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即位诏书初探.doc_第1页
明代即位诏书初探.doc_第2页
明代即位诏书初探.doc_第3页
明代即位诏书初探.doc_第4页
明代即位诏书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封面( 2010至 2011 学年度第 1 学期)题 目 明代即位诏书初探 科 目 中国政治制度史 姓 名 马维仁 2010210188 专 业 中国古代史(明清史) 入学年月 2010年9月 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明代即位诏书初探即位诏书是帝制时代重要的政治文件,以新即位皇帝的名义向全天下公布,一旦公布于天下,将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历史学界对明代即位诏书的专门性研究较少。田澍老师在嘉靖革新研究一书中对明代即位诏书中所列弊政情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将其内容分为“枉司法”、“重民困”、“纵百官”、“废武备”、“滋冒滥”、“恤五府”以及“其他”七个方面。通过列表和数轴图形的方式做了细致的分析,最终得出:“自建文至弘治年间,明朝的积弊总体上呈上扬趋势,到了正德时期,形同奔腾之势,达到了最高点。”同时得出理智腐败加重趋势与民众负担程度之间的正比关系.1通过对即位诏书内容的分析,从而对明代政治走向情况进行总体上的把握,这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明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洪早清先生的明代阁臣代皇帝起草遗诏和即位诏书的政治功能一文中对明代遗诏书和即位诏书的起草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明代废除宰相以后阁臣代皇帝起草遗诏或即位诏书实际上就是代王言,它在明代的政治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皇帝的政治素质、知识阅历、能力水平等表现都很一般,个别的非常差,他们都比较的缺乏治国的才能,国家最高权力的运作又缺乏一个名正言顺的中枢机构来协调,如何使皇帝的发号施令尽可能切合国家政治的实际,并努力具备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效用,阁臣的代王言在这方面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此文从明代遗诏和即位诏书的起草者角度进行研究,观点新颖。此外,台湾学者张哲郎的从明代皇帝的即位诏书及遗诏论明代政权之转移,载于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也涉及到明代的即位诏书问题,但都并不系统。明代即位诏书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或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比如明代即位诏书的存世情况、明代即位诏书的模式、明代即位诏书弊政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即位诏书的起草者、即位诏书与前朝遗诏的关系、即位诏书的功能和执行情况等,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明代即位诏书的存世情况明朝国运276年,总共16位皇帝,惠帝在位四年,在靖难之役中失去皇位,本人不知所终。明成祖即位之后否定建文帝皇位的合法性,并将建文元年到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而建文朝的一些政治大事在明太宗实录中有所记载,但没有即位诏书存世。按照惯例,明朝每一位新皇帝即位都要颁布即位诏书,太祖遗诏中也清楚地记载皇位传于皇太孙允炆,因此,显然是明成祖重修实录时故意毁掉了建文帝的即位诏书。明思宗崇祯帝是亡国之君,其实录为清人所修,既有官修也有私修,但都未见完整的即位诏书,在崇祯长编中有简短的即位诏书。而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掳失位,后来又复辟成功,所以有两份即位诏书。因此,明代存世即位诏书总共有16份。二、明代即位诏书的模式明代除了太祖和思宗的即位诏书形式比较特殊外,其他存世即位诏书都有一定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从明成祖到明熹宗这十四份即位诏书中,其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的篇幅最长,是主体部分,而第一和第三部分的篇幅较短,其具体数字统计如下:一二三总字数成祖40311762821861仁宗2271782362045宣宗2091328831620英宗正统2062173412420代宗3021763642129英宗天顺2452201702516宪宗2163142543412孝宗2213598603879武宗2303538483816世宗2177372507639穆宗1953147563398神宗2234030404293光宗2084426444678熹宗2294263614553从上表的数字统计来看,从成祖到熹宗,明代诸帝即位诏书的总字数在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而第二部分所占的比重最大,是主体部分,其字数也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明朝从成祖到熹宗时期的政治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明朝276年历史,太祖到成祖被称为二祖创制时期,当是明朝前期,一些制度正处于创建和完善时期,国家政治运行以及百姓生活正处于蓬勃向上的时期。