走上盲目照办国外模式并最终导致制度僵化、法律失效的老路。怎样吸收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同时又兼顾我国的国情,是当下之急。一、植物新品种定义张玉敏:中国欧盟知识产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作者提出中西方在植物新品种的定义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联盟(UPOV)1991年文本1第一条vi条款对植物品种的定义是:已知植物最低分类单元中单一的植物群,该植物群可以是:以某一特定基因型或基因型组合表达的特征来确定,区别于任何其他植物群,并且作为一个分类单元其适用性经过繁殖不发生变化。我国对于植物新品种的定义是狭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文本)”第2Z条对于植物新品种有如下定义: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二、对植物新品种通行的保护方式 王迁:植物新品种保护体制研究,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4期,作者指出当前国际保护植物新品种有两条路径,一种是通过专利法保护植物新品种,另一种是成立专门法,提出植物新品种范围并加以保护。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或者采用双轨制,或者在专门法和专利法之间选择一个作为单独的保护方式。于兰岭:论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保护,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作者描述了主要公约的概况,其中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1978年文本第2条规定的保护方式是:或采用专门方式,或采用专利方式来对一个和同一植物属或种进行保护,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保护方式。公约1991年文本对保护方式进一步完善,取消了对同一植物品种只能提供一种保护方式的限制。1994年关贸总协定规定:“成员国应当以专利或专门制度,或两种制度的结合,给植物新品种提供保护。”同样允许成员国或者采用专利法的方式,或者采用专门法的方式,或者两者并用的双轨制保护方式。 三、专利保护在欧盟的适用彭玉勇:欧美对植物及新品种的专利保护,中国发明与专利,2004年第10期,作者提出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及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议,都规定了可以选择多样的制度来保护植物新品种,西欧国家作为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发轫地以及最初的成员国,是国际上以专门法为主要保护方式的代表。尽管保护公约最初以及修改后的版本均未取缔专利法作为保护方式之一的角色,甚至鼓励成员国采用专利法和专门法配套的保护模式,以互相取长补短,然而专门法保护仍然在西欧国家中占据主流,这一方面是西欧诸国国情使然,另一方面也有立法者出于法律严谨性的考量。李明德:欧盟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作者描述了专利保护制度在欧盟的萌芽和发展。欧洲国家大多是UPOV成员,最初基本对植物新品种提供特别法保护,然而,欧洲国家并未禁止对植物授予专利。欧洲专利局申诉委员会认为,对于不能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植物可以授予专利,只要符合授予专利的条件。1998年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出台,欧洲专利公约也相应改变。欧洲专利组织执行局于1999年6月16日作出修改欧洲专利公约实施细则的决定。决定共分2条,与对植物专利保护有关的内容涉及生物技术发明、生物材料、植物品种、生物学方法和可以授予专利的生物技术发明。从以上的改变可以清晰地看出欧洲立法当局将专利法的地位做了非常大的提高,专利法在配合专门法的同时,比之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单纯从欧洲专利公约的以上改变的字面上来看的话,那么专门法和专利法双轨并行的模式似乎在欧洲也为期不远了。四、专利模式在美国 陈剑玲:美国知识产权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作者对美国的专利法中对植物新品种部分进行了论述。美国对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有多种形式,包括授予植物新品种权、植物专利、实用专利(普通专利)、生物技术方法专利。申请人有权选择其中任何一种。美国于1930年实施植物专利法案,1970年颁布植物品种保护法案。1985年之后美国开始对植物发明授予普通专利。 1植物专利 植物专利授予发现或发明并且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复制出具有异性的植物新品种的人以禁止第三人复制、出售或使用受保护植物的权利。植物专利中所说的植物是指: (1)表达了由单一基因构成或者基因类型决定的一系列性状的活植物有机体。 (2)畸变种、突变种、杂交种及经过改变的植物。(3)藻类及大型真菌。2植物的普通专利保护 植物专利的局限性是保护范围仅限于无性繁殖植物,而且以块茎繁殖之类的植物如土豆等也被排除在外,一直到1985年美国才真正开始对植物发明授予普通专利。无论是有性繁殖植物还是无性繁殖植物,都可以取得普通专利。目前国际上确实重视专利法的保护作用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是最主要的双轨制保护模式的国家,然而专利法的地位在美国远比在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要受到重视得多。美国的专利法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效力和其国内的专门法是并驾齐驱的,而且美国的大企业往往更倾向于申请专利形式的保护,因为更简便。然而美国的经验却未在国际上得到普遍推崇。五、专利制度在中国周衍平:中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作者陈述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历史演进。我国对植物新品种保护起步晚, 1997年3月20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正式拉开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的序幕。1999年3月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1978年文本),成为“UPOV”的第39个成员国。1999年4月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开始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 李家坤,程希:我国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策分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作者指出我国目前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主要依靠两套制度:生产植物新品种的方法受专利法保护,对于植物新品种本身则是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来保护。我国目前更侧重的是利用条例来实施保护,实际上就是仿效欧洲的主流模式。王立平: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作者在书中指出中国采取目前的保护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具体的实施状况,同时认为我国目前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的过渡色彩十分明显,一方面对于植物新品种这一新生事物我国相关的司法经验十分欠缺,成立一项专门法对此施加保护从立法上来说是比较简便、经济的做法,然而是否要将植物新品种的相关保护作为过我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品种似乎还存在争议,因此相关保护的规定仍处在“条例”的阶段。王涛:我国植物新品种的制度保护现状刍议,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作者针对性地论述了我国现行专利保护模式,专利法第25条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对前款(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我国植物品种本身不受专利法保护,对其保护仅限于生产植物的“非生物学的方法”以及“主要是非生物学的方法”,非生物学方法指的是主要采用人为技术手段,在自然界中无法自发形成的或者区别于自然方法的生物学技术。六、我国现行模式的失效蔡亮: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作者认为品种权本身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是存在缺陷的,而且与当前植物品种开发领域的最新变化有脱节,逐渐地立法工作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唐海清: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作者指出品种权存在的缺陷需要由专利法进行补充,而且存在这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贾小龙: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对策,安徽农业科学杂志2008年第31期,作者认为条例本身的缺陷导致在实施中产生失效,原因有:1、条例只是行政法规,用行政法规来指导具体的司法实践,其效力难免受到质疑。2、保护范围过小,品种权内容过少。条例仅仅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侵权的行为,显然在实践中对品种权所有人的保护会大打折扣。3、保护手段不当,表现在:行政调解制度的设置不合理和行政处罚权限设置不合理,这两者导致有关部门权力和责任的分离,负责处理的部门无权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又无法及时处理,使得保护工作的实效大打折扣,同时也加重权利人保护自身权利的成本。各个行政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多头管制导致各方行政懈怠,为全力保护工作带来很多麻烦邹勇,刘建民: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湖南林业科技,2011年第3期,作者针对性地分析了条例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失调,并补充了条例本身对权利保护的缺失,指出:(1)植物育种人的权利保护不足。(2)与刑法存在罪名冲突,因此在量刑定罪上缺乏可操作性。肖霁轩: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作者认为品种权的保护在我国不完善,专利法无法对植物新品种直接施加保护,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又存在可能会发生的冲突,进一步削弱了专利法的保护作用,使得本来可以作为行政条例的重要补充的专利法也无法发挥预定的效果。七、向专利模式转型尚培春,王金涛:试论对植物新品种给予专利保护的迫切性,青海科技,1996年第1期,作者指出实施专利模式所具有的客观基础,首先在法律定义上植物新品种与专利的定义并无难以调和的出入,人工培育的植物新品种,所具备的显著性、均一性和稳定性,与我国专利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实质上是暗合的,而且培育植物新品种属于发明创造性劳动,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其次,采用专利模式来保护植物新品种具有技术上强大的可操作性,我国专利制度自实施以来已积累许多经验,专利的受理、审查和保护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对植物新品种给予专利保护的条件比较成熟,相对于为专门法的实施要特地建立起一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官僚班子所要耗费的成本,利用现成的专利法来进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在经济上和效果上都具有优势。再次,采用专利模式来进行保护符合我国的国情。参看欧美中三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可以得出相关结论。首先看欧洲,欧洲农民的组织性较强(类似与工会,农民也有实力强大的行业组织),而且欧洲政府历来对农业有极强的保护,因此成立专门法来进行保护,一方面符合政府的施政传统,另外对于组织性较强的欧洲农民而言,操作运用专门法来维护农业整体的利益不仅针对性强,见效快,而且更为便捷和经济。美国的农民组织性不如欧洲,虽然有行业协会,但是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单干,而且美国来来的传统是鼓励个体竞争,因此专利法在美国受到重视也是其传统和现实的产物。而在中国,农民的组织性极差,农民的生产高度分散,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能力极弱,这种情况下,农民作为个体来操作运用一部专门的行政法规以维权,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经济成本上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专利法行之有年,相关的制度配套都更为完善,农民申请权利保护的步骤简化得多,维权的方式也更加经济便捷,对我国农民的弱势的地位而言比较有利。要将植物新品种纳入专利保护的对象,只要对植物新品种进行普通专利的基本认定审查就可以,主要指的是进行四个方面的实质审查: 一是审查新颖性,确认有关新品种在提交申请之前是否存在相同的品种已申请过专利,或者参加过展出和交易。二是审查显著性,确认有关植物是否具任何现存的植物均不具备的突出特点,并且这种显著性是通过非生物方法获得,或者主要是非生物方法,要避免对自然界自动生成的植物给予专利。三是审查均一性,确认按照该品种培育出的植物是否与该品种同属一类。四是审查稳定性,确认该品种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是否会随着时间或者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消失。不具备稳定性的新品种容易地因地域或时间的变化而退化,缺乏推广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对我国的专利审查部门来说只要适当增加一些植物育种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即可。朱义坤,刘咏海:试析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3期,作者给出了专利模式的大概轮廓:取得植物新品种专利必须具备“三性”要求,即新颓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并额外注意确认其稳定性和同源性。此外,植物品种培育者享有两项经济权利:许可或禁止他人以营利为目的生产同一新品种,许可或禁止他人出售或提供出售同一新品种。最后要解决专利费征收方式,可以由政府向种子销售部门根据种子销售数量代征使用费,然后返还发明者。使用费征收额应考虑两个要点:一方面要刺激发明人创造发明的积极性,一方面又要降低技术使用推广的成本,让科技与生产者相结合,使农民切实得到科技进步的实惠。王美春:关于植物新品种专利法律保护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作者认为将条例纳入专利法意味着将其从条例保护的层次上升到法律保护的层次,且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工作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欧美国家对专利制度的侧重程度不同,其原因是各自的现实情况和立法渊源不尽相同。