仁宣之时,明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百姓生活比较安定,边疆战事也较少,但同时这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潜伏的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逐渐暴露出来。到了明英宗时期,宦官王振专政权,政治越来越来越黑暗,土木之变后,英宗被掳,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从此之后,明朝政治在总体上处于下滑趋势,而新君即位之初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上表即位诏书的总字数也正好印证了这一历史趋势。即位诏书的第一部分一般来说篇幅比较短,下面以明仁宗和明熹宗即位诏书为例:仁宗即位诏书:朕惟上天生民爰立,君主仁育兆庶咸底于泰和,统御华夷同跻于熙,自皋我先皇帝奉天辅运,治化高于百王,文德武功声教被于四海,比缘边警,廑龙驭以亲征,逮及凯旋竟鼎湖之升逝,遗命神器付予耳少盼顾哀疚之方深,岂遵承之遽忍,亲王、公侯、驸马、伯、文武臣寮、军民耆老、四夷朝贡之使俯伏阙下,奉表劝进,以为天位不可以久虚,生民不可以无主,长嫡承国家常,经陈词再三,沥恳勤切用是,仰遵遗命,俯狥舆情,已于八月十五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奉祖考之洪祐,仰圣明之永图,属兹莅祚之初宣布维新之命,其以明年为洪熙元年,所有合行事宜条示于后3熹宗即位诏书:维我国家受天明命,累洽重熙,列圣相承,代增其德。我皇考大行皇帝元良主器二十余年,睿智英资夙炳灵于天授,禔躬缮性兼式谷于庭摹嗣缵鸿图诞敷文命,用贤纳谏,率祖以攸行,致治保邦,惟日之不足繄,克勤于永慕,遽厌世而上宾,顾命眇躬属慈神器。朕茕茕在疚,岂忍遽闻,而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人等累笺劝进,辞拒至再,情益恳切,乃遵遗诏以九月初六日祗告天地祖宗社稷,即皇帝位。朕以凉德,方在幼冲,深维上天眷命之隆,祖宗付托之重,孰凭依而攸济,在典则之作求,惟兹临御之初,宜有涣颁之号,其以明年为天启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4通过两个即位诏书可以看出,明代即位诏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诸事:1,声明即位的合法性;2,盛赞先皇治绩;3,宣布即皇帝位;4,宣布维新。由于明成祖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其即位诏书的第一部分内容有所增益,即少了“维新”一条,而增加的内容是对建文君臣的申斥和对自己起兵靖难的辩解。即位诏书的第二部分是其主体部分,其篇幅也最长,其具体内容是列举前朝的弊政以及布列新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一般而言,即位诏书的总款数多于所布列弊政的款数。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将在下一节具体分析。即位诏书的第三部分内容最少,一般来说都是提出期望,期望天下臣民同心辅佐自己,比如仁宗即位诏书有:于戏,君民一体,爱人必务于宽弘,赏罚有经为,国必彰于明信,尚赖文武贤弼,中外良臣掳乃。5宪宗即位诏书第三部分:于戏,体元居正,宜宏经世之规,发政施仁,用锡普天之泽,尚赖宗室、亲王、文武贤臣协德一心恭勤乃事,以弼予于至治,诏告中外,咸使闻知。6即位诏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文件,在新君即位之初维护政权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明代即位诏书内容分析列举前朝弊政,布列新政是即位诏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田澍老师在嘉靖革新研究一书中曾对从成祖到熹宗时期即位诏书总所列前朝弊政内容进行了分类,是明代即位诏书研究的重要成果。下面将在此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细化,从而得出一些明朝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这一部分内容暂时省去。四、明朝即位诏书的起草者关于明代即位诏书的起草者,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明朝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的诏书很多,这些诏书的起草并不是由皇帝亲自执笔,而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负责,而即位诏书的起草主要是有内阁来完成。明朝有好几位皇帝是未成年就登基的,比如英宗九岁登基,神宗八岁登基,显然他们在即位之初并没有实际的执政能力,他们在即位之初靠的是太后、大臣或者身边的宦官辅政,对即位诏书中所列的内容并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所以即位诏书的起草者就鱼目混珠,趁机加入自己的政治主张,当然这种“附加”是以皇帝名义和口吻来表现的,得到皇帝朱批之后颁发,成为国家最高行政命令。正如洪早清所认为:“明代内阁自建立之始,便有代言之司和出纳帝命之责,所以阁臣起草遗诏和即位诏书在朝中被视为当然。”