我国在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时要更多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符合实际情况的才是真正具有优势的。采用专利法来进行保护的形式,可以克服之前依靠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产生的弊端,即在运用专门条例的过程中,对法律知识较为缺乏的社会群体会付出更高的维权成本来拥有和捍卫自身的合法权利,因为专利的申请的侵权的认定与解决都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并且有已经积累了大量操作经验的专业司法人员,因此用专利法来对植物新品种进行保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五、参考文献(列举)专著类:陈剑玲:美国知识产权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张玉敏:中国欧盟知识产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李明德:欧盟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牟萍:植物品种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王立平: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学位论文:肖霁轩: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唐海清: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蔡亮: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于兰岭:论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保护,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期刊类:廖秀健,张晓妮:中日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比较研究,科技与法律,2010年第2期。王迁:植物新品种保护体制研究,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4期。彭玉勇:欧美对植物及新品种的专利保护,中国发明与专利,2004年第10期。李菊丹:美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实践及其启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2010年第11期。董新忠:美国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基于Pioneer Hi-bred案看美国植物新品种的可专利性,知识产权,2006年第5期。周衍平:中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李家坤,程希:我国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策分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王涛:我国植物新品种的制度保护现状刍议,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贾小龙: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对策,安徽农业科学杂志2008年第31期。邹勇,刘建民: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湖南林业科技,2011年第3期。马晓青,陈晓琦:浅析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植物专利保护的区别,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第6期。胡文进:专利模式保护植物新品种之缺陷研究,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郭锡昆:植物新品种专利权保护的扩张及我国之应对,行政与法制,2002年第10期。王美春:关于植物新品种专利法律保护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李春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方式的比较研究,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牟萍:如何运用主要发达国家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制度,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第2期。孙炜琳,王瑞波:对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运行效率的思考,科学管理研究, 2009年第1期。原晓爽: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Rolf Jordens:Progress of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UPOV Convention),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7,page 232243,2005。Jeroen van Wijk:Plant Breeders Rights Create Winners and Losers,Bio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Monitor, No.23,2005。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该同学选题恰当、论文资料收集较为充分,与论文内容关联性强,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代表性。文献综述对资料的有一定的选择与分析、但归纳不足、多为摘要的罗列,具有一定的广度但缺乏深度。通过文献综述,该同学展示了其具备基本的驾驭资料的写作能力,论文提纲清晰合理、具有逻辑性、符合开题报告的要求,相信该同学能按期完成论文撰写,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 钱 江 2012年3月1日 所在学系审查意见: 学系负责人: 2012年3月5日摘 要 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研究和时间始自上个世纪中叶,如今在发达国家已经各自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护制度,同时各具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之上还处在模仿阶段,尚未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又行之有效的保护制度。目前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主要借鉴欧盟的经验,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如人意之处。本文希望先通过对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通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研究,分析其制度产生的具体背景和客观需求,从而考察其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契合之处,然后进一步分析我国在借鉴欧盟的经验和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显露的缺憾,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和我国农业状况的现实,提出对我国目前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改进建议,即加大专利保护的偏重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农业和植物育种者的利益。