7即位诏书起草者遗诏起草者太祖齐泰成祖无仁宗杨士奇杨士奇宣宗杨士奇英宗正统英宗口授,太监牛玉记录代宗无英宗天顺宪宗万安?孝宗万安刘健武宗李东阳杨廷和世宗杨廷和徐阶穆宗徐阶张居正?神宗高拱、张居正方从哲、孙承宗光宗方从哲熹宗方从哲五、明代新君即位诏书与前朝大行皇帝遗诏的关系即位诏书和遗诏是帝制时代皇帝诏书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形式,直接关系到皇位能否顺利交替以及政局的稳定,而它们两者在许多方面确实有着许多联系。首先,前朝大行皇帝遗诏中主动认错,为嗣君即位诏书中兴利除弊埋下了伏笔,并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中国是一个宗法型社会,父为子纲是三纲五常中重要的一条,按照阴阳来解释则是阳,子为阴,阴必须永远服从阳,因此,儿子服从父亲便是一条永远不可逾越的道德规范。帝王是宗法社会中的大宗,更是这样,新即位的君主不能明目张胆地否定其皇考在位期间的政治措施,否则就是不孝,这样就很不利于新即位君主实行改革,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积弊才会越级越严重,最后成为社会的顽症,导致王朝的灭亡。比如明朝的宗室禄米问题。朱元璋起自寒微,即位之后便规定他的子孙不参加科考,不用经商务农,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供应,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寄生阶层,据统计嘉靖八年宗室在籍人数达8200余人,8宗室禄米成为明朝政府的巨大负担。而如果大行皇帝遗诏中已经有承认自己有施政不足,并有改革的意向,那么,嗣君即位后进行改革便是继承父志,会大大降低在舆论上的压力,获得朝野的支持。明太祖遗诏云:朕受皇天之命,膺大位于世,定祸乱而偃兵,妥生民于市野,谨抚驭以膺天命,今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专志有意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9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寒微,历经百战,终获天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死后在满朝仍有很高威望。“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这是明太祖对自己在位期间政绩的自我评价,他自称自己能力有限,在位期间还有许多事情未能办好,这就为新即位的君主进行改革做好了铺垫。明宣宗遗诏:“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10这是公开承认自己在位十一年中施政之不足。明武宗遗诏:“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矣,图治虽勤,化理未洽,深惟先帝付托。”11明武宗在位16年,死后政治上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必须不及时改弦更张,进行改革。明武宗在遗诏中中低头认错,虽然这种认错态度可能出于遗诏起草者杨廷和的手笔,但是这种态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为明世宗即位诏书中布列新政内容奠定了基础。在即位诏书中认错最为彻底的是明世宗和明神宗。世宗遗诏: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十五年,深惟享国久长,累朝未有,乃兹弗起,夫复何恨,但念朕远奉列圣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一念惓惓,本惟敬勤民是务,祗缘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感,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明讲之仪久废,既违成宪,亦负初心。迩者天启朕里,方图改彻,而据婴灰疾补过无由,每思惟增愧恨,盖愆成美,端仗后贤。12 神宗遗诏:朕以冲龄缵承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长,夫复何憾!念朕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帝付托,比缘多病,静挕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寮采半空加以矿税烦兴,征调四出,民生日蹙,边衅渐开,夙夜思维,不胜追悔,方图改辙,嘉与天下维新,而遘疾弥留,殆不可起,盖愆补过允赖后人。13在世宗遗诏中,世宗承认因为自己多病,为求长生,因此而遭奸人诳感,“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明讲之仪久废,”并表态自己受上天启示,方欲改革,但因多疾,故而是改革不能实现,所以这个重任留给后人。明神宗遗诏更是如出一辙,先承认自己因多病之故而使政务废弛,百弊丛生,本有改革维新之心,但无奈时日无多,只能期望于后人,这种在遗诏中主动认错精神对明代的改革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正如姜德成先生所认为:世宗遗诏“以大段悔过之辞开始,于后公布纠正嘉靖弊政三条,进行最为彻底的自我否定。”14清人夏燮评论徐阶起草的世宗遗诏说:“徐文贞草世宗遗诏,始创为此格,自蠲田亩、逋赋常例外,余皆悉入遗诏,以先帝凭几之末命命之。如此则足彰世宗悔过之诚,而免穆宗改父之议,朝野之号恸感激,有以也。”15其次,个别皇帝遗诏中已经列出亟需解决的弊政的内容,是新君即位诏书中布列改革的基础。