关键词:植物新品种保护,UPOV协议,专利保护,实质审查 Abstract The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emerged at 1950s. Now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established protective institution, featured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s an agriculture-based developing country, Chinese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is still at the primitive stage of copying and imitating the existed western systems. An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 which is conforming to the reality in China is still in need. Nowadays, the previous protection methods in China are mainly simulating the practices in European Union, which result in many defects in implementatio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studying the universal protection institution of plant variety represented by western countries, analyzing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objective demands, and figure out the adaptation in China. Given the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author wants to, combining with specific case and circumstance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hich are putting more emphasis on manipulation of patent institution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lant breeders.Key words: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UPOV convention, patent protection, Substantive examination.目录一、 植物新品种基本理论(一) 植物新品种的基本定义 1(二)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历史沿革 2(三) 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地位和前景 3二、 专利模式的具体实践和比较研究(一) 欧盟在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上的立法及实践 4(二) 美国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立法与实施 5(三) 欧盟与美国之间专利保护方式的比较和结论 6三、 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现状与不足(一) 中国目前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方式的实施情况 7(二) 福建红柚品种权争端从具体案例剖析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缺陷 7(三)我国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的缺陷 8(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门法规的缺陷 9(五)结论 9四、 我国植物新品中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一)强化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现实条件 10(二)实现和完善专利保护模式的必要步骤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外文翻译资料译文一:基于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协议的保护进展 13译文二:植物育种权孕育胜者与败者 15原文一:Progress of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UPOV Convention) 18原文二:Plant Breeders Rights Create Winners and Losers 2324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制度研究福建农民夺回红柚品种权引发的思考植物新品种在发达国家并非新生事物。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对植物领域的知识产权的认可和保护便已进入人们的视野。西方国家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历史由来已久,目前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保护形式,对植物新品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在上个世纪末终于加入到对植物新品种进行立法保护的国际潮流中来,目前我国对植物新品种的立法保护和实践尚且处在起步和试验阶段,而且主要是模仿西欧的保护体制,侧重专门法的保护,限制了专利权限的运用,因此目前尚处在萌发期的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以福建农民红釉品种权为例,当前中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制对于处在弱势的农民,既不能有效减少其申请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成本以提高效率,也不能在发生侵权纠纷时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并捍卫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使得案例中的红釉品种权的真正拥有人为了保有自身的权利不得不承担高昂的司法成本,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对权利人的积极性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怎样寻找一种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契合的切实可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成为业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一再地忽视专利保护方式的重要作用显然阻碍了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一步的发展,重新评估并且重视专利法规对植物新品种可能发挥的保护作用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植物品种保护领域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植物新品种的定义国际上权威的和通行的对于植物新品种的定义是来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联盟(UPOV),该条约认为符合保护标准的植物新品中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技术标准 Rolf Jordans:Progress of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UPOV Convention),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7,page 232243,2005。:1、 其必须与现有品种明确区分开2、 同一品种必须充分一致3、 在持续繁殖生产之后,其根本特点必须始终保持稳定此外,该品种还必须归属于某一种类,即已知植物最低分类单元中单一的植物群。我国对于植物新品种的定义稍微有别于国际条例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文本)”第2Z条对于植物新品种有如下定义: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文本)”第2Z条。综上所述,可见不同的法条对于植物新品种的定义受到相关法律的适用范围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但在最根本的特质上所有的法律均保持一贯的陈述,即植物新品种必须是属于植物单元中最低分类的单一的植物群,同时要符合“新品种”的定义要求必须符合三个技术标准,首先是植物新品种必须具有新颖性和特异性,即必须要和现有的植物品种明显区分,其次是植物新品种内的不同植株要保持性状上的一致性,必须具备作为同一品种所共有的显著特点,再次是该品种在繁衍之后,其后代必须仍然保持遗传性状稳定,即其作为植物新品种的新颖性不会随着遗传而消失。于兰岭:论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保护,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二、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历史沿革对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最早于19世纪发轫于西方国家,在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革命中,以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代表的一系列生物和遗传领域的新发现和应用引发了植物育种的革命。伴随着植物育种所需要的科技含量和育种者的专业知识与日俱增,同时植物新品种具有的经济价值也越发可观,对植物新品种进行必要的立法保护以维护当事人的智力劳动成果以及合法权益、并且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已经越来越重要。(一)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酝酿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33年罗马教皇发布的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给以所有权的宣言。万王芳: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与种子产业的发展,种子世界2008年第8期。19世纪的农业大发展离不开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在优良的植物种子研发上投入的巨大努力,同时这些从植物品种创新中收益的农民主动地结成民间的专业育种组织,一方面集思广益,以促进新品种研发的效率,林另一方面模仿商业领域的垄断做法,对植物新品种的生产和供给予以统一的计划和调度,以最大限度保护育种者的经济利益。这一阶段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尚且处在民间自发的原始形式,如瑞典于1886年建立了瑞典种子协会、1881年奥地利建立农业与种子检验联邦研究所等,政府层面的法律形式的保护还未成形 蔡亮:植物品种权保护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二)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首次实践世界上第一个对植物新品种施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的立法活动受到美国著名育种家Luther Burbank的大力推动最终得以成行牟萍:植物品种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67页。,1930年5月23日,美国出台了植物专利法(简称PPA),将无性繁殖的植物品种(块茎植物除外)纳入专利保护范畴。美国专利局于1931年授予了第一项植物专利,该专利名称叫“攀缘或拉蔓玫瑰”。1953年,美国国会在其通过的实用专利法中规定对植物发明可授予实用专利,从而突破了将植物视为“自然的产物”而不能受到一般专利法的障碍。(三)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植物新品种进行立法保护逐渐在世界各国取得共识并且成为一股国际潮流。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实际上自20世纪初至该保护联盟建立之前,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一直在探索对植物新品种实时保护的最佳模式,然而收效甚微。在20世纪中叶后,相关的立法和保护工作显著加速,例如国际工业产权保护协会在1952年维也纳会议上和1954年的布鲁塞尔会议上均以决议的形式要求成员国平等对待农业、林业等领域的发明创造,给予植物新品种以法律保护。1957年法国邀请12个国家和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加在法国召开的第一次植物新品种保护外交大会,随后在1957年至1961年间,拟定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草案。1961年法国邀请参加过第一次外交大会的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巴黎召开第二次外交大会,通过了当时有41条内容的公约文本,并由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5个国家的全权代表签署了公约。此后,丹麦、瑞士、英国也于1962年11月签署了该公约。1968年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这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正式成立,UPOV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该保护联盟的建立对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组织称为国际间对植物新品种保护最权威的机构,相关的协议文本也成为各国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蓝本。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最初的成员国局限于西欧国家,随后成员国数量不断扩充,公约的内容也随着客观情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扩充和修改。随着国际贸易体系的不断完善。跨国公司的不断建立,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后起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建立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范例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并且先后成为保护公约的成员国,使得该公约组织的影响与日俱增。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是后起之秀。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我国加入了国际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