明代皇帝遗诏内容范围及行文次第基本相同,已经高度程式化。赵轶峰先生将明代皇帝遗诏基本内容归纳为八项,即“(1)回溯在位治绩;(2)检讨缺乏;(3)宣告病笃将终;(4)认定即位之君;(5)嘱托嗣君善为正事;(6)叮咛内外臣工辅佐嗣君;(7)规定丧礼原则;(8)抚定地方诸王、军政大员。”16但是,武宗、世宗、神宗遗诏的内容更为详细,在此八项内容之外多出了对嗣君及臣工的嘱托之语。比如,在武宗遗诏中有:京城九门、皇城四门务要严谨防守,威武团练营官军已回原营,勇士并四卫营官军各回原营,照旧操练,原领兵将官随宜委用各边,放回官军每人赏银二两,就于本处管粮官处给与。宣府粮草缺乏,户部速与处置。各衙门见监囚犯除与逆贼宸濠事情有干,凡南征逮系来京,原无重情者,俱送法司查审明白,释放原(还)籍。各处取来妇女见在内府者,司礼监查放还家,务令得所。各处工程除营建大工外,其余尽皆停止。但凡抄没犯人财物及宣府收贮银两等项,俱明白开具簿籍,收贮内库,以备接济边储及赏赐等项应用。17将这些内容归纳起来大体上为五项:1,整顿武备,供应军需;2,清理司法案件,无重罪者放还;3,掳掠来的妇女释放还家;4,停止不急之工;5,处理抄没或收贮的财物、银两,以备接济边储和赏赐之用。这些内容后来在明世宗即位诏书中基本上都有所体现。比如世宗即位诏书第52款列出:江西并各处地方先因宸濠反逆事败及因人告报谋反妖言等项事情,一时追捕余党,急于扑灭,不暇审辨,未免有迹涉疑,似被诬逮系者,经该问刑衙门务要严加详审,果系诬枉,即与释放。若系逼胁顺从者,问拟明白,奏请定夺,毋得冤抑淹禁。 世宗即位诏书第54款列出:见监与宸濠谋反事情有干,正德十四年就阵擒获及续拏人犯,三法司、锦衣卫先行会问明白,其真正共谋逆贼,并临时胁从及先年交通,不曾与谋者,各依律议拟应得罪名,再会多官覆审相同具奏定夺,毋致轻纵冤枉。18这些内容皆是在上述明武宗遗诏“清理司法案件,无重罪者放还”的具体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补充。明世宗即位诏书第二部分共列81项,除去最后两条不涉及弊政问题外,其余内容基本上是在明武宗遗诏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当然,明世宗即位诏书的具体内容要比武宗遗诏内容详细的多。第三,个别大行皇帝遗诏与嗣君即位诏书出于同一人之手,这样,这两份性质不同的诏书却反映的是同一个人或同一派势力的政治主张,这一势力以诏书的起草者为中心。明武宗遗诏和明世宗即位诏书皆出于首辅杨廷和之手。武宗后期杨廷和等人无所作为,而武宗的暴亡给他们带了机遇,这种机遇使他们有可能改变在武宗朝无所作为的形象,于是,杨廷和带着这种思想起草了武宗遗诏,以表明其洗心革面的决心。19 世宗以宗人身份入继大统,杨廷和等人表现出了力挽狂澜的盲目自信,起草出了多达81条内容的即位诏书,但是,无论如何杨廷和等人如何表现,他们与前朝弊政太多的瓜葛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完成革新,他们要达到的目的只是改变自我形象和保持高官厚禄。世宗遗诏和穆宗即位诏书出于徐阶一人之手,这两份诏书得到后人的好评,姜德成先生认为:“嘉隆二诏使遵奉遗志与厘革旧政达到了完美一致。”20洪早清认为:“作为首辅的徐阶也正是借这一特殊的历史机会真正得以全面行其志,使自己匡正天下的政治理想与顺应历史发展需要的政治实践真正有了一个短暂的结合,从而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写下了最为辉煌、最具历史意义的一页。”21 六、明代即位诏书的功能颁布即位诏书是帝制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行为。在明代,自明成祖之后,嗣君即位之初都要颁布即位诏书。那么,即位诏书到底有什么样的政治功能呢?第一,宣布嗣君即位的合法性,确保皇权稳定,这是即位诏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在明代诸帝即位诏书第一部分中,都有宣布于某年某月某日即皇帝位的内容。比如成祖是以非法方式夺取皇位的,但其即位诏书仍言:诸王大臣谓朕太祖之嫡,顺天应人,天位不可以久虗,神器不可以无主,上章劝进,朕拒之再三而不获,乃俯狥舆情,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22字里行间充满着矫情和做做,但却表明他乃太祖之嫡子的身份,自己即位是顺天应人,而且是在诸王大臣的拥戴下,按照正规的礼仪合法即位的。自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之后,直到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这两千年里皇帝的权利在总体上处于不断强化的趋势。皇帝拥有天下,富有四海,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威让多少人钦慕不已,为此而发生了多少宫廷惨案,多少人为此家破人亡,明朝也不例外。正因为对皇位的争夺十分激烈,所以即位诏书中才有必要宣布其即位的合法性,并以此作为确保其皇位稳固的一道重要防线。第二,明代即位诏书具有政治宣扬功能,意在向臣民百姓做出一个励精图治的姿态。在明代诸帝即位诏书中的第一部分中,曾多次出现“维新”、“更新”、“更始”、“新治”、“新化”等词语,兹列举于下表:成祖无孝宗更新仁宗维新武宗更始宣宗维新世宗更始英宗正统更新穆宗新化代宗维新神宗更始英宗天顺维新光宗更始宪宗更始熹宗更始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成祖,其他各帝即位诏书中都有这样的词语,虽然词语不一样,但均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新即位的君主有志于革新。诏书的第二部分以大量的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